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音频功放论文-王绍清

类音频功放论文-王绍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类音频功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类音频功放,总谐波失真,死区时间控制,分段式驱动

类音频功放论文文献综述

王绍清[1](2019)在《应用于无滤波级D类音频功放的新型死区时间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实现了一种可集成于无滤波级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内部的新型死区时间控制系统,通过全新的死区控制系统以及辅助功率管栅级电压分段式驱动电路的采用,有效改善了功放的总谐波失真。采用0.35μm CMOS工艺实现了集成这种新型死区时间控制系统的2.1 W单声道无滤波级全差分D类音频功放。在3.0 V~5.5 V电源电压范围、增益设置为单位增益、8Ω喇叭负载下,输出功率1 W时,该D类音频功的总谐波失真(THD+N)为0.03%。(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李祥[2](2018)在《小体积400W D类音频功放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音频功放在各类音响设备中应用广泛,人们在追求功放高保真的同时,也希望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输出功率。D类音频功放因其体积小、效率高、功耗低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模拟音频功放。目前,市场上的D类音频功放有一些不足之处:大功率的D类音频功放体积较大,设备制造商常常因为其体积而增大整体设备的外形;而体积较小的D类音频功放功率等级往往不能满足要求,且该类设备往往运用于有空间限制的场景。因此,本文针对该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从D类音频功放的原理开始分析,从模块化设计入手,进行PCB设计和样机实现。基于仿真和实验测试表明,本文所设计的D类音频功放在保持体积较小的同时具有较大输出功率,是一款“可握在手里”的数百瓦高保真D类音频功放。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比较了几种传统音频功放和D类音频功放的优缺点,并且详细描述了D类音频功放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几种D类音频功放的调制方式及输出级电路,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系统框架,其中着重解释Sigma‐Delta调制技术在D类音频功放中的重要作用。2.设计了D类音频功放各个构成模块,进行相关仿真验证电路设计的可行性,其中包括前级放大电路、驱动电路、滤波电路和保护电路等。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控制芯片和功率元件;另一方面对电路的参数进行详细设计以使得电路性能达到最优。辅助电路采用开关电源,为功放提供必要的供电。3.为实现小体积的要求,本文给D类音频功放设计了四层PCB电路板,并优化PCB的布局和走线,使功放体积和音效都达到最优,进行了专业的散热处理。对样机进行测试实验,包括辅助电源模块,D类音频放大模块以及整机性能,调试相关参数使得测试结果达到最优。所设计的D类音频功放,空载情况下为18W,在带8Ω负载的情况下,最大输功率为404W,电压放大倍数为36.8倍,增益为31dB,THD+N小于0.03%,声音保真度完全达到了专业级音频功放的水平。进行高温实验、开关机实验和扫频实验,所设计的D类音频功放能正常工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最后,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音质媲美HIFI功放的小体积400W的D类音频功放,并用实验验证了安全可靠性,达到了批量生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王绍清,叶春晖,胡养聪[3](2016)在《D类音频功放的可集成Pop-Click噪声抑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实现了一种可集成于D类音频功放芯片内部的Pop-Click噪声抑制系统,通过全新的输出级软启动控制以及辅助反馈环路的采用,保证了软启动过程中的环路稳定性和输出驱动级的完整性,实现良好稳定的PopClick噪声抑制。采用0.5μm CMOS工艺实现了集成Pop-Click噪声抑制系统的2.0 W单声道D类音频功放。测试结果显示,在单位增益、8Ω喇叭负载下,该D类音频功放的Pop-Click噪声能被有效抑制至1.5 mV内。(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6年03期)

王绍清,叶春晖,胡养聪[4](2016)在《K类音频功放的防破音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实现了一种可用于K类音频功放的防破音控制系统,通过自动检测输出削波失真调整系统增益,确保K类音频功放在较大的输入动态范围内,输出音频信号光滑无失真。确保K类音频功放在整个工作电压内保持低谐波失真,且保持恒定输出功率。采用0.5μm CMOS工艺实现了集成这种防破音控制系统的2.0 W单声道K类音频功放。测试结果显示,在3.3 V~4.2 V电源电压范围、增益设置为24 d B、4Ω喇叭负载下,该K类音频功放能够在0~1.2 V_(rms)的动态输入范围内保持低谐波失真(THD+N)<0.5%,恒定无削波输出功率2.0 W。(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6年01期)

孙德印[5](2015)在《LED彩电2.1声道D类音频功放电路STA381BW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STA381BW是2.1声道D类高效数字音频功放电路,内部电路方框图见图1所示。工作电压范围4.5V~26V,最高工作电压达30V;数字电路供电3.3V,电荷泵和模拟电路LDO电源3.3V。具有2通道I/R2.0模式全桥立体声、3通道L/R半桥+低音炮2(本文来源于《电子报》期刊2015-11-08)

鄢晓[6](2015)在《基于MCU的D类音频功放动态控制外围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移动通信终端对于音频功放的需求以及常用扬声器的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工程设计遇到的困境,以“移动通信终端的音频放大子系统器件”为设计方向,围绕传统D类功放,设计了一种基于51核心MCU并结合常见逻辑控制电路的工程验证电路架构,在宽动态范围输入信号的条件下,实现了对功放输出功率的动态控制,确保扬声器不因超功率工作损坏。在设计中,为了以低成本实现拟定的设计指标,采用了多种设计方法。设计之初即以单电源设计为基础,避免电源设计上有过多的需求;为避开数字控制系统对于模拟信号控制需要依赖高采样率的问题,避免采用FPGA、DSP、高速ADC等昂贵且对外围系统要求较高处理架构,设计中以低速处理设备为核心,辅以模拟积分以及逻辑控制电路,实现对扬声器承受功率的实时侦测;功率侦测机制上,在门限判定基础上,预留了ADC,为精细功率侦测和多种控制功率的软件方案预留了硬件接口等。该系统在测试中达到了拟定的设计指标,有较好的工程参考意义,为此类系统在硬件上进一步完成芯片级的整合,在软件上实现“音频动态功率范围的软件可编程控制”提供了一种基本架构支持和工程设计思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10-13)

于泽琦[7](2015)在《UPWM型数字D类音频功放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产品便携化、数码化的发展,数字D类音频功放由于其较高的电源效率和便于与数字音源接口,成为研究热点。UPWM型数字D类音频功放使用UPWM技术把数字音频信号转化为开关信号,从而驱动功率级放大信号,相比其他类型的数字D类音频功放,其拥有实现较简单和调制的开关信号脉冲重复频率固定且较低的优点。但就目前而言,UPWM型数字D类音频功放还未能在音频功放领域上完全取代传统的线性音频功放,主要原因有:UPWM型数字D类音频功放内部功能模块的非优化设计导致其无法兼顾低硬件实现代价、高电源效率和高信号保真度;UPWM固有的非线性会造成功放系统输出失真,虽然目前已有一些校正方法对UPWM产生的失真进行校正,但是它们很难兼顾方法的低计算复杂度和良好的校正效果;功率级存在的电源噪声也会严重影响功放的性能,虽然通过反馈技术可以使功放拥有较好的电源噪声免疫能力,但是设计复杂,通用性差。针对以上UPWM型数字D类音频功放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对UPWM型数字D类音频功放的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4项创新性成果。(1)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优化理论和新的稳定性判定方案的高阶多位数字Sigma-Delta调制器噪声传递函数设计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数字Sigma-Delta调制器各个系数的CSD编码以及其状态变量缩放后对选择噪声传递函数的影响,从而可使所设计的数字Sigma-Delta调制器在便于实现的同时,得到较好的量化噪声整形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设计的八阶6位数字Sigma-Delta调制器可在输入信号为8倍过采样和最大稳定输入幅度大于0.9FS的情况下,达到121dB的输出信噪比,其输出信噪比优于使用传统设计方法设计的八阶6位数字Sigma-Delta调制器。(2)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叁阶和一阶拉格朗日插值法以及伪自然采样点位置判断法的用于后边沿PWM的伪自然采样算法,和一种基于非对称双边沿PWM过程的可分解性以及拉格朗日数值微分方法的用于非对称双边沿PWM的伪自然采样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伪自然采样算法能够在基本消除UPWM引入的谐波失真的同时,相比同类算法拥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3)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校正因子的UPWM非线性失真预校正方法。该方法在校正UPWM产生的非线性失真的同时,解决了原有方法由于对数字Sigma-Delta调制器加入的校正因子能量往往过大导致积分器输出饱和甚至震荡从而造成功放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在所提方法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基于FPGA的开关信号调制器,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得到的校正因子能量远小于使用原有方法得到的校正因子能量,且基本消除了UPWM产生的非线性失真。(4)分别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半桥单端输出结构的数字D类音频功放功率级电源误差校正方法和一种新的用于H桥差分输出结构的数字D类音频功放功率级电源误差校正方法。该两种方法利用前馈技术,通过构造功率级电源噪声测量电路获取数字化的电源噪声,并在开关信号调制器内部添加不同的功率级电源误差校正模块来校正功率级产生的电源误差。由于不涉及大功率信号的反馈问题,该两种方法拥有实现简单,通用性强且校正效果良好的特点,可方便的应用于任何开环结构的数字D类音频功放。实验结果表明,半桥单端输出结构的数字D类音频功放在使用相应的所提方法后PSRR从6dB提高到45dB,PS-IMD从-12dB降低到-50dB(当电源噪声频率为50Hz时);而H桥差分输出结构的数字D类音频功放在使用相应的所提方法后PS-IMD从-6dB降低到-45dB(当电源噪声频率为50Hz时),因此,所提方法能使数字D类音频功放具有更好的电源噪声免疫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01-01)

金爽,王柏生[8](2014)在《D类音频功放电路原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电路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相关电路图及波形对D类音频功放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4年04期)

阮颐,张勇,赵静[9](2013)在《D类音频功放的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媒体便携设备的普及,音频功放已经成为音频部分的标准配置,D类功放以其高品质高效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D类音频功放的关键参数和测试方法。(本文来源于《集成电路应用》期刊2013年11期)

邵旺[10](2013)在《基于RWDM调制的高效低失真D类音频功放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模拟音频功率放大器(A类、B类、AB类)相比,体积小、效率高、低失真、大功率和绿色节能是数字式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特点,在MP3、PDA、CD、DVD播放器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论文设计了一款应用于音频电子产品的数字式D类功率放大器。首先系统分析了各类音频功放的原理,详细比较了D类音频功率放大器的叁种主流调制技术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矩形波delta调制器(RWDM)的音频功放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建立系统级模型,推导系统增益、开关频率、电源电压抑制比(PSRR)等系统参数公式,在综合考虑电路功耗、面积、性能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各子模块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主要功能模块进行仿真,其中包括带隙基准源、RWDM控制器、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功率输出驱动电路。本论文在Cadence环境下,采用0.35μm BCD工艺进行仿真验证,支持单电源输入9~24V。输入24V,负载4Ω时,电源电压抑制比60dB,输出功率20W,电源效率90%,总谐波失真小于1%。(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3-01-11)

类音频功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音频功放在各类音响设备中应用广泛,人们在追求功放高保真的同时,也希望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输出功率。D类音频功放因其体积小、效率高、功耗低等优点逐渐取代传统模拟音频功放。目前,市场上的D类音频功放有一些不足之处:大功率的D类音频功放体积较大,设备制造商常常因为其体积而增大整体设备的外形;而体积较小的D类音频功放功率等级往往不能满足要求,且该类设备往往运用于有空间限制的场景。因此,本文针对该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从D类音频功放的原理开始分析,从模块化设计入手,进行PCB设计和样机实现。基于仿真和实验测试表明,本文所设计的D类音频功放在保持体积较小的同时具有较大输出功率,是一款“可握在手里”的数百瓦高保真D类音频功放。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比较了几种传统音频功放和D类音频功放的优缺点,并且详细描述了D类音频功放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几种D类音频功放的调制方式及输出级电路,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系统框架,其中着重解释Sigma‐Delta调制技术在D类音频功放中的重要作用。2.设计了D类音频功放各个构成模块,进行相关仿真验证电路设计的可行性,其中包括前级放大电路、驱动电路、滤波电路和保护电路等。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控制芯片和功率元件;另一方面对电路的参数进行详细设计以使得电路性能达到最优。辅助电路采用开关电源,为功放提供必要的供电。3.为实现小体积的要求,本文给D类音频功放设计了四层PCB电路板,并优化PCB的布局和走线,使功放体积和音效都达到最优,进行了专业的散热处理。对样机进行测试实验,包括辅助电源模块,D类音频放大模块以及整机性能,调试相关参数使得测试结果达到最优。所设计的D类音频功放,空载情况下为18W,在带8Ω负载的情况下,最大输功率为404W,电压放大倍数为36.8倍,增益为31dB,THD+N小于0.03%,声音保真度完全达到了专业级音频功放的水平。进行高温实验、开关机实验和扫频实验,所设计的D类音频功放能正常工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最后,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音质媲美HIFI功放的小体积400W的D类音频功放,并用实验验证了安全可靠性,达到了批量生产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类音频功放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绍清.应用于无滤波级D类音频功放的新型死区时间控制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2019

[2].李祥.小体积400WD类音频功放的设计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王绍清,叶春晖,胡养聪.D类音频功放的可集成Pop-Click噪声抑制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2016

[4].王绍清,叶春晖,胡养聪.K类音频功放的防破音控制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2016

[5].孙德印.LED彩电2.1声道D类音频功放电路STA381BW简介[N].电子报.2015

[6].鄢晓.基于MCU的D类音频功放动态控制外围电路的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5

[7].于泽琦.UPWM型数字D类音频功放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

[8].金爽,王柏生.D类音频功放电路原理分析[J].电子世界.2014

[9].阮颐,张勇,赵静.D类音频功放的测试[J].集成电路应用.2013

[10].邵旺.基于RWDM调制的高效低失真D类音频功放的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13

标签:;  ;  ;  ;  

类音频功放论文-王绍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