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论文-齐芳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论文-齐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传统科学,全球史,科技史,科学技术史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齐芳[1](2016)在《以全球史视野审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写的《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正式出版,分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叁类,推选出了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从2015年初遴选的85项(名单见本报2015年1月28日报道)到2016年增加至88项,(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6-07-29)

王虎,马军[2](2016)在《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影响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技术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必然会受到一定文化的影响。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孕育了引领世界的科学技术,正如李约瑟所言,中国古人在科学技术方面"走在那些创造出着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面前,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曾经"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本文来源于《云南省第4-5届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集》期刊2016-04-23)

王凤祥,安维复[3](2015)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李约瑟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从四方面阐述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存在根源,并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角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问题,双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契合处,有助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科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赵会[4](2014)在《现代有机农业从中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中得到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是以精耕细作为主要特点的。"精耕细作"一语,是世人对中国传统农法精华的高度概括,它不是指单项技术措施,而是指综合的技术体系;一方面以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另一方面又以"叁才"理论为指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国传统农业科技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期刊2014年03期)

刘鑫淼[5](2013)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曾一度领先世界,创造了几千年精粹思想文化的文明古国保留的文化思想依然受用于今天的科技发展,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面对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文化困境以及随之而来的科技发展窘境,我们或许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出路,值得长久借鉴。(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3年20期)

张俊[6](2013)在《现代性科学技术与社会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科学技术作为社会体制维度考量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科学技术在近代已成为一种社会制度;中国传统文化漠视技术,技术的社会功能未受到社会重视;从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向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科学技术的价值取向是追求社会的功利和促进社会进步;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阻碍了技术社会化;但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以其对人文、伦理的关怀以及"天人合一"的基本观念,对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制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本文来源于《继续教育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岳敏[7](2011)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科学技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古代中国成熟的农耕文明孕育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反过来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时代背景和文明的传承性,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之间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正确地、辩证地分析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途径。(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1年32期)

毕源红,张震[8](2011)在《科学技术的祛魅与音乐艺术的觉醒——解析现代音乐技术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矛盾的新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音乐技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创新,为音乐艺术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它颠覆了传统音乐技术的统治地位,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挑战。本文从科学技术进步与音乐艺术衰退的历时性分析的视角,管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技术进步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生存问题,指出这既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也是传统音乐文化面对科学技术现代化消极盲从,丧失了音乐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结果。(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1年06期)

董贵成[9](2011)在《中国传统观念对近代科学技术的“排异”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洋务运动时期,顽固派极力反对中国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他们认为,学习科学技术必定会引起"天象示警",遭致上天的报复;注定会败坏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们道德沦丧;肯定会落入洋人设计的圈套,祸国殃民。顽固派的言论表明,中国传统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主流意识对科学技术有着强烈的抵制作用。(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通讯》期刊2011年05期)

郜江海[10](2011)在《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高度评价过中国的科学技术,他说:“西方人似乎通常认为中国是一个纯粹的农业与艺术文明(国家),其实不然。中国人对世界科学技术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全世界首先发明了磁性指南针、炸药、造纸术和印刷术,以及接种牛痘。他们是世界上最先认识到营养缺乏症的国家,最先发明冶炼铸铁的国家。在他们的传统药物中,在今天仍有几种具有巨大的价值和用处。”在肯定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同时,他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近代落后了?本文期望不单从进步和落后的角度上来看待中国的科学技术。唯物辩证法认为,旧事物中包含有肯定因素,新事物中包含有否定因素。如果把科学技术看作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从价值的角度可以发现,中西方科学技术的目的不完全相同。不同的目的形成了不同的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科学技术价值取向决定了科技发展的推动力和制约力,并且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形态。本文首先对关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的一些概念作了界定,以便对所要论述的内容有比较清楚的理解。并且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脉络做了简要的梳理。然后列举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的四部分内容,依次从概念、它们在科学技术中的表征、重要问题的探讨、形成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最后分别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的作用和价值作了总结。通过研究发现,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价值取向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实用取向、权力取向、经验取向和重“道”取向。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整体上是追求实用的,无论从思维上注重实用理性,还是技术上追求实用的目的来说都体现了这样的取向;权力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甚深,它既推动了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又使传统科学技术为之服务;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古代中国人特别倾向于依靠经验来认识和改造自然,这也反映了他们认识上的一种选择;“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这种文化特色同样也体现在传统科学技术之中,影响着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价值取向是在古代中国这个特殊的背景下形成的。古代中国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适合以农耕和渔猎作为经济基础,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社会结构和以“道”为基础的伦理文化。这些客观条件是促成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价值取向形成的基本原因。自然环境和农业经济是实用取向和经验取向的主要原因,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分别决定了权力取向和重“道”取向的形成。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价值取向对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正面的作用,也有负面的作用,需要辩证地看待。实用取向虽然不利于科学理论的发展,但是对于突出技术的人文价值有一定的合理性;权力取向能够促进复杂的大型科技活动的实施,但也能使科学技术成为满足统治者需求的工具,并且压制创造要求;经验取向所产生的巫术现象和神秘色彩,使传统科学技术有可能徘徊于正确与谬误之间,但它也具有一些优点;重“道”取向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约束和引导的作用,它促进了传统医学和化学的发展,并且作为一种精神内化于技术之中。(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6-01)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学技术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必然会受到一定文化的影响。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孕育了引领世界的科学技术,正如李约瑟所言,中国古人在科学技术方面"走在那些创造出着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面前,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曾经"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齐芳.以全球史视野审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N].光明日报.2016

[2].王虎,马军.中国传统文化对科学技术发展影响初探[C].云南省第4-5届科学技术哲学与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集.2016

[3].王凤祥,安维复.《中国科学技术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体现[J].广西社会科学.2015

[4].赵会.现代有机农业从中国传统农业科学技术中得到的启示[J].现代农业.2014

[5].刘鑫淼.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研究[J].学理论.2013

[6].张俊.现代性科学技术与社会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性转型[J].继续教育研究.2013

[7].岳敏.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J].学理论.2011

[8].毕源红,张震.科学技术的祛魅与音乐艺术的觉醒——解析现代音乐技术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矛盾的新视角[J].文化学刊.2011

[9].董贵成.中国传统观念对近代科学技术的“排异”反应[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

[10].郜江海.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标签:;  ;  ;  ;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论文-齐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