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静电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一步法,合成,大分子抗静电剂
抗静电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刘圣权,荚志才,查刘生[1](2019)在《一步法合成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及其抗静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步法合成了由聚乙二醇(PEG)链段和聚酰胺6(PA6)链段组成的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手段确证了它的化学结构。随着合成配方中己内酰胺用量的减少,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下降,PA6链段变短。合成的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具有微相分离结构,表面电阻率随着其中PEG链段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将合成的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以1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ABS塑料中,其表面电阻率由1014Ω量级下降到1011Ω量级,拉伸强度变化不大,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塑料助剂》期刊2019年04期)
吴如妹,昂军[2](2019)在《纺织品抗静电性能评定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评定有静电压半衰期、电荷面密度、电荷量、电阻率、摩擦带电电压等不同的指标。本文采用7种抗静电性能评定方法对6种面料和4件服装的抗静电性能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的样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抗静电性能评定,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这些评定方法间缺乏相关性,评定要求间存在尺度的不一致性;另外评定方法过多,给使用造成一定困难。(本文来源于《中国纤检》期刊2019年07期)
吴绍利,王玮,何小刚,张忠新,李艳伟[3](2019)在《阻燃橡胶地板的抗静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胶材料种类、阻燃剂种类及用量、抗静电种类及用量、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对阻燃橡胶地板抗静电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丁腈橡胶(NBR)、顺丁橡胶(BR)、高苯乙烯橡胶(HS)、阻燃剂、抗静电剂等材料研制的阻燃抗静电橡胶地板具有较优的阻燃性、抗静电性、防滑性、高耐磨性、环保性等性能,该阻燃抗静电地板非常适用于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本文来源于《弹性体》期刊2019年03期)
高微,尹吉勇,赵志凤,丁丽丽[4](2019)在《PET/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稳定性与抗静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热稳定性能和抗静电性能,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GS),然后以石墨烯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技术制备PET/GS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备样品进行形貌表征,应用热重分析仪和高阻仪进行热稳定性和抗静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石墨烯在PET基体内分散均匀。石墨烯的存在提高了PET热分解的初始分解温度、最大分解温度和活化能,叁者均随石墨烯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石墨烯的存在降低了PET的体积比电阻,当石墨烯质量分数增加到1.5%时,PET的体积比电阻下降不明显,恰好在PET基体内形成完整的导电通路。该研究证实石墨烯的存在有效改善了PET的热稳定性能和抗静电性能。(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凡力华,宋伟华,王潮霞[5](2019)在《紫外光还原氧化石墨烯腈纶织物抗静电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腈纶织物在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静电的问题,采用传统的浸渍方法用氧化石墨烯溶液浸渍腈纶织物,然后进行热压,再经紫外光照射还原腈纶织物表面吸附的氧化石墨烯,以赋予腈纶织物抗静电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腈纶织物吸附氧化石墨烯后的表面微观形貌;比较经不同温度条件浸渍处理的腈纶织物的颜色性能,研究温度对腈纶织物在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浸渍吸附量的影响,并测试了紫外光还原前后织物的电阻率,研究其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腈纶织物在90℃左右浸渍有较高的吸附量;经紫外光还原后织物电阻率为13 kΩ·cm,方阻为1.9 kΩ/,符合抗静电性能标准;经水洗后,电阻率下降至29 kΩ·cm,水洗性能较好,皂洗牢度为4级,摩擦牢度为3级。(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建武,江振林,李皓岩,王朝生,王华平[6](2019)在《石墨烯改性PET纤维的制备及其抗静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先以石墨烯粉体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共混挤出制备石墨烯母粒,再以石墨烯母粒和PET切片共混纺丝制备石墨烯改性PET纤维,研究了石墨烯粉体在石墨烯母粒中的过滤性,以及石墨烯添加量对改性PET纤维的机械性能、取向度以及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粉体在母粒中质量分数为5.0%时具有较好的过滤性能;石墨烯的引入会降低PET纤维的强度,但随着石墨烯粉体添加量的增加,可以增强改性PET纤维的力学性能,同时可以提高纤维的整体取向性和抗静电性能,且拉伸倍数的增加也可以有效地提升改性PET纤维的抗静电性能;在石墨烯粉体质量分数为1.0%、纤维经3.8倍拉伸时,石墨烯改性PET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8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6.2%,取向因子为0.92,体积比电阻为3.29×10~7Ω·cm。(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19年02期)
杨兴明[7](2019)在《关于煤矿用PVC阻燃输送带的抗静电性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PVC输送带由于具备寿命长、质量轻、阻燃性较好等特点,而得到煤矿与矿山等工厂企业的普遍使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煤矿静电的危害及其相应的抗静电措施,并且探讨了抗静电配方,并且说明了实验工艺的流程及其有关要求。(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赵伟[8](2019)在《有机导电纤维织物的开发与抗静电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以有机导电纤维织物为研究对象,解析了开发抗静电织物的方法,并利用涤纶FDY和9种有机导电纤维进行嵌织,对不同基体的材料在不同的嵌织间距条件下的抗静电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对比,最后总结出导电纤维嵌织间距对织物抗静电性能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李晟,雷亮,李振华,谢正瑞,杨波[9](2018)在《聚丙烯材料抗静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抗静电聚丙烯(PP)材料,通过表面电阻率测试研究了抗静电剂含量、聚烯烃弹性体(POE)含量、滑石粉含量、成核剂含量、PP树脂类型和润滑剂类型对PP材料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并开发了抗静电PP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结晶度PP、增加抗静电剂含量、增加POE含量、减少滑石粉含量、减少成核剂含量、添加脂肪酰胺类润滑剂可降低PP材料的表面电阻率,提高抗静电性能。并制得了抗静电PP材料,应用在汽车门板、仪表板和立柱等零部件上。(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8年07期)
汪海位,尹建平,韩忠良[10](2018)在《石墨烯/PVC材料抗静电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混改性和涂层改性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PVC材料,考察了石墨烯用量对抗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时,石墨烯用量在4份以上才能制得抗静电材料,成本较高,而且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利;(2)采用涂层改性的方法时,只需要很少的石墨烯就可制得抗静电材料,而且可保留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聚氯乙烯》期刊2018年06期)
抗静电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评定有静电压半衰期、电荷面密度、电荷量、电阻率、摩擦带电电压等不同的指标。本文采用7种抗静电性能评定方法对6种面料和4件服装的抗静电性能评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同的样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抗静电性能评定,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这些评定方法间缺乏相关性,评定要求间存在尺度的不一致性;另外评定方法过多,给使用造成一定困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静电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刘圣权,荚志才,查刘生.一步法合成聚醚酰胺嵌段共聚物及其抗静电性能研究[J].塑料助剂.2019
[2].吴如妹,昂军.纺织品抗静电性能评定方法探讨[J].中国纤检.2019
[3].吴绍利,王玮,何小刚,张忠新,李艳伟.阻燃橡胶地板的抗静电性能[J].弹性体.2019
[4].高微,尹吉勇,赵志凤,丁丽丽.PET/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稳定性与抗静电性能[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9
[5].凡力华,宋伟华,王潮霞.紫外光还原氧化石墨烯腈纶织物抗静电性能[J].纺织学报.2019
[6].李建武,江振林,李皓岩,王朝生,王华平.石墨烯改性PET纤维的制备及其抗静电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19
[7].杨兴明.关于煤矿用PVC阻燃输送带的抗静电性能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19
[8].赵伟.有机导电纤维织物的开发与抗静电性能的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9
[9].李晟,雷亮,李振华,谢正瑞,杨波.聚丙烯材料抗静电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8
[10].汪海位,尹建平,韩忠良.石墨烯/PVC材料抗静电性能的研究[J].聚氯乙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