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合成论文-曹丽慧,王梦,刘欣,唐小涵,徐小倩

温控合成论文-曹丽慧,王梦,刘欣,唐小涵,徐小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温控合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芳香多羧酸配体,金属有机配合物,温控制备,荧光性质

温控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曹丽慧,王梦,刘欣,唐小涵,徐小倩[1](2019)在《两个Cd(Ⅱ)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温控合成、结构和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芳香多羧酸配体(2-(2-羟基-丙酰胺基)-对苯二甲酸,H_2L)与金属镉离子在不同的温度条件控制下制备了两个层状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考察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它们有相同的分子式和基本构筑单元,金属离子和配体的连接模式也相同,然而两个结构的二维层在空间上伸展方向不一样,堆积模式上也不相同,一个是等间距堆积,另一个是不等间距堆积.此外,还对这两个配合物的粉末X-射线衍射、热稳定性和固体荧光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鄢景森,艾丽梅,王强,王泽清,鄂永胜[2](2018)在《酸功能化-温控型叁元杂多酸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其酯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化-乙醚萃取法制备了不同钒取代数目的 Keggin结构的磷钨钒杂多酸,并进一步通过离子交换法合成了磺酸功能化的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剂,采用核磁、元素分析、红外、紫外、X射线衍射、热重-差示扫描、电位滴定等分析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所得样品对氯乙酸和正戊醇的酯化反应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杂多酸离子液体是一种具有温度响应特性的无定型结构化合物,仍保留Keggin结构和较高的酸强度,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下与反应物形成一相,而反应结束温度降低后,催化剂和产物又形成两相,通过简单的倾倒法就可以快速分离催化剂和反应产物。与杂多酸以及未磺酸化的杂多酸离子液体相比,磺酸功能化的杂多酸离子液体具有更高的酯催化活性。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PyPS]4PW11VO40(PyPS为1-(3-磺酸基)丙基吡啶)对氯乙酸的转化率可达到97.6%,重复使用4次后转化率为91.9%,而催化剂的结构未有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唐会宝[3](2015)在《氧化—温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柴油O_2氧化脱硫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合成了叁类十八胺类氧化-温控离子液体用于催化柴油O2氧化脱硫的反应,并取得了较佳的效果。为离子液体催化柴油氧气氧化脱硫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以十八胺、氯代烷烃、环氧乙烷、磷钨酸为原料合成了26种不同聚合度不同烷基链的十八胺类磷钨酸氧化-温控离子液体,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热重分析(TG)表征和分析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考察了离子液体的极性和溶解性能。将其用于模拟柴油氧气氧化脱硫反应,较佳反应条件为:n=111(C12)离子液体、V(甲苯:模拟柴油)=1:1、t=2 h、T= 100 ℃, P(O2)=2 MPa;用DMF萃取一次(剂油比1:1、40℃搅拌5 min、静置15 min),脱硫率接近100%;离子液体催化剂连续使用11次后,脱硫率仍然在95%以上。经FT-IR分析表征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以十八胺、卤代烷、环氧乙烷、水合钼酸钠、盐酸、磷钨酸为原料合成15种不同聚合度和烷基链的十八胺碘钼酸根离子液体,并用FT-IR、1HNMR和TG表征和分析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考察了离子液体的极性和溶解性能。将其用于模拟柴油氧气氧化脱硫反应,较佳反应条件为:n=162(C12)离子液体、n(IL)= 0.18 mmol, t=2 h, P(O2)=2.0 MPa, T=130℃;以DMF剂油比1:1萃取一次(40℃,搅拌5 min),静置45 min,脱硫率可以达到100%;离子液体催化剂连续使用10次后,催化脱硫率仍在94.1%以上。经FT-IR分析表征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以十八胺、环氧乙烷、水合硫酸氧钒、磷钨酸、卤代烃为原料合成了20种十八胺氧钒型的氧化-温控离子液体,并利用电化学分析(ECL)、FT-IR和TG等技术分析和表征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考察了离子液体的极性和溶解性能。将其用于模拟柴油氧气氧化脱硫反应,较佳反应条件为:n=120 (C12)、t=2.5 h, p(O2) =3.0 MPa, T=135℃;以DMF剂油比1:1萃取一次(40℃,搅拌5 min),静置25 min,脱硫率可达98.8%;离子液体催化剂连续使用10次以后,脱硫率仍在93%以上。经FT-IR分析表征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5-06-10)

侯付国[4](2014)在《氧化—温控相分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催化汽油氧气氧化脱硫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合成了叁大类离子液体,分别为咪唑基氧化-温控相分离离子液体、十八胺基氧化-温控相分离离子液体和咪唑基萃取型离子液体,前两者用于催化模拟汽油O2氧化脱硫反应,后者则用于模拟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氧化产物苯并噻吩砜的萃取脱硫,均取得了较佳的效果。以咪唑、环氧乙烷、卤代烷烃、水合硫酸氧钒、磷钨酸等为原料合成了13种咪唑基氧化-温控相分离离子液体,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热重(TG)等技术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将所合成的咪唑基氧化-温控离子液体应用于催化模拟汽油O2氧化脱硫,结果表明,催化脱硫效果较佳的咪唑基氧化-温控离子液体为n=457、碳链为C8的[BMIM]4(VO)(PW12O40)2,并优化出了其催化脱硫较佳工艺条件,即T=100℃、t=60min、p(O2)=1.4MPa、nIL:nS=1.2,对应的脱硫率为96.95%。离子液体在循环使用15次后,催化脱硫率仍在90%以上,且其结构与最初离子液体的结构相一致,表明离子液体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能。以十八胺、环氧乙烷、卤代烷烃、水合硫酸氧钒、磷钨酸等为原料合成了13种十八胺基氧化-温控相分离离子液体,并利用FT-IR、1H NMR和TG等技术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本文成功地将所合成的十八胺基氧化-温控离子液体在温控的条件下应用于催化模拟汽油O2氧化脱硫反应,实现了“高温均相反应,低温两相分离”。结果表明,催化脱硫效果较佳的十八胺基氧化-温控离子液体为n=146、碳链为C8的[AC18]4(VO)(PW12O40)2,并优化出了其催化脱硫较佳工艺条件,即T=100℃、t=150min、p(O2)=1.0MPa、nIL:nS=2.4,对应的脱硫率为98.78%。离子液体在循环使用22次后,脱硫率仍在90%以上,且其结构与最初离子液体的结构相一致,表明离子液体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能。以N-甲基咪唑、8-氯辛醇、氯丙酸、乙二醇、对甲基苯磺酸、四氟硼酸、六氟磷酸等为原料合成了12种咪唑基萃取型离子液体,并利用FT-IR、1H NMR和TG等技术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将离子液体应用于模拟汽油的萃取脱砜实验,实验表明,含羟基的离子液体的萃取效果明显优于含氨基或酰胺基的离子液体,其中较佳者为8-氯辛醇型咪唑基对甲苯磺酸萃取型离子液体,其较佳萃取条件为T=120℃、t=20min、nIL:nS=90,对应的脱硫率为98.60%。该离子液体在循环使用11次后,萃取脱硫率仍在90%以上,且其结构与最初离子液体的结构相一致,表明离子液体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循环使用性能。本论文所合成的叁类离子液体,在脱硫方面均取得了较佳的效果,为离子液体催化脱硫开辟一条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4-06-10)

窦有涛[5](2014)在《氮杂唑手性温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γ-丁内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离子液体的结构可设计性,设计合成了咪唑和叁唑两类9种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合成γ-丁内酯的模型反应。将合成的新型咪唑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用于催化4-甲氧基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合成γ-丁内酯的反应,优化出的较佳反应条件:乙腈作为溶剂,4-甲氧基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的物质量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4-甲氧基肉桂醛用量的20mol%,DBU(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为碱试剂,30℃下反应12小时,反应收率66.4%,产物顺反比为3.7:1;顺式产物的ee值为66%,反式产物的ee为54%;催化剂在循环使用叁次后反应收率降为61%。将合成的双手性咪唑基离子液体催化4-甲氧基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合成γ-丁内酯较佳反应条件为4-甲氧基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的物质量比为1:1.5,反应溶剂为甲苯,反应时间16h,催化剂剂用量为反应原料(4-甲氧基肉桂醛)的10mol%,反应温度为30℃。在较佳的反应条件下4-甲氧基肉桂醛的转化率为93%,产物收率为90%;顺式产物ee值为5%,反式产物的ee为10%。循环利用叁次,由于双手性咪唑离子液体不易分离,机械损失较大,产物收率63%。叁唑基手性温控离子液体催化4-甲氧基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的反应的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反应原料4-甲氧基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的物质量比为1:2,反应溶剂为THF,反应时间12h,催化剂剂用量为反应原料(4-甲氧基肉桂醛)的15mol%,反应温度为30℃,催化剂的阴离子为氯离子。在较佳的反应条件下4-甲氧基肉桂醛的转化率为91%,产物收率86%,产物顺反比为4.3:1;反应产物顺式产物ee值为61%,反式产物的ee为67%。在正己烷和二氯甲烷中连续使用叁次后收率为65%。叁唑基手性温控离子液体催化4-甲氧基肉桂醛和,,-叁氟苯乙酮反应的较佳工艺为:反应原料4-甲氧基肉桂醛和,,-叁氟苯乙酮的物质量比为1:2,反应溶剂为乙腈,反应时间8h,催化剂剂用量为反应原料15mol%,反应温度为30℃,催化剂阴离子为氯离子。在较佳的反应条件下4-甲氧基肉桂醛的转化率为94%,产物收率85%,产物顺反比为2.4:1;反应产物的顺式产物ee值为18.8%,反式产物的ee为9.4%。在正己烷和二氯甲烷中叁唑手性温控离子连续使用4次,反应收率78%。叁唑基手性温控离子液体催化4-甲氧基肉桂醛和4-氯-,,-叁氟苯乙酮反应的较佳工艺为:反应原料4-甲氧基肉桂醛和4-氯-,,-叁氟苯乙酮的物质量比为1:2,反应溶剂为THF,反应时间8h,催化剂剂用量为反应原料(4-甲氧基肉桂醛)的15mol%,反应温度为30℃,催化剂的阴离子为氯离子。在较佳的反应条件下4-甲氧基肉桂醛的转化率为94%,产物收率89%,产物顺反比为3.2:1;反应产物顺式产物ee值为36%,反式产物的ee为20%。在正己烷和二氯甲烷中使用第4次时,收率为61%。叁唑基手性温控离子液体催化对氯肉桂醛和,,-叁氟苯乙酮反应的较佳工艺为:对氯肉桂醛和,,-叁氟苯乙酮的物质量比为1:3,反应溶剂为THF,反应时间12h,催化剂剂用量为反应原料(对氯肉桂醛)的15mol%,反应温度为30℃,催化剂的阴离子为氯离子。在较佳的反应条件下,对氯肉桂醛的转化率为89%,产物收率76%,产物顺反比为2.2:1;反应产物的顺式产物ee值为12%,反式产物的ee为11%。在正己烷和二氯甲烷中连续使用四次后,收率为52%。叁唑基手性温控离子液体催化对氟肉桂醛和,,-叁氟苯乙酮反应较佳的工艺为对氟肉桂醛和,,-叁氟苯乙酮的物质量比为1:2,反应溶剂为THF,反应时间12h,催化剂剂用量为反应原料(对氟肉桂醛)的15mol%,反应温度为30℃。在较佳的反应条件下,反应对氟肉桂醛的转化率为90%,产物收率82%,产物顺反比为2.5:1;产物顺式产物ee值为2.3%,反式产物的ee为3%。在正己烷和二氯甲烷中连续使用四次,对氟肉桂醛的转化率下降至70%,产物收率降至55%。叁唑基手性温控离子液体催化反式肉桂醛和,,-叁氟苯乙酮反应较佳的工艺为反式肉桂醛和,,-叁氟苯乙酮的物质量比为1:2,反应溶剂为乙腈,反应时间8h,催化剂剂用量为反应原料(反式肉桂醛)的15mol%,反应温度为30℃。在较佳的反应条件下,产物收率86%,产物顺反比为1.9:1,顺式产物ee值为10%,反式产物的ee为25%。在正己烷和二氯乙烷中连续使用叁次,产物收率降至50%。氮杂唑手性温控离子液体催化剂不对称催化合成γ-丁内酯,不仅实现了反应体系的立体选择性,而且实现了在特定溶剂中高温均相反应-低温两相分离,实现了催化剂的循环利用,为合成γ-丁内酯提高了一条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4-04-10)

于凤丽,窦有涛,赵冬梅,解从霞,于世涛[6](2014)在《噻唑基温控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反式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合成γ-丁内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L-薄荷醇、4-甲基-5-羟乙基噻唑、多聚甲醛、环氧乙烷等为原料,设计合成出一类新型的噻唑基温控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反式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的反应,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含有两个手性中心的取代γ-丁内酯.利用催化剂的温控性能,使反应在温控溶剂中进行,可以达到温控相分离催化的效果,实现催化剂的循环使用.选择出最佳温控溶剂为THF/正己烷(体积比为2.5∶2).以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为碱试剂,在催化剂用量为反应原料的10 mol%,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6 h的条件下,反式肉桂醛的转化率为95.4%,γ-丁内酯的选择性为80.4%,产物顺反比为3.3∶1,其ee值分别为21.3%和16.1%.考察了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可循环使用4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4年06期)

许航天,郭士贵,于毅,张立丰[7](2013)在《新型温控变黏酸的合成及配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丙烯酰胺(AM)为主要单体,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和丙烯酰氧乙基叁甲氯化铵(DAC)为功能改善单体,(NH4)2S2O8-NaHSO3为引发剂,通过水溶液聚合得到温控变黏酸稠化剂PAAD。并以该稠化剂为基础设计一种温控变黏酸配方:4%PADD+1%复合交联剂m(甲醛)∶m(硫酸铝)=1∶1),并通过分析该配方的交联和破胶性能得出90℃至120℃为其最佳使用温度。(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13年11期)

胡玉林,陆明,方东[8](2013)在《PEG_(1000)-DIL/甲苯温控两相体系催化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有效的离子液体PEG1000-DAIL/甲苯温控两相体系催化Pictet-Spengler反应体系,能够有效的将一系列醛类化合物与色胺反应转化为相应的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产品收率都在88%以上。当色胺用量为5 mmol,醛用量为5 mmol,PEG1000-DAIL用量为10 mL,甲苯用量为10 mL时,收率可达88%~93%。催化剂可以方便的回收循环使用,PEG1000-DAIL重复使用5次而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不变。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操作方便,后处理简单,该工艺符合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赵冬梅[9](2013)在《N-杂环类温控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γ-丁内酯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离子液体结构的可设计性,设计合成了4种噻唑类温控手性离子液体和9种含有不同N取代基(R=CH3、CH(CH3)2、CH2CH2CH2CH3、PhCH2)和不同阴离子(X=Cl-、BF4-、PF6-、COOCF3-、SO3CF3-)的咪唑类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用1H NMR和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TG测定离子液体的热稳定性。将合成的噻唑类温控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用于催化反式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的反应,考察了温度、溶剂、时间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筛选出较佳条件,找出温控溶剂,考察催化剂的回收利用性能。将设计合成的咪唑类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应用于催化不同底物合成γ-丁内酯。考察了N取代基和阴离子、溶剂、温度、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并考察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循环使用寿命。噻唑类温控手性离子液体(n=14.6)催化剂催化反式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的较优条件为:阴离子为COOCF3-,溶剂为正己烷和四氢呋喃(2.5:2),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16h,催化剂用量为反式肉桂醛的10%mol,反应物质的量的比为1:1.5,在较佳条件下,顺式产物的ee值为16.6%,反式产物的ee值为18.9%。催化剂回收利用6次,转化率为85.3%。正丁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催化剂(3a)催化反式肉桂醛与叁氟苯乙酮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THF,阴离子为氯,反应时间14h,反应温度35℃,反应物质的量比为1: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原料的15%mol,收率为92.9%,trans:cis值为2.5:1,顺式产物ee值为16.6%。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收率为61.5%。正丁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催化剂(3a)催化反式肉桂醛与苯甲酰甲酸甲酯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THF,阴离子为氯,反应时间16h,反应温度25℃,反应物质的量的比为1:1.2,催化剂用量为反应原料的15%mol,收率为56.3%,trans:cis值为41/50。正丁基咪唑类离子液体催化剂(3a)催化4-甲氧基肉桂醛和叁氟苯乙酮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溶剂为甲苯,反应时间18h,反应温度3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原料的20%mol,收率为92.4%,trans:cis值为2.3:1,反应物质的量比为1:1,阴离子为SO3CF3-。在此最优条件下,催化剂回收5次,转化率为94.3%,顺式产物的ee值为24.5%,反式产物的ee值为25.6%。正丁基咪唑类催化剂(3a)催化反式肉桂醛和氯代叁氟苯乙酮的较优工艺为:溶剂为THF,温度为25℃,催化剂用量为反式肉桂醛的10%mol,反应物质的量的比为1:1,时间为20h,阴离子为氯离子,在最优条件下,催化剂回收利用5次,转化率为95.3%,顺式产物的ee值为20.9%,反式产物的ee值为25.1%。噻唑类温控手性离子液体和咪唑类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不对称性催化合成γ-丁内酯,反应体系具有立体选择性,并实现了催化剂的循环利用,为合成丁内酯的反应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也为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剂在其它不对称性合成反应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3-06-07)

王盈盈[10](2013)在《氧化—温控相分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汽油H_2O_2氧化脱硫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离子液体的结构可设计性,合成了新型氧化-温控离子液体,并用于催化汽油H2O2氧化脱硫反应,以期实现反应-分离一体化和催化剂的循环利用。以咪唑、环氧乙烷、氯代正丁烷、磷钨酸为原料合成了13种咪唑类氧化-温控离子液体,并用FT-IR、1H NMR和TG表征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考察了离子液体的极性及该类离子液体在DMF/正辛烷、DMF/正庚烷两相体系中的温控性能;探讨了聚合度、离子液体浓度、NaHSO4溶液浓度、有机添加物(正辛烷,甲苯,DMF等)对离子液体水相浊点的影响。以十八胺、环氧乙烷、氯代烷烃、磷钨酸为原料合成了22种十八胺类氧化-温控离子液体,并用FT-IR、1H NMR和TG表征了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考察了离子液体的极性及其水相浊点随聚合度的变化;发现该类离子液体均在甲苯/正辛烷中有良好的温控性能,并且该温控性能与聚合度n、V(甲苯):V(正辛烷)及m(离子液体):m(甲苯)均有关。将咪唑类氧化-温控离子液体用于催化汽油H2O2氧化脱硫反应。通过优化各工艺条件,得到较佳工艺为:n=17离子液体,T=60℃,n(H2O2):n(S)=10:1, n(S):n(离子液体)=4:1,t=4h;DMF萃取(剂油比1:1,40℃搅拌5min,静置10min)1次,脱硫率达83.04%;萃取3次,脱硫率达98.96%。离子液体重复使用10次后,脱硫率仍为76.13%(DMF萃取1次),经FT-IR表征离子液体结构未发生变化。将十八胺类氧化-温控离子液体用于催化汽油H2O2氧化脱硫反应。考察聚合度对反应的影响,筛选出n=96(C4)的离子液体脱硫效果较佳。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各工艺条件,得到较佳工艺为:V(甲苯):V(正辛烷)=1:1.5,m(离子液体):m(甲苯)=1.891,T=50℃, n(H2O2):n(S)=10:1, t=90min; DMF萃取(剂油比2.5:1,40℃搅拌5min,静置10min)1次时,脱硫率达到93.47%;DMF萃取3次,脱硫率达到99.58%。离子液体循环使用10次后,脱硫率仍为76.14%(DMF萃取1次),经FT-IR和1H NMR表征发现离子液体结构未发生任何变化。本文合成的氧化-温控型离子液体用于催化汽油H2O2氧化脱硫反应,实现了反应体系的“高温均相反应,低温两相分离”,为催化氧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且离子液体循环使用效果较佳。(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3-06-06)

温控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酸化-乙醚萃取法制备了不同钒取代数目的 Keggin结构的磷钨钒杂多酸,并进一步通过离子交换法合成了磺酸功能化的杂多酸离子液体催化剂,采用核磁、元素分析、红外、紫外、X射线衍射、热重-差示扫描、电位滴定等分析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所得样品对氯乙酸和正戊醇的酯化反应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杂多酸离子液体是一种具有温度响应特性的无定型结构化合物,仍保留Keggin结构和较高的酸强度,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下与反应物形成一相,而反应结束温度降低后,催化剂和产物又形成两相,通过简单的倾倒法就可以快速分离催化剂和反应产物。与杂多酸以及未磺酸化的杂多酸离子液体相比,磺酸功能化的杂多酸离子液体具有更高的酯催化活性。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PyPS]4PW11VO40(PyPS为1-(3-磺酸基)丙基吡啶)对氯乙酸的转化率可达到97.6%,重复使用4次后转化率为91.9%,而催化剂的结构未有明显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控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1].曹丽慧,王梦,刘欣,唐小涵,徐小倩.两个Cd(Ⅱ)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温控合成、结构和性质[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9

[2].鄢景森,艾丽梅,王强,王泽清,鄂永胜.酸功能化-温控型叁元杂多酸离子液体的合成、表征及其酯催化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8

[3].唐会宝.氧化—温控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柴油O_2氧化脱硫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5

[4].侯付国.氧化—温控相分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催化汽油氧气氧化脱硫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

[5].窦有涛.氮杂唑手性温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γ-丁内酯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

[6].于凤丽,窦有涛,赵冬梅,解从霞,于世涛.噻唑基温控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反式肉桂醛和对甲酰基苯甲酸甲酯合成γ-丁内酯[J].有机化学.2014

[7].许航天,郭士贵,于毅,张立丰.新型温控变黏酸的合成及配方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13

[8].胡玉林,陆明,方东.PEG_(1000)-DIL/甲苯温控两相体系催化四氢-β-咔啉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9].赵冬梅.N-杂环类温控手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γ-丁内酯的反应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

[10].王盈盈.氧化—温控相分离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汽油H_2O_2氧化脱硫中的应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3

标签:;  ;  ;  ;  

温控合成论文-曹丽慧,王梦,刘欣,唐小涵,徐小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