铈基材料论文-邹伟欣,董林

铈基材料论文-邹伟欣,董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铈基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催化性能,光生电子,内建电场,稀土铈

铈基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邹伟欣,董林[1](2019)在《稀土铈基材料界面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能源危机日渐严重,寻求可持续能源已迫在眉睫。稀土二氧化铈(CeO_2)由于具有丰富的表面缺陷、良好的氧化还原性能、特殊的4f电子结构等特点,在光催化领域中得到广泛的研究[1]。研究表明稀土铈基材料的界面结构(电子/几何构型)在光催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基于此,本工作主要从稀土铈基材料界面构建出发,有目的地调控CeO_2/g-C_3N_4、CeO_2/MoS_2/g-C_3N_4以及Cu_2O/CeO_2纳米复合材料界面间电子、几何结构,深入探索催化材料结构与反应性能间"构效关系"。相关工作主要分为以(本文来源于《2019第叁届全国光催化材料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09-20)

陈秋云[2](2018)在《铈基材料中4f电子局域/巡游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含有f电子的镧系和锕系金属间化合物中,电荷、自旋、轨道、晶格等自由度的强烈耦合可导致重费米子态、磁有序、非常规超导、非费米液体行为等多种量子态。铀、钚等材料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与f电子特性及其随外界条件的转变具有密切联系。f电子的局域-巡游特性是理解这些奇异量子现象的关键因素。重费米子CeMIn_5(M=Co, Rh, Ir)家族是研究f电子局域/巡游特性及超导和磁性相互关系的重要体系。在该体系中,CeCoIn_5和CeIrIn_5均为超导体,而CeRhIn_5为反铁磁体。此外,f电子在高温下表现为局域的磁矩,随着温度的降低会逐渐与导带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重的准粒子。f电子随(本文来源于《2018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期刊2018-11-01)

魏强[3](2017)在《氧化铈基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脱硝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废气和汽车发动机尾气中所含的大量氮氧化物不仅会对人体造成一次伤害,更将形成酸雨以及光化学烟雾。因此,开发高效脱硝催化剂脱除氮氧化物,遏制雾霾的产生,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构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刻不容缓。本课题针对这一现状选取富含分级多孔结构的生物组织作为模板,利用生物大分子的诱导作用获取结构不同的仿生纳米光催化材料。研究氧空位在导向光还原中起的关键作用;揭示光催化材料的微观结构-氧空位浓度-导向光还原性能叁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指导仿生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材料的设计。使用不同的生物模板及预处理方法、调控与氧化铈纳米颗粒复合的碳材料,搭建模拟光还原脱除废气反应装置,在不同温度、不同光强、不同气流空速下利用制得的催化材料转化模拟工业废气,揭示仿生富集的分级多孔结构对氮氧化物导向光还原速率及反应产物的影响规律。本课题以新鲜豆芽,螺旋藻,油菜茎杆富含分级多孔结构的组织作为生物模板制备仿生纳米CeO_2/石墨烯光催化剂,在烧结温度为800°C,煅烧速率为2°C/min条件下,仿生CeO_2/石墨烯纳米催化剂精确复制了生物模板的微观形貌特征。经荧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曼、氮气吸附脱吸仪、电子显微镜、紫外漫散射表征后可知仿油菜茎杆形貌的CeO_2/石墨烯光催化材料其孔隙结构更为均匀,晶粒尺寸更小,精确复制了其具有的分级多孔结构,继承了油菜茎杆模板高孔隙率,超大比表面积及易于调控的微观形貌特征,有效地增强了所制备的纳米光催化剂对可见光的捕获能力,显着提高了材料的光催化活性,为光催化脱硝提供了良好的催化环境。通过实验探究出最佳光催化低温脱除氮氧化物条件,最佳纳米光催化剂的生物模板即仿油菜茎杆形貌的CeO_2/石墨烯在煅烧温度为800°C、煅烧速率为2°C/min、催化剂填充体积为6 m L、NO浓度为600 ppm、氨气浓度为600 ppm、氮气为载气、反应温度为140°C、空速为1000 h-1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达到最高,对NO的催化脱除效率达到87%。(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6-01)

任志恒[4](2017)在《铈基材料的改性及其两步法热化学循环分解CO_2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洁净、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利用迫在眉睫。其中,两步法热化学循环分解CO_2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方式,它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可长期储存和便于运输的化学燃料,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两步法热循环过程中,对金属氧化物的性能要求苛刻,只有少数的金属氧化物能够完成,目前研究比较多的体系有铁氧化物、ZnO、CeO_2、V_2O_5等,其中CeO_2材料因其具备优良的储放氧性能,不挥发,抗烧结能力强,CO产生速率快,循环稳定性好等优势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而CeO_2材料最大的问题是还原温度低于1500 ℃时可利用的氧空位非常有限,限制了CO的产量,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柠檬酸络合法对铈基材料进行掺杂改性(Zr,In),试图改善铈基材料在两步法分解CO_2中的反应性能。通过XRD、N2吸附-脱附、Raman、H2-TPR等表征手段以及课题组自行搭建的CO-CO_2循环反应装置对制得材料的结构、还原特性、储放氧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为改性铈基材料在该体系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研究了Zr的掺杂含量对柠檬酸络合法制备的铈锆固溶体结构、氧化还原性能以及对两步法热循环体系中CO_2分解产物释放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r的引入起到了惰性载体的作用,当Zr的摩尔含量低于20%时,Zr掺杂含量越高,材料的热稳性越好,越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孔道以及比表面积,材料Ce_(0.8)Zr_(0.2)O_2的比表面积最高,可达到58.3 m2/g;然而随着Zr含量的继续增大,由于晶相转变而导致比表面积下降。一定含量的Zr的掺杂能够降低氧迁移的活化能,有利于晶格氧的扩散和迁移,而且当Zr=10%时,材料在两步法热化学循环分解CO_2的评价中表现优异,而当Zr≥20%时,材料晶格氧的溢出量持续增加,CO的产生速率和生成总量却明显降低。利用In对Ce_(0.8)Zr_(0.2)O_2进行掺杂改性,重点考察了In的掺杂含量对铈锆固溶体的结构、储放氧性能、热循环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对CO_2分解的活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In的掺杂可能与铈锆形成取代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少量In的掺杂有利于CO_2分解速率的提升,但当In掺杂量大于4%时,CO的产生速率急剧下降。In的过量掺杂导致高温下材料的表面易于烧结,不利于维持材料的热稳定性,导致O_2的产量低于未掺杂In的样品Ce_(0.8)Zr_(0.2)O_2。In掺杂量≤6%的样品在CO-CO_2循环稳定性测试中表现优异,随着In掺杂比例继续增大,循环稳定性开始逐渐下降。以铈锆固溶体Ce_(0.8)Zr_(0.2)O_2作为载体,对其表面进行不同摩尔浓度InOx物种的浸渍,研究了浸渍法所得样品在CO-CO_2循环稳定性测试中的表现,结果表明表面浸渍的方法能够基本维持材料的孔道结构和热稳定性,相比较于Ce_(0.8)Zr_(0.2)O_2样品,浸渍法所得样品均表现出优良的还原的特性。但存在表面活性组分分布不均的问题。与此同时,浸渍法所制备的样品CO的产量低于叁元固溶体的样品。(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贺业亨[5](2016)在《小分子吸附导向合成二氧化铈基材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eO_2既可以作为活性组分参与催化反应,又是良好的载体材料,在多相催化领域应用广泛,并且展现出明显的形貌效应,因此制备形貌尺寸可控的CeO_2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制备CeO_2的方法已有很多,但对于设计和控制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而得到高活性的CeO_2材料仍有很大挑战。本课题中成功发展了一种气体小分子导向合成高活性CeO_2基催化材料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气体小分子导向合成的作用机理,考察合成气氛对产物形貌结构和表面性质的影响。对CeO_2基催化剂的形貌尺寸和组成结构进行综合设计,系统考察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表面状态等因素对其低温CO催化氧化和水煤气变换(WGS)反应活性的影响。首先提出了一种利用CO小分子导向合成CeO_2纳米立方块的方法。将CO气体引入到CeO_2纳米颗粒的制备体系中,发现最终得到的产物是CeO_2纳米立方块。通过TEM、HRTEM表征分析CeO_2纳米颗粒和立方块的形貌结构和暴露晶面,二者分别主要暴露{111}和{100}晶面。通过FTIR表征两种CeO_2纳米晶体的表面物种、XPS表征二者的表面元素分布和结合能状态;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了CO导向合成CeO_2纳米立方块的形成机理,CO在CeO_2纳米晶体表面的吸附特性导致了CeO_2各晶面的选择性生长,最终形成暴露更多高活性{100}晶面的CeO_2纳米立方块。以上述合成的CeO_2纳米颗粒和立方块为基元材料,通过一种在微乳液中自下而上(EBS)的自组装方法制备得到了暴露不同晶面的CeO_2胶体球:主要暴露{111}晶面的NPCS和暴露{100}晶面的NCCS,二者分别负载Au之后得到Au/NPCS和Au/NCCS,对其低温WGS反应活性进行研究,探究载体CeO_2的不同晶面对Au/CeO_2的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u/NPCS(或NPCS)相比,Au/NCCS(或NCCS)催化剂具有更加优异的WGS反应活性。两种胶体球的尺寸和比表面积接近,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两个因素对WGS活性的影响,单纯研究CeO_2{111}和{100}晶面的晶面效应。通过XPS、H2-TPR表征说明Au在CeO_2(100)表面更容易形成离子态的Au8+,有利于提高CeO_2表面的氧迁移速率。通过原位红外研究表明Au/CeO_2胶体球表面的WGS反应过程符合甲酸盐机理,相比于Au/NPCS,在Au/NCCS表面,H2O的吸附更稳定,中间物种双齿甲酸盐的分解速率更快,表面覆盖的单齿碳酸盐等钝化物种也较少。基于量化计算(DFT)手段,对Au在CeO_2(111)和(100)晶面上的负载以及H2O在不同晶面上的吸附进行研究,证明了负载到(100)晶面上的Au带有更多正电荷,并且H2O在(100)晶面上的吸附能更大,即吸附更稳定。接着,我们将CO小分子引入到CeO_2的另一合成体系中,得到一种具有球蛋白状介孔结构的CeCO3OH材料,经过热分解后得到球蛋白状介孔CeO_2。小分子导向合成技术为制备叁维自组装结构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途径。通过XRD、TEM和BET等技术表征球蛋白状CeCO3OH/CeO_2的形貌和物相结构,进一步采用FTIR、XPS和UV-vis等表征材料的表面性质。结合表征分析,提出球蛋白状介孔CeCO3OH/CeO_2的形成机理,CO在过程中起到了稳定Ce3+和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并通过实验验证了CO在CeCO3OH材料合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与硝酸铈直接分解得到的CeO_2-DC相比,球蛋白状介孔CeO_2具有优异的CO催化氧化活性,并且负载Au后具有良好的低温CO催化氧化活性。基于采用CO小分子调控和优化CeO_2形貌结构的成功经验,我们又选取H2小分子对铈基材料进行表面优化。在乙二醇体系中,同时加入硝酸铈、硝酸铝,制备得到了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的CeO_2-Al2O3复合氧化物,其中CeO_2晶粒很小(3-5 nm),内嵌到比表面积较大的Al2O3载体中。我们将H2引入到相同合成体系中,考察H2气氛对最终产物性质的影响。发现引入H2后得到的CeO_2-Al2O3-H2氧化物表面存在更多的氧空位/吸附氧(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活性氧物种),通过O2-TPD、H2-TPR均证明了CeO_2-Al2O3-H2中氧迁移和交换能力更强。负载Au后得到的Au/CeO_2-Al2O3-H2表面仍然存在更多的活性物种(与Au/CeO_2-Al2O3相比),并且具有更优的WGS催化活性。通过原位红外证明,Au/CeO_2-Al2O3-H2表面发生WGS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更低,反应中间物种在其表面的分解速率更快。(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05-30)

魏光曦[6](2016)在《应用于尾气催化处理过程的高性能纳米铈基材料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机动车尾气后处理技术迅速发展,开发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储放氧能力的铈基材料是当前尾气催化后处理领域的关键问题,也是缓解汽车工业与环境矛盾的重要技术之一。本论文基于对纳米氧化铈合成工艺的优化,探讨了铈基纳米材料稳定性与动态储放氧能力之间的权衡关系及其微观机制。通过优化反应物浓度、晶化处理、干燥、造孔等过程,考察纳米氧化铈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晶化处理是氧化铈稳定性的关键控制步骤。90℃常压晶化24小时可使焙烧后氧化铈BET比表面提高2~3倍;而通过对氧化铈孔结构的控制可使纳米氧化铈BET比表面进一步提高20%(第二章)。通过对比90℃晶化0、1、3和6天的氧化铈性能,考察晶化时间对氧化铈水热稳定性和储放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晶化处理导致CeO_2稳定的提高和储放氧能力的降低。通过样品晶相结构(XRD)、储放氧量(H2-TPR/DOSC测试)、表面价态(XPS)、红外光谱吸收结构(DRIFTS)和微观晶界形貌(HR-TEM)等表征,发现晶化处理降低了氧化铈表面氧空位浓度,并形成无序化晶界;初步解释了晶化处理对氧化铈性能的影响机制。(第叁章)通过对比90℃晶化0、1、3和6天氧化铈的氧释放过程动力学,考察晶化处理对纳米氧化铈氧释放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晶化处理降低了初始氧释放速率,增大了可释放氧数量,并导致长时间晶化处理后氧化铈表面氧释放出现自活化现象;同时长时间晶化处理削弱了Pt-CeO_2相互作用,导致储放氧过程活化能明显提高。上述结果证明晶化处理显着降低了氧化铈表面缺陷浓度,进而降低了氧化铈动态储放氧能力。(第四章)通过对比90℃晶化0、1、3和6天氧化铈水热老化过程中的晶体生长动力学,考察晶化处理对纳米氧化铈稳定性的影响机制。采用自行修正的活化能可变型抛物线模型分析老化过程中晶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晶化处理时间的延长,晶体生长表观活化能从120~140 k J/mol增加到200 k J/mol),该活化能数值上与红外漫反射光谱(DRIFTS)中位错型晶界吸收峰的能量状态具有显着的线性关系,证明位错型晶界的生成是纳米氧化铈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制备和研究不同摩尔比CeO_2-复合氧化物,进一步提高了铈基材料的耐受温度范围。实验制备了具有不同CeO_2摩尔分数(10~50%)的CeO_2-复合氧化物,通过对比样品水热老化后的比表面、晶相结构、储放氧能力、CeO_2-Al_2O_3微观结合形式等,发现复合氧化物中CeO_2均匀分散在Al_2O_3骨架中,导致样品具有良好的储放氧能力和水热稳定性。(第六章)(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4-01)

张凯[7](2016)在《氧化铈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脱硝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大量释放的氮氧化物产生了一系列破坏环境的酸雨、雾霾、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物。因此,通过催化剂低温移除火电厂及柴油机发动机释放出的氮氧化物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然而,能在低温尤其是200℃以下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的催化剂依然还是空白。本项目针对这一现状,开发在低温下能导向光还原氮氧化物的氧化铈基能级梯度材料及技术。这种新型材料的设计理念是,使用含有丰富分级多孔结构的生物结构作为模板,制备具有仿生富集结构的材料;通过掺杂半导体、氧空位等向氧化铈的禁带中导入多个梯度能级,使得材料能够吸收利用可见光;进一步控制掺入半导体材料中金属离子与铈离子组成的循环变价体系与光生电子空穴对协同稳定氧空位的含量,使催化剂表面高活性的氧空位大幅促进导向光还原生成N2。系统研究这一反应系统的导向光还原效率、活性位与还原剂的作用机理,为设计遏制雾霾的新型氧化铈基催化材料提供实验及理论基础。本文以黄瓜、莲藕为模板采用浸渍法制备仿生CeO2-CuO材料,在煅烧温度为550℃,煅烧速率为2℃/min条件下,材料形貌最为完整,孔道结构也最为丰富。经XRD、BET、SEM、TEM、UV-VIS、XPS表征后可知仿黄瓜形貌的CeO2-CuO的综合性能更为优异,其孔隙结构更为均匀,晶粒尺寸小,并且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及更高的可见光吸收利用率。考察了过渡金属掺杂对于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当氧化铈负载了铜以后,氧化铜以置换固溶的形式掺入到氧化铈晶格中,导致氧化铈晶格发生畸变,材料晶粒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同时随着氧化铜的掺入,一方面通过梯度耦合的方式减小了氧化铈的禁带宽度,使其对可见光产生响应;另一方面当Cu2+取代Ce4-材料内部的氧空位便会增加,等价于在半导体的禁带中引入另一个杂质能级,这进一步促进了催化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活性。随着铜负载量的增加,材料的粒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可见光催化活性也逐渐减弱。当铜负载量为0.2时,此时材料具备最好的催化性能。通过重复实验得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材料为仿黄瓜形貌的仿生CeO2-CuO、铜负载量为0.2、催化剂体积为6mL、NO浓度为600ppm、NH3浓度为600ppm、N2为载气、反应温度为140℃左右、空速为2000 h-1,此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达到最高,对NO的去除率为85%。(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6-04-01)

Mungungerel.Sh,李常艳,刘宝仓,阿拉坦高勒,张军[8](2015)在《无机多孔铈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晶胶模板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无机多孔铈基材料,并对其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人体胃癌细胞(BGC-803)为模型细胞,评价了无机多孔铈基材料对BGC-803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将BGC-803细胞在浸有无机多孔铈基材料载玻片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分不同时间段对BGC-803细胞的在无机多孔铈基材料载玻片上成活率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BGC-803细胞在无机多孔铈基材料上具有较好的黏附特性,无机多孔铈基材料对BGC-803细胞具有较低的毒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细胞迁移研究结果表明,无机多孔铈基材料的孔结构虽然可提高细胞黏附特性,但会引起小范围内细胞集落化,显示出在组织再生工程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无机多孔铈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便利用其作为生物支架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组织工程领域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石鑫昊[9](2014)在《钐掺杂的铈基材料上碳黑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柴油机具有优良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但是柴油机排放尾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近期雾霾现象严重,其中PM是最主要的污染。PM小于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然而柴油机尾气中含有大量的PM,PM中主要成分是碳黑颗粒。碳黑颗粒的氧化温度在600oC,而柴油机的排气温度却是在200-400oC左右。这就需要一种高效的催化剂来降低碳黑的氧化温度,达到将碳黑与NOx共同消除的目的。本论文考察了钐掺杂的铈基材料在PM和NOx共消除中的性能。采用络合燃烧法制备了CeO2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LaCoO3担载量的LaCoO3/CeO2催化剂,比较了担载量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所有担载LaCoO3的催化剂中,担载量为50wt%催化剂的活性最好。从表征结果看,LaCoO3与CeO2很好的结合,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并且提高了CeO2的热稳定性。由于CeO2具有优良的储放氧能力,而LaCoO3增强了催化剂表面氧的迁移率,从而使得碳黑燃烧反应的速率得到提升。由于CeO2在高温焙烧的情况下易产生烧结现象,通过掺入稀土金属Sm来提高其热稳定性。从Ce1-xSmxO2系列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来看,随着Sm掺杂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晶粒减小,抗烧结能力增强。在氧气氛和氮氧化物气氛下,当Sm的掺入量为0.05和0.1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增强。随着Sm掺入量的逐渐增加,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却逐渐降低。少量Sm的掺杂会提高催化剂活性氧数量,增强储氧能力,提高晶相氧的迁移能力,因此降低了碳黑燃烧温度。以Ce0.75Sm0.25O2为载体,担载活泼金属Ni、Mn、Fe、Cu和Ag,考察其在碳黑燃烧反应中的性能。研究发现在氧气氛下Ag/Ce0.75Sm0.25O2催化活性最好,Tp温度为420oC,在470oC左右完全转化。在NOx气氛下Mn/Ce0.75Sm0.25O2催化活性最好,Tp温度为360oC,起止温度分别为270oC和420oC。(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张利芳[10](2014)在《过渡金属修饰的氧化铈基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铈(CeO_2)具有较好的氧化还原能力和储氧能力(OSC),在很多重要的催化氧化反应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同形貌和负载其他金属或氧化物的氧化铈基材料能够暴露不同晶面、提高氧化还原和储氧能力。本文采用水热法在180℃条件下反应24h合成了纳米球形的CeO_2材料,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沉淀剂的用量和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等条件,对反应条件和形貌形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XRD、H2-TPR、Raman、UV-Vis等一系列的表征手段对纳米球形CeO_2的结构晶型进行探究,最后以CO氧化为探针反应研究了形貌和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合成的纳米CeO_2材料具有结晶度低,比表面积大(109m2/g),粒径尺寸较小(25-30nm),存在较多的氧空位,因此具有较好的CO氧化催化活性。通过浸渍法对纳米球形的CeO_2进行了修饰,合成了x%CuO/CeO_2这一系列的催化剂。使用SEM、XRD、H2-TPR、Raman、UV-Vis等表征手段对x%CuO/CeO_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究了CuO的含量对载体的影响,以CO为探针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6%CuO/CeO_2的CO氧化催化活性最好,仅在90℃时CO的转化率就达到了100%。与其他不同形貌载体合成的6%CuO/CeO_2相比,仍具有较好的CO氧化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4-03-30)

铈基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含有f电子的镧系和锕系金属间化合物中,电荷、自旋、轨道、晶格等自由度的强烈耦合可导致重费米子态、磁有序、非常规超导、非费米液体行为等多种量子态。铀、钚等材料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与f电子特性及其随外界条件的转变具有密切联系。f电子的局域-巡游特性是理解这些奇异量子现象的关键因素。重费米子CeMIn_5(M=Co, Rh, Ir)家族是研究f电子局域/巡游特性及超导和磁性相互关系的重要体系。在该体系中,CeCoIn_5和CeIrIn_5均为超导体,而CeRhIn_5为反铁磁体。此外,f电子在高温下表现为局域的磁矩,随着温度的降低会逐渐与导带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形成重的准粒子。f电子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铈基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邹伟欣,董林.稀土铈基材料界面构建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C].2019第叁届全国光催化材料创新与应用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2].陈秋云.铈基材料中4f电子局域/巡游特性[C].2018年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8

[3].魏强.氧化铈基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脱硝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7

[4].任志恒.铈基材料的改性及其两步法热化学循环分解CO_2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5].贺业亨.小分子吸附导向合成二氧化铈基材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6].魏光曦.应用于尾气催化处理过程的高性能纳米铈基材料合成研究[D].天津大学.2016

[7].张凯.氧化铈基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脱硝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6

[8].Mungungerel.Sh,李常艳,刘宝仓,阿拉坦高勒,张军.无机多孔铈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英文)[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9].石鑫昊.钐掺杂的铈基材料上碳黑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10].张利芳.过渡金属修饰的氧化铈基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D].黑龙江大学.2014

标签:;  ;  ;  ;  

铈基材料论文-邹伟欣,董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