导读:本文包含了震动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台阶爆破,爆源近中区,边坡震动,减震效应
震动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谢立栋,东兆星,齐燕军,马力,丁小华[1](2019)在《基于模型试验的台阶爆破近中区边坡震动效应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台阶爆破近中区边坡上质点震动强度,在文献[1]室内模型试验基础上,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对台阶爆破近中区边坡震动效应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改变数值模型中条形药柱埋深、预裂缝设置位置、预裂缝深度,分析近中区边坡上质点震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质点均值震速与药柱埋深呈线性衰减关系,衰减因子-0.1;预裂缝设置位置对减震效果产生重要影响,预裂缝距边坡越近减振效果越好,预裂缝深度是药柱埋深0.45~0.8倍时减震效果最理想。研究结果对降低台阶爆破近中区边坡震动效应有一定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4期)
王建宁,窦远明,赵华杰,魏明,田贵州[2](2019)在《近场地震动作用下背后空洞圆形隧洞的动力损伤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考虑近场地震动作用,对背后存在空洞的圆形隧洞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地基场域加速度反应、土—结构接触动土压力、隧洞结构加速度反应及其动应变规律,并基于损伤模型研究了近场地震动作用对隧洞结构的动力损伤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波加载过程中,圆形隧洞不同位置横截面处的加速度反应存在少许差别,隧洞结构的存在会对两侧地基土峰值加速度产生影响,但频谱特性变化并不明显;2)当输入近场地震动强度较小时,结构顶部空洞横截面的平均峰值加速度较小、平均动应变反应较大,而结构顶部密实状态横截面的平均峰值加速度较大、平均动应变反应较小;3)若采用应变损伤模型衡量结构的破坏程度,在衬砌背后存在空洞的横截面顶部±30°附近圆形隧洞损伤程度最大,这与已有的圆形隧洞震害现象吻合。(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刘洪波,孙伟轩,张玉鑫,王钟锐,赵艳[3](2019)在《框架结构的输入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框架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动记录的调幅方法,本文利用一个1/40比例的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四种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的适用性。利用四种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对20条地震动记录调幅,通过振动台依次输入不同周期的框架结构中,通过分析结构顶层的层间位移角和最大加速度两个参数的变异系数,确定最适宜此种结构体系的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研究表明,当结构的基本周期可以准确确定时,利用S_a(T_1)调幅方法得到的地震动记录引起结构响应的离散程度最小;当结构的基本周期不确定时,利用MIV调幅方法得到的地震动记录引起结构响应的离散程度最小;当周期有30%的变化时,ASCE调幅方法引起结构的最大加速度的变异系数波动不大,相对比较稳定;无论何时PGA调幅方法得到的变异系数都是最大,表明此法得到的离散程度最大。建议在对框架结构进行时程分析时,对于确定性周期的结构采用S_a(T_1)调幅方法,对于不确定性周期的结构采用MIV调幅方法,ASCE和PGA调幅方法不宜采用。(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1期)
杜建国,谢清粮[4](2018)在《大型爆炸冲击震动环境模拟试验系统需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爆炸冲击震动环境模拟试验设备是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所必需的试验设备,是确保爆炸冲击震动防护技术研究的基本保障条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相关试验设备的研制现状,结合高新技术武器发展趋势以及防护工程科学研究需要,针对大型爆炸冲击震动环境模拟试验系统的驱动能量、承载能力、加载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需求分析。(本文来源于《防护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颜桂云,肖晓菲,吴应雄,方艺文[5](2018)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大底盘单塔楼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断层地震动具有长周期、短持时、高能量的速度脉冲,可能导致长周期的大底盘上塔楼隔震结构产生隔震层位移放大效应。通过振动台试验分析与验证其对长周期的大底盘上塔楼隔震建筑减震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讨论近断层地震动的运动特征,然后设计一个水平向缩进尺寸比例为1∶3的大底盘单塔楼钢框架模型,分别组装为层间隔震、基础隔震和抗震等叁种试验模型,以近断层地震动与远场地震动为激励输入,进行单向振动台试验。探讨近断层地震动长周期的速度脉冲对隔震结构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隔震层变形等减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与验证近断层地区隔震结构采用考虑近场影响系数设计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大底盘单塔楼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等动力反应均明显大于在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相应值,增大为远场地震动的1.5~2倍,且层间位移与楼层加速度等减震效果相比远场地震动变差;不同隔震形式下的隔震支座变形均达到远场地震动的1.5倍以上,近断层地区隔震结构设计应考虑长周期速度脉冲对减震性能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颜桂云,方艺文,吴应雄,肖晓菲[6](2018)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下大底盘单塔楼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具有长持时、低频成份丰富等特征,后期振动阶段产生多个循环脉冲,类似谐和振动,需分析与验证其对隔震建筑等长周期结构抗震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讨论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峰值比、持时及反应谱特性;设计一个大底盘单塔楼钢框架结构,分别组装为抗震、基础隔震和层间隔震等叁种试验模型,以普通地震动与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为激励输入,进行单向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探讨地震波中的长周期成份与类谐和成份对隔震结构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隔震层变形等减震性能的影响,分析塔楼水平向缩进尺寸比例为1∶1. 5,1∶2,1∶2. 5和1∶3等条件下隔震结构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层间隔震与基础隔震模型的楼层动力响应为普通地震动下结构响应的2~3倍,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也明显劣于普通地震动下的减震性能,隔震层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下的最大变形为普通地震动的3~4倍,易导致隔震支座变形过大而产生破坏;不同的塔楼水平向缩进尺寸比例对隔震结构振动特性并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18期)
许成顺,豆鹏飞,高畄成,陈苏,杜修力[7](2019)在《地震动持时压缩比对可液化地基地震反应影响的振动台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与可液化场地相关的振动台模型试验中,地震动持时按照时间相似比压缩后,所输入地震动的持时、频率、能量等特性均发生改变,这将对液化地基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产生显着影响。以持时压缩比例为研究的唯一变量,依托小型振动台试验,分析了各组试验中可液化地基土在地震中的宏观现象、加速度反应、孔压比发展等,针对与可液化场地相关振动台试验设计中的地震动持时按照时间相似比压缩后对液化场地动力响应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地震动记录按照很小的相似比压缩后持时太短,地震动峰值一定时,可液化场地则有可能不发生液化;地震动持时越长,地震动能量越大,超孔隙水压力随地震动的输入积累迅速,场地土液化现象越明显,土体中加速度反应也表现出不同规律。根据得到的试验结果,建议在涉及可液化场地的振动台模型试验中,所输入的地震记录采用原始持时地震动记录或按照较大时间相似比压缩的地震动记录。(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1期)
熊仲明,张朝,陈轩[8](2019)在《地震作用下地裂缝场地地震动参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地裂缝场地地表动力响应规律,以西安f_4地裂缝场地为工程背景,采用剪切型模型箱,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地裂缝场地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和动力响应,得到了地表地震动参数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地裂缝场地的主裂缝在地表开裂、扩展,并在裂缝区产生与其45°相交的次生裂缝,次生裂缝的数量随着地震强度增大而增多;地表地震动参数峰值均表现出上、下盘效应,均在上盘裂缝处最大,逐渐向两侧递减;随着输入地震强度增大,地表加速度及Arias强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上盘加速度变化频率较快,且上、下盘两侧加速度峰值存在相位差,但两侧位移及速度时程波形基本一致。该研究成果可为跨地裂缝结构抗震设计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2期)
马纯阳[9](2018)在《砂土地层地铁地下结构震动液化反应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分布广,且多为浅源地震。随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开展地铁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人们普遍认为地下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但是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地铁地下结构的严重破坏引起了广泛关注。自此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及研究受到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地铁地下结构的振动反应,以太原地铁二号线为工程背景,通过振动台试验、模型数值模拟及原型数值模拟分析,对砂土地层地铁地下结构振动液化反应及液化破坏进行了研究。本次共进行试验叁台,分别针对隧道结构模型、车站结构模型及地下围护结构侧限变形抑制液化的车站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在试验设计阶段,以太原砂土室内试验测试土性特征为基础,按照几何相似比例关系及相似弹性物理关系,制备了隧道结构模型及模型箱结构构造形式。根据振动台型模型试验的结果,分析了动力响应加速度、孔隙水压力及位移特性规律。通过模型试验FLAC3D数值分析,对比分析了动力响应加速度、孔隙水压力、侧向位移等动力响应特性。在此基础上,推广至原型场地数值模型动力反应分析,得到了原型场地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对比分析了模型试验、模型与原型数值分析结果,对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抗震抗液化机理做出了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詹广杰[10](2018)在《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的试验和有限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趋势日益增加,时程分析方法正在成为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地震记录的输入是动力时程分析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假如输入的不准确,其结果会有很大差别,有时结果甚至能相差几倍至几十倍。当具有足够多合适的地震记录时,并不需要进行调幅,实际上往往只有少数几条地震记录甚至没有满足要求,那么进行地震记录调幅就是必要的。本文研究了SAT1、ASCE、PGA、MIV等调幅方法,基于试验和有限元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弹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通过对这些调幅方法进行客观地、全面地分析,研究在弹性分析和弹塑性分析下各调幅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两组不同基本周期的弹性结构的试验模型,采用WS-Z30小型精密模拟振动台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得到在不同调幅方法下的地震响应。通过分析地震响应,进而评估各调幅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弹性条件下地震记录的调幅方法的选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2)为了确保有限元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利用OpenSEES建立有限元模型,与Kurama的会议报告的模型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3)建立两组不同基本周期的弹塑性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采用不同调幅方法对地震记录进行调幅,然后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在不同调幅方法下的地震响应,分析每种调幅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弹塑性条件下地震记录的调幅方法的选择提供可参考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该弹性结构的研究,一般情况下,SAT1调幅方法最优;在基本周期不明确的一般情况下,MIV调幅方法要明显优于其他调幅方法。对于该弹塑性框架结构的研究,MIV调幅方法优于其他调幅方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5-22)
震动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考虑近场地震动作用,对背后存在空洞的圆形隧洞进行了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地基场域加速度反应、土—结构接触动土压力、隧洞结构加速度反应及其动应变规律,并基于损伤模型研究了近场地震动作用对隧洞结构的动力损伤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波加载过程中,圆形隧洞不同位置横截面处的加速度反应存在少许差别,隧洞结构的存在会对两侧地基土峰值加速度产生影响,但频谱特性变化并不明显;2)当输入近场地震动强度较小时,结构顶部空洞横截面的平均峰值加速度较小、平均动应变反应较大,而结构顶部密实状态横截面的平均峰值加速度较大、平均动应变反应较小;3)若采用应变损伤模型衡量结构的破坏程度,在衬砌背后存在空洞的横截面顶部±30°附近圆形隧洞损伤程度最大,这与已有的圆形隧洞震害现象吻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震动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谢立栋,东兆星,齐燕军,马力,丁小华.基于模型试验的台阶爆破近中区边坡震动效应数值模拟[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2].王建宁,窦远明,赵华杰,魏明,田贵州.近场地震动作用下背后空洞圆形隧洞的动力损伤特性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9
[3].刘洪波,孙伟轩,张玉鑫,王钟锐,赵艳.框架结构的输入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4].杜建国,谢清粮.大型爆炸冲击震动环境模拟试验系统需求分析[J].防护工程.2018
[5].颜桂云,肖晓菲,吴应雄,方艺文.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大底盘单塔楼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18
[6].颜桂云,方艺文,吴应雄,肖晓菲.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下大底盘单塔楼隔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7].许成顺,豆鹏飞,高畄成,陈苏,杜修力.地震动持时压缩比对可液化地基地震反应影响的振动台试验[J].岩土力学.2019
[8].熊仲明,张朝,陈轩.地震作用下地裂缝场地地震动参数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
[9].马纯阳.砂土地层地铁地下结构震动液化反应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10].詹广杰.地震动记录调幅方法的试验和有限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