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制度演进论文-陈强,敦帅

环境制度演进论文-陈强,敦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制度演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制度变迁

环境制度演进论文文献综述

陈强,敦帅[1](2019)在《改革开放40年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变迁研究——政策演进、总结评析与未来路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创新制度环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本文运用"压力-状态-响应"的PSR动态模型,从科技金融制度、财政税收制度、产学研合作制度、知识产权制度、科技教育制度等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建设取得的进展、变迁的主要阶段、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动因,解构了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变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动因,分析了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在制度参数、制度结构和制度过程方面的成就及问题,并提出强化上海科技创新制度前瞻性、创新性、融合性等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9年05期)

姜国俊,罗凯方[2](2019)在《中国环境问责制度的嬗变特征与演进逻辑——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构和强化环境问责制度以落实政府环境保护责任,是近年来中国政府着力解决环境污染痼疾的重要举措。环境问责政策文本是观察政府环境问责运作实践的重要切入点,而当前学界鲜见运用文本分析法系统梳理中国环境问责制度演变脉络的成果。对环境问责政策的文本分析,可以在"行政问责—法律问责—社会问责"的叁维分类框架下,结合问责对象、问责原则、问责情形、问责程序和问责结果的问责要素视角,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 6.0软件进行。分析表明,2000—2017年期间,中国环境问责制度由偏态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但总体保持较低水平的平稳渐变态势;由突发问责向常态问责转变,但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应急效应;从软性问责向刚性问责转变,但仍然存在环境机会主义的可能空间。(本文来源于《行政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王钦,张隺[3](2018)在《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40年:制度环境与企业行为的共同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走过了四个阶段: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起步、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加速、自主创新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在这四个阶段,制度环境和企业创新行为之间呈现出共同演进的关系,制度环境变迁表现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体系加速建设和完善;与此同时,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合法性空间,技术引进的重点从设备转变为软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显着增长,创新效率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制度环境变迁主要是通过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创新资源条件的创造,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产生影响。具体来说,就是以工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以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对外开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全球流动。新时代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又对制度环境提出了新要求。未来制度环境建设需要坚持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作为制度环境建设的基本导向;以完善知识产权体系和创新要素市场作为制度环境建设的重要支点;以构建开放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制度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11期)

孙冰,田蕴,李志林,包存宽[4](2018)在《英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演进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文件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英国环评制度的历史演进进行剖析,并从环评产生背景与使用目的、制度基本特征、相关制度间衔接、制度演进方式、灵活多样性五个方面与中国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建议,中国要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契机推动环评制度改革,推动环评去审批化回归环评本质,构建内嵌式和结合式环评制度,推动环评制度与规划体系融合,完善反馈路径和机制,加强环评导则和指导文件编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期刊2018年05期)

邓华[5](2015)在《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在国际法中的演进和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关切,在此背景之下,环境影响评估制度亦得到快速发展,这具体体现在大量的国内立法和条约实践、"软法"规范和司法实践当中。统一持续的国家实践逐渐形成,同时国家也承认其法律拘束力——针对具有严重跨界环境损害风险的拟建项目实施环境影响评估是一国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作为一般性规范其已发展成习惯国际法:但对于如何具体实施这一国际义务,除了已经形成共识的一些基本要素,相关规则仍在发展中,当涉及实施环境影响评估的具体程序时,各国依然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如何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我们自己以及未来世代保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当代无法回避的命题,也是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存在的意义和演进的节点。(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期刊2015年03期)

袁雪[6](2015)在《论我国实行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可行性——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演进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治理环境污染,提高污染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试行环境责任保险,经历了从任意性责任保险到强制性责任保险的发展历程,发展思路和模式也逐渐清晰,当前已经具备构建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条件。实行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相契合,投保环境责任保险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发展的规定,为制度构建奠定了政策基础。2014年4月24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52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环境强制责任保险,为制度构建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在船舶油污损害强制责任保险和交强险方面的立法和实践可以为制度构建提供参考,同时在保险模式选择上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5年01期)

蒋尉[7](2013)在《欧盟的环境规制:演进、制度因素和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追溯欧盟环境规制的形成及演进,研究其中的制度因素,从多层治理的角度讨论其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及启示。欧盟环境规制已形成了"由内及外"的良性循环,环境规制螺旋式上升的速度在加快,欧盟的环境规制不仅继续影响我国传统贸易领域,而且更多地冲击着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使我国面临更严峻的碳政治挑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刘芳[8](2011)在《环境变迁与制度演进——新加坡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演变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新加坡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的变迁新加坡政府的国家级建设主管部门为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设七个部门及委员会,其中与政府工程有关的部门主要是城市重建委员会、建筑工业发展委员会,公共工程局以及建筑与房地产信息网。(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1年29期)

蒋尉[9](2011)在《欧盟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目标演进与制度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盟环境政策从积极应对环境问题,逐步发展到由环境推动其技术、经济、贸易,以及政治等全面的全球战略,同时环境政策也从共同市场的衍生品走向较完备的独立体系。政策目标的有效性使欧盟的国际地位及在全球环境问题上的话语权得到显着提高,环境政策成为欧盟谋求全球竞争力和战略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目前拥有27个成员国的超国家组织,欧盟如何确保环境政策目标从欧盟层面到成员国,再到地方的传导和实施?本文在简要梳理欧盟环境政策目标演进的基础上,对确保欧盟环境政策目标得以实现(有效性)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和论述。(本文来源于《欧洲研究》期刊2011年05期)

魏明[10](2011)在《制度环境、制度结构、制度安排与公司治理的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司治理是近年来企业理论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建立公司治理的制度分析模型发现,公司治理是一套演进的制度体系。公司治理的制度环境是一组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集合,它集中地体现为公司治理价值取向,并对公司治理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微观层面上,公司治理的演进主要表现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谈判,进而形成或者改变具体制度安排。在谈判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的谈判能力和对谈判破裂的担心程度决定了制度安排的选择。在一定制度环境下,被选择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形成了公司治理的制度结构。公司治理的运行过程就镶嵌在这一结构之中,并对制度环境和制度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1年06期)

环境制度演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构和强化环境问责制度以落实政府环境保护责任,是近年来中国政府着力解决环境污染痼疾的重要举措。环境问责政策文本是观察政府环境问责运作实践的重要切入点,而当前学界鲜见运用文本分析法系统梳理中国环境问责制度演变脉络的成果。对环境问责政策的文本分析,可以在"行政问责—法律问责—社会问责"的叁维分类框架下,结合问责对象、问责原则、问责情形、问责程序和问责结果的问责要素视角,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 6.0软件进行。分析表明,2000—2017年期间,中国环境问责制度由偏态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但总体保持较低水平的平稳渐变态势;由突发问责向常态问责转变,但总体呈现较为明显的短期应急效应;从软性问责向刚性问责转变,但仍然存在环境机会主义的可能空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制度演进论文参考文献

[1].陈强,敦帅.改革开放40年上海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变迁研究——政策演进、总结评析与未来路向[J].经济体制改革.2019

[2].姜国俊,罗凯方.中国环境问责制度的嬗变特征与演进逻辑——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行政论坛.2019

[3].王钦,张隺.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40年:制度环境与企业行为的共同演进[J].经济管理.2018

[4].孙冰,田蕴,李志林,包存宽.英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演进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环境管理.2018

[5].邓华.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在国际法中的演进和实施[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5

[6].袁雪.论我国实行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可行性——以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演进为视角[J].生态经济.2015

[7].蒋尉.欧盟的环境规制:演进、制度因素和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

[8].刘芳.环境变迁与制度演进——新加坡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演变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1

[9].蒋尉.欧盟环境政策的有效性分析:目标演进与制度因素[J].欧洲研究.2011

[10].魏明.制度环境、制度结构、制度安排与公司治理的演进[J].湖北社会科学.2011

标签:;  ;  ;  ;  

环境制度演进论文-陈强,敦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