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证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证,辨证论治,概念,形成因素
证概念论文文献综述
邢玉瑞[1](2018)在《有关“证”概念争议的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辨证论治作为现代中医学固定术语提出到现在,围绕其中的核心概念"证"的争议从未停息。就证的内涵而言,有证与证候为疾病阶段本质说,证为临床证据说,证与候同为外征说,证与证候本质、外候不同说,证与候意义不同说之争;就证的形成因素而言,有人体内外诸因素综合论与疾病本质因素论之不同;对证的外延划分亦有不同看法。由此又引发了对辨证论治概念理解与应用的混乱,以及"同证异治"等问题的争议。由于辨证论治被视为中医独具特色的诊疗模式,为使这一模式不被否定,可以人为地对"证"加以规定,现代多倾向于证与证候本质、外候不同说,辨证论治则是中医临床的一种诊疗方法或诊治疾病的思维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韩柳,晏利姣,姜雨婷,王晋芳,赵俊强[2](2017)在《PARIHS循证概念框架的演变及其应用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循证实践中证据应用具有复杂性,促进研究证据在临床实践的成功运用是成功循证实践的关键;PARIHS循证概念框架是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是一种能够促进理论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方法。该框架于1998年制定至今共演变3个版本,本文将分析框架演变的内涵与意义,理解和判断框架的应用方法,并提出对最新版本i-PARIHS框架的应用思考。(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7年09期)
黄开泰[3](2016)在《中西医结合的文化地位与中医危机关系(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把握住了自然生命的根本规律,了解天地生命的动态变化,与时皆行,不断创新发展,历史上的各家学说异彩纷呈,证明了中医学的生命力和开放性。无论张仲景对“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的批判,还是吴又可“时邪在夹脊之前,胃肠之后,虽有头身疼痛,此邪热浮越于经,不可认为(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报》期刊2016-08-19)
黄开泰[4](2016)在《中西医结合的文化地位与中医危机关系(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中西医结合的文化地位,就要先谈谈“证”(证候病机的简称,亦称证候,后同)概念。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文化的理论术语,指具有确定性的本质内涵的文字,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常识性概念,如吃饭、走路、睡觉等等,另外就是学科理论的概念。学科理论中的概念叫名词术语,存(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报》期刊2016-08-05)
韩柳,姜雨婷,高尚谦,刘欣娟,赵俊强[5](2016)在《PARIHS循证概念框架理论及应用现状分析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证据应用到临床实践具有复杂性与多变性,借助证据应用模式将有助于这一转化,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promoting action on research implemrntation in health severice,PARIHS)循证概念框架,即证据应用模式的一种,其目前在我国鲜见报道与应用。笔者对PARIHS循证概念框架的理论予以介绍,包括3大核心要素,即证据、证据应用组织环境及促进因素的协调;理论起源与发展的历程,突出PARIHS框架内涵与思路不断清晰化的发展过程;还对目前应用于不同目的、不同领域临床实践与科研活动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最终得出PARIHS框架研究与应用价值突出,最大化框架使用价值基础上清晰化理论内涵、促进框架应用方式与效果评价的标准化及研发恰当合适的应用工具是PARIHS框架探索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报》期刊2016年13期)
王孝康,王峰[6](2014)在《中风五绝证概念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古代医家对中风病急性发病期的中风"五绝"证的认识形成历程。方法通过古代文献的考查,采用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风"五绝"证的文献记载进行分析。结果 (1)中风"五绝"证的认识形成过程:①最早起源于汉代华佗《中藏经·风中有五生五死论》中的"心绝"证;②金代刘元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首载中风"五绝"证的症状;③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提出中风"五脏气闭绝"证;④明代虞抟《苍生司命》一书中首提中风"五绝"证;⑤明代楼英《医学纲目》中将中风的危急重症症状称之为"五脏气绝"证。明清时期医家多称中风"心绝"证、"五脏气绝"证。(2)中风"五绝"证的临床意义:①提示中风病急性发病期出现"五绝"证之一者则预示病情危险,其死亡率在90%以上;②揭示五脏理论在中风病中的具体运用;③提示中风病脑府病损部位;④提示治疗中应采取的措施。结论对中风"五绝"证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是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研究的结晶。深入挖掘、整理对中风病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4年09期)
张迎泉[7](2011)在《热结旁流证概念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热结旁流"多解释为燥屎内结,迫津从旁而下。《伤寒论》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论述的是少阴病素禀阴气不足,急速化热,热伤真阴,燥热成实,肠道传导紊乱,肠中积液下泄而发为热结旁流证,这是"热结旁流"概念最早的源头,到了明代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正式提出"热结旁流"的概念。历代医家有不同的认识,文章从临床、文献等方面认为热结旁流往往是肠道高位梗阻的表现,病机确实以燥屎等有形之物上结、津液自下而流多见。(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丁卫春,陈娟[8](2011)在《循证概念在老年痴呆患者便秘护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掌握实践方法,遵循科学的原则和依据办事,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提出问题,收集相关最好研究证据,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做出护理决策,评价效果,提高护士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结果患者得到最佳护理,症状在短时间内改善,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结论循证护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做出临床护理决策,制定护理计划,选择有效的、准确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能够增强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06-24)
郭文娟[9](2009)在《从桂枝汤药物规律性组合与其证机相关性探讨证概念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内涵建设,促进中医基础理论总体学术水平的提高。证概念内涵则是中医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证以中医基础理论特别是藏象理论为基础,又指导着中医临床中药(主要是复方)的应用,因此中医证的研究,与中医藏象理论和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研究紧密相关,是关系到中医理论发展的关键问题。其中证本质研究又是最主要的攻关对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证本质的研究多途径、多方法进行,但研究结果显示指标的特异性变成了普遍性。问题的暴露,说明这方面有太多的经验教训,更说明证本质的研究首先必须明了证概念的内涵。我们对证概念内涵和证本质的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在这两方面虽取得一些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对证概念内涵的认识仍有很大分歧。随着证本质研究的深入,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概括有:指标的非特异性和缺少相关性;动物模型的局限性;病例对照组设置不合理;病种选择少等。证本质的研究在思路上主要还是运用实体论的还原分析的线性方法,通过实验手段、技术分离和抽象思维对事物系统加以控制,将现象层面芜杂交错的联系剪断,只在现实或思维中留下认识主体所关注的少量事物要素之间的联系,对之加以研究。这种思路和方法对探索宏观层面的概念与整体综合义涵的证,显然是力不从心,难明其理。上述问题的暴露,说明只有正确认识证概念内涵,并在科研思路和技术路线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地认识证本质,并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近来从方证关联研究的角度是值得探讨的方法。我们对方证研究综述发现,现代方证领域的研究主要还是定位在对方或对证的探索上,较少考虑到方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综述发现,各种方法的研究均在不同程度上作出了贡献,但方剂配伍规律大多局限于单一具体方剂的研究。与过去简单的一方对应一证不同,我们认为经方组方对应证机严密,而证就是病机的诊断用语,关乎病的本质。经方是法因证立,方因法出,药因方配伍加减。其中法即组方思路是方剂学调和关系的体现,是与病机密切相关的,药物经过组合和系统整体的整合形成方剂,对应的是复杂的病机,而病机是人体功能关系失调的综合表现,由此说明方药组合体现纠正功能关系失调。说明对证概念内涵的研究,通过经方药物规律性组合与其证机的相关性研究可当此任。与西医学所用的还原分析的线性方法不同,由于历史条件所限,中医学主要运用的是取象比类的意象思维方法,注重人体内外各部整体的功能关系的联系性,乃是中医学的立论之本。我们提出了注重功能关系探索证内涵研究新思路的认识。桂枝汤为《伤寒杂病论》的“群方之冠”,桂枝汤药物规律性组合与其证机相关的确定性,药物组合应用广泛,是研究的较为理想的对象,所以我们以桂枝汤药物规律性组合与其证机相关性探讨证概念内涵。桂枝汤中含有规律性的药物组合,比如桂枝芍药组合、桂枝甘草组合、芍药甘草组合、桂枝芍药甘草组合、生姜大枣甘草组合等等,这些组合可以用在桂枝汤类方中和由此构成的其他方剂中,基本的药物组合与基本的功能关系失调是对应的,同时由于药物组合之间的剂量比例不同,对应的病机也不同,即量效关系还受到该组合与其他药物整合关系的影响,使得对应复杂的病机,即复杂的功能关系失调。从桂枝汤药物规律性组合与其证机相关性的横向、纵向研究中,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病机的功能关系失调论决定了组方思路的变化和药物组合的应用,包括药物组合的比例和药味配伍变化。经方是因证论效的。2.病机是功能关系失调单元的动态变化和有机整合,当病机比较复杂,组方思路多元化,通过药物组合的量变和药味配伍变化,发生整合作用产生协同功效或新功效,来调节人体复杂的整体功能关系失调。3.病机的变化,经方组方思路及药物组合的灵动性和演变,体现了方剂调节不同时空状态时人整体功能关系的失调。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病机的功能关系失调决定了方剂的原理就是调和关系,通过组方思路和药物组合的量变和药味变化发生相互联系达到整体综合作用,最终调节人体整体功能关系失调的,是与证相适应的,是因证论效的,而且体现出随证动态化裁的灵活性。应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举一反叁,看到其它经方与其证机的关联性,说明复杂的证是多种功能关系失调的整合,由此旁及证概念的内涵。我们的结论是:证概念内涵具有功能关系性、整体关联性、动态时空性、模型性、多维意象性。概括来说,证概念内涵是人在一定时空状态时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后,反映出来的人体整体功能关系失调的多维意象动态模型。我们的研究方法、内容与结论,具有较大的应用范围和指导意义:可以端正证本质研究的思路;对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和方证相关研究、药物剂型革新和新产品开发亦具指导意义;同时可以直接指导临床用药。(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6-01)
黄开泰[10](2009)在《对“证”概念逻辑定位与事实基础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是学科实践的产物,是学科逻辑发展的必然。"证"概念是辨证论治成熟的标志,《内经》、《伤寒论》为其理论事实,辨证论治实践为其临床事实,病机为其本质内涵,与中医药理论具有"自圆其说"的逻辑同一性。(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09年02期)
证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循证实践中证据应用具有复杂性,促进研究证据在临床实践的成功运用是成功循证实践的关键;PARIHS循证概念框架是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是一种能够促进理论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方法。该框架于1998年制定至今共演变3个版本,本文将分析框架演变的内涵与意义,理解和判断框架的应用方法,并提出对最新版本i-PARIHS框架的应用思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证概念论文参考文献
[1].邢玉瑞.有关“证”概念争议的问题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2].韩柳,晏利姣,姜雨婷,王晋芳,赵俊强.PARIHS循证概念框架的演变及其应用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7
[3].黄开泰.中西医结合的文化地位与中医危机关系(叁)[N].上海中医药报.2016
[4].黄开泰.中西医结合的文化地位与中医危机关系(一)[N].上海中医药报.2016
[5].韩柳,姜雨婷,高尚谦,刘欣娟,赵俊强.PARIHS循证概念框架理论及应用现状分析与思考[J].护理学报.2016
[6].王孝康,王峰.中风五绝证概念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
[7].张迎泉.热结旁流证概念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8].丁卫春,陈娟.循证概念在老年痴呆患者便秘护理中的应用[C].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9].郭文娟.从桂枝汤药物规律性组合与其证机相关性探讨证概念内涵[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
[10].黄开泰.对“证”概念逻辑定位与事实基础的思考[J].河南中医.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