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本地化论文-李浩

创新创业本地化论文-李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创新创业本地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本地化培养机制,金字塔模型,“凤凰曲线”

创新创业本地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1](2012)在《企业创新创业人才本地化培养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创新创业人才稀缺的背后,实质是人才开发思维模式的僵化与落伍。中国有必要独立完成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任务,努力实现本地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本文通过国际比较与企业的个案研究,借助中国创新创业人才本地化培养的金字塔模型和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凤凰曲线",对我国企业创新创业人才本地化培养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本文来源于《第一资源》期刊2012年03期)

蔡奕[2](2011)在《非中心城市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地化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非中心城市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遵循自身的规律,结合地方高校服务本地经济的责任开展。应当努力发掘地方经济中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社会资源,规避地方经济中的技术落差、观念落差、创新思维落差,在思维环节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地方经济与创新创业的关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寻找市场机遇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期刊2011年03期)

戴斌,苏振民[3](2008)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创业推进机制的思考——以南京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创新的发展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首要关键因素,而高校是科技创新的起点和源泉。南京的科技教育优势尤为突出,成为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南京高校作为南京市创新体系的运行主体,在承担着知识传播、人才培养使命的同时,也担当起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使命,为推动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08年35期)

耿永记[4](2008)在《知识密集地区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推进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区域发展面临着外部市场和技术条件的迅速变化,要求区域内信息、技术和知识等要素能够快速地流动,实现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创新集群的构建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快我国创新集群构建的步伐,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本论文各章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并全盘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构建创新集群的基本理论概述。阐述了技术创新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的演进轨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集群和创新群落的概念界定。第叁章,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内在关联。首先详细介绍了产业集群的九大特征,然后具体分析发展中产业集群的现状和不足,并分析得知产业集群是构建创新集群的基础,创新集群是产业集群演化的高级阶段。第四章,创新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内在关联。首先详细介绍了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集群的四大关联,然后介绍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现状,并分析得知区域创新体系是构建创新集群的理论指导,创新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第五章,创新集群模型的构建。首先在创新集群模型构建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集群构建的融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基本解释,最后给出了构建创新集群模型的意义。第六章,实证分析。在分析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可视同为产业集群)的调查资料和南京高校和科研机构(可视同为创新群落)的基本情况基础上,我们认为二者之间的资源配置率低下,因此创新集群的构建迫在眉睫。第七章,对策和建议。本章具体给出了构建创新集群的六大对策和建议。第八章,结论部分。在以上各章的基础上给出了本论文的结论,认为构建创新集群是必要的,可行的和有效的。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倡导培育创新群落,使创新群落内生于产业集群,只有创新群落成为产业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产业集群才称得上创新集群,创新集群拥有持续强劲的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源泉所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张涛,李刚[5](2006)在《基于自主创新的高校科技创业本地化推进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自主创新与提升科技竞争力是地区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我国许多地区的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及科技优势,在当地的科技经济发展中如能得到充分运用,将高校的教育与科技优势转化成为地区的竞争优势,这将使地区经济有更大发展。因此,推进高校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自主创新,并创造条件将科技成果在本地进行创业转化,是充分运用高校科技资源,促进当地科技创业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06年07期)

创新创业本地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中心城市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当遵循自身的规律,结合地方高校服务本地经济的责任开展。应当努力发掘地方经济中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社会资源,规避地方经济中的技术落差、观念落差、创新思维落差,在思维环节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发展地方经济与创新创业的关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寻找市场机遇先就业后创业的重要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创新创业本地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浩.企业创新创业人才本地化培养机制研究[J].第一资源.2012

[2].蔡奕.非中心城市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本地化思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

[3].戴斌,苏振民.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创业推进机制的思考——以南京地区高校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为例[J].中国市场.2008

[4].耿永记.知识密集地区科技创新创业本地化推进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5].张涛,李刚.基于自主创新的高校科技创业本地化推进机制[J].企业经济.2006

标签:;  ;  ;  ;  

创新创业本地化论文-李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