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理论创作论文-孔明玉,晓原

诗歌理论创作论文-孔明玉,晓原

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理论创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牛放,牧歌,高原,书写

诗歌理论创作论文文献综述

孔明玉,晓原[1](2019)在《藏地书写与大地情怀——关于牛放诗歌创作的一种理论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源于生活,一个作家有怎样的生存经历和生命体验,就有着与之相应的文学创作,正如牛放之于他诗歌创作中的藏地书写。从青年时代便独自前往省城求学,毕业后随即分配到川西北高原上的若尔盖工作,从小学教师到成为政府机关秘书再到从事文学编辑,二十余年的藏地生活和人生,使他与之结下了深深浓浓的地缘、人缘、情缘、心缘、魂缘。而今眼目下的诗人虽已是省城人,但回望在藏地的生命记忆和灵魂存储,它无疑是最为刻骨铭心、怀想不尽的,那片大地辽阔、自然悠远、高峰耸立、(本文来源于《文艺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唐燕飞[2](2019)在《寿生的民歌理论及诗歌创作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黔北作家寿生搜集的民间歌谣反映了贵州务川的语言特征、民风习俗等,具有纪实功能。关于民间歌谣的阐述为民歌的创作、整理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诗歌创作则体现出有别于其小说的田园牧歌式的柔美情调,反映了作家对黔北乡土的复杂心态和不同时期在创作上的审美选择。(本文来源于《遵义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荣昌[3](2019)在《诗歌生态美学的理论呈现——读《倮伍拉且诗歌创作的生态美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倮伍拉且是当代诗坛重要的彝族诗人,他紧紧扎根于故乡大凉山的诗性土壤,以面对天空大地的抒情,把对大自然的感恩与对故土的眷恋融为一体。诗歌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彝族人独特的自然观和生命观,体现出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性相互交融的混合风格,有着鲜明的生态美学特质。以诗歌的方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将文化与生态进行有机结合,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写作方式。阐扬这种文学探索的价值,及时做出系统而专业的理论解读,是文学研究(本文来源于《阿来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王皓潼[4](2019)在《身为知州,心向寒士:刘大观的诗歌理论与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刘大观是清代高密诗派中比较特殊的一位诗人。迥异于诗派中其他寒士诗人,他仕途顺利,曾经位居知州。虽处高位,刘大观却早早勘破世情,表现出对寒士心态与诗学主张的强烈认同,因此,在他身上呈现出一种主体身份与心态的悖反现象。在诗学上,刘大观以师古不泥古为原则,对高密派诗学进行了合理的吸收与发展;在诗歌创作上,他能遵从内心情志而自写本色,诗歌风格也随其年龄、经历的变化发生改变,总体呈现着清真雅健的风貌。(本文来源于《理论界》期刊2019年06期)

董书研[5](2019)在《王思任诗歌创作理论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晚明重要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王思任的诗歌创作理论不仅有晚明文学大时代的特征,即讲究诗歌的"趣"与"韵"这两个古代文论中的审美范畴,又极富有个性色彩。他讲究诗歌创作应该回归自然、讲究真情流露,直抒胸臆,而不应该过于讲究技巧而导致矫揉造作;对"趣""韵"的阐述又加入了"秀"的审美特征;反对"拟古",尊崇人的真性情,呼吁进行诗歌创作时应尊重主体的个性。(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焦鹏帅[6](2019)在《“意义之音”的来龙去脉及功能价值研究——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理论“意义之音”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提出的诗歌创作理论——意义之音,本文运用文献考据法,历时梳理其出现语境,有述有评,指出该理论功能和价值在于打破规则重音,凸显节奏,刻画人物性格;其内涵不仅仅在于音义对应,也包含了话者说话的语气和情绪,还包括了基于说者与听者共同的语言背景,听者对于说者的主观经验认知。它是一个复义性概念,是现代诗的基本节奏特点。厘清"意义之音"的来龙去脉,对于正确理解弗诗本身及其他诗歌创作手法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对汉语诗歌创作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语言教育》期刊2019年01期)

殷学明[7](2018)在《缘事理论与当下中国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不仅有"情志不通,始作诗"观念,也有"在事为诗"的思想。从缘事的角度看,大凡人感于事而有所兴咏,然后指事造形,用事类义,游于事境,而形于诗赋。中国古代缘事理论主要探讨诗与事的发生、创作、流变、批评等诗学问题,意在揭示历史记忆与生命体验之间的诗性关系。从此维度看,诗人主要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以唤醒人对生活的审美记忆,从而使人真正感受到事物与自身存在而富有诗意。中国当下诗歌在经历了理论过剩与创作失范的双重危机后,理应回到"缘事而发"这条务实的创作轨道上来。(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杜红艳[8](2018)在《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探析朱彝尊的诗歌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彝尊为明末清初享有盛誉的文学家、学者,其一生经历抗清、游幕、仕清和归田四个阶段。从他曲折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在不同时期内心的矛盾和纠结。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探析朱彝尊在诗歌创作中所流露出的关心国计民生的"超我"情怀,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精神以及追求闲适自在的"本我"情愫。(本文来源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蕾[9](2018)在《元好问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元好问的诗继承了唐宋诗歌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有着极大的开创性。本文对其诗歌理论进行阐释,通过探讨元好问诗歌和诗学理论,得出结论:学习前人和深入生活是元好问诗歌创作的两条途径。在唐宋的繁荣之后,诗歌在元好问的倡导下才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8年15期)

汪军[10](2018)在《多元理论视角下郭沬若诗歌翻译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也是一位重要的翻译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郭沫若积极地翻译外国诗歌,与此同时,自己也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对中国现代诗歌,尤其是新诗的萌芽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其诗歌翻译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论文试图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分析郭沫若诗歌翻译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论文结合郭沫若诗歌翻译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以他创作的第一本诗歌集《女神》为例,从中举出具体的诗歌实例,与他翻译的诗歌进行比较,从诗歌形式、语言、风格、意象和主题诸方面,阐述和论证郭沫若诗歌翻译对其诗歌创作的重大影响。其诗歌翻译和诗歌创作都受到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8-03-18)

诗歌理论创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黔北作家寿生搜集的民间歌谣反映了贵州务川的语言特征、民风习俗等,具有纪实功能。关于民间歌谣的阐述为民歌的创作、整理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诗歌创作则体现出有别于其小说的田园牧歌式的柔美情调,反映了作家对黔北乡土的复杂心态和不同时期在创作上的审美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理论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1].孔明玉,晓原.藏地书写与大地情怀——关于牛放诗歌创作的一种理论观察[J].文艺评论.2019

[2].唐燕飞.寿生的民歌理论及诗歌创作刍议[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9

[3].杨荣昌.诗歌生态美学的理论呈现——读《倮伍拉且诗歌创作的生态美学》[J].阿来研究.2019

[4].王皓潼.身为知州,心向寒士:刘大观的诗歌理论与创作[J].理论界.2019

[5].董书研.王思任诗歌创作理论探微[J].文化学刊.2019

[6].焦鹏帅.“意义之音”的来龙去脉及功能价值研究——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理论“意义之音”解读[J].语言教育.2019

[7].殷学明.缘事理论与当下中国诗歌创作[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8].杜红艳.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探析朱彝尊的诗歌创作[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9].张蕾.元好问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J].牡丹.2018

[10].汪军.多元理论视角下郭沬若诗歌翻译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标签:;  ;  ;  ;  

诗歌理论创作论文-孔明玉,晓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