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语阅读课开放式教学的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谭江霞[1](2021)在《高中英语观摩和常态阅读课中学习活动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其目的是改善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英语教师对该理念的认知和实践情况,是课堂学习活动顺利转变的关键,是该理念真正地运用到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乏对观摩课学习活动和常态课学习活动的研究,但缺乏两种课堂的阅读学习活动的对比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建构主义、输入与输出理论的指导下,以鄄城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的12节常态阅读课和2018年第十一届全国高中英语观摩课的12节阅读课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的方法,以阅读课堂中教师所设置的学习活动为观察视角,研究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知和实践情况、观摩和常态阅读课中课堂学习活动的类型以及学生对观摩和常态阅读课中教师所设置的各种学习活动类型的参与度,并用SPSS26.0对进行数据分析,并对比两种课堂中学习活动的类型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法选取了常态课中12名教师中的6名教师进行了访谈,进一步探讨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的认知、该理念在高中英语常态阅读课中的实施情况以及落实该理念所需要的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高中英语教师对学习活动观内涵的认知程度不高,但对于该理念的实施都持有较高的认同度。高中英语教师在常态阅读课中注重组织学习理解类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表层意义以及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学习,但是忽略了对文本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即忽略了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类活动的开展,同时学生对于常态阅读课的课堂参与度(参与人数和参与态度)不高。反之,观摩课作为一种示范类的课程,其课堂学习活动的设置较为合理且有层次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较高。研究发现,教师要真正落实好新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并且得到学校及教育专家的支持。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例如,研究对象数量较少,缺乏一定的广泛性;笔者无法获取观摩课教师的联系方式,因此不能访谈到这些教师。尽管如此,本研究基本上达到了研究目的,研究结果对教师以及常态课教学都产生了实践启示。对于教师而言,能够促使自己去学习、内化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改善常态阅读课的教学现状,真正做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王李琪[2](2021)在《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从近年来的高考改革可以看出,英语阅读在英语试卷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英语阅读能力对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各个学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通过线上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明显提高,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本研究试图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去,由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力,最终提高学生阅读成绩。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考察两个问题:(1)翻转课堂对高中生英语阅读水平有何影响?(2)翻转课堂对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何影响?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选取莱阳市第九中学高一两个平行班100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开展了为期22周的教学实验。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班则延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实验前对两个班级进行阅读测试,并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实验班学生目前的英语学习情况及阅读兴趣。学期末,利用期末考试卷测试出两个班学生的阅读成绩,对实验前后学生的英语阅读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又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获取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变化以及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态度。本研究使用SPSS对两次阅读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对高中生阅读水平有何影响。定量分析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了解高中生阅读兴趣的变化状况及对这种教学模式的看法。研究发现:(1)翻转课堂能够提高高中生的阅读水平(2)翻转课堂能够激发高中生的阅读兴趣。翻转课堂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积极性。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本研究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及时适应自身角色的变换,选取高质量的资源推送给学生。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上多于学生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与相应的指导,而且要注意课后的评价模式。最后,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教师和学生相应的建议,以促使翻转课堂教学更好地为高中阅读教学服务。
林芝[3](2021)在《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语阅读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阅读不仅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比例高,而且阅读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正式发布,倡导英语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活动的途径实施英语授课,由此教育从业者们积极将任务型教学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经历了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相关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如何对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优化任务型教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各种科技走进校园课堂,课堂教学工具不断得到改进和提升。教学手段的改进,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2016年雨课堂平台发布,它是由清华大学和中国学堂教育在线联合研发推出的免费智慧教学平台。雨课堂教学平台的推出为所有在线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了数据化、智能化教学支持。将雨课堂巧妙地运用到了传统的英语阅读任务型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英语阅读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升英语阅读任务型课堂学习质量与教学氛围。本实验以哈尔滨市某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雨课堂的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时长为一学期(16周)。本研究主要研究三个问题:1、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的现状如何?2、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如何进行研究设计?3、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是否提高了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及兴趣?第一个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讨论研究;第二个问题以任务型教学构建基于雨课堂的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解答;第三个问题,首先采用量化的研究方式,对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四次英语阅读成绩测试,并使用SPSS24.0将两个班的阅读成绩统计分析,然后采用质性研究方式,对学生进行访谈,以发现实验班学生进在行教学实验后英语阅读兴趣是否提升。最后依据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基于雨课堂的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模式明显地调动了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为老师提供了及时的教学反馈,提升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元认知和自我学习反思;提供了基于整体教学过程的评估,即形成性评价;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思想交流。
陈一帆[4](2021)在《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调查研究 ——以汉中市某中学为例》文中指出阅读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理解作为评价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常见题型,在高中阶段的各种测试和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提升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可视化阅读教学模式灵活,富含多样化元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探讨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设计。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有:1、目前高中师生对可视化教学的认知情况如何?2、目前可视化教学工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如何?3、如何将可视化教学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当中?首先,本文对可视化、可视化教学和可视化工具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阐释,对国内外有关可视化、英语阅读教学及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整理。其次,本研究选取汉中市某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及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分别调查了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了解了教师对可视化教学的认知、使用可视化教学工具的个人意愿和频率、应用可视化教学工具的效果等;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阅读的因素、对可视化教学工具的认知、对教师使用可视化教学工具的反映、以及对制作使用可视化教学工具的效用和行为倾向等方面。最后,分别访谈了新手教师、高级教师与教学能手教师的代表,了解他们对可视化教学的看法,可视化教学工具在目前阅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对可视化教学方式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可视化教学工具表示认可与支持,他们认为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可以实现图形、图象与文本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快速、有效地输入、筛选和记忆信息,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学习兴趣和文本理解能力,但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应用频率不太高,应用能力和效果欠佳等。为了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提出了在不同阅读教学环节选用适当的可视化教学工具的建议,并结合人教版教材设计了读前、读中、读后不同阅读教学活动案例,尝试提出符合教学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模式。
赵丹琪[5](2021)在《初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作为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之一,在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增强学生的文字功底,帮助学生扩充语言素材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并不尽如人意,生源较多较复杂、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呈显着差异等问题较为常见,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方式很难满足所有学生在阅读学习上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有鉴于此,基于学生个体差异,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作业、课外活动等方面合理设计安排的分层教学,能够在现行授课形式下尽量满足学习者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进而优化阅读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以42名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掌握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理论依据,运用实验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旨在探究解决三个问题:1、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是如何实施的?2、实施分层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学习效果?3、实施分层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学习动机?经过四个月的教学实验,结合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通过教学实验前的教师访谈,笔者设计了初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实施流程,并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验证了初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实施有助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在阅读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第二,测试与课堂观察结果表明,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学习效果,学生的阅读成绩与阅读动机均得以提升。第三,通过教学实验后的问卷调查,笔者进一步发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还可以促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增加,在促进其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同时也使得其阅读能力与动机获得持续提升。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主要存在三个不足:实验时间有限,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充分;实验对象有限,对样本的选取不够全面;对学生英语阅读兴趣与动机变化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今后应拓宽研究视角,对分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探讨。
何蕾[6](2020)在《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语言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阅读能力的培养能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与多元文化的发展促使绝大部分信息传递活动都呈现出多模态化,这就要求人们具备相应的多模态阅读能力。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使得进一步探究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当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本论文主要研究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使用的模态,将以“多模态阅读课堂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为假说。基于此,本文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支撑,试图全方位地梳理多模态阅读课堂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运用设计问卷、访谈提纲等方式来探究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多模态教学模式。在研究方法上,笔者将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对照的方法,以验证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要明显优于少模态阅读教学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的使用有助于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这就为一线的高中英语教师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高中英语构建多模态阅读教学模式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徐晶[7](2020)在《高中英语阅读导入策略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文中指出在步入教学新内容或展开教学新活动之前,教师选用适当策略先抓牢学生注意力,再触发其对后续内容的好奇求知,终引其渐入学习状态的教学步骤便是课堂导入。尽管课堂导入只在整堂课教学初的3-6分钟占据一席之地,但却是新知旧识的过渡桥,也是接通学生阅读趣味的开关,更是左右学生参与度的支点。知其重则研之,而后发现中外学者对课堂导入的研探已相对完备,不仅涵盖了其功能、方法、目的、意义、原则等,也关注了课堂导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但大多选用定性研究法对课堂导入教学进行整体研究,较少有学者研究学生对课堂导入策略的期望,不同导入方法、时间、反馈等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且缺乏涉及高中英语阅读课这一具体学段、学科、课型中的实操与应用。因此,本研究结合导入策略与学生参与度,具化到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以探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这即是研究问题所在。研究方式秉持定性定量两全法、囊括课堂观察及实录、涉猎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对象选取贵阳市一所高中的高二英语教师及其学生,从教师对导入的认知、其导入方法、时间、反馈四方面剖析其采用的阅读导入策略,从学生行为、情感、认知参与三维度分析具体导入策略下其参与度高低。通过研究发现师生对导入的认知存在差异,致使教师导入策略产生不足:教师现有的导入认知倾向片面;教师择用的导入方法未立足学生;教师把控的导入时间或短或长;教师进行的导入反馈单调不变等。这些不足使得导入未能充分引起学生阅读兴趣以铺垫后续阅读篇章,也无法成功唤醒学生参与动机以提升阅读课堂效率。为了找出不同高中英语阅读导入策略下学生参与度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试探性地从教师、学生、他人及其他因素方面对其进行了归因分析。最后,针对以上发现,从教师及学校两方面为如何调整高中英语阅读导入策略以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张硕[8](2020)在《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在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文秋芳基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首次提出产出导向法(POA)这一概念。从那时起,这一教学理念就逐渐受到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产出导向法致力于解决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费时低效”等问题,实现课堂高效产出,并使学习成效最大化。这与当代高中生学习英语所要达到的成绩效果不谋而合。因此笔者尝试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并对其有效性开展研究。对比传统的精读教学,本研究重点关注产出导向法的促成环节能否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水平(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产出导向法中使用的驱动环节对应的是精读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环节;而产出导向法的评价环节对应精读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当堂学习重点的环节)。具体研究围绕以下两个研究问题展开:(1)相比精读教学,“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相比精读教学,“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能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决定采用混合研究的方法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笔者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材料等方式来收集学生和老师所提供的质性数据,同时对前后测试卷进行量化分析来证明学生的产出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最后,利用SPSS25.0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1班(实验班),采用POA教学法;2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时间为12周。结果表明:实验后,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逐渐浓厚,对产出导向法的认可度较高。通过试题测试表明实验班成绩更佳,对照班则无明显改变。这进一步说明,与常规的精读教学课相比,产出导向法的确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刘子佳[9](2020)在《导学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如学生阅读习惯不佳、课堂上参与度低、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导学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弥补现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将导学案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达成阅读教学目标。基于最近发展区和人本主义理论,本研究选取湘潭市某中学两个教学班共10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班52人、实验班48人,采用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和个案研究法,研究导学案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本研究围绕如下两个问题展开研究:第一,导学案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何影响?第二,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有何影响?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厘清导学案概念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导学案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设计,将导学案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并贯穿整个阅读课堂,以提升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接着,参照以上设计进行教学实验。实验前,通过测试获取两个教学班级的英语水平大致相当的数据,同时对学生进行第一次问卷调查。教学实验中,实验班采用导学案教学,而控制班继续沿用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实验结束后,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并对实验班进行第二次测试,对两次问卷调查和测试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表明,将导学案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课堂,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学会了有效进行预习、合作探究与归纳总结和拓展,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因此,在最近发展区和人本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将导学案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适用的,也是可行的,对于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薛星星[10](2020)在《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由于中考升学的压力、课时有限、教学理念落后和缺乏系统的阅读策略指导等原因,我国初中英语阅读课堂过度关注语言知识教学的讲解与训练,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英语阅读兴趣,也不利于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针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实困境,本研究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改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为初中英语教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和借鉴。本研究以图式理论、知识可视化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及脑半球的研究理论为基础,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某中学的初三两个平行班78名学生为被试,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验研究,旨在探究应用思维导图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被试的英语阅读成绩、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阅读兴趣的提高与促进作用。具体有以下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应用思维导图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被试的阅读理解成绩有何影响?第二,应用思维导图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被试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何影响?该问题下包括四个子问题,即应用思维导图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被试的事实细节提取能力、词义猜测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主旨大意概括能力有何影响?第三,应用思维导图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被试的阅读兴趣有何影响?为回答以上三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测验法、问卷法及访谈法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教学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班被试的英语阅读理解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即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可提高被试的阅读理解成绩。第二,实验班被试的阅读理解各项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即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可提高被试的阅读理解能力。第三,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班被试的英语阅读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班,即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可提高被试的英语阅读兴趣。本研究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有以下几点:第一,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正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所带来的各方面的挑战,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和教学实践水平,从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阅读水平出发,努力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第二,“学而不思则罔”,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应提高自己参与课堂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阅读课堂中去,并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和提升自身的阅读兴趣和能力。第三,思维导图的应用是为了改善初中阅读课堂现状,绘制思维导图不是阅读的根本目的。教师要合理地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把课堂真正留给学生,使学生得到锻炼与提升。
二、英语阅读课开放式教学的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语阅读课开放式教学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英语观摩和常态阅读课中学习活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论文总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2.1 有关概念界定 |
2.1.1 英语学习活动观 |
2.1.2 常态课 |
2.1.3 观摩课 |
2.1.4 课堂参与度 |
2.2 国内外活动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1 国内活动教学相关研究 |
2.2.2 国外活动教学相关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2 输入假说 |
2.3.3 Swain的输出假说 |
2.4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研究程序及数据收集与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的认知情况 |
4.2 高中英语常态和观摩阅读课中有哪些类型的学习活动 |
4.2.1 常态和观摩阅读课中学习活动数量及其占比 |
4.2.2 常态和观摩阅读课中各类型学习活动总时长及其占比 |
4.2.3 观摩和常态阅读课中的学习活动存在差异的原因 |
4.3 观摩和常态阅读课中学生对各类型的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如何 |
4.3.1 观摩和常态阅读课中学生参与人数 |
4.3.2 观摩和常态阅读课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研究对基础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5.2.1 给英语教师和常态课教学的建议 |
5.2.2 高中英语教师落实“学习活动观”需要的支持 |
5.3 结语 |
5.4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知与实践调查问卷 |
附录Ⅱ:英语教师对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解与实践的访谈提纲 |
附录Ⅲ:高中英语阅读课学习活动观察记录表 |
致谢 |
(2)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翻转课堂的定义及概念 |
2.2 翻转课堂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 国内外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2.3.1 国外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
2.3.2 国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
2.4 国内外对翻转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综述 |
2.4.1 国外对翻转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2.4.2 国内对翻转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
2.5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阅读测试卷 |
3.4.2 调查问卷 |
3.4.3 访谈 |
3.5 实验步骤 |
3.5.1 实验班英语阅读课教学流程 |
3.5.2 对照班英语阅读课教学流程 |
3.6 教学案例 |
3.6.1 实验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 |
3.6.2 对照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 |
3.7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8 小结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英语阅读水平前后测结果分析 |
4.1.1 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阅读前测成绩比较 |
4.1.2 实验班与对照班英语阅读后测成绩比较 |
4.1.3 实验班阅读测试卷前测和后测成绩比较分析 |
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1 实验前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4.2.2 实验后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4.3 访谈 |
4.4 讨论 |
4.4.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阅读水平的影响 |
4.4.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中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影响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对基础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5.2.1 给教师的建议 |
5.2.2 给学生的建议 |
5.3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英语阅读水平前测试题 |
附录 Ⅱ 英语阅读水平后测试题 |
附录 Ⅲ 高中生英语阅读兴趣调查问卷前测 |
附录 Ⅳ 高中生英语阅读兴趣调查问卷后测 |
致谢 |
(3)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一、任务型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二)任务型教学的国外研究综述 |
(三)任务型教学的国内研究综述 |
二、雨课堂的研究综述 |
(一)雨课堂的概念 |
(二)雨课堂的功能特点 |
(三)雨课堂的国内研究综述 |
三、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一)阅读的定义 |
(二)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外研究综述 |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国内研究综述 |
四、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一)基于任务型教学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
(二)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
(三)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的研究综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二语习得理论 |
(一)输入假说理论 |
(二)输出假说理论 |
(三)互动假说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实验法 |
(四)访谈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问卷调查 |
(二)阅读测试题 |
(三)SPSS24.0 数据统计 |
(四)访谈 |
五、研究过程 |
(一)准备阶段 |
(二)前测阶段 |
(三)实验阶段 |
(四)后测阶段 |
(五)实验过程 |
六、教学案例 |
(一)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案例 |
(二)传统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案例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研究数据分析 |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测试成绩数据分析 |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
(一)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现状的调查结果 |
(二)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情况 |
(三)基于雨课堂的任务型教学对高中生英语阅读成绩及兴趣的影响 |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二、研究反思与启示 |
(一)研究反思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调查研究 ——以汉中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英语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新要求 |
二、摆脱局限及改变现状的迫切要求 |
三、可视化教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可视化 |
二、可视化教学 |
三、可视化工具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可视化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认知负荷理论 |
第二节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图式理论 |
第三章 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现状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一节 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一、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
二、教师问卷数据分析 |
三、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分析 |
第一节 读前活动阅读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分析 |
一、读前活动设计依据 |
二、读前活动设计案例 |
第二节 读中活动阅读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分析 |
一、读中活动设计依据 |
二、读中活动设计案例 |
第三节 读后活动阅读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分析 |
一、读后活动设计依据 |
二、读后活动设计案例 |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初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
(二)《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分层教学概念界定 |
二、分层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分层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
(二)分层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
三、英语阅读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英语阅读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
(二)英语阅读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
四、初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初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国外研究现状 |
(二)初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掌握学习理论 |
(一)理论概述 |
(二)掌握学习理论与英语阅读分层教学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一)理论概述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英语阅读分层教学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
(一)理论概述 |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与英语阅读分层教学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实验法 |
(二)课堂观察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四、实验研究过程 |
(一)实验准备阶段 |
(二)实验实施阶段 |
五、教学案例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
(三)教学方法 |
(四)教学资源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
(一)前后测结果统计与分析 |
(二)前后测结果对比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一)访谈问题1 |
(二)访谈问题2 |
(三)访谈问题3 |
(四)访谈问题4 |
(五)访谈问题5 |
三、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
(一)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二)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四、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一)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
(二)学生课堂听课情况 |
(三)学生课堂互动情况 |
(四)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
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二、教学启示 |
三、研究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2 问卷调查表 |
附录3 访谈提纲 |
附录4 阅读导学案 |
附录5 阅读材料及阅读任务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三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3.1 相关概念 |
3.1.1 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
3.1.2 多模态阅读教学操作模式 |
3.2 相关理论 |
3.2.1 系统功能语言学 |
3.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
3.2.3 构建主义理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3.1 问卷调查 |
4.3.2 读后感课堂观察 |
4.3.3 学生作业收集 |
4.3.4 开放式访谈 |
4.4 研究过程 |
4.4.1 实验前测阶段 |
4.4.2 对照实验阶段 |
4.4.3 实验后测阶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5.1 实验研究结果分析 |
5.1.1 实验结果分析 |
5.1.2 问卷调研的结果分析 |
5.1.3 访谈结果分析 |
5.2 实验后调研结果分析 |
5.2.1 问卷准备与内容设计 |
5.2.2 问卷结果与讨论 |
5.3 实验教学效果分析 |
5.3.1 积极效果分析 |
5.3.2 实验与问卷中发现的问题 |
5.4 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改进建议 |
5.4.1 合理设计教学进度 |
5.4.2 规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
5.4.3 恰当分配阅读时间段 |
5.4.4 加强课堂常规管理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多模态教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设计 |
6.1 教材和学情分析 |
6.2 多模态阅读教学开展的具体步骤 |
6.3 多模态教学过程设计 |
6.4 本堂多模态阅读课的优缺点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7.1.2 多感官记忆,强化学生记忆能力 |
7.1.3 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实验教学后的反馈问卷(教师卷) |
附录四 实验教学后的反馈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7)高中英语阅读导入策略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
1.1.2 课程标准的新时代要求 |
1.1.3 课堂导入的教学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2.1 实践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目标 |
1.4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课堂导入的文献综述 |
2.1.1 课堂导入概念的界定 |
2.1.2 课堂导入的功能 |
2.1.3 课堂导入的方法 |
2.1.4 课堂导入的目标 |
2.1.5 课堂导入的原则 |
2.1.6 课堂导入的研究现状 |
2.2 学生参与的文献综述 |
2.2.1 学生参与概念的界定 |
2.2.2 学生参与的维度 |
2.2.3 学生参与的对象 |
2.2.4 学生参与的研究现状 |
2.3 从课堂导入研学生参与的文献综述 |
2.3.1 频关注课堂导入方法 |
2.3.2 多选取单一研究对象 |
2.3.3 罕划分学生参与维度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课堂观察及课堂实录 |
3.3.2 问卷调查 |
3.3.3 师生访谈 |
3.4 研究数据的收集 |
3.4.1 课堂观察及实录的数据收集 |
3.4.2 问卷调查的数据收集 |
3.4.3 师生访谈的数据收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高中教师对英语阅读导入的认知与落实 |
4.2 高中教师对英语阅读导入策略的实施情况 |
4.2.1 英语阅读导入时间 |
4.2.2 英语阅读导入方法 |
4.2.3 英语阅读导入反馈 |
4.3 高中英语阅读导入策略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 |
4.3.1 学生认知参与度 |
4.3.2 学生情感参与度 |
4.3.3 学生行为参与度 |
4.4 高中英语阅读导入策略的运用现状 |
4.4.1 教师具备理论认知却实施不当 |
4.4.2 学生缺乏参与兴趣机会及意识 |
5 高中英语阅读导入策略对学生参与度影响的讨论 |
5.1 教师因素 |
5.1.1 教师对导入方法的选择 |
5.1.2 教师对导入时间的把控 |
5.1.3 教师对导入反馈的进行 |
5.2 学生因素 |
5.2.1 学生口语水平及英语成绩 |
5.2.2 学生参与习惯及意义认知 |
5.3 他人及其他因素 |
5.3.1 班级同伴的压力 |
5.3.2 英语教材的陈旧 |
6 研究结论 |
6.1 研究发现 |
6.2 研究启示 |
6.2.1 教师方面 |
6.2.2 学校方面 |
6.2.3 可行对策 |
6.3 后续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在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代教育背景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要求 |
1.1.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创新之处 |
1.5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产出导向法的国外研究现状 |
2.2 产出导向法的国内研究现状 |
2.3 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教学理念 |
3.1.1 学习中心说 |
3.1.2 学用一体说 |
3.1.3 文化交流说 |
3.1.4 关键能力说 |
3.2 教学假设 |
3.2.1 输出驱动假设 |
3.2.2 输入促成假设 |
3.2.3 选择学习假设 |
3.2.4 以评为学假设 |
3.3 教学流程 |
3.3.1 驱动 |
3.3.2 促成 |
3.3.3 评价 |
3.4 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问题 |
4.1.2 研究对象 |
4.1.3 研究方法 |
4.2 研究过程 |
4.2.1 实验前期 |
4.2.2 实验中期 |
4.2.3 实验后期 |
4.3 小结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1.1 实验前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
5.1.2 实验后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
5.2 访谈结果分析 |
5.2.1 实验后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
5.2.2 实验后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5.3 英语阅读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5.3.1 实验前阅读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2 实验后阅读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3 实验前后英语阅读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与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果讨论与教学启示 |
6.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6.2 产出导向法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
6.3 产出导向法研究的局限性 |
6.4 产出导向法未来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前测调查问卷 |
附录2 后测调查问卷 |
附录3 阅读前测试卷A |
附录4 阅读后测试卷B |
附录5 实验后访谈问答记录 |
附录6 前测成绩和后测成绩 |
附录7 课外阅读教学案例材料内容 |
附录8 课内阅读教学案例材料内容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导学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导学案概述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关于导学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关于阅读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3 关于导学案在阅读教学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4 研究现状述评 |
2.3 理论基础 |
2.3.1 最近发展区 |
2.3.2 人本主义理论 |
第3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问题 |
3.1.2 研究对象 |
3.1.3 研究工具 |
3.2 研究过程 |
3.2.1 数据采集 |
3.2.2 数据整理 |
第4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4.1 导学案对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影响 |
4.1.1 导学案对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影响 |
4.1.2 导学案对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影响 |
4.2 导学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 |
4.2.1 导学案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
4.2.2 导学案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能力的影响 |
第5章 结语 |
5.1 主要发现 |
5.2 研究局限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八年级上册Unit7 Section B 2b导学案 |
附录 B 初中学生阅读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C 前测试卷阅读部分 |
附录 D 后测试卷阅读部分 |
附录 E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10)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框架 |
六、研究重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思维导图相关研究述评 |
(一)思维导图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二、阅读与阅读模式 |
(一)阅读的定义 |
(二)阅读的模式 |
三、国内外对于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中的研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核心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一)图式理论 |
(二)知识可视化理论 |
(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
(四)信息加工理论 |
(五)脑半球的研究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阅读理解能力 |
(二)思维导图的内涵 |
三、思维导图的五种构图类型及其应用流程说明 |
(一)头脑风暴图 |
(二)语法分解图 |
(三)分层结构图 |
(四)归纳图 |
(五)内容分解图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教育实验法 |
(二)测验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类工具 |
(二)测试类工具 |
(三)统计类工具 |
五、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阶段 |
(二)实验实施阶段 |
(三)实验后阶段 |
六、研究变量 |
(一)自变量与因变量 |
(二)无关变量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理解的认识》问卷结果与分析 |
(一)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现状 |
(二)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 |
(三)学生对阅读文章体裁的了解情况 |
(四)学生对思维导图的了解和使用情况 |
(五)学生对目前教师英语教学的满意程度 |
二、《思维导图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问卷结果与分析 |
(一)英语阅读兴趣和能力数据结果统计 |
(二)学生对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态度 |
(三)实验后思维导图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作用 |
三、英语阅读理解成绩数据结果与分析 |
(一)组内前后测成绩对比 |
(二)组间前后测成绩对比 |
四、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数据结果与分析 |
(一)实验班与对照班阅读理解前测各项题型数据分析 |
(二)实验班与对照班阅读理解后测各项题型数据分析 |
五、阅读兴趣总体结果与分析 |
(一)组间前后测成绩对比 |
(二)组内前后测成绩对比 |
第五章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 |
三、教学建议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一)专着 |
(二)硕博论文 |
(三)期刊 |
二、外文文献 |
(一)专着 |
(二)期刊 |
附录1 阅读理解测试卷A |
附录2 阅读理解测试卷B |
附录3 《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认识》调查问卷 |
附录4 《思维导图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调查问卷 |
附录5 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问卷调查 |
附录6 学生思维导图作品展示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四、英语阅读课开放式教学的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英语观摩和常态阅读课中学习活动对比研究[D]. 谭江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李琪.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基于雨课堂的高中英语阅读任务型教学的应用研究[D]. 林芝.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调查研究 ——以汉中市某中学为例[D]. 陈一帆.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5]初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D]. 赵丹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实验研究[D]. 何蕾. 西南大学, 2020(05)
- [7]高中英语阅读导入策略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D]. 徐晶.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8]产出导向法中的促成环节在培养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中的有效性研究[D]. 张硕.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导学案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子佳.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10]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薛星星. 石河子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