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数学教育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分期
中国数学教育史论文文献综述
佟健华,崔建勤,李靖敏[1](2009)在《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分期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分析了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的分期线索、分期原则和分期方法,并论述了以数学教育思想为主线,兼顾数学教育机制变革的分期原则;还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的分期进行了尝试性的构架。(本文来源于《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期刊2009-09-01)
代钦,李春兰[2](2007)在《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进展70年之回顾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70多年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奠基——李俨的开创性工作;(2)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性认识——严敦杰的贡献;(3)外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在中国——陈建功的开拓性研究;(4)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史研究之开辟——魏庚人的专门研究;(5)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再认识——马忠林等学者的通史性研究;(6)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史研究的进展——俞子夷、王权的研究;(7)另辟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途径——李兆华的近代数学教育史研究;(8)开拓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新境界——张奠宙等学者的研究;(9)作为学术史的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者们的工作;(10)国外学者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数学教育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沈忠环[3](2007)在《略论李淳风在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上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着名科学家李淳风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他的贡献往往为人所忽略。他参与了史书的编修,记载了许多古代重要的数学成果。他主持编纂和注释了“算经十书”,在保存数学经典着作、普及数学教育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被中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着作注释家”[1]。(本文来源于《九江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代钦,李春兰[4](2006)在《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进展70年之回顾》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数学教育之历史源远流长,成就斐然.本文以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从十个方面对过去70多年的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内容、方法、观点和特点等进行概括性探讨.即,(1)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奠基——李俨的开创性工作;(2)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性认识——严敦杰的贡献;(3)外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在中国——陈建功的开拓性研究;(4)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史研究之开辟——魏庚人的专门研究;(5)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再认识——马忠林等学者的通史性研究;(6)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史研究的进展——俞子夷、王权的数学教学史研究;(7)另辟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途径——李兆华的近代数学教育史研究;(8)开拓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新境界——张奠宙等学者的研究;(9)作为学术史的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者的工作;(10)国外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1-01)
颜秉海,文晓宇[5](1988)在《中国数学教育史简论(续)》一文中研究指出叁、中国现代数学教育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1949)以来到现在的我国社会主义数学教育时期。其特点主要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建议的需要,建全社会主义教育的新体系。此时期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社会主义数学教育制度的创建阶段、调控改革阶段、严重破坏阶段和复兴改革阶段。(本文来源于《数学通报》期刊1988年08期)
颜秉海,文晓宇[6](1988)在《中国数学教育史简论(续)》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中国近代数学教育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数学教育时期,大致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其特点主要是以学习外国教育制度、翻译采用外国数学教材、举办近代学堂和学校为主的数学教育时期。此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近代学(本文来源于《数学通报》期刊1988年07期)
颜秉海,文晓宇[7](1988)在《中国数学教育史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数学教育有共悠久的历史。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大量的史料来看,我们认为中国数学教育史大致可分为叁个时期:古代数学教育时期,即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近代数学教育时期,即自公元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现代数学教育时期,即自1949年(建立新中国)到现在。本文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这叁个时期,仅作简单介绍。现分述如下: 一、中国古代数学教育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数学教育时期,大致是自公元前4000年左右到公元1840(本文来源于《数学通报》期刊1988年06期)
张惠民[8](1988)在《《中国中学数学教育史》第一卷即将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从事数学教育六十多年的数学教育家魏庚人教授主编,李俊秀、高希尧参加编写的我国第一部数学教育史专着——《中国中学数学教育史》第一卷,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专着系统地介绍了自1862年晚清设京师同文馆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八十多年间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史实,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本文来源于《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8年01期)
中国数学教育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去70多年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奠基——李俨的开创性工作;(2)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性认识——严敦杰的贡献;(3)外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在中国——陈建功的开拓性研究;(4)中国近现代中学数学教育史研究之开辟——魏庚人的专门研究;(5)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再认识——马忠林等学者的通史性研究;(6)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史研究的进展——俞子夷、王权的研究;(7)另辟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途径——李兆华的近代数学教育史研究;(8)开拓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的新境界——张奠宙等学者的研究;(9)作为学术史的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者们的工作;(10)国外学者对中国数学教育史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数学教育史论文参考文献
[1].佟健华,崔建勤,李靖敏.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分期问题研究[C].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2009
[2].代钦,李春兰.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进展70年之回顾与反思[J].数学教育学报.2007
[3].沈忠环.略论李淳风在中国古代数学教育史上的地位[J].九江学院学报.2007
[4].代钦,李春兰.中国数学教育史研究进展70年之回顾[C].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
[5].颜秉海,文晓宇.中国数学教育史简论(续)[J].数学通报.1988
[6].颜秉海,文晓宇.中国数学教育史简论(续)[J].数学通报.1988
[7].颜秉海,文晓宇.中国数学教育史简论[J].数学通报.1988
[8].张惠民.《中国中学数学教育史》第一卷即将出版[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