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现代生命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鲁迅,疾病叙事,生命伦理,现代性
后现代生命伦理论文文献综述
谭桂林[1](2019)在《鲁迅疾病叙事与中国现代生命伦理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文学中的疾病叙事不仅体现着鲁迅的医学背景、人格影响,而且灌注着鲁迅自己对生命的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主要有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主张安乐死,能医的就医,不能医的就帮助他死得没有痛苦;二是反对酷刑与虐杀,批判国民性中对科学的精神没有兴趣,而把聪明才智都挥洒在这种给被害人带来无穷而难忍的痛苦的虐杀与酷刑上;叁是尊重残疾者但反对滥施同情,体现出肉体之小与精神之大的辩证认知。鲁迅的这种生命伦理观念既是鲁迅自身疾病纠缠的生命体验的升华,也是科学精神与生命哲学互织的结晶。鲁迅在其一生中对生命伦理现代化的思考与践行,体现出的正是他对《新青年》催生"最后觉悟之觉悟"即伦理觉悟的启蒙方略的主动呼应。(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席书旗,张玉梅[2](2018)在《道家文化视角下现代生命科技伦理观的构建路径——以老庄思想为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文化"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外向征服"的实践方式、"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导致了现代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困境。而我国道家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生德养"的哲学思想为纠正西方生命科技伦理的困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思维方式、核心价值理念和实践方式;"轻物重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克服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的过度泛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处事态度有利于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维护人与自然的伦理安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辩证思想揭示了生命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手段。从道家文化视角出发,建构现代生命科技伦理观应该确立"以道驭技,道技合一"的生命科技伦理精神、"道法自然,审慎先行"的生命科技伦理实践原则、"贵生顺死,视死若归"超然的科技伦理生死观。(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周志[3](2016)在《论中国传统道德智慧对现代生命伦理的积极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认知和实践,面对人的生命存在的特殊客体,不仅需要主客关系的科学理性思维,更需要主体际性的伦理思维,尤其需要道德意识的自觉,重视德性伦理对于规范伦理的滋润。中国传统道德智慧,擅长于用你我关系的德性伦理进行换位思维,这一思想智慧,对于丰富完善规范伦理、构建现代生命伦理价值体系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伦理学》期刊2016年05期)
常智奇[4](2016)在《后现代主义生命伦理的历史追问——评邱华栋短篇小说《云柜》的价值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后现代主义到来了,人们生活在困惑和迷惘中。小说《云柜》艺术地再现了人类的这种困惑,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代表的是人本感性和科学理性。作者对科学理性走向极端自私的商业买断人的生命自主权行为发出质疑,对植根于爱与善的生命伦理受到金钱拜物主义的摧残表示同情。作品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有新贡献。(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8期)
杨培德[5](2016)在《“返魅”的后现代生态学与苗族神圣自然生命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理性的极度扩张使现代的世界成为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已经被祛魅的世界。在祛魅世界里的大自然已无神圣可言,大自然成为满足人无穷欲望的资源而被任其奴役掠夺,人对大自然破坏毁灭也必将受大自然的报复而自毁。后现代生态学反思这种科学理性祛魅的弊端,认为理性已经破灭,世界应该返魅。人只是大自然生命中渺小的一员,人对养育自己生命的大自然应该进行神圣的感恩敬畏,人在与自然生命成为一体的有魅生态文明家园中才能生活幸福。苗人传统的生活世界不是祛魅的生命世界,而是有魅的神圣自然生命世界。苗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自然万物皆为平等生命共生共融的世界里,所有的生命都是神圣的。苗族有魅的神圣自然生命伦理使苗人能与自然万物多元和谐共生共融,苗人生活的田园才成为诗意栖居的家园。本文用后现代生态学视角对苗族的神圣自然生命伦理进行诠释。(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王红娟,彭希林[6](2015)在《浅析《道德经》的生命伦理精神及其对鲁迅现代生命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经》强调尊道贵德、贵生重生、无为自化、利而不害与现代生命伦理学"尊重生命"的宗旨和"自主"、"有利"、"不伤害"等基本原则相通,是"生命的大智慧"。它更是提出了"尊道贵德"、"返璞归真"、"柔弱不争"等命题,阐述了道德与生命内在联系的这一生命伦理的基本问题。《道德经》的"贵生重生"对鲁迅"贵生利己"现代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深远,鲁迅把"贵生"观从关注个体生命上升到关注整个民族乃至人类发展兴衰相结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理性精神。因为人的二重性(自然人和社会人)和人的道德需要,鲁迅对"贵生"观有所创新,认为"贵生"包含了和个体与他人的利益关系,扩大了"贵生"的外延,深化了"贵生"的内涵。(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5年07期)
成红舞[7](2015)在《灾难记忆与生命哀悼——从朱迪斯·巴特勒的哀悼伦理看德里罗《坠落的人》的另类后现代主义精神》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在二十一世纪开端遭遇了空前的挑战,德里罗的"9·11"小说《坠落的人》揭示了灾难之后人们精神创伤痊愈的艰难过程,也揭示了在灾难面前,无论是直接的受害者还是间接的受害者,或者直接的施暴者,其实都是在传统的世界伦理和政治秩序面前的受害者,因此重建新的生命伦理秩序显得至关重要。美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在哀悼伦理与生命伦理的探索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从巴特勒的哀悼伦理与生命伦理秩序的探索上反观德里罗《坠落的人》,我们会发现后现代主义的内在精神已经悄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别于后现代主义开端的论定,而具有了另一种新的内蕴。(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刘瑞琳,赵群[8](2015)在《中国语境下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伦理规制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科学技术伦理致力于建立生命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动态平衡的契合点,以应对现代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复杂社会伦理问题。中国的生命技术伦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传统的技术伦理思想在疏解当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伦理困惑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鉴于中西方科技文化背景迥异,中国的生命科学技术伦理学研究应在汲取西方优秀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贴近中国实际的本土化研究,促进中国特色的生命伦理学研究和伦理规制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5年01期)
张海燕[9](2010)在《现代生命科技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探讨现代生命科技发展造成的伦理问题,挖掘伦理问题形成的根源,对生命科技和生命伦理在一定界域中相对协调、均衡发展进行可行性论证,找到两者动态平衡的契合点,对生命科技的发展实行伦理化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方法论。(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郝军燕[10](2010)在《试论我国传统生死观的现代生命伦理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传统生死观念深刻影响着公众在对待生命伦理问题时的道德态度和伦理选择,在梳理我国传统生死观念基础上,从生命观、知情同意、临终关怀叁个角度思考了传统生死观念对现代生命伦理问题的现实效应,指出对传统死亡观念的提升和转换将有助于生命伦理的实践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期刊2010年08期)
后现代生命伦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方文化"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外向征服"的实践方式、"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导致了现代生命科技发展的伦理困境。而我国道家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生德养"的哲学思想为纠正西方生命科技伦理的困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思维方式、核心价值理念和实践方式;"轻物重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价值追求有利于克服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的过度泛滥;"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处事态度有利于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维护人与自然的伦理安全;"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辩证思想揭示了生命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手段。从道家文化视角出发,建构现代生命科技伦理观应该确立"以道驭技,道技合一"的生命科技伦理精神、"道法自然,审慎先行"的生命科技伦理实践原则、"贵生顺死,视死若归"超然的科技伦理生死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现代生命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1].谭桂林.鲁迅疾病叙事与中国现代生命伦理的发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席书旗,张玉梅.道家文化视角下现代生命科技伦理观的构建路径——以老庄思想为切入点[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张周志.论中国传统道德智慧对现代生命伦理的积极价值[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
[4].常智奇.后现代主义生命伦理的历史追问——评邱华栋短篇小说《云柜》的价值追求[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杨培德.“返魅”的后现代生态学与苗族神圣自然生命伦理[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6].王红娟,彭希林.浅析《道德经》的生命伦理精神及其对鲁迅现代生命观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5
[7].成红舞.灾难记忆与生命哀悼——从朱迪斯·巴特勒的哀悼伦理看德里罗《坠落的人》的另类后现代主义精神[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5
[8].刘瑞琳,赵群.中国语境下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伦理规制探索[J].医学与哲学(A).2015
[9].张海燕.现代生命科技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0].郝军燕.试论我国传统生死观的现代生命伦理效应[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