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脱氮论文-李家浩

原位脱氮论文-李家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位脱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污泥发酵,生物脱氮,耦合,氧化还原介质

原位脱氮论文文献综述

李家浩[1](2019)在《介体强化污泥原位发酵与脱氮耦合工艺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硝化-反硝化工艺是实现污水高效脱氮的有效方法,但依然存在两大难题:(1)反硝化碳源缺乏,脱氮效能不足;(2)反硝化速率较小,碳源利用率低。剩余污泥发酵产酸可作为生物脱氮的优质碳源,但异位发酵预处理工序繁琐、运行成本高,且发酵液中较高浓度的NH4+-N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氮负荷率。本研究构建了介体(核黄素)强化污泥原位发酵与生物脱氮耦合系统(SBR),设置了 L0(对照组)、L1(添加外源泥)、L2(添加外源泥和介体)、L3(添加介体)。在低温(T=8-15℃)中温(T=30℃)、贫碳源(C/N=2-4)条件下,研究氧化还原介体强化外源泥原位发酵产酸耦合反硝化脱氮效能,探明强化脱氮过程调控机理,解析耦合工艺内微生物学机理。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介体不能明显改善耦合工艺低温条件下(8-15℃)的脱氮性能;但中温、贫碳源条件下,介体可强化耦合系统中污泥原位发酵,并通过电子介导提高反硝化效能和碳源利用率。在AOA工序运行稳定期(69d),LO、L1、L2、L3的NO3--N去除率分别为62.43%、71.5%、76.63%、71.75%,TN的去除率分别为52.43%、64.13%、73.4%、61.68%。在全程缺氧工序运行稳定期(173d)中,L0、L1、L2、L3 的 N03--N 去除率分别为 26.68%、63.15%、79.97%、57.72%;TN 的去除率分别为 35.38%、67.45%、78.15%、47.32%。在出水 COD 和 NH4+-N得到控制前体下,全程缺氧工序可能更适合污泥原位发酵耦合脱氮的反应进程。(2)污泥发酵并未显着增加耦合系统出水COD和NH4+-N值,出水COD浓度在40 mg/L左右,NH4+-N浓度接近于0。在AOA运行工序中,DO浓度(1-2 mg/L)的实时控制与反馈,对保障出水COD、NH4+-N和N02--N的浓度降低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程缺氧工序稳定运行期,出水N02--N浓度未出现累积,不完全反硝化生产的N02--N可通过厌氧氨氧化过程去除。(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系统中相对丰度较高的菌群,β-变形菌是参与脱氮过程的最主要的纲。在属水平上,假单胞菌(Pseudomonas)是系统主要的产酸菌,Denitratisoma属、厌氧氨氧化菌、索氏菌属(Thauera)是主要的脱氮菌群。L2中的硝化螺菌属、Denitratisoma属、索氏菌属、氧氨氧化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的拷贝数均为其对照组(L1)中的2.3倍以上,介体能促进耦合系统中脱氮菌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李明智,王晓敏,王震,张宇,王慧荣[2](2018)在《皮革废水原位强化生物脱氮工程示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原皮鞣制加工废水氨氮及总氮高、污水厂提标改造场地受限、投资成本高等问题,开展原位强化生物脱氮工程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工艺优化,生化系统的处理负荷和耐冲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生化出水COD_(Cr)稳定在240 mg/L左右,NH3-N、TN分别稳定在19、60 mg/L左右。出水完全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要求,总氮达到GB/T 31962—2015《污水排放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中B级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8年12期)

崔贺,杨银川,黄民生,杨乐,尹超[3](2018)在《基于城镇生活污水厂提标改造的新型原位强化脱氮装置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厂的脱氮效率,研发了一种新型原位强化脱氮装置——管式生物净水装置(Tubular bio-purification device, TBD),分别以丝瓜络、棕丝、甘蔗渣和化学纤维填料等4种固体材料为TBD的填充基质,通过对比不同基质类型的TBD的强化脱氮性能,得出TBD的最佳填充基质,并结合基质生物膜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解析其脱氮机理.结果表明,以甘蔗渣为填充基质的TBD对水体中氮素的去除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基质,其对NH_4~+-N、NO_3~--N、NO_2~--N及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2%、64%、97%和82%,经过其净化的水体NH_4~+-N及TN浓度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规定的一级A标准,因此甘蔗渣是TBD的最佳填充基质;填充甘蔗渣的TBD的微生物物种丰度和多样性较高,其Chao1指数为9 743.55、Shannon指数为6.37,其微生物群落结构中反硝化相关菌群占绝对优势(23.75%),并含有一定比例的硝化(7.73%)及厌氧氨氧化(2.0%)相关菌群,表明填充甘蔗渣的TBD内部环境有利于脱氮功能菌群的富集和生长.本研究以期为该装置服务于城镇生活污水厂提标改造过程中强化脱氮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依据和参数.(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操家顺,商凯航,罗景阳,王成,虞筠霄[4](2018)在《基于原位碳源补充强化污水处理深度脱氮技术的中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污水处理厂出水TN无法稳定达标问题,拟采用反硝化生物滤池工艺,同时利用污水厂原水水解酸化池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钠溶液联用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强化对二级出水深度脱氮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挂膜成功后,采用水解酸化VFAs与乙酸钠混合作为外加碳源,按照COD/NO_3~-N=5:1(COD_(乙酸钠):COD_(酸化液)=3:2)投加,反硝化滤池出水TN浓度稳定,低于5 mg/L,且出水COD、氨氮达到一级A标准。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中低品质碳源经过水解酸化后产生的VFAs可作为反硝化碳源的补充,实现良好的反硝化处理效果,同时能有效地减少人工碳源的投加使用,削减反硝化滤池工艺运行成本。(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胡杰[5](2017)在《重质原料油原位脱氮过程模拟及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延迟焦化-催化裂化联合工艺是目前渣油利用的主要路线。但是,由于延迟焦化后焦化蜡油含氮量高,氮化物尤其是碱性氮化物在催化裂化过程中,会破坏催化剂的酸性活性中心,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使得产出的汽柴油收率降低。同时,高含量的氮化物及硫化物易导致产品油氧化安定性差,燃烧后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针对这一不利现象,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对焦化蜡油进行吸附脱氮,加氢脱氮,酸法脱氮,络合萃取脱氮等处理工艺。为了简化脱氮工艺,节约生产成本,本研究团队提出原位定向脱氮技术,即在延迟焦化工艺过程中加入脱氮剂,在重质原料油焦化过程中直接脱除氮化物,进入下道工序。本文根据结构导向集总的方法建立了描述重质原料油分子组成的模拟矩阵。通过编写反应规则及构建整个延迟焦化的反应网络,建立了关于DN-3脱氮剂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组。同时以原料油分子组成矩阵作为初值,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求解,从而获得了模拟延迟焦化的产物分布。本文设计了新型DN-5脱氮剂,同时考察了其在分馏塔底油模拟延迟焦化实验中的脱氮脱硫效果。在无需添加溶剂、相容剂并且省去了预焦化过程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脱氮剂的添加量,节约了生产成本。结果表明,DN-5添加量为3wt%时,焦化蜡油中氮化物含量由3120.0ppm降低至1450.3 ppm,总氮脱除率为53.5%。其中,碱性氮化物含量由1088.0 ppm降低至342.0 ppm,碱氮脱除率为68.6%。氮化物含量已满足催化裂化生产的常规要求。此外,DN-5对硫化物亦具有一定的脱除效果,硫化物脱除率为20%左右。(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7)

常玉龙,朱洪涛,孙德智,张立秋[6](2017)在《用于水体原位脱氮除磷的新型曝气浮岛填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宜兴城镇化新区河流夏季富营养化的特点,拟采用一种不依赖于植物的新型强化曝气浮岛对该类水体进行原位处理。为强化浮岛筛选合适的填料,研究了3种填料在模拟富营养化自然状态下的挂膜性能,以及对模拟富营养化河流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空心球、鲍尔环和K3填料的终期挂膜量分别为0.6、1.5和2.2 g·L~(-1);空心球和K3填料的净化效果较好,综合考虑工艺的经济性要求,确定空心球作为该工艺的有机类型填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水质、水温和曝气强度等参数对空心球挂膜的影响。污染物负荷越大,温度越高,其挂膜速度越快,但在实验范围内的温度对最终挂膜量并没有影响。保持较高的溶解氧浓度有利于COD、氨氮和TP的去除,但5 mg·L~(-1)以上的溶解氧浓度不利于总氮的去除,溶解氧浓度为3 mg·L~(-1)时对总氮去除率最高,对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61.10%、81.45%、58.60%和31.62%。与空心球相比,包括沸石钢渣的组合填料对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速率分别提高了13.01%、51%、86.36%和53.85%。(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何仲文,裘志浩,殷强锋,石尧麒,周长路[7](2016)在《原位定向焦化脱氮剂的筛选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原位定向焦化脱氮法,首先考察了有机酸、氧化活性炭及实验室自制的DN-1叁种脱氮剂脱除含氮化合物的效果。结果显示,DN-1体系的氮脱除效果最为显着。随后对基于DN-1脱氮剂的原位定向脱氮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艺采用分步焦化,且DN-1水溶液质量分数为25%时,脱氮效果最佳,焦化产物的碱氮质量分数可降至655μg/g,总氮质量分数降为1 889μg/g,达到催化裂化操作的常规要求。(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6年10期)

刘杰,韩士群,齐建华,周庆[8](2016)在《生物碳含量对底泥活化原位脱氮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生物碳组合填料为载体,考察了不同比例生物碳对关镇河底泥活化原位脱氮系统构建时间、脱氮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比例生物碳填料成熟生物膜上生物量、微生物活性、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数量。结果显示,组合填料中添加生物碳含量为5%、10%、15%时,脱氮系统的总氮(TN)去除率在处理第7 d、6 d和5 d时均达到80%以上,且运行稳定后其T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90%和83%。生物膜上生物量随生物碳含量增加而增加,当生物碳含量为10%时,生物膜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最大,分别为1 g 6.7×104MPN和8.6×105MPN,脱氢酶活性为54.2μg/nmol,而生物碳含量为15%时,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脱氢酶活性分别为1 g 1.9×104MPN、1 g 1.7×105MPN和19.8μg/nmol,表明过高的生物碳含量不利于提高生物膜原位脱氮系统的脱氮效能及微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周石磊,黄廷林,白士远,何秀秀[9](2016)在《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的水库原位投菌脱氮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水深和温度对好氧反硝化菌群的影响并探索其脱氮特性,以期为微污染水库水生物脱氮提供依据。【方法】从微污染水源水库表层沉积物中富集、驯化、筛选得到贫营养好氧反硝化混合菌群;应用好氧反硝化混合菌进行硬质瓶子和软质瓶子水库原位投菌实验分析其脱氮性能。【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硬质瓶子系统(无水压影响)各个水深下的硝氮完全去除,软质瓶子(有水压影响)在0.5、5.0 m达到90.66%和100%,其余水深最大为99.61%、80.55%、67.01%和64.73%;亚硝氮并没有出现积累;氨氮由于实验后期菌体的死亡略有上升;水深0.5、5.0、7.5、10.0、12.5、15.0 m下的总氮在实验结束时,硬质瓶子的去除率达到50.11%、61.49%、56.24%、44.50%、36.80%和38.73%,软质瓶子达到33.47%、60.61%、43.98%、36.28%、27.52%和28.57%;OD_(600)与p H都出现先升后降的变化,DO在3–8 mg/L。混合菌在11–30°C表现出很好的脱氮能力,并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水压对脱氮有不利影响。【结论】该混合菌温度适应性很强,静水压对其脱氮过程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10](2015)在《污染河塘水环境高效脱氮菌砂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张家港市水资源监测站、北京大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污染河塘水体特征,研制了GD-30和PK-03型2种氮污染型河塘水体专用复合微生物酶制剂,课题组通过分析水体碳、氮、磷演化趋势和微生物种类、微生物进化关系,探索对高效脱氮菌株的筛选、构建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利用了生物菌剂原位修复技术改善氮污染的河塘水体水质。在张家港市开展了示范试验研究,对受损水体修复效果进行了18个月的跟踪监测与评价。污染河塘投(本文来源于《江苏水利》期刊2015年09期)

原位脱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原皮鞣制加工废水氨氮及总氮高、污水厂提标改造场地受限、投资成本高等问题,开展原位强化生物脱氮工程示范研究。结果表明:结合工艺优化,生化系统的处理负荷和耐冲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生化出水COD_(Cr)稳定在240 mg/L左右,NH3-N、TN分别稳定在19、60 mg/L左右。出水完全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要求,总氮达到GB/T 31962—2015《污水排放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中B级排放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位脱氮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家浩.介体强化污泥原位发酵与脱氮耦合工艺及控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2].李明智,王晓敏,王震,张宇,王慧荣.皮革废水原位强化生物脱氮工程示范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8

[3].崔贺,杨银川,黄民生,杨乐,尹超.基于城镇生活污水厂提标改造的新型原位强化脱氮装置试验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操家顺,商凯航,罗景阳,王成,虞筠霄.基于原位碳源补充强化污水处理深度脱氮技术的中试[J].净水技术.2018

[5].胡杰.重质原料油原位脱氮过程模拟及工艺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7

[6].常玉龙,朱洪涛,孙德智,张立秋.用于水体原位脱氮除磷的新型曝气浮岛填料[J].环境工程学报.2017

[7].何仲文,裘志浩,殷强锋,石尧麒,周长路.原位定向焦化脱氮剂的筛选与应用[J].现代化工.2016

[8].刘杰,韩士群,齐建华,周庆.生物碳含量对底泥活化原位脱氮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6

[9].周石磊,黄廷林,白士远,何秀秀.贫营养好氧反硝化菌群的水库原位投菌脱氮特性[J].微生物学报.2016

[10]..污染河塘水环境高效脱氮菌砂原位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张家港市水资源监测站、北京大学[J].江苏水利.2015

标签:;  ;  ;  ;  

原位脱氮论文-李家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