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形聚合物论文-门秀婷,王丽,王学军,刘美君,范慧鹏

无定形聚合物论文-门秀婷,王丽,王学军,刘美君,范慧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无定形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全氟聚合物,二氧杂环戊烷,环状单体,无定形聚合物

无定形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门秀婷,王丽,王学军,刘美君,范慧鹏[1](2018)在《新型无定形全氟二氧杂环戊烷聚合物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常见的无定形全氟二氧杂环戊烷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其中主要涉及环状单体的制备、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以及聚合物在塑料光导纤维、气体分离膜、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该类聚合物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9期)

李红[2](2018)在《不同链长分布的无定形聚合物拉伸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分子材料的许多性能与分子量、分子量分布(MWD)有关,分子量及其分布是影响聚合物结构-性能的内因,因此理解分子量分布对聚合物性能如何产生影响,对于人们根据影响效应来获取符合人们预期要求的产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实验的局限性,一些微观尺度的信息很难通过传统实验获取,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与聚合物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很好的揭示。本文应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无定形聚乙烯联合原子模型,对不同链长分布的聚合物体系进行了单轴拉伸模拟,探究了混合比,分子量分布和多分散性聚合物体系的分子量对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通过对含两种链长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无定形聚乙烯体系进行单轴拉伸模拟,探究了混合比对无定形聚合物拉伸过程中形变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无定形聚合物在拉伸应力场中的应力应变曲线、能量演变、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和缠结行为。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比对无定形聚合物拉伸过程中的弹性变形、屈服及应变软化阶段几乎没有影响,但在应变强化阶段,随着混合比的减小(即体系中较长链的增多),拉伸过程的应变强化阶段越显着,历经的时间越长,所能达到的最大应力值越大,同时链的取向和缠结也主要发生在应变强化阶段,并且体系中较长的链越多,链的取向与解缠结程度越显着。(二)通过对不同分子量分布的无定形聚乙烯体系进行单轴拉伸模拟,探究了分子量分布对无定形聚合物拉伸过程中形变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无定形聚合物在拉伸应力场中的应力应变曲线、能量演变、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和缠结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分子量分布对无定形聚合物拉伸过程的弹性变形、屈服以及应变软化阶段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应变强化阶段有显着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是简单的随着分子量分布越宽应变强化阶段越显着的关系,而是在一定分布范围内成正相关。并且在拉伸变形中,各体系中最终分子链的取向和解缠结的程度与应变强化阶段历经的时间成正相关。(叁)通过对不同分子量的多分散性无定形聚乙烯体系进行单轴拉伸模拟,探究分子量,温度对多分散性无定形聚合物的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无定形聚合物在拉伸应力场中的应力应变曲线、能量演变、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和缠结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在拉伸形变中,不同分子量的多分散性聚合物体系的弹性模量相同,但分子量越大的体系,应变软化阶段越显着,并且应变强化阶段历经的时间越长,而拉伸过程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并不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各体系经拉伸之后,分子链最终取向的程度随着体系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各体系最终链取向的程度与应变强化阶段历经的时间成正相关。在不同的拉伸温度下,各体系的弹性模量和应变强化模量相同,但拉伸温度越低屈服应力越大并且所达到的最大应力越大。但经拉伸之后,不同拉伸温度下各体系分子链取向的程度基本相同,而体系中最终分子链的缠结程度随着拉伸温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小。本文通过对不同链长分布的无定形聚乙烯体系进行单轴拉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混合比,分子量分布和多分散性聚合物体系的分子量对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混合比,分子量分布对无定形聚合物应力应变行为的弹性变形、屈服和应变软化阶段几乎没有影响,但不同链长分布的体系对应变强化阶段有显着的影响,并且链的取向和解缠结也主要发生在这个阶段。(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李红,王飞,李彦周,李星宇,刘龙攀[3](2017)在《混合比、温度对无定形聚合物拉伸形变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混合比、温度对无定形聚合物单轴拉伸形变行为的影响,采用粗粒化聚乙烯醇模型,应用分子动力学软件lammps模拟不同链长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单轴拉伸过程。混合体系的建立使得模拟趋向实际聚合物的多分散性。分析仿真得出的4个典型变形阶段(弹性变形、屈服、应变软化、应变强化)的应力应变曲线可得出:长链增多引起解缠、重新取向困难,导致应变强化显着,而当短链增多且温度降低时,突然断裂的现象也越容易出现;混合比对弹性变形、屈服及应变软化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应变强化有显着的影响,混合比越小,较长的链越多,应变强化阶段越明显,历经的时间越长。(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孙辉[4](2015)在《基于光谱互补的无定形梯形聚合物的叁元共混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型第叁代光伏技术具有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等优点,且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突破了10%。但对于传统单给体二元共混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体系,一直受限于狭窄的光吸收范围和较低的光子捕获能力,造成其光电转换效率较低。叁元共混太阳能电池是传统二元体系的延伸与发展,在继承二元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工艺简单的优点上,又综合利用了两个不同带隙给体对光吸收增强的特性,以此打破光吸收的限制,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效率。然而,由于电子给体材料的化学结构和结晶性都会影响共混物的微观形貌,因此,相较于二元共混体系,叁元共混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微观形貌调控更为复杂,这也给选择合适的电子给体材料带来了困难,从而限制了叁元共混体系的发展和应用。最近,不同带隙的梯形聚合物不断涌现,同时由于其侧链阻碍了聚合物主链的有序堆砌,大部分梯形聚合物均表现出无定形特征。因此,利用无定形梯形聚合物作为电子给体材料,可以简单地通过光谱互补原则来选择电子给体,在无需考虑形貌调控的基础上,方便地实现活性层吸收范围的调控。基于此,本文中利用了两种光谱互补的梯形聚合物(LP)——聚联苯并叁噻吩-并噻吩苯硫基二氟代苯并噻二唑(PIDTT-DFBT-TT,LP1)和聚联苯并叁噻吩-菲并喹喔啉(PIDTT-PhanQ,LP2)与[6,6]-苯基-C71-丁酸甲酯(PC71BM)形成共混体系,制备叁元共混太阳能电池。由于这两种梯形聚合物都属于无定形聚合物,所以聚合物的比例和器件制备过程都不会对活性层的形貌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共混体系可以忽略对传统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至关重要的形貌问题对器件效率产生的影响。本文通过控制不同聚合物的质量比来制备器件,探寻效率提高的原因。发现当聚合物质量比为LP1:LP2=0.5:0.5时,其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效率最高,达到了7.62%。研究认为,在聚合物质量比LP1:LP2=0.5:0.5时,两种聚合物的光谱互补效果达到最大,从而增大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即使开路电压有所减小,但最终的器件效率还是得到了提高。当其中一种聚合物含量过高时,将会打破这种平衡,对另一种聚合物吸光范围内的光吸收降低,器件效率也随之下降。通过对叁元共混器件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研究发现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叁元共混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提高主要归功于光吸收增强而带来的短路电流的提高,与能量转移和电荷转移无关,且空穴在活性层内的运输更符合平行运输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5-06-30)

黄澜[5](2015)在《无定形聚合物在应力场下的断裂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聚合物材料被大量应用在各个领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塑料、橡胶制品,如购物袋、塑料水杯、甚至塑料花等等。在生产实践中我们也能经常见到如环氧树脂胶黏剂、PVC管材、PMMA玻璃等等聚合物材料。但同时我们也经常饱受这些制品断裂失效的烦恼。比如突然断裂的塑料袋使你购买的商品散落满地,一些产品的塑料外壳在外力冲击下破裂,本来已经用万能胶粘接好的断面重新开裂。因此理解聚合物断裂机理对于防止材料失效增加材料使用寿命变得尤为重要。特别的对于无定形聚合物断裂机理的理解及解释,现仍是一个基本科学挑战。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对无定形聚合物进行了单轴拉伸模拟,并对应变引入后的整个体系变化过程中各项参数变化进行了监测。共统计了分子量在100至1000个联合原子,50至450K的54个体系的全部数据。结果表明对于600至800联合原子体系,在温度小于200K应变为1.0的情况下存在断裂行为。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拉伸过程中分子链的解缠结和取向导致无定形聚乙烯体系中部形成微小的空穴。随着拉伸进行以及应变的增加,分子链进一步解缠结和取向,小空穴逐步发展为大的孔隙导致材料最终的断裂。深入研究分析表明,断裂由分子链的流动性和缠结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在无定形聚合物体系中,高的分子链缠结体系或者高的分子链流动性体系不发生断裂。而分子量为600至800的联合原子体系的分子链缠结性不如1000分子量的联合原子体系,流动性不如分子量低于600的联合原子体系。分子链的流动性和缠结性均不良,所以易发生断裂。我们最终提出一个示意图来说明这一现象的机理,并对温度升高后断裂行为的响应做出了很好预测。(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5-05-27)

Fakhri,Yousefi,Hajir,Karimi,Maryam,Gomar[6](2015)在《通过状态方程预测无定形和可结晶共混聚合物的压力-体积-温度和超摩尔体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In this work the statistical mechanical equation of state was developed for volumetric properties of crystalline and amorphous polymer blends.The Ihm-Song-Mason equations of state(ISMEOS) based on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at melting point(T_m and ρ_m) as scaling constants were developed for crystalline polymers such as poly(propylene glycol) + poly(ethylene glycol)-200(PPG + PEG-200),poly(ethylene glycol) methyl ether-300(PEGME-350) + PEG-200 and PEGME-350 + PEG-600.Furthermore,for amorphous polymer blends containing poly(2,6-dimethyl-1,4-phenylene oxide)(PPO) + polystyrene(PS) and PS + poly(vinylmethylether)(PVME),the density and surface tension at glass transition(ρ_g and γ_g) were used for estimation of second Virial coefficient.The calculation of second Virial coefficients(B_2),effective van der Waals co-volume(b) and correction factor(α) was required for judgment about applicability of this model.The obtained results by ISMEOS for crystalline and amorphous polymer blend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absolute average deviations of 0.84%and 1.04%,respectively.(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5年03期)

张森[7](2013)在《在压力诱导流动场中无定形聚合物中橡胶相的微观结构调控及其增强增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无定形材料中微米、纳米和微米纳米多级尺度的橡胶相在PIF成型的作用下的结构演变及其相关增韧机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以及微观结构及其引发的新的能量耗散方式,进而定量地建立了微观结构与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多级有序结构的新增韧模型及银纹受限的新增韧机理。具体结论如下:1.在微米的尺度上系统地解析了通过压力诱导流动(PIF)成型,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中微米尺度的橡胶相的变形机理与增韧机理。对比初始样品,PIF加工后HIPS的冲击和抗拉强度同时得到了提高,分别增加了100%和30%。通过透射电镜(TEM)、原子力学显微镜(AFM)和小角散射(SAXS)技术的表征,我们发现各向同性的球状salami(内部有大量包覆结构)橡胶相强烈变形,并随着压缩比的增加形成了平行和取向的碟状橡胶相。SEM的形貌观察结果表明材料的断裂面从各向同性的平滑的鱼鳞状转变为长而规整的凹槽状,这证明了断裂面的粗糙度大幅提高。通过TEM的表征证明,平行而取向的碟状橡胶相结构可以在脆性基质中引发更多的银纹,并且可以更为有效地终止银纹的扩张,避免其生长成为应力缺陷。2.在纳米的尺度上系统地解析了通过压力诱导流动(PIF)成型后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嵌段共聚物(ABS)中的纳米橡胶相的微观变形机理及增韧机理。通过力学性能研究发现,当PB含量为10wt.%的时候,PIF加工后的ABS的冲击和抗拉强度同时得到了提高,分别增加了120%和40%。并且断裂伸长大幅度地提高,拉伸韧性提高到初始样品的600%。通过TEM和SAXS技术的表征,随着压缩比的增加,橡胶粒子的纵横比从1约增加到了7,橡胶粒子的取向参数约增加到了94%,分布的高斯拟合半峰宽从14线性地下降到了8,即经过PIF加工实现了各向同性的球状橡胶粒子转变为平行而有序的碟状橡胶粒子;通动态力学性能(DMA)与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证明了随着压缩比的增加,其界面处的分子链发生取向,并且取向程度增加,所以其刚性增加。SEM的结果表明对于未PIF加工的ABS样品,其断裂面平滑并且呈各向同性,为脆性断裂;对于PIF加工后的样品,其断裂形貌粗糙度明显增加,这表明在冲击过程中其有效的阻碍了裂纹的扩展,耗散了更多的能量。TEM的观察表明平行而取向的碟状橡胶相结构可以在脆性基质中引发更多的银纹,并且可以更为有效地终止银纹的扩张,避免其生长成为应力缺陷。并且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加,平行而有序的碟状橡胶粒子间的距离也随之减小,可以进一步发现基质中的银纹被粒子间距离减小的橡胶粒子所进一步限制,变得更多而更短。通过动态光学应变系统(ARAMIS)的分析,取向而平行排列的碟状橡胶粒子不仅可以引发更多银纹,让局部形变程度增强,并且可以有效地阻止裂纹的生长,使得裂纹钝化发生偏转,更多地耗散能量。3.在微米与纳米多级尺度上系统地解析了通过压力诱导流动成型后聚苯乙烯(PS)与热塑性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共混物体系的变形机理与增韧机理。首先通过PIF加工,纯的PS样品的冲击与拉伸强度均没有得到提高,然而对于橡胶含量为15wt.%的共混材料,经过PIF加工其冲击韧性增加了200%,同时PIF加工后的PS/SBS样品的拉伸强度提高了约40%。通过DMA分析,PS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3℃,且经PIF加工基本保持不变,而PB的Tg从初始的-77℃转移到了约-70℃,说明PB分子链在PIF加工过程中受到更多的限制。通过小角与红外的测试,发现经过PIF加工后,随着压缩比的增加基本不会影响纯PS振动单元发生取向,而对于PS/SBS共混材料,PS和PB相两者分子链沿着FD取向。PB相取向的有序程度随着CR增加而增加,表明在边界剪切作用增加;PS相取向的有序程度随着CR增加而略有增加。通过TEM表征,对比未经PIF加工的球状无规分布的SBS橡胶相,PIF加工后的橡胶相SBS相呈现各向异性,并且在微米尺度形成了沿着FD取向的相畴有序的平行排列的层状结构,其在纳米尺度呈现典型的双连续相。然而经过PIF加工后,在SBS相内的纳米尺度的双连续相转变为沿着FD发生取向,在纳米尺度形成了层状结构。通过SEM表征,经过PIF加工,随着压缩比的增加,材料的断面呈更长、更深切更为规整排列的断裂结构。其断面的粗糙度在微米和纳米的尺度均有明显的增加,证明PIF加工的样品的断裂面属于韧性断裂。通过TEM对PIF前后样品的银纹的表征,发现经过PIF加工后的本体PS/SBS共混材料中形成了在微米尺度的层状结构,其可以有效地使银纹受限,受限的银纹不能继续生长成为裂纹,被终止的银纹的能量可被下一层橡胶相继续耗散,同时纳米尺度层状结构使得材料的拉伸强度得到一定程度提高。并且PIF成型也同样适用于HIPS/SBS共混体系,说明PIF加工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3-03-06)

陈朝中[8](2009)在《无定形聚合物力学行为的应变率依赖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定形聚合物的特点之一是具有粘弹性,即具有强烈的时间和温度依赖性,时间依赖性也表现为应变率的依赖性。在低应变率下,起主导作用的是代表主转变的链段运动,而在高应变率下,次级转变对材料的力学响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主转变和次级转变的协同作用。无定形聚合物相对于金属、陶瓷等材料,其结构更加复杂,因此,研究其力学行为的应变率依赖性是一项复杂且困难的工作。无定形聚合物是热的不良导体,特别是在高应变率情况下,变形属于绝热变形,使得材料温度急剧上升,热软化十分突出,应变软化和热软化耦合作用。再者,从低应变率到高应变率,目前的本构模型预测结果尚不能与实验数据很好吻合,完全理解聚合物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还需要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碳酸酯(PC)两种无定形聚合物的应变率依赖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介绍了无定形聚合物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分子运动特性,分析评述了无定形聚合物应变率依赖性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论述了与应变率密切相关的热流变简单性和复杂性、固有变形行为和分子分析等内容。2.对PMMA进行动态力学分析,引入动态实验中应力应变的基本理论,建立起频率与等效应变率的关系,分析频率对PMMA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以及升温速率、频率对PMMA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化温度Tg随频率和升温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应用损耗模量E″峰值温度定义的Tg比应用损耗因子tanδ峰值温度定义Tg偏小;储能模量E′随频率的增大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tanδ峰值对应的频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随温度的升高tanδ曲线向高频方向漂移。3.进行了PC和PMMA的低应变率单轴压缩实验,分析和讨论了这两种无定形聚合物力学行为的应变率依赖性以及不同应变率下的分子运动。结果表明:PC和PMMA的屈服应力随对数应变率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而硬化模量则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PC和PMMA的非弹性行为指数I值并不完全符合Halary理论,而应变软化幅度SSA则与Halary理论基本相符。4.论述了聚合物材料SHPB实验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针对PMMA的力学响应分析表明,高应变率下弹性模量的应变率敏感性增加,屈服后材料存在明显的应变软化,由于高应变率下绝热变形导致的热软化,应力应变曲线不存在硬化阶段。(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9-11-25)

闫辰光[9](2007)在《无定形聚合物注塑制品双折射行为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注塑成型是聚合物加工成型的主要方式之一,粘弹性高聚物在成型加工中经历复杂热机历史形成的残余应力和分子取向对制品力学、光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无定形透明聚合物来说.双折射是有效的表征聚合物冻结分子取向和残余应力的方法,也可作为一种聚合物注塑制品的微观形态结构特征,是制品各向异性的体现。因此,研究注塑制品双折射等微观结构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对实现成型过程及工艺优化和制品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也是当今聚合物加工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注塑成型中双折射、残余应力等微观结构和行为形成机理的基础上,针对无定形聚合物注塑成型制品,重点从实验角度考察了注塑成型制品双折射的测试与表征,分析了成型工艺参数及复杂流动行为对不同类型制品残余双折射和取向分布的影响,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光弹仪测定注塑聚苯乙烯平板制品双折射平面内分量的整体分布情况,考查了工艺条件对制品平面内双折射和流动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熔体温度和保压压力是影响双折射分布的两个主要因素。并验证了光弹法测量注塑制品平面双折射的有效性。2.考察了不同嵌件造成的聚苯乙烯注塑制品熔接区域的双折射行为。通过对带嵌件制品光弹试验发现了嵌件后复杂流动行为造成的各向异性,以及不同工艺条件下带熔接线制品双折射分布的变化规律。同时,嵌件形状变化引起的流动行为和熔接角变化也会对制品双折射分布造成影响。3.通过扫描电镜对熔接线处微观结构的测试,发现熔接线处在整个厚度方向都存在不良缠结区,并且嵌件后熔接线沿流动方向贯穿整个制件,通过制品剥层后的光弹测试进行了验证。4.采用楔形法测定了制品不同位置厚度方向双折射分量的分布,在熔接线处各个分量变化规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得出了嵌件造成的熔接线处取向的分布情况。嵌件后较小的区域内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沿流动方向取向变化梯度较大,逐步增加到最大,在这之后到制品末端的较大的区域内取向逐渐降低。从热收缩实验结果和厚度方向双折射分布可以看出,嵌件后较小区域内在垂直流动方向上取向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07-04-25)

D.M.Moffatt,罗延龄[10](1997)在《填充导体的无定形聚合物的PTC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热敏电阻一般可以表现出两种重要的电阻效应(见图1):所谓的NTC(negtivtern.peraturecoetlclent)和PTC(positivetern-eraturecoefficient)效应;温度的提高导致它们的电阻率分别降低或提高(本文来源于《橡胶译丛》期刊1997年03期)

无定形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分子材料的许多性能与分子量、分子量分布(MWD)有关,分子量及其分布是影响聚合物结构-性能的内因,因此理解分子量分布对聚合物性能如何产生影响,对于人们根据影响效应来获取符合人们预期要求的产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由于实验的局限性,一些微观尺度的信息很难通过传统实验获取,分子量、分子量分布与聚合物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很好的揭示。本文应用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无定形聚乙烯联合原子模型,对不同链长分布的聚合物体系进行了单轴拉伸模拟,探究了混合比,分子量分布和多分散性聚合物体系的分子量对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通过对含两种链长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无定形聚乙烯体系进行单轴拉伸模拟,探究了混合比对无定形聚合物拉伸过程中形变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无定形聚合物在拉伸应力场中的应力应变曲线、能量演变、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和缠结行为。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比对无定形聚合物拉伸过程中的弹性变形、屈服及应变软化阶段几乎没有影响,但在应变强化阶段,随着混合比的减小(即体系中较长链的增多),拉伸过程的应变强化阶段越显着,历经的时间越长,所能达到的最大应力值越大,同时链的取向和缠结也主要发生在应变强化阶段,并且体系中较长的链越多,链的取向与解缠结程度越显着。(二)通过对不同分子量分布的无定形聚乙烯体系进行单轴拉伸模拟,探究了分子量分布对无定形聚合物拉伸过程中形变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无定形聚合物在拉伸应力场中的应力应变曲线、能量演变、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和缠结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分子量分布对无定形聚合物拉伸过程的弹性变形、屈服以及应变软化阶段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应变强化阶段有显着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并不是简单的随着分子量分布越宽应变强化阶段越显着的关系,而是在一定分布范围内成正相关。并且在拉伸变形中,各体系中最终分子链的取向和解缠结的程度与应变强化阶段历经的时间成正相关。(叁)通过对不同分子量的多分散性无定形聚乙烯体系进行单轴拉伸模拟,探究分子量,温度对多分散性无定形聚合物的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无定形聚合物在拉伸应力场中的应力应变曲线、能量演变、聚合物分子链的取向和缠结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在拉伸形变中,不同分子量的多分散性聚合物体系的弹性模量相同,但分子量越大的体系,应变软化阶段越显着,并且应变强化阶段历经的时间越长,而拉伸过程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并不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各体系经拉伸之后,分子链最终取向的程度随着体系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各体系最终链取向的程度与应变强化阶段历经的时间成正相关。在不同的拉伸温度下,各体系的弹性模量和应变强化模量相同,但拉伸温度越低屈服应力越大并且所达到的最大应力越大。但经拉伸之后,不同拉伸温度下各体系分子链取向的程度基本相同,而体系中最终分子链的缠结程度随着拉伸温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小。本文通过对不同链长分布的无定形聚乙烯体系进行单轴拉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混合比,分子量分布和多分散性聚合物体系的分子量对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混合比,分子量分布对无定形聚合物应力应变行为的弹性变形、屈服和应变软化阶段几乎没有影响,但不同链长分布的体系对应变强化阶段有显着的影响,并且链的取向和解缠结也主要发生在这个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定形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门秀婷,王丽,王学军,刘美君,范慧鹏.新型无定形全氟二氧杂环戊烷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8

[2].李红.不同链长分布的无定形聚合物拉伸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太原理工大学.2018

[3].李红,王飞,李彦周,李星宇,刘龙攀.混合比、温度对无定形聚合物拉伸形变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塑料科技.2017

[4].孙辉.基于光谱互补的无定形梯形聚合物的叁元共混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D].南昌大学.2015

[5].黄澜.无定形聚合物在应力场下的断裂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

[6].Fakhri,Yousefi,Hajir,Karimi,Maryam,Gomar.通过状态方程预测无定形和可结晶共混聚合物的压力-体积-温度和超摩尔体积(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5

[7].张森.在压力诱导流动场中无定形聚合物中橡胶相的微观结构调控及其增强增韧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3

[8].陈朝中.无定形聚合物力学行为的应变率依赖性研究[D].湘潭大学.2009

[9].闫辰光.无定形聚合物注塑制品双折射行为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

[10].D.M.Moffatt,罗延龄.填充导体的无定形聚合物的PTC效应[J].橡胶译丛.1997

标签:;  ;  ;  ;  

无定形聚合物论文-门秀婷,王丽,王学军,刘美君,范慧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