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浆膜面浸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CT显像,直肠癌,浆膜面,浸润
浆膜面浸润论文文献综述
邓国军,黄金高,王志芳,彭长院,孙文燕[1](2018)在《CT显像在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显像在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82例,术前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观察肿块大小、形态、淋巴结肿大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显像对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根据CT检查结果,评价各因素与患者浆膜面浸润情况的关系。结果:经多因素Lgoistic回归分析,CT显像中肿瘤大小、肿瘤侵犯周径、肿瘤分型以及浆膜面与直肠癌系膜浸润情况呈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CT显像对直肠癌浆膜面浸润检出的准确性、敏感性较高,可作为评估病情、治疗及预后的重要标志。(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实践》期刊2018年08期)
张世昌[2](2012)在《多层螺旋CT诊断直肠癌浆膜面受浸润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目前直肠癌为我国人群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60%,因而近年来引起临床学者的高度关注。由于癌细胞如穿透浆膜层,其周围组织、血管及淋巴受侵袭的机率会显着增加,治疗后复发率也会随之上升,因而治疗前明确浆膜面受侵润的情况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2]。(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2年12期)
韩帅,李彩英,张国建,德杰,柳青[3](2009)在《MSCT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直肠癌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探讨影响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相关因素方法:64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33岁~81岁,平均56.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观察肿块大小、形态、淋巴结肿大情况;54例行叁期动态强化扫描:按照强化程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各因素与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例浆膜面浸润率为70%;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癌肿浆膜面的浸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强化差值、侵犯肠管周径、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CT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癌肿CT、分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分化程度等均可影响肿瘤浆膜面浸润,其中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肿瘤浆膜面浸润的最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09年16期)
韩帅,李彩英,李如迅,德杰,柳青[4](2009)在《多层螺旋CT对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影像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直肠癌肿瘤浆膜面浸润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64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叁期扫描,分析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研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表现浆膜面毛糙,诊断浆膜面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1%、58%、67%、1.69、0.50;表现肿瘤层面浆膜外脂肪间隙模糊诊断浆膜面浸润的敏感性、特异度、准确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3%、47%、66%、1.38、0.57;两种征象联合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9%、58%、66%;CT表现浆膜面外结节状突起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20%、100%、44%。结论采用两种征象联合作为判定浆膜面受侵诊断标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浆膜面结节诊断浸润可靠性为100%。(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09年07期)
韩帅[5](2009)在《16层螺旋CT在直肠癌浆膜面浸润及TN分级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16层螺旋CT对直肠癌肿瘤浆膜面浸润的影像诊断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直肠癌肿瘤浆膜面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64例直肠癌病人进行平扫及增强叁期扫描,男性36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6.6岁。前瞻性分析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研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表现浆膜面毛糙,诊断浆膜面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1%、58%、67%、1.69、0.50;表现肿瘤层面浆膜外脂肪间隙模糊诊断浆膜面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3%、47%、66%,1.38,0.57;同时出现两种征象联合诊断浆膜面浸润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69%、58%、66% ;CT表现浆膜面外结节状突起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20%、100%、44%。结论:联合两种征象作为判定浆膜面受侵诊断标准,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好,浆膜面结节诊断浆膜面浸润可靠性为100%。第二部分16层螺旋CT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相关因素分析目的:结合16层螺旋CT直肠癌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探讨影响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相关因素。方法:64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男性36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6.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观察肿块大小、形态、淋巴结肿大情况;54例行叁期动态强化扫描:按照强化程度分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各因素与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相关性。结果:全组病例浆膜面浸润率为70%;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癌肿浆膜面的浸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大体类型、肠管周径侵犯程度、肿瘤强化净增值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CT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直肠癌肿瘤CT分型、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均可影响肿瘤浆膜面浸润,其中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肿瘤浆膜面浸润的最重要因素。第叁部分采用16层螺旋CT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初步研究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CT表现,统计直肠肿瘤周围淋巴结肿大情况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以3mm、6mm、8mm、10mm短径为标准,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转移率分别为31%,37%,54%,75%。以6mm作为诊断标准时,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47%,阴性似然比为0.2。淋巴结个数≤4枚,转移率为6.25%;4-9枚组,转移率为52.3%;淋巴结≥10枚组,转移率为29.6%,淋巴结≤4枚组与4-9枚组、≥10枚组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面浸润组淋巴结转移率(40%)明显高于无浆膜面浸润组(11%)(P<0.05)。结论: CT扫描有助于发现直肠癌癌肿周围肿大的淋巴结,淋巴结短径≥6mm提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直肠周围淋巴结数目大于4枚及肿瘤浆膜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率明显提高。第四部分采用16层螺旋CT评价直肠癌T分级与病理对照研究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重新评价传统直肠癌CT分期,进一步制定合理的T分级。方法: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前瞻性行术前多层螺旋CT盆腔平扫及增强扫描,男性39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8岁,统计病变大小、肠壁厚度及周围浸润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按照Fleming分期标准分析CT资料并将T分为叁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对照,一致性较好(Kappa值=0.53);按照Patrick分期标准进行T分期,与病理分期对照,一致性较好(Kappa值=0.56);本研究结合病理分型制定改良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对照,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67)。结论:改良T分期标准与PTNM分期标准一致性好,通过直肠癌的CT征象分析,对术前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09-03-01)
于韬,罗娅红,邱岩[6](2007)在《进展期胃癌浆膜面浸润的多层螺旋CT增强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诊断进展期胃癌浆膜面浸润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进展期胃癌癌肿浆膜面浸润情况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浆膜面粗糙诊断浆膜面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5.24%、69.70%和79.63%;浆膜外脂肪间隙模糊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1.43%、36.36%和50.00%;浆膜面外结节状突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23.81%、100.0%和70.37%。动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浆膜面受侵率分别为6.67%、34.78%和75.00%;静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浆膜面受侵率分别为6.67%、36.00%和78.57%。[结论]进展期胃癌浆膜面侵犯的CT征象中,浆膜面粗糙诊断敏感性较高,结节状突出的诊断特异性高。胃癌癌肿的强化方式是诊断胃癌浆膜侵犯时应该综合考虑的一个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期刊2007年12期)
邱岩,罗娅红,于韬[7](2006)在《进展期胃癌癌肿对浆膜面浸润的螺旋CT增强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癌肿的增强表现及浆膜面浸润的表现进行研究,并与病理对照,探讨癌肿的增强CT表现在浆膜面受侵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胃镜确诊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进展期胃癌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1岁,平均56.31岁。其中低分化腺癌20例,高分化腺癌7例,印戒细胞癌3例,粘液腺癌4例,腺鳞癌1例, 未分化癌1例。使用TOSHIBA Xpress/GX螺旋CT机,常规准备,注射造影剂后分别于25s(动脉期)、65-70s(静脉期)开始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胰头平面。对扫描后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层厚1毫米的重建,ALATOVIEW图像处理软件1. 42版对原始图像的平扫、动脉期、静脉期进行观察。利用SPSS 统计软件对二者进行x2检验,以判定二者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组36例中,显示浆膜面粗糙者29例,浆膜面光滑者 7例,脂肪间隙粗糙者24例,脂肪间隙清晰者12例,周围脏器受侵者12例,周围脏器未受侵者24例。浆膜面的光滑与否和周围脏器的受侵改变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表现(p<0.01), 而脂肪间隙内的表现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浆膜面受侵的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的阳性率为69. 44%,特异性为78.26%,敏感性为46.15%,进展期胃癌浆膜面受侵的螺旋CT增强扫描静脉期的阳性率为75%,特异性为 88.89%,敏感性为66.67%。在进展期胃癌的浆膜面受侵的判定上,螺旋CT增强扫描的静脉期比动脉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展期胃癌的主要CT表现为胃壁的增厚、肿块和局部的异常强化。本组病例36例,癌肿在动脉期有13例(36. 11%)表现为肿瘤突向胃腔内的表面线状强化,11例(30.56%) 表现为整个病灶的不均匀强化,12例(33.33%)表现为肿瘤不规则团块状强化。癌肿在静脉期有22例(61.11%)表现为整个病灶的不均匀强化,4例(11.11%)表现为整个病灶的均匀强化,10例(27.7%)表现为病灶中间出现低密度带,长约 1_16mm。癌肿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表现为表面线状强化、静脉期表现为病灶内存在低密度带的病理浆膜受侵率最小。本组36例,螺旋CT增强扫描判定浆膜面受侵者30例, 判定浆膜面未受侵者6例,病理判定浆膜面受侵者29例,判定浆膜面未受侵者7例。螺旋CT增强扫描对于诊断进展期胃癌的浆膜面受侵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36 例,均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其浆膜面螺旋CT的平扫、增强扫描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其正确率分别为72.22%和91.67%。在进展期胃癌浆膜面的评价上,螺旋 CT增强扫描较之平扫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结论: 应用螺旋CT判定进展期胃癌癌肿对浆膜面浸润具有相当大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6-10-01)
邱岩[8](2003)在《进展期胃癌癌肿对浆膜面浸润的螺旋CT增强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进展期胃癌浆膜受侵与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二者5年生存率差异显着,且与多种预后因素密切相关。螺旋CT具有独特的容积扫描、薄层重建技术和增强时相的显示,使进展期胃癌浆膜面浸润的CT判定成为可能。本研究利用螺旋CT的优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进展期胃癌癌肿的增强表现与浆膜面浸润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癌肿的螺旋CT增强表现在浆膜面受侵方面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 选择经胃镜确诊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进展期胃癌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1岁,平均56.31岁。其中低分化腺癌20例,高分化腺癌7例,印戒细胞癌3例,粘液腺癌4例,腺鳞癌1例,未分化癌1例。 使用TOSHIBA Xpress/GX螺旋CT机,病人空腹,于检查前肌注盐酸654-210mg,待口干后服温开水600~1000ml。增强扫描用欧乃派克(300mgI/ml)100ml,注射速率2.5~3ml/s,注射开始后分别于25s(动脉期)、65~70s(静脉期)进行扫描。对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层厚1毫米重建后的图像进行观察。 每个病例均由2位高年资医生分别对进展期胃癌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增强图像的癌肿附近浆膜面、脂肪间隙及癌肿本身进行盲法观察,记录螺旋CT增强表现。意见不一致时,双方讨论确定,观察的指标如下:(1)胃癌癌肿所在局部浆膜面是否光滑。(2)癌肿邻近脂肪间隙的密度变化。(3)癌肿有否结节状外突。(4)胃癌癌肿动、静脉期的增强表现。前3项指标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增强图像上至少有2种图像显示为阳性时才能确定。 在病理专业1位高年资医生指导下将手术切除胃标本切开,经福尔马林固定后以病变为中心做放射状象限取材,石蜡包埋后制作 4 p切片,全部作 HE染色,由 1位高年资的病理医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做出诊断。描记进展期胃癌浆膜面受侵相关的各种征象,并与病理诊断的浆膜面受侵对照,计算出浆膜面受侵各征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对癌肿呈现的各种强化方式,分别统计浆膜面受侵病例所占的比率,利用 SPSS统计软件进行 x‘检验,检验进展期胃癌癌肿的各种增强方式间浆膜面受侵率的差异,设P<o.05时为差异显着。 结 果 l、进展期胃癌癌肿局部浆膜面的影像学表现与浆膜面受侵关系 本组36例中,动、静脉期增强影像显示浆膜面粗糙23例,光滑13例;癌肿邻近脂肪间隙模糊24例,清晰12例;癌肿结节状外突 5例,无结节状外突 31例。病理诊断浆膜面受侵 20例,未受侵16例。浆膜面粗糙表现诊断浆膜面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0%在8.75%和80.56%;浆膜外脂肪间隙模糊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0%37.50%和55.56%;癌肿结节状外突表现诊断浆膜面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25阮、100.0阮和 58.33防。 2、进展期胃癌癌肿的螺旋CT增强表现与浆膜面受侵的关系 本组36例,癌肿在动脉期增强表现为肿瘤突向胃腔内的表面线状强化,实质部分不明显强化9例*5.0%入包括高分化腺癌5例,粘液腺癌4例;癌肿不均匀强化15例N.67%*包括高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10例,印戒细胞癌3例;团块状强化12例归3.33%L包括低分化腺癌10例,未分化癌1例,腺鳞癌1例。 ·2·动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浆膜面受侵率分别为1*1二畅53.33 %和9*67畅。两两比较,解检验P<0.05,差异显着。 癌肿在静脉期增强表现为肿瘤突向胃腔内的表面线状强化仍为9例p5.0%人癌肿团块状强化有2例转变为不均匀强化,均为低分化腺癌,其中浆膜面受侵、不受侵各二例。这样,不均匀强化为17例K7.22%入团块状强化为10例p7.78%人静脉期癌肿线状强化、不均匀强化和团块状强化的浆膜面受侵率分别为11.11%32.94%和100%。两两比较a‘检验P<0.05,差异显着。 动脉期、静脉期各种强化方式浆膜面受侵率比较a‘检验 P>0.05,无显着性差异。 亡 论 本组资料显示,浆膜面粗糙表现诊断浆膜受侵的敏感性达到90%,但特异性不到70%,说明假阳性较高。病理切片诊断提示,炎性反应是影响判断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浆膜周围组织明显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另外,病变周围缺乏良好的组织对比,也常常影响 CT观察。同时,本组中 13例浆膜面光滑病例中,有二例组织切片可见浆膜及临近肌层受侵;回顾该病例,镜下可见胃壁各层均存在巢状癌细胞浸润,但浆膜及临近肌层受侵程度较轻。本组资料在显示脂肪间隙模糊的准确性不是很高,这是因为肿瘤侵犯、继发癌性淋巴管炎与肿瘤周围的炎性反应在CT上可为同样的表现。扩张的微小血管有时特别是在平扫时也不易区分。此外,体瘦脂肪少的病人也可表现为脂肪间隙不清难以判断。因此,读片时,应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癌肿结节状外突本组有5例,均为浆膜侵犯的病例。我们认为,尽管此征象出现率不高,但是特异性100%,一旦出现,即可诊断。 从上(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3-04-01)
王舒宝[9](1984)在《胃癌浆膜面浸润及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对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期胃癌即使做根治手术复发的也较多,复发形式以腹膜复发为主。当癌浸出浆膜面时,脱落的癌细胞在腹膜表面着床,增殖而形成播种性的转移结节。作者对280例进行期胃癌施行术中癌细胞冲洗,即开腹后用生理盐水50ml 冲洗Douglas 腔,将冲洗液收集、离心沉淀后,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如下:1.癌的腹膜播种程度(P)和腹腔内游离癌细胞:P_0(无腹膜转移)时,腹腔细胞诊(+)为20%;P_1(与癌病灶接近的腹膜有转移)为58%;P_2(远处腹膜有少数转移)为95%;;P_3(远处腹膜有多数转移)为95%。2.癌浸润深度与腹腔内游离癌细胞:P m 癌(浸(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期刊1984年04期)
浆膜面浸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目前直肠癌为我国人群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60%,因而近年来引起临床学者的高度关注。由于癌细胞如穿透浆膜层,其周围组织、血管及淋巴受侵袭的机率会显着增加,治疗后复发率也会随之上升,因而治疗前明确浆膜面受侵润的情况对治疗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指导意义[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浆膜面浸润论文参考文献
[1].邓国军,黄金高,王志芳,彭长院,孙文燕.CT显像在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价值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18
[2].张世昌.多层螺旋CT诊断直肠癌浆膜面受浸润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
[3].韩帅,李彩英,张国建,德杰,柳青.MSCT评价直肠癌浆膜面浸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9
[4].韩帅,李彩英,李如迅,德杰,柳青.多层螺旋CT对直肠癌浆膜面浸润的影像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
[5].韩帅.16层螺旋CT在直肠癌浆膜面浸润及TN分级的诊断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09
[6].于韬,罗娅红,邱岩.进展期胃癌浆膜面浸润的多层螺旋CT增强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J].中国肿瘤.2007
[7].邱岩,罗娅红,于韬.进展期胃癌癌肿对浆膜面浸润的螺旋CT增强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C].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8].邱岩.进展期胃癌癌肿对浆膜面浸润的螺旋CT增强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
[9].王舒宝.胃癌浆膜面浸润及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对预后的影响[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