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健康传播论文-施卫东,季莹,周浩

网络健康传播论文-施卫东,季莹,周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网络健康传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健康传播,无线服务器,医院场所

网络健康传播论文文献综述

施卫东,季莹,周浩[1](2019)在《基于微型无线服务器网络平台的医院场所健康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线服务器实施医院场所的无线网络覆盖,构成健康传播平台,以此对医院场所就医人群推送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实证案例的访问量说明医院是实施健康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信息新技术应用给平台的多元扩展提供了理想空间。(本文来源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期刊2019年03期)

曾祥敏,王孜[2](2019)在《健康传播中的虚假信息扩散机制与网络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移动优先、社交优先的信息传播时代,健康传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移动端和场景服务的发展,5G、VR、AR、MR、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赋能,作为刚性需求的健康信息和服务能够高度匹配用户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其中健康信息作为垂直领域的传播更具有用户粘性,但正是因为健康信息无人不需,接踵而至的虚假信息也处于泛滥之中。虚假的健康信息同其他网络谣言一样,有共性的生成和扩散机制,但也有其较为独特的传播方式与规律,本文着重分析健康传播中虚假信息产生、扩散的机理,并提出建设性的治理对策。(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槿熙[3](2019)在《马兜铃酸议题的网络健康传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马兜铃酸议题的网络健康传播文本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年份的文本数量波动较大,在2018年达到峰值,传播主体对马兜铃酸的关注和国家医药政策以及相应的重大医药安全事件密切相关;传播主体多元,前期以大众媒体为主,后期医药行业自媒体成为这一传播场域的重要力量;文本体裁以报道和专题文章为主;所涉主题具有较强的延展性。马兜铃酸的网络健康传播呈现出强时空应变、广社会参与以及广话题延展的特性,这些特性凸显了马兜铃酸作为一个健康风险性议题的社会性特征。马兜铃酸议题的网络健康传播采用了四种框架,包括知识科普框架、事实陈述框架、行动/措施促进框架以及批评评论框架。传播主体在传播过程中采取了事实与科普框架先行、科学性与专业性优先、重知识普及轻行动指导以及开放性讨论等传播策略。马兜铃酸的网络健康传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传播主体的自觉性差、自媒体传播放大社会风险以及信息内容同质化程度高等。马兜铃酸的网络健康传播过程折射出我国健康风险传播在现阶段面临的一些困境。包括复杂的社会话语力量干涉、掣肘着健康风险传播的推进;传播主体的健康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成熟的健康风险传播机制尚未形成;面对健康风险议题,公众参与和专家垄断之间张力较大,易导致体制性信任缺失等问题。马兜铃酸的网络健康传播给健康风险类的议题传播提供了一些启示。政府一方面要在健康风险传播中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讨论,另一方面又要切实采取行动(政策、措施类)帮助公众规避健康风险;传播主体要在信息整合与开放性讨论之间寻找更好的平衡,在纯粹的信息传播和信息建构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在传播过程中超越单一的健康风险议题传播,系统地促进传播主体自身和公众健康素养的全面提高;公众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和理性处理健康风险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参与健康风险传播的互动过程中合理评估自身的传播行为,理性互动,促进健康风险传播生态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李珈瑶,庄囡[4](2019)在《新媒体时代健康传播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健康传播领域进入时代。一方面,是由于健康传播研究在国内的发展与研究不成系统,另一方面是由于公众健康素养与健康需求之间不匹配,从而导致健康传播时常面临真理跑不过谣言的窘境。研究新媒体时代健康传播网络舆情应对策略,需要厘清健康传播概念,分析新媒体时代健康传播的特点,制订相应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健康传播的传播效果,体现在舆情。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影响着舆情。基于建立"关系"而存在的新媒体传播,传播内容主流是用户制作内容(UGC),传播模式复合多变,极大拓展了传播的外延。因此,在面对网络舆情时,策略制定应从传播特点出发,重视舆情收集,预防与控制并重;提高新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毓娟,李敏[5](2019)在《网络舆论反转事件中的健康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健康传播在网络舆论反转事件中呈现出新的特征,部分媒体的错位、健康领袖缺乏发声平台以及受众的健康恐慌,共同促使涉及健康知识的网络事件一波叁折,"反转式"发展让健康知识空前发酵。只有媒体、健康领袖和公民联动发挥优势作用,才能将健康恐慌控制在稳定状态,才能减少网络舆论反转事件的发生,同时尽可能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01期)

杨杰[6](2018)在《网络社群中公众参与健康传播实践及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社群作为社会化媒体的一种典型形态,为健康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传统的宣教式传播相比,网络社群具有更加平等和自主的传播特点,成为公众参与健康传播的一个可供拓展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期刊2018年05期)

周美玲[7](2018)在《高校移动社交网络舆情安全健康传播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高校移动社交也在同步的发展,在移动社交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源与舆论点,部分内容会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建设和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为保障高校大学生在移动社交下能够健康成长,不受外界负面舆论及信息的干扰,本文就基于高校移动社交网络,对舆情安全健康传播模型的构建进行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电脑迷》期刊2018年10期)

王威[8](2018)在《发挥网络社交媒体健康传播积极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吃蘑菇导致重金属中毒”、“WiFi辐射有害健康”、“用植物油做菜致癌”、“喝麦苗汁能治疗癌症”,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或者分享过类似的网络文章。根据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2016年12月发布的《新媒体健康传播影响力报告》显示,社交媒体超过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8-01-18)

廖卫民[9](2015)在《重大感染性疾病公共健康传播:碎片化分享与正能量协同——基于微博数据对埃博拉疫情网络传播的回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数据样本,以2014年西非地区大规模暴发的埃博拉病毒病疫情网络传播为案例,探索重大感染性疾病的公共健康传播的一般规律。研究发现网络传播强度的高点与疫情关键节点往往有着内在一致的吻合,网民最关切的主要在于恐慌性潜在威胁的迫近和免于恐惧的诉求,网民通过分享碎片化的知识信息集聚力量,从而具有自主传播正能量、激发正向情绪的群体协同能力。埃博拉疫情微博传播中,移动端占比要高于PC端,且该趋势近年来稳步提升。移动端用户更善于进行碎片化的信息分享与互动反馈,且具有更多样和多元化的发布渠道。据此,本研究提出在重大感染性疾病公共健康传播中“贴近移动端”“碎片化分享”“正能量协同”的叁点启发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网络传播研究》期刊2015年00期)

陈莹[10](2016)在《健康传播视角下网络媒体医患关系报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镇江考察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更是道出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与实现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健康权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医疗制度关系每个公民、每个家庭,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发展是保障人民健康权的前提和基础。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的关键、医疗人际关系的核心,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够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中国梦的实现。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频发,诸多媒体对医患关系进行报道,媒体所呈现的“医疗纠纷”“医患冲突”对现实社会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本文在健康传播的视角下,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新浪网为目标媒体对网络媒体医患关系报道进行研究。本文对2015年新浪网医患关系报道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新浪网医患关系议题的报道特征,进一步探讨网络媒体在相关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中阐述了研究缘起,对健康传播理论及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同时对本文要研究的“医患关系”给予界定,梳理了目前学界医患关系的研究现状,最后概括了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一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媒体对我国医患关系的报道,然后对新浪网涉及医患关系的具体报道进行统计,分别对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进行统计分析;第二章在健康传播视角下分析新浪网医患关系报道在议题设置、传播技巧、传播内容方面的主要特征;第叁章在数据统计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医患关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第四章根据报道特征及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报道的策略。医患关系研究这一健康传播领域的经典议题,在今天更是得到了大众媒体的广泛关注。医患关系,尤其是医患纠纷类报道,媒体处理的好则有利于医患关系的缓和,重塑医生的社会形象,重建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关系;如果处理的不恰当,媒体有失偏颇的报道则会加剧医患关系的恶化,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大众媒体在对医患关系的报道中应承担起媒介的社会责任,加强对舆论的引导,传播医患和谐正能量。(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1)

网络健康传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移动优先、社交优先的信息传播时代,健康传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移动端和场景服务的发展,5G、VR、AR、MR、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赋能,作为刚性需求的健康信息和服务能够高度匹配用户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其中健康信息作为垂直领域的传播更具有用户粘性,但正是因为健康信息无人不需,接踵而至的虚假信息也处于泛滥之中。虚假的健康信息同其他网络谣言一样,有共性的生成和扩散机制,但也有其较为独特的传播方式与规律,本文着重分析健康传播中虚假信息产生、扩散的机理,并提出建设性的治理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网络健康传播论文参考文献

[1].施卫东,季莹,周浩.基于微型无线服务器网络平台的医院场所健康传播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9

[2].曾祥敏,王孜.健康传播中的虚假信息扩散机制与网络治理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

[3].张槿熙.马兜铃酸议题的网络健康传播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李珈瑶,庄囡.新媒体时代健康传播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9

[5].王毓娟,李敏.网络舆论反转事件中的健康传播[J].新闻研究导刊.2019

[6].杨杰.网络社群中公众参与健康传播实践及其评价[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8

[7].周美玲.高校移动社交网络舆情安全健康传播模型研究[J].电脑迷.2018

[8].王威.发挥网络社交媒体健康传播积极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

[9].廖卫民.重大感染性疾病公共健康传播:碎片化分享与正能量协同——基于微博数据对埃博拉疫情网络传播的回顾分析[J].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5

[10].陈莹.健康传播视角下网络媒体医患关系报道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网络健康传播论文-施卫东,季莹,周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