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活性炭论文-林志雄

蜂窝活性炭论文-林志雄

导读:本文包含了蜂窝活性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印刷行业,光触媒,蜂窝活性炭,VOCs治理技术

蜂窝活性炭论文文献综述

林志雄[1](2019)在《新型光触媒蜂窝活性炭技术在印刷行业治理VOCs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印刷厂有机废气治理的相关技术,分析各种处理工艺技术优缺点。以某印刷厂实际改造为例,介绍新型光触媒蜂窝活性炭技术在印刷厂有机废气上的适用性及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4期)

蒋应梯,庄晓伟,潘炘,王进,张文福[2](2019)在《竹材加工剩余物制复合型蜂窝活性炭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竹粉为原料,并在竹粉中加入适量的废活性炭粉,将两者混合均匀,用竹焦油为粘合剂,将竹粉和废活性炭粉混合物与竹焦油搅拌捏合均匀,并在模具上压成蜂窝块状,再经过烘干、炭化和水蒸汽活化等工序制成复合型蜂窝活性炭试样。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竹焦油与原料重量比、竹粉与废炭重量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这四个工艺因素对蜂窝活性炭性能的影响规律。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竹焦油与原料重量比2∶1、竹粉与废炭重量比10∶3、活化温度850℃和活化时间180分钟。在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蜂窝活性炭试样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50 mg·g~(-1),它的碘吸附值为965 mg·g~(-1),抗压强度为0.92 MPa。(本文来源于《竹子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颜丽丽,屈一新,万昊明[3](2016)在《臭氧及臭氧/蜂窝活性炭降解苯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连续流动反应器分别对单独臭氧(O_3)和O_3/蜂窝活性炭(O_3/HAC)体系中模拟含酚废水(苯酚水溶液)中苯酚的降解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溶液p H值、停留时间和臭氧质量浓度对苯酚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性条件有利于苯酚的降解,苯酚和COD的去除率均随停留时间和臭氧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在O_3/HAC体系中,模拟含酚废水中苯酚和COD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O_3体系.在单独O_3体系中,当溶液的p H值为10.5,臭氧质量浓度为15 mg/L,停留时间为55 min时,苯酚的去除率接近90%,COD的去除率接近75%.在O_3/HAC体系中使用上述条件苯酚的去除接近97%,COD的去除率接近90%.碱性环境下,使用自由基捕获剂(叔丁醇)对苯酚和COD降解机理的初步研究表明,该条件下HAC对苯酚及其降解产物分解的促进作用可能源于HAC对O_3自分解生成自由基反应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吴干学,郭家秀,韩东升,楚英豪,尹华强[4](2011)在《灰分对蜂窝活性炭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恒温搅拌法和恒温超声波振荡法酸解神府煤的灰分,通过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和BET分析了灰分对蜂窝活性炭机械性能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恒温超声波振荡法酸解灰分的效果好,组成灰分的无机盐对蜂窝体机械性能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其吸附性能的提高则有阻碍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化工》期刊2011年06期)

吴干学,郭家秀,韩东升,楚英豪,尹华强[5](2011)在《蜂窝活性炭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随着活性炭各种优异性能的凸显,活性炭在工业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而由于粉末活性炭堆密度低,运输和回收困难,且易造成粉尘污染;颗粒和柱状的利用率较低,压降大等缺点;蜂窝状活性炭既继承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大、耐酸碱、易再生等优点,又具有流体力学性能好、床层阻力小等特性而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蜂窝状活性炭的结构性能,着重介绍其制备方法和黏结剂的选择,分析影响其性能的因素,提出了蜂窝状活性炭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期刊2011-08-17)

柳来栓,黄张根,张晓航,吴秉衡[6](2010)在《煤种和活化程度对蜂窝活性炭孔隙结构和机械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与有机添加剂的混合物为原料,经过挤出成型、炭化、水蒸气活化得到蜂窝状活性炭.采用扫描电镜、氮吸附和压力试验等测试手段对得到的蜂窝半焦和蜂窝活性炭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显示,煤种和活化程度显着影响蜂窝状活性炭孔结构和机械强度,以大同烟煤为原料制备的蜂窝状活性炭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和机械强度.而神府长焰煤得到的蜂窝活性炭中孔和大孔容积高,机械强度低.(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柳来栓,刘振宇,黄张根,张晓航[7](2009)在《炭化温度对蜂窝活性炭孔结构和强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同弱粘结性烟煤为主要原料,添加有机成型助剂和水制成塑性泥料,经过挤出成型、炭化、水蒸气活化得到煤基蜂窝活性炭.通过SEM,XRD,低温N2吸附和机械压缩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炭化温度对蜂窝半焦和蜂窝活性炭孔隙结构和机械强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炭化得到的煤基蜂窝活性炭比表面积、总孔容和中孔的比例高,抗压强度低;高温炭化得到的煤基蜂窝活性炭比表面积、总孔容和中孔的比例低,而抗压强度较高.经800℃炭化、850℃水蒸气活化6 h,制得的蜂窝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669m2/g,机械强度为13.2 M Pa.(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彭宏,肖鸿,尹华强[8](2008)在《二氧化碳活化对蜂窝活性炭制备及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糠醛渣碳粉、粘土、酚醛树脂和羧甲基纤维素制备了蜂窝碳产品并炭化的基础上,研究了CO2活化制取蜂窝活性炭产品时活化温度、活化时间、CO2流量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制备条件是活化温度850℃、活化时间150min、CO2流量150ml/min,并就蜂窝活性炭产品的脱硫性能及流体力学性能与其它形态活性炭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蜂窝活性炭的脱硫率及累积脱硫量较高,压降较低。(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08年08期)

彭宏[9](2006)在《蜂窝活性炭脱硫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酸雨是公认的全球性叁大环境问题之一,危害十分严重,而SO_2污染又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对SO_2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作为SO_2的治理技术之一,炭法烟气脱硫技术具有将污染防治与资源回收利用相结合的特点,应用前景良好。本文研究开发的糠醛渣蜂窝活性炭(HAC)就是在炭法烟气脱硫技术上的一个创新。 实验中以工业废料糠醛渣炭粉(活性炭粉),羧甲基纤维素、酚醛树脂、粘土和油为原料,制备出了蜂窝状活性炭,探索了它的最佳炭化和活化条件,以及单因素的影响,同时对蜂窝活性炭的脱硫工艺参数以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低温氮吸附等测试手段对蜂窝活性炭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现得出结论如下: (1) 以糠醛渣为原料时,探讨了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的对HAC产品的影响,当活化温度在700℃-900℃,活化时间在30min-150min范围内时,活化温度升高和活化时间延长,得率下降,碘值增加。活化温度1173K,活化时间120min时,碘值达到最高,为717.58mg/g。 (2) 在实验条件下,得出了制备蜂窝活性炭的综合最优条件为:炭化温度823K,炭化时间60min,活化温度1153K,活化时间60min,CO_2流量150mL/min。 (3) 活化温度对蜂窝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但对蜂窝活性炭化学官能团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4) 在制备原料和制备条件都相同条件下,对蜂窝活性炭,球状活性炭,柱状(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4-15)

蜂窝活性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竹粉为原料,并在竹粉中加入适量的废活性炭粉,将两者混合均匀,用竹焦油为粘合剂,将竹粉和废活性炭粉混合物与竹焦油搅拌捏合均匀,并在模具上压成蜂窝块状,再经过烘干、炭化和水蒸汽活化等工序制成复合型蜂窝活性炭试样。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竹焦油与原料重量比、竹粉与废炭重量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这四个工艺因素对蜂窝活性炭性能的影响规律。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竹焦油与原料重量比2∶1、竹粉与废炭重量比10∶3、活化温度850℃和活化时间180分钟。在最佳工艺条件制得的蜂窝活性炭试样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50 mg·g~(-1),它的碘吸附值为965 mg·g~(-1),抗压强度为0.92 MP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蜂窝活性炭论文参考文献

[1].林志雄.新型光触媒蜂窝活性炭技术在印刷行业治理VOCs应用[J].节能与环保.2019

[2].蒋应梯,庄晓伟,潘炘,王进,张文福.竹材加工剩余物制复合型蜂窝活性炭试验研究[J].竹子学报.2019

[3].颜丽丽,屈一新,万昊明.臭氧及臭氧/蜂窝活性炭降解苯酚的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吴干学,郭家秀,韩东升,楚英豪,尹华强.灰分对蜂窝活性炭性能的影响[J].四川化工.2011

[5].吴干学,郭家秀,韩东升,楚英豪,尹华强.蜂窝活性炭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趋势[C].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2011

[6].柳来栓,黄张根,张晓航,吴秉衡.煤种和活化程度对蜂窝活性炭孔隙结构和机械强度的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7].柳来栓,刘振宇,黄张根,张晓航.炭化温度对蜂窝活性炭孔结构和强度的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8].彭宏,肖鸿,尹华强.二氧化碳活化对蜂窝活性炭制备及其性能的影响[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

[9].彭宏.蜂窝活性炭脱硫性能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

标签:;  ;  ;  ;  

蜂窝活性炭论文-林志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