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过度反应论文-王倩

股市过度反应论文-王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股市过度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过度反应,信息冲击,股价跳跃,行为金融学

股市过度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倩[1](2018)在《信息冲击与股市过度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投资者是理性且市场没有摩擦的传统金融学框架中,证券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相等,当任何与证券相关的信息出现在市场中时,投资者总是能够正确且迅速地做出反应,即市场是有效的。然而,随着各种市场异象的出现和行为金融学的发展,现有研究发现投资者的非理性使市场并非总是呈现有效的状态,由于保守性偏差、代表性偏差、归因偏差、过度自信以及个体能力有限等,股市中常常表现出过度反应的情况。为了更好的研究股市对信息的反应状态,本文以股价跳跃作为信息冲击的代理变量,从而放松了对具体事件和消息的统计需求,以过去一段时间的累计跳跃收益率作为组合的排序标准,利用组合分析法探讨信息冲击(正向冲击与负向冲击)对我国A股市场的影响,发现(1)在短期内(一个月至两个月),我国A股市场对于信息冲击存在显着的过度反应,且在控制Fama-French叁因子和五因子风险因素后,其异常收益率依然显着大于零;(2)当在不同的交易市场、不同流通市值股票、不同流动性股票的子样本中进行稳健性检验时,该结论依然成立,且小市值和低流动性的股票,由于股票流动性不足,相对大市值和高流动性股票其异常收益在更长的形成期和更长的持有期时依然显着,对于信息冲击的过度反应修正时间往往会更长;(3)当探究形成期的期限和持有期的期限对组合的影响时,发现形成期和持有期的时间越长,套利组合的收益越不显着,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股市逐渐调整至有效的状态,与此相照应,越久的历史信息对市场来说其影响力也会越小;(4)除了利用组合分析法外,当通过Fama-Macbeth回归探究股票未来一段时间的收益率与股票过去累计跳跃情况彼此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控制其他影响股票收益率的因素后,过去累计跳跃收益率前的系数依然显着为负,进一步证实了信息冲击对股票收益率的负向影响。过度反应表现在市场非理性大幅度波动后的反向修正,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股票市场的无效,由于过度反应的存在,投资者短期可以利用股票的历史价格信息获得超额收益。(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1-01)

刘维奇,李林波[2](2018)在《卖空机制与中国股市的持续性过度反应——基于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199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卖空机制对股票市场持续性过度反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产生的机制。结果发现,持续性过度反应指标呈现出短期动量、长期反转的特征。进一步考虑融券制度后发现,卖空机制可以降低持续性过度反应,但这种影响具有不对称性,极端情绪条件下持续性过度反应反而会显着上升。(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范媛[3](2018)在《中美贸易“黑天鹅”起飞 全球股市未现过度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早在年初,有市场人士就预测2018年全球股市将前景黯淡。而随着中美贸易关系趋紧,被喻为是全球股市最大的一只“黑天鹅”,但当“黑天鹅”起飞后,市场却一反常态。自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美国将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征收(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8-04-09)

贾宇洁[4](2017)在《公允价值变动与股市过度反应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宣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系统性且审慎性地引入了公允价值量模式,并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加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这对资本市场和会计职业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但是, 2007年末的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各国监管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把公允价值这一技术性的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模式问题上升到了国家金融稳定的宏观高度,并展开激烈的讨论,争论的核心是公允价值是否无谓地放大了金融机构的资产价格波动反应,夸大了金融企业的个体风险。虽然讨论很热烈,但实证研究并不多。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监管当局充分认识公允价值对金融市场的经济后果,从而及时调整监管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因而,本文针对公允价值信息价值相关性以及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关系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必要性。本文的研究主要以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为理论基础,通过Wind资讯平台和国泰安数据库收集论文研究所需数据,利用股票正常报酬模型对盈利公告日进行事件研究,结合Stata、Eviews作为数数据处理工具来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是否具有一定的价值相关性以及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的相关关系,具体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对波动效应观,顺周期效应观和交叉持股观叁个主要理论展开分析,对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其次,结合我国的会计制度背景和国内外学者研究结论,将理论分析结论作为理论基础,对本文研究问题分别进行模型构建同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最终,整理得出研究结论,给出政策建议,同时指出本研究的局限以及指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整个研究过程将规范性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形成了由全面到重点、由宏观到微观的公允价值与股市过度反应的内在关系的系统研究。本文以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叁季度的沪深300指数择的下的8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同时选取两家上市公司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对于全样本,股票市场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信息健做出了过度反应,说明投资者和其他场一样能准确的对公允价值计量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探知和吸收,因此出现了股票市场的过度反应。(2)金融业股票市场所产生的过度反应大于全样本的股票市场过度反应程度。房地产、工业、公用事业,综合类和商业的公允价值损益与股市过度反应不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3)无论是对于全样本还是分行业样本,股票市场均能对公允价值变动做出反应,但是股票市场在事件窗口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反应小于在估计窗口期股票市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的反应。(4)市场上行状态下公允价值所引起的市场过度反应是显着的大于市场下行状态下股市过度反应的。这表明无论是在市场上行状态下还是在市场下行状态下,公允价值与股票市场过度反应之间都存在着显着的相关关系,但是过度反应的程度存在非对称性。(5)金融企业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方面。非金融行业大部分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都集中在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衍生工具、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等方面。本文的研究验证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加速器”作用的存在,有助于理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机理。(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1)

孟勇,岳婷婷,宋安[5](2015)在《经验积累会消除非理性吗——我国股市过度反应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度反应是股市非理性的一个显着表现,我国股市历史已有20多年,历史经验的积累是否会消除非理性?本文以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分别作为研究个体,采用1995年12月至2013年12月两股市所有A股股票月度收盘价数据,研究了两股市过度反应及其成因,实证结果表明两股市长期都存在过度反应现象,深圳过度反应程度强于上海股市,说明经验的积累以及信息量急剧增加并不能消除过度反应,我国股市整体看是非理性的。实证分析还证明得出风险因素及日历效应不是过度反应的原因,而规模是过度反应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岳婷婷[6](2015)在《我国股市过度反应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效市场假说(EMH)是传统金融学的基础,为资本资产定价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大量实证研究的推进,市场出现了大量的金融“异象”,其中股市过度反应较为典型,有效市场假说却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随着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提出,使得股市过度反应成为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国外学者对过度反应的研究起步较早,结论也基本达成共识,认为股市存在过度反应。而国内对股市过度反应的研究自1998年才开始,由于受到样本时期短、容量小以及方法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观点存在很大的分歧,所以有必要对我国股市是否存在过度反应做进一步的研究论证。本文以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分别作为研究个体,所有A股为研究对象,采用R语言软件对1995年12月至2013年12月股票月度收盘价数据进行分析,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股市过度反应。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内外过度反应研究综述,从行为金融角度和传统金融角度分别对过度反应进行理论解释。采用市场调整的累计异常收益模型CARs来验证上海和深圳股市长期是否存在过度反应并进行比较。经过实证得出结论,认为上海和深圳股市长期都存在过度反应现象,且深圳过度反应程度强于上海股市。由于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存在过度反应,文章将采用CAPM模型,Fama-French叁因素模型等对上海和深圳股市过度反应成因做进一步检验。基于CAPM模型分析过度反应成因得以下结论,其一市场风险因素不是过度反应的原因,市场系统性风险β值与回报率呈负相关,即在检验期,无论市场上涨还是下跌,输者组合的收益高于赢者组合,系统性风险却小于赢者组合;其二规模因素是过度反应的原因,规模控制后,输者组合和赢者组合之间的收益差距不再显著;其三日历效应不是过度反应的原因。然后,基于Fama-French叁因素模型和新叁因素模型(换手率因子代替账面市值比因子)分析过度反应成因,得出套利组合的超额收益能够被Fama-French叁因素模型和新叁因素模型所解释,规模、账面市值比及换手率等因素是过度反应的原因。另外,上海股市受到账面市值比因素的影响强于深圳股市,深圳股市受到规模因素和换手率因素的影响强于上海股市。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最后从投资策略方面,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及中小投资者教育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以此可以尽量减少市场过度反应,帮助更多投资者取得投资回报。(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5-03-10)

沈莉[7](2013)在《我国股市的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分析——基于投资者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各国证券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的异常现象,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本文以金融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作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股市中出现的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的起因、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本文认为只有对股市行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并采用相应的反转、动量策略,才能够取得更多的收益。(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贸》期刊2013年23期)

顾锋娟[8](2013)在《市场机制不完善、投资者过度反应与股市波动非对称性——基于大陆、香港和美国市场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国、香港和沪深股市之间的波动非对称性差异,探讨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表明,投资者对好坏信息冲击的反应差异是导致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特征的重要原因,而一些制度性的缺陷会加剧投资者对正负信息的反应差异,进而导致在不同市场不同行情阶段产生不同的波动非对称性特征。美国的市场趋于成熟,无论在牛市还是在熊市都呈现出传统的波动负向非对称性;中国大陆市场相对不成熟,在缺乏做空机制等制度作用下,牛市行情中呈现出波动正向非对称性;而中国香港市场的成熟度介于美国和中国大陆市场之间,因而在牛市行情中呈现不显着的负向非对称性。(本文来源于《财会通讯》期刊2013年03期)

全韬[9](2012)在《税收政策影响下的中国股市过度反应探究——以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税收政策影响下的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房地产板块存在过度反应现象。并从叁个方面提出缓解过度反应现象的对策,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策时效、加强投资者教育。(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2年21期)

张仪,高杨[10](2012)在《对我国股市过度反应现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DeBondt和Thaler的研究方法,选取我国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市场的股票交易数据,通过构建输家组合和赢家组合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我国金融市场在不同的时期,分别表现出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特征。在我国市场上,投资者单纯使用反转策略或者惯性策略都不能持续的获取高收益。(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资》期刊2012年08期)

股市过度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中国1997—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卖空机制对股票市场持续性过度反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产生的机制。结果发现,持续性过度反应指标呈现出短期动量、长期反转的特征。进一步考虑融券制度后发现,卖空机制可以降低持续性过度反应,但这种影响具有不对称性,极端情绪条件下持续性过度反应反而会显着上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股市过度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倩.信息冲击与股市过度反应[D].东北财经大学.2018

[2].刘维奇,李林波.卖空机制与中国股市的持续性过度反应——基于融券制度的准自然实验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

[3].范媛.中美贸易“黑天鹅”起飞全球股市未现过度反应[N].中国经济时报.2018

[4].贾宇洁.公允价值变动与股市过度反应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5].孟勇,岳婷婷,宋安.经验积累会消除非理性吗——我国股市过度反应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5

[6].岳婷婷.我国股市过度反应实证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5

[7].沈莉.我国股市的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分析——基于投资者视角[J].中国商贸.2013

[8].顾锋娟.市场机制不完善、投资者过度反应与股市波动非对称性——基于大陆、香港和美国市场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3

[9].全韬.税收政策影响下的中国股市过度反应探究——以A股市场房地产板块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2

[10].张仪,高杨.对我国股市过度反应现象的研究[J].中国外资.2012

标签:;  ;  ;  ;  

股市过度反应论文-王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