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穿刺

CT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穿刺

一、CT导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论文文献综述)

朱东红[1](2021)在《探究CT导向穿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究CT导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期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方法分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开颅手术治疗)与观察组(实施CT导向穿刺治疗)。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治疗情况对照组比较可知,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血肿清除率更高(P <0.05);同时,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未见显着差异(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更低,BI评分均更高(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P <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高血压脑出血应用CT导向穿刺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徐雅彪[2](2020)在《FDFN头架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使用FDFN(For the doctors For the nurses)头架以皮质脊髓束为保护靶点的微创穿刺术和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2040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符合入组标准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通过前瞻性研究,按照电脑编辑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0例,使用FDFN头架行以皮质脊髓束为保护靶点的微创穿刺钻孔引流术;对照组45例,行内科保守治疗。通过患者的住院时间、血肿吸收时间,患者入院后1周、3周水肿体积变化,入院后FA值的变化,入院3个月后ADL评分、NIHSS评分,死亡率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保守治疗组的脑水肿体积(31.71±6.59)ml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16.05±10.17)ml[Z=-5.634,P=0.000],术后3周保守治疗组的脑水肿体积(19.65±12.32)ml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9.38±6.30)ml[Z=-5.834,P=0.000];术后3周保守治疗组的FA值(0.57±0.03)显着低于微创治疗组(0.61±0.02)[Z=-5.761,P=0.000];保守治疗组的血肿吸收时间(31.56±6.02)d大于微创治疗组(11.31±5.24)d[Z=-7.217,P=0.000];保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27.71±9.45)d大于微创治疗组(22.07±8.45)d[Z=-3.195,P=0.001<0.05];保守组1个月NIHSS评分(9.96±3.05)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5.67±2.29)[Z=-5.626,P=0.000],保守治疗组3个月NIHSS评分(8.98±4.09)显着高于微创治疗组(4.43±1.78)[Z=-5.548,P=0.000];术后3个月保守治疗组的ADL(48.30±19.08)显着低于微创治疗组(61.72±21.56)[t=-2.794,P=0.007<0.05];保守治疗组的死亡率(2.2%)与微创治疗组(3.3%)[χ2=0.000,P=1.000>0.05]。结论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量2040ml的患者,应用FDFN头架以CST为保护靶点的微创穿刺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肿周围水肿,能够更好的促进皮质脊髓束的恢复,缩短患者血肿的吸收时间、患者住院时间,更好的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图11幅;表8个;参45篇。

隋亚娟[3](2020)在《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并伴有年轻化趋势,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中等量脑出血的患者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07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脑出血幕上出血量在20-30ml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穿刺组32例和保守组30例。穿刺组患者行立体定向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保守组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入院14天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出院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1.立体定向穿刺治疗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较内科保守治疗组少。2.立体定向穿刺组患者的血肿完全清除时间较内科保守治疗组短。3.立体定向穿刺治疗组的入院14天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于保守治疗组。4.立体定向穿刺组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几率较内科治疗组低。5.立体定向穿刺组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较保守治疗组恢复佳。结论本课题研究得出结论在中等量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立体定向穿刺引流组较内科保守治疗组能更快的清除血肿,尽可能恢复神经功能的缺损,近期有明显的疗效,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同时能有效的缩短整个治疗过程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长,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启发了新的治疗理念。

李江峰[4](2020)在《基于3d-slicer对原发性脑出血所致颅内不规则血肿的临床初步探究》文中研究表明脑出血目前已经是我国神经外科最常见的急诊之一,而首诊医师对脑出血做出快速评估的主要判断指标是颅内血肿体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计算方法为多田公式法,其原理是将颅内血肿拟化为椭圆形,按照椭圆形的体积计算方法计算出血肿体积。但是临床中遇到的大部分血肿形态不规则,不能完全拟化为椭圆形,此时多田公式将不再适用。由此,我们提出了基于3D建模的3d-slicer计算法,并对两种计算方式进行了比较。后我们又比较了3d-slicer引导穿刺术与传统穿刺引流术在不规则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为幕上不规则脑出血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选取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暨榆林市第一医院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60例,入选时间为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采用5分制分类法,对血肿形态进行分类。其中规则组25例,不规则组35例。后分别通过多田公式法和3d-slicer法计算血肿体积。后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选取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暨榆林市第一医院确诊为脑出血的患者,入选时间为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共109例,按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55例,传统穿刺组27例和3d-slicer组27例。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各组临床数据。结果:第一章中对比各种形态血肿体积,三种测量方法在规则血肿应用差异不明显(P>0.05),而不规则的血肿采取多田公式与3d-slicer的软件测量法计算时,所得结果有显着差异(P=0.025)。分析标准法、不规则血肿的多田公式法以及3d-slicer的软件方法相关性时发现采取多田公式法、3d-slicer进行计算时,得出的血肿体积与标准法呈线性相关关系。第二章中对比3d-slicer组、保守治疗组、传统穿刺组。其中3d-slicer组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多于传统穿刺组(P<0.05)。保守治疗组患者颅内血肿吸收的时间明显比穿刺手术组时间延长(P<0.05),其中3d-slicer组所需时间更短,穿刺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保守治疗组,特别是肺部感染的发生(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slicer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较高。患者治疗之后如果mRS、SSS分别为≤3、≤15分,表示术后恢复良好,行多因素Logistic的回归分析得出,并发症、年龄、血肿的清除时间、血肿分型以及手术方式等是脑出血血肿清除预后危险性因素,结论:1.多田公式法可用于初步估算颅内血肿体积,其计算不规则血肿体积偏大,而3d-slicer软件法计算不规则血肿体积更加准确可靠,避免了多田公式法的误差。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血肿的形态,选取合适的计算方式,从而可以较为精确的计算血肿体积;2.不规则形态的幕上脑出血选择3d-slicer穿刺手术治疗的疗效值得肯定,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其最主要的治疗意义可能在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挽救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争取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刘永强[5](2020)在《一项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新型定位穿刺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更高。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再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高血压脑出血成为国家卫生财政的一大负担。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急且危及生命的特点,决定了患者被迫使在当地医院就近治疗,已经成为目前各地区基层医院神经科最常收治的疾病。近年开颅清除血肿的优点不明显,微创手术治疗该疾病的观点已被神经外科医师广泛接受。在微创手术中,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规术式,但手术过程复杂繁琐、难以掌握,限制了该技术的使用。研究目的:根据空间立体定向原理,我们设计一套简单快速的立体定位方法,并开发了一种立体定向头架以及配套的智能手机程序app,进一步探讨立体定向头架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穿刺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omputed,Tomography,CT)输入到Android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新型定位穿刺技术用于脑内血肿中心的定位,并得出血肿中心的坐标值(x,y,z)。利用智能程序得出的数据,我们在患者的头皮上画出安装立体定向头架时所需要的标记,从而可以选择一条避免重要功能区和血管的最佳轨迹进行穿刺以有效地引流出血肿。我们在实验模型中对该定位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42例用立体定向头架引导而对血肿进行穿刺引流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比较该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手术的可行性、准确性、持续时间、术前以及术后结果。结果:根据模型中颅内血肿的不同位置,我们利用新型定位穿刺技术在血肿模型中模拟临床上的穿刺引流术,以验证该立体定向方法的准确度。在保证定位穿刺技术准确度的基础后,临床上研究纳入了 4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其中包括33例幕上出血,5例小脑出血和4例脑干出血。手术技术与立体定向头架的结合使用,帮助引流管的尖端抵达靶点(即血肿中心)。42例病人手术所需时间的中位时长为45(范围25-75)分钟。实际上立体定向头架的操作时间为10(范围为5-15)分钟。所有42例病例中,通过定位技术进行穿刺的引流管尖端均在血肿中,与术前设计的理论血肿中心距离误差均精确到≤10.0 mm。没有患者经历术后再出血。在33例幕上脑出血中,术后3.1 ± 1.4天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达到77.5%,其中29例(87.9%)残余血肿量<15 ml。术前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平均分(±SD)为7.5±2.7。实施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后1周的GCS平均评分已提高至10.7±3.0(p<0.01)。结论:新型的定位穿刺技术有助于快速、省力地对脑内血肿进行准确定位,并取得满意的血肿清除效果。立体定向头架的临床应用对于不同位置的颅内出血都是可行的,可以提高血肿穿刺的准确性、简化手术流程以及减少手术时间,适合于脑出血急症以及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蒋德曦[6](2020)在《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自发性脑出血(SICH)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点的危急重症。由于该疾病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降低这些危险因素造成的不利结果,对提高患者的预后起着关键作用。本课题通过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曲靖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结合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做相关分析,为今后HICH患者规范化及个体化的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改善其生活质量。[方 法]本课题通过查阅国内外与高血压脑出血相关的文献资料及目前的研究现状、趋势及研究结果,结合我院神经外科对该疾病的诊疗情况,对2018年08月至2020年01月期间,在我科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并进行手术治疗的205例,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进行统计。结合目前存在争议及探讨的焦点,通过对临床资料的筛选,将以下可能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数据收集:个人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史资料(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术前CT影像学资料(出血的位置、血肿的形态、血肿的体积、脑室是否积血、中线是否偏移),术前的一般情况(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术前脉压差、术前GCS评分),实验室资料(术前血糖值、总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是否行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是否颅内感染、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NICU住院天数。对患者一个月的神经功能及预后恢复情况选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进行评估,根据评分情况分为2组:(1)预后良好组:患者基本能独立行走,其mRS评分在0、1、2、3分内,ADL评分≥75分;(2)预后不良组:患者不能独立行走,其mRS评分在4、5、6分内,ADL评分<75分。对以上因素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接着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 果]1.本课题纳入的205例手术治疗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13例(55.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01±12.003)岁,术前收缩压平均为(174.24±27.298)mmHg,术前舒张压平均为(96.67±17.649)mmHg,术前GCS评分中3~8分的患者有110例(53.7%)。血肿位置最多的是基底节区有127例(62.0%),血肿体积平均为(41.64±15.861ml)、血肿体积>50ml的有49例(23.9%),中线移位≥5mm者有98例(47.7%),血肿形态不规则的有46例(22.4%),血肿破入脑室的有91例(55.6%)。选择大骨瓣开颅者有55例(26.8%)、微创小骨窗开颅者有66例(32.2%)、行颅骨钻孔置管引流者有84例(41.0%)。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有82例(40.0%),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有112例(59.5%),发生术后再出血的有52例(25.4%),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有82例(40.0%),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有13例(6.3%),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15例(占7.3%),NICU住院天数≥7天的患者有136例(66.3%)。术后一个月随访结果,以mRS评分预后良好的有97例(47.3%)、预后不良的有108例(52.7%),以ADL评分预后良好的有84例(41.0%)、预后不良的有121例(59.0%)。2.对收集的27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列15项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收缩压、术前GCS评分、血肿体积、中线移位程度、NICU天数、手术时机、血肿形态、血肿的位置、手术方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是否气管切开、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颅内感染。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mRS评分分组的结果显示,下列7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95%CI(0.000,0.125),OR=0.007,P=0.001)、血肿体积(95%CI(0.000,0.096),OR=0.001,P=0.004)、中线移位(95%CI(0.002,0.249),OR=0.021,P=0.002)、NICU 天数(95%CI(0.001,0.151),OR=0.013,P=0.001)、手术方式(95%CI(0.001,0.332),OR=0.001,P=0.008)、血肿是否破入脑室(95%CI(0.020,0.987),OR=0.142,P=0.048)、术后再出血(95%CI(0.004,0.269),OR=0.033,P=0.001)。以ADL评分分组的结果显示,下列6项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危险因素:术前GCS评分(95%CI(0.015,0.337),OR=0.072,P=0.001)、血肿体积(95%CI(0.000,0.800),OR=0.016,P=0.038)、NICU 天数(95%CI(0.008,0.201),OR=0.040,P=0.000)、手术方式(95%CI(0.008,0.678),OR=0.073,P=0.021)、血肿是否破入脑室(95%CI(0.042,0.914),OR=0.196,P=0.038)、术后再出血(95%CI(0.024,0.896),OR=0.147,P=0.038)。[结 论]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经外科治疗的患者,早期预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本次研究中经多因素分析后发现,下列7项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影响因素:术前GCS评分、血肿体积、NICU天数、手术方式、中线移位程度、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术后再出血。因此,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救治过程中,重视这些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个体化、标准化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救治率的关键,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减轻社会及家庭经济负担有着积极的作用。

吴浩冉[7](2020)在《3D-slicer软件在锁孔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行3D-slicer软件辅助定位下锁孔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与传统定位下锁孔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探讨3D-slicer软件辅助定位在锁孔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中的作用,利用光学投影定位颅内病变较传统定位是否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更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及应用。研究方法:本研究课题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并行锁孔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42例,为A组,再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并行锁孔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42例,为B组,B组患者在3D-slicer软件辅助定位下行锁孔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血肿中心点与骨窗中心点距离、骨窗与血肿重合率、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术后最大血肿周围水肿范围、平均住院日、预后评分、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研究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相关指标,如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术前血肿体积、术前GCS、术前NIHSS、手术部位(左/右),得出P>0.05,两组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骨窗直径与骨窗面积,P>0.05,无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时间为(151.57±38.48)min,B组为(111.90±11.54)min,A组平均住院日为(15.62±3.01)天,B组平均住院日为(12.29±1.33)天,P<0.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A、B组血肿清除率分别为(72.59±4.19)%、(85.48±6.84)%,水肿最大体积为(41.98±4.67)ml、(33.52±6.36)ml,血肿中心点与骨窗中心点距离为(4.96±0.34)cm、(3.91±0.68)cm,骨窗与血肿体表投影重合情况中,A组28例完全重合,重合率为66.67%,B组37例完全重合,重合率为88.10%,各组数据统计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相关指标中,术后2周A组GOS评分为(2.93±0.84),预后良好26例(61.90%),B组GOS评分为(3.40±0.77),预后良好38例(90.04%),术后2周NIHSS评分A组为(9.24±5.11),B组为(6.40±4.7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A组GOS评分为(3.00±1.03),预后良好26例(65.00%),B组为(3.56±0.98),预后良好34例(87.18%);术后3个月NIHSS评分,A组NIHSS评分(7.38±4.72),B组NIHSS评分(4.88±3.77),两组数据比较统计值P<0.05,两组患者预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在3D-slicer软件辅助定位下行锁孔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相比较在传统定位下行锁孔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平均住院日短、血肿清除率高、最大水肿体积小、骨窗与血肿投影重合率高、血肿中心与骨窗中心距离短等优点,并且除骨窗与血肿投影重合率外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2.3D-slicer软件辅助定位下行锁孔入路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2周、3月的GOS评分高于传统定位下手术患者,而2周及3月的NIHSS评分低于传统定位下手术患者,提示在3D-slicer软件辅助定位下手术治疗术后2周的短期预后及3个月的长期预后较好。3.3D-slicer软件在术前、术后血肿体积、水肿体积、骨窗与血肿投影重合情况、血肿中心与骨窗中心距离的计算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指导术前定位及术后入路设计,且使用过程中对设备要求较低,具有免费、便捷、快速、精准等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魏志鹏[8](2020)在《3D-Slicer软件定位技术在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定位技术在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宁夏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按照定位方法不同分为:3D-Slicer软件定位组(n=20)和传统CT定位组(n=22)。3D-Slicer软件定位组在3D-Slicer软件定位下行脑内血肿穿刺钻孔引流术,传统CT定位组由术者根据患者CT原始平片定位下行脑内血肿穿刺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种定位手术患者术中穿刺次数、术后引流管末端到预设穿刺靶点的距离、术后12小时、术后3天的血肿清除率、术后颅内感染和再出血发生率、术后血肿完全吸收时间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以评估疗效。结果:1.3D-Slicer软件定位组术后12小时[(42.0±14.5)%比(30.0±10.1)%;P<0.05]、术后3天[(66.0±16.7)%比(52.4±11.7)%;P<0.05]的血肿清除率显着高于传统CT定位组;2.3D-Slicer软件定位组术中穿刺次数、术后引流管末端到预设穿刺靶点的距离、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显着优于传统CT定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术后再出血率(10%比9.1%;P>0.05)、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5%比9.1%;P>0.05)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1个月3D-Slicer软件定位组预后优于传统CT定位组。结论:3D-Slicer软件定位脑内血肿较传统CT定位法更直观、准确,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传统的CT定位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徐立婧[9](2019)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及3D-Slice软件的辅助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3D-Slicer软件在辅助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CH)的应用价值及不同手术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影响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收集99例采取3D-Slicer软件辅助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出血量3060ml)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后手术时机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624h)及延期组(24h)。其中早期组51例,延期组48例。两组术前在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G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Barthel指数(IB)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在不同的手术时机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术后脑水肿,再出血),死亡率,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DL),将两组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介绍3D-Slicer软件应用方法,临床价值,注意事项,评价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手术时机,临床效果及治疗注意事项。结果:本项研究中,早期组51例,延期组48例.术后并发症情况:早期组肺感染6例(11.76%),消化道出血4例(7.84%),术后D级脑水肿1例(1.96%),延期组肺感染14例(29.17%),消化道出血11例(22.92%),术后D级脑水肿8例(16.67%),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earson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早期组4例(7.84%),延期组2例(4.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5)。术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早期组预后良好患者44例(86.27%),延期组的预后良好患者21例(43.75%);早期组的致残患者5例(9.8%),延期组的致残患者19例(39.58%);早期组死亡2例(3.92%),延期组死亡8例(16.6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结论:1.高血压脑出血早期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患者相对于延期微创手术的患者,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好,患者预后好,致残率致死率低等优势;选择高血压脑出血后624h内为最佳手术时机,患者获益较多。并且出血量在3060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手术效果好。2.3D-Slicer软件操作简单,快捷,容易掌握,对设备要求不高;3D-Slicer软件可以依据头CT或MRI数据建立颅骨,血肿等三维图象,计算颅内血肿体积,该方法计算的血肿量准确度高,为临床医生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和完善术前准备提供依据;3D-Slicer软件辅助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较传统体表定位徒手穿刺操作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3.3D-Slicer软件辅助微创穿刺引流术对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单,用时短,定位准确,术后并发症少,手术预后好,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王晓东[10](2019)在《单通道与双通道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单通道与双通道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为高血压脑出血危重患者提供高效、规范化的治疗借鉴思路。方法:搜集整理河北蔚县人民医院2016年09月至2017年09月期间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行锥颅软通道血肿引流术,对血肿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做好标记,实验组采取双通道引流,借助CT确定血肿中心,穿刺点选择血肿中心到血肿边缘最近的皮层,并对血肿中心到穿刺点的垂直距离分别进行测定,双通道的患者同时经额部沿长轴穿刺点进行选择,确保穿刺时进针方向平行于中线,将带针芯的穿刺硅胶管插入,拔出针芯,将硅胶管留置进行引流。对照组由于脑实质血肿接受单通道引流,手术操作同实验组。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血肿量、GOS评分、ADL分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并对实验组双通道引流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显着性差异(P>0.05),可比性强。2.术前两组患者血肿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经过治疗后,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血肿量均显着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肿量下降更为明显,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GOS评分相比,实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但是不同等级的例数分布,2级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3、4、5级的例数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5.在ADL分级方面,实验组IV-V级例数为6例,对照组IV-V级例数为10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II级为7例,对照组III级有11例,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II级17例,对照组I-II级9例,经统计学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经术后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实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均<0.05,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再出血、脑积水、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颅内感染等,其中,对照组发生率为40.00%,实验组发生率为23.33%,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双通道引流血肿清除术影响预后方面,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前GCS评分、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发生脑疝、出血量方面,预后良好组显着优于预后不良组,P均<0.05,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9.根据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影响双通道引流组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术前GCS评分高、破入脑室、发生脑疝以及出血量多。结论:1与单通道微创引流相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双通道微创引流,能够快速清除血肿、减少血肿的占位效应,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2.双通道微创引流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3.在临床实践中,影响双通道引流组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术前GCS评分高、破入脑室、发生脑疝以及出血量多。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基本情况,明确影响双通道引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明确其危险因素为术前GCS评分高、破入脑室、发生脑疝以及出血量多,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二、CT导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T导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论文提纲范文)

(1)探究CT导向穿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情况比较
    2.2 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3 讨论

(2)FDFN头架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纳入标准及禁忌证
        1.1.3 入院检查
        1.1.4 FDFN头架介绍
        1.1.5 治疗方法
        1.1.6 数据采集
        1.1.7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人口学特征
        1.2.2 基线资料
        1.2.3 水肿体积比较
        1.2.4 FA值比较
        1.2.5 术后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之间结果比较
        1.2.6 NIHSS评分比较
        1.2.7 ADL评分比较
    1.3 讨论
        1.3.1 HICH外科手术的理论基础
        1.3.2 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重要性
        1.3.3 HICH的手术时间窗
        1.3.4 微创穿刺引流术细节
        1.3.4.1 微创穿刺术手术穿刺路径的选择
        1.3.4.2 引流管穿刺的深度
        1.3.4.3 rt-pa和尿激酶在微创术后的应用
        1.3.5 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
        1.3.6 HICH的多靶点穿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脑出血的治疗现状
    1. HICH的发病机制
        1.1 长期高血压是血管破坏的病理、生理基础
        1.2 脑内血肿扩大
        1.3 高血压脑出血后对脑组织继发性损害
    2. DTI检查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1 DTI成像的基本原理
        2.1.1 FA值、rFA值的临床意义
        2.1.2 评估部位的选择
        2.1.3 CST完整性分级
    3.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
        3.1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穿刺技术
        3.2 大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
        3.3.小骨窗血肿清除术
        3.4. 神经内镜血肿抽吸术
        3.5. 神经导航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4. 高血压脑出血的内科治疗常见问题
        4.1 血压管理
        4.2 血糖管理
        4.3 颅内压管理
    5.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性
    6. 现代康复理念
    7.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3d-slicer对原发性脑出血所致颅内不规则血肿的临床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发生率
    二、 发病机制
第1章 基于3d-slicer软件对颅内不规则血肿体积的测量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来源
        1.1.2 分组情况
        1.1.3 数据处理
        1.1.4 三种血肿体积计算方法
        1.1.4.1 多田公式法
        1.1.4.2 “2/3Sh”标准法
        1.1.4.33 d-slicer软件法
        1.1.5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基于3d-slicer的不规则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观察对象
        2.1.2 治疗方法
        2.1.2.1 保守治疗方案
        2.1.2.2 传统引流术
        2.1.2.3 3d-slicer引流术
        2.1.3 评价指标
        2.1.4 统计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References
致谢

(5)一项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新型定位穿刺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第一章 前言
    1 高血压脑出血的概述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1 原理描述
    2 实验材料
        2.1 立体定向头架和模拟实验
        2.2 手机程序App
    3 研究对象
    4 方法
        4.1 术前准备
        4.2 新型技术的手术步骤
        4.3 手术流程
        4.4 穿刺准确度的评估
        4.5 治疗后颅窝出血的案例说明
        4.6 术后处理
        4.7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基本资料
    2 新型定位穿刺技术的可行性
    3 手术室时间
    4 准确度评估
    5 与定位穿刺技术相关的临床表现
第四章 讨论
    1 可行性
    2 手术流程
    3 穿刺的准确度
    4 溶栓药物的应用
    5 后颅窝出血
    6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第五章 创新点
第六章 结论
第七章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第九章 附录
    1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2 研究中相关的评分表
        2.1 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表
        2.2 脑出血后意识状态的分级
        2.3 脑出血后GCS与意识状态状况分级比较
    3 与技术相关的CDC院内感染诊断标准(部分)
        3.1 切口感染
        3.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3 植入物引起的感染
        3.4 败血症
第十章 致谢

(6)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3D-slicer软件在锁孔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方法
三、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
    2.术前相关指标
    3.手术相关指标
    4.并发症及预后相关指标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3D-slicer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插图和附表清单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8)3D-Slicer软件定位技术在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9)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及3D-Slice软件的辅助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一般资料
        1.1.2 头CT表现及出血量计算
        1.1.3 主要临床表现
        1.1.4 患者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1.2 评分标准
        1.2.1 运动功能分级
        1.2.2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1.2.3 脑水肿分级标准
    1.3 疗效评定标准
        1.3.1 近期疗效评定标准
        1.3.2 远期疗效评定标准
    1.4 治疗方法
        1.4.1 术前治疗
        1.4.2 术前准备
        1.4.3 3D-Slicer应用方法
        1.4.4 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手术方法
        1.4.5 侧脑室钻孔引流术
        1.4.6 术后处理
    1.5 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情况
    2.2 远期疗效
三、讨论
    3.1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
        3.1.1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
        3.1.2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适应症
    3.2 不同手术时机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比较
        3.2.1 不同手术时机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3.2.2 不同手术时机患者预后比较
    3.3 手术时机选择
    3.4 3D-Slicer临床价值,不足及注意事项
        3.4.1 3D-Slicer临床价值
        3.4.2 3D-Slicer软件不足之处
        3.4.3 3D-Slicer软件操作注意事项
    3.5 术后再出血分析
    3.6 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注意事项
        3.6.1 术前治疗
        3.6.2 手术操作注意事项
        3.6.3 术后治疗
    3.7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单通道与双通道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CT导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究CT导向穿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朱东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08)
  • [2]FDFN头架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D]. 徐雅彪.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3]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D]. 隋亚娟.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4]基于3d-slicer对原发性脑出血所致颅内不规则血肿的临床初步探究[D]. 李江峰. 延安大学, 2020(12)
  • [5]一项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新型定位穿刺技术的研究[D]. 刘永强.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 蒋德曦.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3D-slicer软件在锁孔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应用研究[D]. 吴浩冉.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8]3D-Slicer软件定位技术在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D]. 魏志鹏.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9]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治疗及3D-Slice软件的辅助应用研究[D]. 徐立婧.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10]单通道与双通道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D]. 王晓东.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CT引导下高血压脑出血穿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