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考古学论文-郭玥

公众考古学论文-郭玥

导读:本文包含了公众考古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众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

公众考古学论文文献综述

郭玥[1](2019)在《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绵延不绝,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古艺术、古建筑、故村落、古遗址等。这些历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向后人述说它们走过的历史岁月痕迹。这些文化遗产是辛勤的劳动人民的积累和创作,是我国丰厚的历史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这些文化遗产还让后人有机会去缅怀和感知过去。因此,如何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是当前重要的任务。作者根据所学知识,将公众考古学合理有效地应用到文化遗产保护中,以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辟一条新的保护途径。(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22期)

刘洁[2](2019)在《公众考古学中的考古学家与公众》一文中研究指出公众考古学致力于改善公众与考古学的关系。考古学家应放下隔阂,树立公众考古意识。此外,在公众考古学的实践中,应注意适度地引导,使考古与公众形成良性的互动。(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9年05期)

魏峭巍,方辉[3](2018)在《公共性与社会化:公共考古学与公众考古学之思辨》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意义上说,不论是公共考古学还是公众考古学,都是译自欧美考古学界的"public archaeology"。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飞速发展对考古遗址和文化遗产资源带来了巨大破坏,考古学界尝试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开辟考古遗址和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新路径。换句话说,公共考古学概念的提出,就是如何在考古学社会化过程中,更加有效地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为公众保护考古资源与文化遗产[1]。此后,相关的书籍和期刊相继出版[2]。21世纪初,公共考古学已初具规模,公共考古论坛也成(本文来源于《考古》期刊2018年08期)

彭世蕾[4](2018)在《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大力推广使用公众考古学,有助于持续克制眼前的文化遗产资源消失危机,在保证逐步拉近考古学术项目、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社会大众彼此间的距离之后,令我国整个文化遗产事业得以可持续性的发展。由此,本文将在客观阐述公众考古学的概念前提下,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规划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灵活有效使用公众考古学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强烈关注。(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彭敏[5](2018)在《遗址类博物馆讲解工作中的公众考古学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遗址类博物馆讲解工作中的公众考古学实践进行探索,能够有效提高遗址类博物馆公众考古实践的质量。基于此,文章将首先对公众考古学进行概述。其次,对遗址类博物馆讲解工作中公众考古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工作认知理念上的趋势、挖掘与保护工作不均衡、公众考古学实践管理上的缺失以及社会文物保护外在条件的不完善四方面内容。最后,对优化遗址类博物馆讲解工作中的公众考古学实践措施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引导工作认知理念创新、挖掘与保护工作均衡实践、公众考古学实践管理结构化以及社会文物保护外在制度的完善四方面内容。(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刘騻[6](2018)在《公众考古学的历史与现状——基于微信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追溯公众考古的源头,本文力图明确其内涵、对象与学科旨趣。论述运用大数据与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微信平台中公众考古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立足于当下的语境中,旨在明确公众考古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并就其未来发展进行简要论述。当下公众考古的发展愈发依赖于新媒体平台,而新媒体的经营者亦应当更多地考虑受众的心理,形成以信息接受者为主体的公众号营销模式。(本文来源于《教育文化论坛》期刊2018年01期)

杨亚旭,陈晓萱[7](2017)在《公众考古学视野下的岩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画学特殊的学科定位,使跨学科综合研究对岩画学具有可行性。岩画学一直较少涉足与公众关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关于实践的案例也十分有限。将公众考古学系统地运用于岩画研究,能弥补岩画与公众关系研究领域的空白。也是保护岩画学发展,完善岩画研究与公众关系的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凯特琳E.马瑟,曹美丹[8](2017)在《开展公众考古学的重要性:面向儿童考古学和童年考古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公众考古学(CRM)备受批判,原因在于其未能公开研究成果、没能为当地和全世界作出任何贡献。公众考古学有着广泛的受众,它对以学校为基础的考古项目来说尤为重要,无论是通过模拟考古挖掘,还是参与实际发掘,或是提供一种通过特定的物质文化来还原历史的手段。另外,对当地考古学来说,成立一个"儿童考古学"的项目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也有助于帮助学生们了解与欧洲接触前的北美洲,了解那些被认为是排除在正规课程以外的历史领域。(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与公众考古(第四辑)》期刊2017-10-01)

王静[9](2017)在《公众考古学的影视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文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示道:“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国家对文物保护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习主席将文物保护工作提升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领会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考古人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习总书记言及的“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涉及到了一个在考古界讨论了许久的话题,这就是,到底应该怎样诠释“公众考古学”的本意以及公众考古学的范畴涵盖。近些年,“公众考古学”在中国悄然面世,对于这一概念,学术界通行的说法是“面向公众的考古学”。基于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的“催促”,考古界慢慢有了这样的共识:中国考古学想要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就不应该固守于封闭的学境。当考古人试图顺应社会大背景之时,难题便随之而来了——中国考古学究竟应该怎样面对公众?为此,很多学术机构、学者以及各类媒体希望找到既符合国情、民情,又合乎科学和市场的契点,但是,仅就“面向”这两个字来说,中国的公众考古学仅能被算作是尝试、探索的初级阶段,换句话说,中国特色的公众需要中国特色的考古学,就此说来,中国考古学的拓展空间是极其广阔的。本文以考古电视纪录片采制过程中新的发现为论述依据,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的《考古进行时》系列纪录片为例,在探索诸如纪录片的“无导演”等采制理念的同时,甄探考古人面向公众的真谛以及价值取向等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17-04-01)

王涛[10](2017)在《土耳其加泰土丘遗址的公众考古学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公众考古学的视角将土耳其加泰土丘遗址作为个案进行深入观察,分析其考古研究工作模式、资料刊布方式、遗址运营模式以及公众教育开展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探讨公众考古学的构建及其与公众史学的关系,以期为今后中国开展以遗址为中心的公众考古工作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本文来源于《西部考古》期刊2017年01期)

公众考古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公众考古学致力于改善公众与考古学的关系。考古学家应放下隔阂,树立公众考古意识。此外,在公众考古学的实践中,应注意适度地引导,使考古与公众形成良性的互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众考古学论文参考文献

[1].郭玥.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2].刘洁.公众考古学中的考古学家与公众[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

[3].魏峭巍,方辉.公共性与社会化:公共考古学与公众考古学之思辨[J].考古.2018

[4].彭世蕾.公众考古学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5].彭敏.遗址类博物馆讲解工作中的公众考古学实践探索[J].大观(论坛).2018

[6].刘騻.公众考古学的历史与现状——基于微信的个案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8

[7].杨亚旭,陈晓萱.公众考古学视野下的岩画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

[8].凯特琳E.马瑟,曹美丹.开展公众考古学的重要性:面向儿童考古学和童年考古学[C].文化遗产与公众考古(第四辑).2017

[9].王静.公众考古学的影视表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

[10].王涛.土耳其加泰土丘遗址的公众考古学观察[J].西部考古.2017

标签:;  ;  ;  

公众考古学论文-郭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