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论文-曹金如,陈寿云,吴丽丹,卓华钦,蒲育栋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论文-曹金如,陈寿云,吴丽丹,卓华钦,蒲育栋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肾性贫血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论文文献综述

曹金如,陈寿云,吴丽丹,卓华钦,蒲育栋[1](2015)在《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肾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s EPOR)在肾性贫血(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36例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RA患者作为RA组,以同期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RA患者按贫血程度分为重度贫血组[血红蛋白(Hb)<60 g/L]及轻中度贫血组(Hb 60~120 g/L)。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RA组和对照组外周血s EPOR和EPO/s EPOR复合物,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甲状旁腺素(PTH),用苦味酸法检测血清肌酐(C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轻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s EPOR、EPO/s EPOR复合物、PTH、Cr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贫血组s EPOR与Hb有好的相关性(r=-0.650,P<0.05),轻中度贫血组s EPOR与Hb相关性不明显(r=0.135,P<0.05)。结论 RA患者的外周血中存有高于健康对照组的s EPOR,并且可以与外周血中的EPO形成复合物。本研究对于RA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5年04期)

解正高,吴星伟,邱庆华,宫媛媛,宋毅[2](2007)在《外源性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对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外源性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sR)对视网膜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30只SD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组、EPOsR2ng组、EPOsR20ng组、EPOsR200ng组,每组6只(12只眼)。后4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5μLPBS,2、20、200ngEPOsR。注射前记录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注射后3d再次进行FERG检查及视网膜神经元TUNEL凋亡原位检测,注射后7d进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注药前后各组a波、b波的潜伏期及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电位(OPs)的P4潜伏期和各子波总振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层视网膜神经元TUNEL凋亡原位检测未见凋亡细胞;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检查均未见明显的水肿、空泡状变性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玻璃体腔注射200ng以下剂量的外源性EPOsR不影响正常状态下视网膜神经元的存活。(本文来源于《眼科研究》期刊2007年12期)

解正高,吴星伟,邱庆华,宫媛媛,宋毅[3](2007)在《外源性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对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存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外源性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 (EPOsR)对视网膜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 组、EPOsR 2 ng 组、EPOsR 20 ng 组、EPOsR 200 ng 组,每组6只(12眼)。后4组玻璃体腔(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08-01)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外源性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sR)对视网膜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30只SD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PBS组、EPOsR2ng组、EPOsR20ng组、EPOsR200ng组,每组6只(12只眼)。后4组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5μLPBS,2、20、200ngEPOsR。注射前记录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注射后3d再次进行FERG检查及视网膜神经元TUNEL凋亡原位检测,注射后7d进行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注药前后各组a波、b波的潜伏期及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震荡电位(OPs)的P4潜伏期和各子波总振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层视网膜神经元TUNEL凋亡原位检测未见凋亡细胞;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检查均未见明显的水肿、空泡状变性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玻璃体腔注射200ng以下剂量的外源性EPOsR不影响正常状态下视网膜神经元的存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论文参考文献

[1].曹金如,陈寿云,吴丽丹,卓华钦,蒲育栋.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在肾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5

[2].解正高,吴星伟,邱庆华,宫媛媛,宋毅.外源性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对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存活的影响[J].眼科研究.2007

[3].解正高,吴星伟,邱庆华,宫媛媛,宋毅.外源性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对正常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存活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7

标签:;  ;  ;  

可溶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论文-曹金如,陈寿云,吴丽丹,卓华钦,蒲育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