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力学研究论文-肖丹丹,衣洁,王晓颖,段青娅,李倩

药动力学研究论文-肖丹丹,衣洁,王晓颖,段青娅,李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动力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萘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药动学研究

药动力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肖丹丹,衣洁,王晓颖,段青娅,李倩[1](2019)在《U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山萘酚的药物浓度及药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用于山萘酚经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ZORBAX SB-C_(18)(2.1 mm×30 mm,3.5μm)色谱柱,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以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血浆样品中内源性物质对山萘酚测定无干扰,定量下限为0.4μg/ml,线性范围为0.4~100μg/ml(r=0.999 8),准确度、精密度等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山萘酚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均为9.0 h,C_(max)分别为4.62、6.84、8.92 mg/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和灵敏性较高,适用于山萘酚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刘芮萌,张艺馨,李思鸿,于鸿潇,程平[2](2019)在《多西环素口服液在肉鸡体内的血药动力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西环素口服液在肉鸡体内的血药动力学特征,为制定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适应性饲养了叁天的24只29日龄AA肉鸡,以0.2 mL/kgbw的临床推荐剂量单次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17、0.33、0.5、0.75、1、3、6、9、12、24、48、72、96h翅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浆,血浆经预处理后采用UPLC-UV法测定多西环素的浓度。[结果]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在0.000125-1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23784X+1102.2,R~2=0.9997。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在84.43%-102.97%之间,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满足方法学要求。采用WinNonlin5.2.1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得到的多西环素在血浆中药动学参数如下: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65.23±18.19mg·h/L;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4.55±1.56mg/L;达峰时间(Tmax)为3.42±2.52 h;表观分布容积(Vd)为7.99±4.86 L/kg;清除率(C1)为0.32±0.10 L/h;消除半衰期(T1/2z)为13.85±3.47 h;平均驻留时间(MRTO→t)为14.193±2.549 h。[结论]多西环素口服液在肉鸡体内具有吸收快,分布广泛,消除较慢等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3)

刘旭阳,杨智,苏适,迟彩霞[3](2019)在《HPLC法小鼠体内奋乃静缓释微球药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小鼠体内奋乃静血药浓度液相分析方法,研究聚乙二醇修饰奋乃静缓释微球小鼠体内药动力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pH为3.4的缓冲液(500mL双蒸馏水中加入2mL叁乙胺,用冰醋酸调节pH为3.4)-甲醇(32:68);流速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8nm;进样量20μL;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内标物,测定小鼠体内血液中奋乃静的浓度。该方法分离度和专属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快速便捷。用聚乙二醇修饰奋乃静制备微球制剂,进行了小鼠体内药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聚乙二醇修饰奋乃静缓释微球制剂在小鼠体内缓释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晋珍珍[4](2019)在《靶向两亲性多肽P23包载阿霉素及其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癌症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大部分抗癌药物的溶解性差,体内循环时间短,无靶向识别能力,且会对人体器官造成严重伤害,为降低抗癌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两亲性多肽作为药物运输载体,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两亲性多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且可以在生物体内降解,不会发生生物免疫反应。两亲性多肽在水溶液或者有机溶剂中可自组装形成纳米微球、纳米纤维及纳米管等,因而可作为抗癌药物运输载体,可提高疏水性药物的溶解度和利用率,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具有靶向序列的多肽还可提高抗癌药的靶向性,增加药物在体内循环的时间。因此,两亲性多肽有望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癌症治疗,且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前景。本论 文 自 主 设计 并合成 两 亲 性 多 肽DGRKKKKAAVALLPAVLLALLAP(P23),P23与阿霉素(DOX)相互作用并采用正向透析法制得P23载药胶束(P23@DOX)。通过液质联用仪、红外光谱分析仪、透射电镜和纳米粒度分析仪对材料进行表征;通过酸碱滴定实验,考察材料的pH缓释能力;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材料对细胞的毒性以及对肿瘤细胞的靶向作用;通过体外模拟药物释放实验,研究材料对药物的包载能力和释放特性;通过5种动力学方程模拟体外释放行为,确定最佳拟合模型。具体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质谱表征结果与P23理论分子量一致,红外光谱表征结果与P23特征官能团一致。优化了P23自组装形成胶束的条件,最佳条件为pH 7.4、浓度为0.1 mg·mL-1。酸碱滴定实验中,pH 5.3~7.4时,缓冲能力为18.96%,说明P2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pH缓释能力,可延长DOX体内停留时间。(2)P23胶束的CMC为1.018 mg·L-1,P23@DOX平均粒径为93 n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是22.65%和35.1%。P23对HUVEC细胞和4T1细胞均呈低毒性,浓度为0~200 0μg·mL-1时,对HUVEC细胞存活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浓度为200μg·mL-1时,DOX和P23@DOX对4T1细胞的抑制率为58.9%和84.6%,说明P23@DOX比DOX对4T1细胞抑制作用强。细胞摄取实验中,P23@DOX在肿瘤细胞内富集,说明P23@DOX可以靶向将药物传递到肿瘤细胞。(3)体外释药实验说明P23@DOX在pH 1.2的释放率最高,为84.6%。利用5种方程对释放结果进行模拟,Weibull方程对体外释药模拟的拟合度最高,拟合方程为Q=78.47009(1-e-(0.06166(t+10.56962)^3.28518))。在pH 4.6和6.8的释放率分别为55.10%和36.19%,拟合方程分别为Q=53.952(1-e-(0 10778(t+3.69179)^1.51503))和Q=29.83676(1-e-(0.14539(t+3.05137)^1.93247))。综上所述,本文制备了一种药物运输载体(P23@DOX),该药物载体可以在酸性条件下释放药物,可靶向识别4T1细胞,有效抑制4T1细胞增殖且对正常细胞毒副作用小,因此有望被应用于癌症治疗中。(本文来源于《安徽工程大学》期刊2019-06-10)

李云贵,李天平,邹柳[5](2018)在《灯盏花素TPGS聚合物胶束在大鼠体内药动力学及药效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自制灯盏花素TPGS聚合物胶束(Bre/TPGS)在大鼠体内进行药动力学及药效学评价。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采用内标法测定血浆中灯盏花素TPGS聚合物胶束浓度后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运用3P97软件分析其药动学参数;并用35﹪的FeCl_3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对灯盏花素TPGS聚合物胶束溶血栓效应进行观察,并与市售灯盏花素粉针剂进行对照。结果灯盏花素粉针剂和Bre/TPGS主要药动学参数AUC_(0-t)分别为(293.67±89.62)μg·ml~(-1)·min~(-1)和(491.01±74.23)μg·ml~(-1)·min~(-1),T_(1/2)分别为(59.30±10.67)min和(762.12±46.56)min,Cmax分别为(15.71±2.11)μg/ml和(9.53±1.64)μg/ml。药效学数据表明,含灯盏花素的各药物组对FeCl_3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均有溶解作用,胶束的溶栓率高于同剂量的市售灯盏花素粉针剂。结论灯盏花素TPGS聚合物胶束的T_(1/2)和AUC_(0-t)优于市售灯盏花素粉针剂,且溶栓疗效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剂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魏培[6](2016)在《昂丹司琼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昂丹司琼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并研究其体外释药动力学。方法采用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为载体,制备昂丹司琼原位凝胶控释给药系统,建立昂丹司琼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探索温度、转速、聚合物浓度及不同介质等因素对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制得的昂丹司琼/泊洛沙姆407原位凝胶在pH 6.25的0.9%氯化钠溶液中,室温时为液体状态,在接近体温条件下转化为半固体状态,释药规律具有Highchi平方根定律模型特征。结论该制剂具有显着的温度敏感型控制缓释特征,且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极具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药学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殷雪婧,徐元光[7](2016)在《肺腺癌脑转移瘤药动力学MRI疗效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目前对肺腺癌脑转移瘤治疗前后病灶强化采用MRI影像技术进行对比,并对脑内转移灶放疗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所确诊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13例,其中脑转移灶共44个。在放疗前3~4 w、放疗后3~4 w及18~24 w,对患者采用MRI常规检测与强化检测,对患者病灶强化后增强比及时间变化进行检测,并同强化后37s状态加以对比。结果:放疗前44个病灶在37 s状态时的信号强度平均上升(71±19)%,放疗后3~4 w病灶信号强度平均上升(34±10)%,放疗后18~24 w病灶信号强度平均上升(13±4)%。结论:在肺腺癌转移瘤放疗治疗中,药动力学MRI影像技术可以对放疗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临床提供科学而准确的治疗依据。(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6年05期)

王志波[8](2015)在《多潘立酮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多潘立酮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力学、相对生物利用度,并作相应总结。方法本次检测采用双制剂双周期自身对照交叉比较法,对30例健康自愿受试者进行相关分析,该30例受试者均为成年健康男性,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受试者先服用受试制剂再服用参比制剂,对照组受试者服用顺序正好相反,1周为1次清洗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两组受试者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总计多潘立酮片的药动力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参比试剂半衰期(t1/2)=(8.58±1.12)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0-1=(140.53±31.12)μg/(h·L)、AUC0-∞=(152.52±35.83)μg/(h·L),最大血药浓度(Cmax)=(29.62±5.01)μg/L;达峰时间(Tmax)=(0.77±0.31)h;受试制剂半衰期(t1/2)=(9.14±0.77)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AUC0-1=(144.34±30.93)μg/(h·L)、AUC0-∞=(158.17±33.52)μg/(h·L),最大血药浓度(Cmax)=(28.96±5.06)μg/L;达峰时间(Tmax)=(0.75±0.26)h;受试制剂生物利用度与参比试剂比较为(103.08±5.3)%。结论通过此次试验可以看出,该两种厂家生产的多潘立酮片具有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5年11期)

诸葛六英,陈玲玉,林子珺,童张法,韦藤幼[9](2015)在《氢氧化钙缓释肠溶胶囊的给药动力学及其解酒抗醉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氢氧化钙缓释肠溶胶囊的给药特性及应用,本文采用体外模拟法考察了氢氧化钙缓释肠溶胶囊的给药动力学,并对其解酒抗醉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氢氧化钙的代谢受其释放速度控制,负载量在3.2~5.5 mmol/g范围,其溶解度稳定在10 mg/100m L左右,释放半衰期在13~45 min,并随负载量的增大而缩短,缓释为分层释放,各层符合零级释放模型;家兔急毒试验表明氢氧化钙缓释肠溶胶囊安全无毒,解酒抗醉结果为解酒组和抗醉组的醉睡时间分别为163 min和125 min,比模型组的259 min明显缩短,氢氧化钙缓释肠溶胶囊具有较强的解酒抗醉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霍慧灵[10](2015)在《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的基础研究—麻黄石膏药对血药动力学、组织分布及排泄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中药成分复杂,一方一药往往难以得出规律性的认识,而药对虽组成简单却代表着系列衍生方的核心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客观规律。现药对的研究多基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从体外化学成分、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等角度剖析临床用药经验。本课题为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部分内容,研究对象麻黄-石膏,性味相反,一温一寒、一升一降、一宣一清、虽相反而实相成,达仲景方中11首。在经方“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石膏(1:2)两药相配既能宣肺,又能泄热,主治肺热喘咳、身热不解,临床疗效确切。前期药理效应与代谢组学工作发现:麻黄-石膏1:2时解热、平喘优于1:1、1:4;麻黄-石膏合用和单用均能改善干酵母诱导发热大鼠全身异常代谢状态,其中合用后生物标志物的回调程度最大。目前国内外关于麻黄-石膏的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药效学指标,或水煎液中部分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等方面,暂无针对该药对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报道,而这种核心药组的药动学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药效变化恰是中药复方主要药效的前身。为此,源于麻黄-石膏合用“增效减毒”可能与体内药效/毒成分“动态变化”相关的设想,我们分析药对配伍对大鼠体内指标性成分血药浓度、组织分布、排泄行为的影响,试图从药动学角度阐释麻黄-石膏剂量配比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研究目的本研究为麻黄-石膏前期体外化学成分、药理效应与代谢组学工作的延伸,以麻黄、石膏的药效/毒成分为核心开展药物动力学研究,寻找量效、时效以及毒效之间的内在关系,进一步系统地验证、深化麻黄-石膏药对"相使用之"的配伍内涵。1.借助UPLC-MS/MS手段,探讨麻黄-石膏不同剂量配比(1:0,1:1,1:2,1:4)对自麻黄移行入血5种特征成分(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药动学参数的影响;2.比较麻黄-石膏配伍前后上述麻黄类生物碱组织分布、排泄情况的变化;3.考察麻黄-石膏不同配比(1:0,0:2;2:2,1:2,0.5:2)对血清中3种元素(Ca、Na、Mg)时效药动学行为的影响;4.结合过去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建立化学成分与药理效应、毒理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方法麻杏石甘汤始见于《伤寒论》,曰:"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本课题选取其中的经典药对麻黄-石膏,依据前期药/毒理实验结果,设计两药配比为1:0、1:1、1:2、1:4和0:1。1.麻黄-石膏不同配比对麻黄类生物碱血浆药动学的影响。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含量。将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单味麻黄(1:0)、麻黄-石膏(1:1、1:2、1:4,w/w)水煎液后,于给药前后特定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血浆中5种麻黄类生物碱的含量,得到血药-时间曲线和相关药动学参数。分析石膏不同剂量变化对麻黄药效/毒成分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探讨其与麻黄-石膏不同配比下功效有所偏重的关系。2.麻黄-石膏配伍前后麻黄类生物碱的组织分布情况。建立UPLC-MS/MS定量分析大鼠组织中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含量。将SD大鼠分别灌服单味麻黄(1:0)、麻黄-石膏(1:2,w/w)水煎液后,于特定时间点采集心、肝、脾、肺、肾和脑组织,测定组织样品中5种麻黄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配伍前后麻黄药效/毒成分在各组织分布及蓄积的情况,研究其与麻黄加入石膏后药效/毒强度改变的相关性。3.麻黄-石膏配伍前后麻黄类生物碱经尿及粪便的排泄特征。建立UPLC-MS/MS测定大鼠尿液和粪便中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含量。将SD大鼠分别灌服单味麻黄(1:0)、麻黄-石膏(1:2,w/w)水煎液后,于特定时间段收集尿液和粪便,测定排泄物中5种麻黄类生物碱的含量,初步了解麻黄的体内代谢特点。4.麻黄-石膏不同配比对血清钙、钠、镁含量的影响。将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单味麻黄(1:0)、单味石膏(0:2)、麻黄-石膏(2:2、1:2、0.5:2,w/w)水煎液后,于给药前后特定时间点采集血样,借助罗氏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Ca、Na和Mg的含量,得到相关浓度-时间曲线和时效药动学参数。分析麻黄剂量变化对血清中Ca、Na、Na/Ca、Mg水平的影响,摸索其与石膏-麻黄合用热解而不发汗的关系。5.数据分析。应用DAS 3.2.2软件,以非房室模型计算特征成分的药动学参数。借助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One-way ANOVA比较多组之间药动学参数的均值,以LSD法(方差齐性)与Games-Howell法(方差不齐)进行多重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参数的均值;以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组织分布数据处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结果1.大鼠生物样品中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定量分析方法。所建立的方法经专属性、线性范围、定量限、精密度、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稀释因子等考察,符合相关的体内分析要求。2.麻黄-石膏不同配比下麻黄类生物碱的血浆药动学行为。各组组内5种麻黄类生物碱的吸收趋势(AUC0-t/Dose)均为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组间的AUC0-t、tmax有显着差异(P<0.05),但Cmax变化不明显(P>0.05);其中与单味麻黄相比,成分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和麻黄碱在麻黄-石膏1:1与1:2时吸收程度下降(AUC0-t减少),在麻黄-石膏1:2与1:4时吸收速率提高(tmax缩短);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虽存在上述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3个麻黄-石膏合用组中,随着石膏用量的加大,5种麻黄类生物碱的药动学变化整体表现为参数t1/2z、MRT、Vz/F逐渐增加,tmax、CLz/F逐渐减少。3.麻黄-石膏配伍前后麻黄类生物碱的组织分布情况。两组组内时间、部位因素均能影响生物碱的体内分布情况(P<0.05);且时间与组织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P<0.05),同一成分在不同组织随时间的变化有所不同;组织分布量以肺、肾和脾居多。与单味麻黄相比,麻黄-石膏1:2时在肺脏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吸收加速(t_max缩短)、平衡相延长;在肾脏麻黄碱和伪麻黄亦有上述变化,且出现双峰现象;而在心脑器官麻黄碱的平衡相收窄,麻黄碱较伪麻黄碱占据的份额(AUC_0-t(E)/AUC0-t(PE))缩小。4.麻黄-石膏配伍前后麻黄类生物碱经尿及粪便的排泄特征。组内5种生物碱的尿排泄率以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最大(达到80%~98%),其次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最少(仅为4%~6%)。单味麻黄组的排泄速率最大值(Rmax)于0~2 h测得,麻黄-石膏1:2组在紧接的2~6 h出现;两组间同一成分的排泄率、排泄半衰期、最大排泄速率和排泄速率常数等尿排泄动力学参数比较接近(P>0.05);仅麻黄-石膏1:2时甲基麻黄碱的排泄量高于单味麻黄(P<0.05)。相比之下,生物碱经粪便的排泄量较少,两组的总生物碱排泄率均不足1%,组间同一成分的排泄动力学参数无显着差异(P>0.05)。5.麻黄-石膏不同配比下血清中钙、钠、镁的水平变化。5组组间Ca、Na/Ca、Mg时效药动学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Na的变化不明显(P>0.05)。其中与单味麻黄相比,麻黄-石膏1:2时,Ca的体内滞留时间(MRT)延长、分布体积(Vz/F)增加,Na/Ca与Mg的达峰浓度(Cmax)升高、MRT亦延长;单味石膏除Vz/F(Ca,Mg)外其余参数与单味麻黄无显着差异(P>0.05)。另外,在3个麻黄-石膏合用组(2:2,1:2,0.5:2)中,当两药比例1:2时元素体内水平呈高潮或低谷效应,表现为Ca的分布体积、Mg的达峰浓度与曲线下面积(AUC0_0-t)达到最大,Na/Ca的达峰浓度为最小值。实验结论1.本研究所建立的UPLC/MS-MS同时测定生物样品(血样、组织、排泄物等)中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含量较以往的方法简便、灵敏、快速,适用于中药麻黄乃至含麻黄生物碱药品的体内成分监测,指导临床安全用药。2.石膏剂量的改变可对麻黄中药效/毒成分(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碱、伪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的体内处置产生规律性影响。当麻黄-石膏1:2、1:4时,麻黄碱、伪麻黄碱与甲基麻黄碱比1:1组吸收速率加快、滞留时间延长,表观分布体积增加,吸收程度升高,生物利用度提高,与麻黄量少于石膏功效重在解热平喘相衔接。但临床清泻肺热时常用比例1:2,原因可能是1:4时去甲基麻黄碱、麻黄碱的药代特征趋于单味麻黄,而麻黄属"峻烈"之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应提高。当麻黄-石膏配比1:1时,伪麻黄碱与麻黄碱两成分间AUC0-t、Vz/F的比值均较麻黄-石膏1:2与单味麻黄低,前者占据份额提升,"此消彼长",平喘作用降低的同时利尿效应增强,实现麻黄量等于石膏重在发越水气(利尿)的目的。此外,麻黄配伍石膏后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的AUC0-t、Cmax减少,消除速率加快,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毒副作用的风险。本研究从血浆药动学角度证实临床麻黄-石膏据"证"定"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3.麻黄-石膏配伍前后5种生物碱均对肺、肾和脾有明显的趋向性,其分布特点与麻黄、石膏归经理论相吻合。石膏的加入,可选择性地干预同一靶器官(肺、肾、心、脑等)中不同成分的蓄积行为,调节麻黄药效/毒成分群的比例,从而达到两药合用解热平喘"增效"、辛温峻烈"减毒"的目的。4.5种麻黄类生物碱主要经尿液排泄,处于转化链末端的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排泄率高达80%~98%,始端的甲基麻黄碱仅为4%~6%;且5成分在尿液的存在比例与体外水煎液不同,由药物代谢的终端信息佐证了人们关于麻黄生物碱在体内遵循ME→E→NME、PE→NMP方向性转化的设想。同时,配伍石膏后生物碱经尿最大排泄速率的推迟可能由成分吸收入血速度加快、组织分布平衡相延长所引起。5.麻黄1/2倍量于石膏时,较单味麻黄、单味石膏、麻黄--石膏2:2和麻黄-石膏0.5:2组对血清中Ca(上调)、Na/Ca(下调)、Mg(上调)的千预效果最优,从血清元素角度解释麻黄-石膏1:2时热解而不发汗、无伤津之弊的配伍内涵。(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5-05-20)

药动力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西环素口服液在肉鸡体内的血药动力学特征,为制定临床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适应性饲养了叁天的24只29日龄AA肉鸡,以0.2 mL/kgbw的临床推荐剂量单次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后0.17、0.33、0.5、0.75、1、3、6、9、12、24、48、72、96h翅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浆,血浆经预处理后采用UPLC-UV法测定多西环素的浓度。[结果]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在0.000125-1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23784X+1102.2,R~2=0.9997。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在84.43%-102.97%之间,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满足方法学要求。采用WinNonlin5.2.1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得到的多西环素在血浆中药动学参数如下: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65.23±18.19mg·h/L;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4.55±1.56mg/L;达峰时间(Tmax)为3.42±2.52 h;表观分布容积(Vd)为7.99±4.86 L/kg;清除率(C1)为0.32±0.10 L/h;消除半衰期(T1/2z)为13.85±3.47 h;平均驻留时间(MRTO→t)为14.193±2.549 h。[结论]多西环素口服液在肉鸡体内具有吸收快,分布广泛,消除较慢等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动力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肖丹丹,衣洁,王晓颖,段青娅,李倩.U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山萘酚的药物浓度及药动力学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

[2].刘芮萌,张艺馨,李思鸿,于鸿潇,程平.多西环素口服液在肉鸡体内的血药动力学特征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9

[3].刘旭阳,杨智,苏适,迟彩霞.HPLC法小鼠体内奋乃静缓释微球药动力学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晋珍珍.靶向两亲性多肽P23包载阿霉素及其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9

[5].李云贵,李天平,邹柳.灯盏花素TPGS聚合物胶束在大鼠体内药动力学及药效学评价[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

[6].魏培.昂丹司琼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J].药学研究.2016

[7].殷雪婧,徐元光.肺腺癌脑转移瘤药动力学MRI疗效评估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

[8].王志波.多潘立酮片在正常人体内的药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5

[9].诸葛六英,陈玲玉,林子珺,童张法,韦藤幼.氢氧化钙缓释肠溶胶囊的给药动力学及其解酒抗醉评价[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霍慧灵.麻黄类药对组成规律的基础研究—麻黄石膏药对血药动力学、组织分布及排泄特征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

标签:;  ;  ;  

药动力学研究论文-肖丹丹,衣洁,王晓颖,段青娅,李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