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轴向接触刚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角接触球轴承,刚度,拟静力学,RomaxCLOUD
轴向接触刚度论文文献综述
严小云,朱永生,牛青波,李江艳,张进华[1](2018)在《基于RomaxCLOUD的角接触球轴承轴向刚度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角接触球轴承刚度计算中,基于经验公式估算的轴承刚度未考虑载荷引起的接触角变化。为评估经验公式的计算精度,基于Romax CLOUD得到不同接触角下角接触球轴承的设计参数,并根据该设计参数分析对比了不同接触角条件下经验与拟静力学轴承刚度计算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接触角为40°时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在其他接触角下,两者计算结果偏差随着载荷增大而逐渐增大。通过对比计算,得到经验公式的适用范围。(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18年02期)
李杰,田拥胜,张华良,高庆,谭春青[2](2018)在《考虑轴向力影响的叁点接触球轴承刚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叁点接触球轴承刚度特性,针对某型船用燃气轮机动力涡轮后支承使用的叁点接触球轴承,在考虑轴向力影响的情况下,运用数值方法求解并分析了运行工况横向载荷和转速以及结构参数滚动体个数和垫片角对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轴向力对轴承的刚度影响显着,随着轴向力增大,轴承横向刚度减小,轴向刚度增大;横向刚度随横向力与滚动体个数增大而增大;轴向刚度随内圈转速、滚动体个数与垫片角增大而增大;轴向刚度对横向载荷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高攀,张超英[3](2015)在《四点接触球轴承轴向刚度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四点接触球轴承的工作机理,提出利用数控机床的微进给控制加载的方法,对四点接触球轴承轴向刚度进行精密测量,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测试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通过实测得到某型号四点接触球轴承的轴向刚度曲线,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该方法对其他复杂零件的轴向刚度测量,具有工程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5年06期)
胡建忠,王民,高相胜,昝涛[4](2014)在《双螺母定位预紧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刚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的滚珠丝杠副刚度分析方法,建立螺母所受轴向力与滚道正压力之间的关系,分析滚道接触点处的法向变形与螺母相对于丝杠的轴向位移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滚珠、螺母和丝杠滚道的几何参数,将接触角、公称半径以及螺旋升角作为未知量,建立滚珠丝杠副接触角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Hertzian接触理论建立了滚珠丝杠副的轴向刚度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接触角的变化与滚道正压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根据所建立的刚度模型分别研究了单螺母滚珠丝杠副和双螺母定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刚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几何参数相同的滚珠丝杠副,在外加轴向力较小时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刚度明显大于单螺母滚珠丝杠副,随着外加轴向力的增大它们的刚度值逐渐趋近,最后达到相同;双螺母定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预紧力越大,初始刚度值越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马彦,李威[5](2014)在《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接触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轴向接触刚度,采用赫兹空间接触理论,推导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接触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研究了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结构性能参数对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接触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的轴向接触刚度随轴向接触载荷、接触角(30°~60°)和滚珠个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大;随滚道曲率比的增加而明显减小;随螺旋升角(2°~22°)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大幅度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4年01期)
何纪承,宋健,荣伯松,张海水,刘少辉[6](2012)在《高速双螺母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刚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双螺母预紧的滚珠丝杠副进行了接触受力分析,推导出接触变形的公式,建立了滚珠丝杠副的轴向刚度计算公式。研究分析了影响滚珠丝杠副轴向刚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预紧力、螺旋升角、接触角等,给出了这几个因素与滚珠丝杠副轴向刚度对应的关系曲线,为新型高速滚珠丝杠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2年08期)
史士财,吴剑威,李荣,司圣洁,刘宏[7](2012)在《薄壁角接触球轴承轴向刚度分析及其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薄壁角接触球轴承刚度分析中的多体接触协调变形的情况,以71718轴承为例进行了薄壁角接触球轴承的轴向刚度特性研究.根据单元大小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单元尺寸;利用所确定的单元尺寸建立71718轴承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轴向刚度进行分析;搭建轴承轴向刚度测试平台,并利用该平台对71718的轴向刚度进行测试.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的对比可知,利用Hertz解析解计算时误差较大,利用有限元法得到的解与实际测试结果误差在10%以内.(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7期)
吴长宏[8](2008)在《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刚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滚珠丝杠副的轴向接触刚度是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刚度最为薄弱的环节,对数控机床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为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提供更为精确的控制参数,需要对滚珠丝杠副的轴向接触刚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赫兹理论为基础,考虑了滚珠丝杠副中螺旋角的影响,通过对单螺母滚珠丝杠副中滚珠的受力、变形进行分析,建立了求解单螺母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变形、轴向接触刚度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双螺母预紧滚珠丝杠副的受力及位移协调关系,建立了求解双螺母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变形、轴向接触刚度的理论模型。对所建立模型分析与研究的结果表明:增大螺旋角及预紧垫片的刚度可以提高滚珠丝杠副的轴向接触刚度。建立了分析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变形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合理地划分了有限元网格,对不同载荷作用下滚珠丝杠副的轴向接触变形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结果与相应理论模型的求解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从而验证了所建立的理论模型。(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27)
轴向接触刚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叁点接触球轴承刚度特性,针对某型船用燃气轮机动力涡轮后支承使用的叁点接触球轴承,在考虑轴向力影响的情况下,运用数值方法求解并分析了运行工况横向载荷和转速以及结构参数滚动体个数和垫片角对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轴向力对轴承的刚度影响显着,随着轴向力增大,轴承横向刚度减小,轴向刚度增大;横向刚度随横向力与滚动体个数增大而增大;轴向刚度随内圈转速、滚动体个数与垫片角增大而增大;轴向刚度对横向载荷影响不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轴向接触刚度论文参考文献
[1].严小云,朱永生,牛青波,李江艳,张进华.基于RomaxCLOUD的角接触球轴承轴向刚度计算分析[J].轴承.2018
[2].李杰,田拥胜,张华良,高庆,谭春青.考虑轴向力影响的叁点接触球轴承刚度特性研究[J].推进技术.2018
[3].高攀,张超英.四点接触球轴承轴向刚度的测量[J].机械工程师.2015
[4].胡建忠,王民,高相胜,昝涛.双螺母定位预紧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刚度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4
[5].马彦,李威.滚珠丝杠进给系统轴向接触刚度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4
[6].何纪承,宋健,荣伯松,张海水,刘少辉.高速双螺母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刚度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2
[7].史士财,吴剑威,李荣,司圣洁,刘宏.薄壁角接触球轴承轴向刚度分析及其实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
[8].吴长宏.滚珠丝杠副轴向接触刚度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
标签:角接触球轴承; 刚度; 拟静力学; Romax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