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移作用论文-苏小卒,张强

滑移作用论文-苏小卒,张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滑移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结构,钢-混界面黏结-滑移,连接器单元,法向力

滑移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苏小卒,张强[1](2019)在《法向力作用下钢-混界面黏结滑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BAQUS连接器单元模拟钢-混界面黏结滑移特性,并将预应力效应转化为界面法向力作用,建立了考虑法向力作用的钢板-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试验的有限元模型,比较了试验和有限元模型的黏结滑移形态和黏结滑移曲线,分析了钢-混界面黏结滑移受力性能,研究了混凝土强度和法向力大小对界面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ABAQUS连接器单元能比较合理地模拟钢板-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滑移性能;法向力对界面峰值黏结力和残余阶段黏结力影响显着,但对峰值滑移量影响较小;混凝土强度显着影响峰值黏结力,但对峰值滑移量和残余黏结力影响较小;所得结论可为钢-混界面黏结滑移性能研究的有限元建模及黏结滑移关系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一鸣,任慧平,毛卫民[2](2019)在《纯铝轧制晶粒交互作用对滑移系及取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性变形过程中铝多晶体晶粒间不仅保持应力与应变的连续,而且还存在弹性或塑性交互作用.当前广泛流行的塑性变形理论预先设定,晶粒或晶粒集团在符合Taylor应变原则的刚性环境中完成塑性变形,由此常使其预测的滑移系开动和取向演变偏离实际情况.观察了低轧制变形量下晶粒的形状改变,以及典型晶粒内开动的滑移系和相应取向的演变.结果显示:晶粒形状的改变、晶内开动的滑移系和相应取向演变不符合根据Taylor应变原则所作的预测.借助基于弹性和塑性晶体学原理的反应应力模型分析和计算了晶粒间的弹、塑性交互作用,并由此正确地预测了开动的滑移系和取向的演变;表明反应应力模型更适合于表达金属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行为.(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文硕,戴公连,秦红禧[3](2019)在《滑移支座摩阻效应对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支座摩阻力对大跨度桥梁-轨道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以高速铁路线上某大跨度钢桁拱桥为研究对象,建立钢轨-桥梁-墩台-基础一体化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弹簧模拟滑移支座,对计入支座摩阻效应前后、不同类型扣件下桥梁-轨道系统的各种纵向附加力开展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滑移支座摩阻力对大跨度桥梁-轨道系统的伸缩附加力和断轨附加力有较大影响。计入支座摩阻效应后,钢轨的各项附加应力有所减小,各墩台附加水平力显着增加。随着摩阻系数μ增大,墩台附加力呈不断增大趋势,而钢轨附加应力和钢轨断缝值则趋于减小。采用普通扣件下摩阻系数为0.03,0.05和0.10时,钢轨最大伸缩应力分别为不计摩阻力时的92.7%,87.3%和71.8%,而固定墩墩顶附加力分别增大至2.1倍、2.8倍和4.4倍。计入支座摩阻力后,在不同摩擦因数下,采用小阻力扣件的钢轨附加应力与墩台附加水平力较普通扣件工况下差别不大,但断缝值均增大约20%。(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庄金平,陈剑星,陶钢,蔡雪峰[4](2019)在《重复荷载作用后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密实混凝土强度、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和粉煤灰掺量为变量,制作了3个系列共36个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黏结试件和1个系列共4个钢筋与普通混凝土黏结试件,进行了重复荷载作用后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研究。采用电液伺服加载装置进行重复加载及黏结拉拔试验,探讨了重复荷载作用后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各因素对各阶段黏结刚度及各特征点如残留滑移、劈裂点、残余点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重复荷载作用后试件拉拔试验的破坏形态分为拔出破坏、钢筋拉断和劈裂破坏,对于拔出破坏的试件其黏结应力-滑移曲线包含滑移段、劈裂段、下降段、残余段等,而对于其余试件则只包含滑移段和劈裂段;自密实混凝土强度对各阶段黏结刚度和特征点的黏结应力、滑移的影响较大,与单调拔出结果相比,自密实混凝土强度越高,滑移段的刚度比越大、下降段的刚度比越小;粉煤灰掺量和扩展度大于600 mm时对各阶段黏结刚度和各特征点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并考虑公式运用的方便性,回归得到重复荷载作用后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黏结-滑移本构关系式。(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亚芳,侯剑楠[5](2018)在《基于路面荷载作用的基坑抗隆起滑移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城市不断的发展,基坑规模也越来越大,基坑墙锚支护技术已逐步引入到沿海软弱地基的基坑工程中,为研究数值方法在模拟基坑支护结构变形中的应用,利用PLAXIS2D分别对基坑无护壁、基坑有护壁及基坑墙锚支护下的基坑开挖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基于Terzaghi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对土钉支护条件下基坑抗隆起进行了大量细致计算与实践应用对比分析,并基于路面荷载作用基坑边壁隆起滑移与墙锚支护隆起滑移控制展开系统分析,以Terzaghi极限承载力理论假设为前提分别建立基坑无护壁抗隆起滑移模型、基坑有护壁抗隆起滑移模型及基坑墙锚支护抗隆起滑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坑无护壁支护情况下破坏形式及变形以滑移为主,基坑有护壁支护情况下滑移得到一定程度抑制,墙锚杆支护情况下基坑出现抗隆起滑移,墙锚杆支护有效控制了滑移变形,基坑出现微弱隆起滑移变形。(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公路与运输》期刊2018年06期)

陈跃都[6](2018)在《水力耦合作用下岩体粗糙裂隙渗流及滑移失稳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地下资源开采工程而言(采矿工程、压裂工程、油气工程等),其所面临的天然岩体介质通常赋存于稳定的地应力及地下水环境之中,但在遭到开采扰动等外界因素干扰时,岩体周围所形成的不平衡的采动应力场会诱发岩体内部的大量微裂纹起裂、扩展和贯通,而贯通所形成的次生裂隙会在采动应力(正应力及剪应力)的进一步作用下发生压缩闭合及剪切滑移,从而造成岩体渗透性能的改变;岩体渗透性的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岩体内水压力及应力场的分布,进而反作用于岩石破裂损伤及岩体裂隙的剪切失稳过程,最终造成岩体介质应力-水环境的失衡。此外,岩体裂隙的粗糙本质属性对其力学及渗流特征有着巨大影响,其因而会使得上述裂隙在水力耦合下的渗流及滑移失稳特征变得愈加复杂。由此可知,资源开采工程中岩体内采动裂隙的演化对地下水-地应力的平衡起着支配性作用,而掌握岩体粗糙裂隙在水力耦合下的渗流特性演化及滑移失稳机理对于资源开采过程中地下水体及围岩的稳定性控制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工程意义。本文以“水力耦合作用下岩体粗糙裂隙的渗流及滑移失稳机理”为主要研究课题,通过大量试验工作对岩体裂隙的粗糙特征、渗流及滑移失稳特性进行研究,并由此建立了岩体粗糙裂隙水力耦合模型并进行程序实现,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煤矿开采地下水破坏-围岩滑移失稳进行了工程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基于表面3D形貌扫描数据,编制裂隙叁维开度分布计算算法,对裂隙几何特征进行定量表征。研究表明:裂隙几何特征由表面粗糙特征和内部几何特征共同决定;裂隙内部会存在孤立空腔域,其对裂隙渗流影响较小;裂隙接触域及连通空腔域在裂隙面间呈非均匀分布,是裂隙所受外部应力和内部水压的主要承载对象,两者共同决定着粗糙裂隙的水力耦合特性。2)通过不同粒径砂岩单裂隙水力渗透试验对粗糙裂隙渗流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裂隙渗透率随外部围压增大呈非线性减小规律;不同粒径砂岩裂隙渗透特性差异较大,其无法由表面粗糙特性进行表征;反之,裂隙几何特性参数,包括有效力学开度大小e'm,接触比率ω和相对分形维数D*Λ,可对裂隙渗流特性差异性进行表征,叁者随外部围压增大均呈指数型变化,其对粗糙裂隙渗透率的影响满足经验公式:k=e'2m/12(1-1.1ω)8(1+2/D*Δ)6/5此外,裂隙连通域面积非均匀分布的分形维数与裂隙初始水力开度e0和水力开度eh间存在关系,其可表示为:D=p(e0/eh)q另外,裂隙粗糙几何特性(初始水力开度e0,水力开度eh和表面最大轮廓高度ξ)对非达西渗流特征也存在影响,可建立叁者对Forchheimer方程非线性系数B及临界雷诺数Rec的影响关系为:B=mp/eh3W2(e0/eh)n(logcξ/eh)d Re12E/m(1-E)(e0/eh)n(logcξ/eh)d3)通过建立粗糙裂隙凸起-空腔-水压概念模型,并采用应力平衡分析提出了粗糙裂隙的有效应力系数α,并结合砂岩裂隙水力渗透试验结果建立了粗糙裂隙有效应力模型。研究表明:裂隙连通空腔率可用于表征粗糙裂隙的有效应力系数α,其随围压σ3增长呈负指数减小,而随水压p增大呈指数型增大,叁者满足经验关系式α=a+bexp(-cσ3+dp)。4)通过不同压缩应力下的粗糙裂隙渗流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裂隙几何特征的非均匀分布会造成裂隙内流体流速、水压及流线呈非均匀分布变化;随着压缩应力增大,沿流动方向的裂隙水压力的非均匀变化愈明显;在低流速时,裂隙内开度变化及接触域分布是造成粗糙裂隙非线性流动的主要原因。5)自主设计了岩体单裂隙直剪-渗流耦合试验方法,其弥补了现存方法的一些不足。之后采用该试验方法开展了不同围压及渗透水压作用下的岩体单裂隙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进而对粗糙裂隙剪切特性、渗流特性及水力滑移失稳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裂隙剪切强度和残余强度随围压增加而增大,而法向剪胀位移变化则正好相反;在恒法向应力下,随剪切位移增加,裂隙渗透率呈现“减小-增加-再减小-稳定”四阶段变化,该变化过程与裂隙面微凸体力学变化相关;裂隙在剪切残余段的相对滑动会造成表面凸起物的剪断和磨损,其会堵塞渗流通道而造成渗透率下降,该影响作用可用剪切力的塑形功定量表征;在剪应力保持恒定时,水压的增大会造成裂隙的滑移失稳,滑移位移随水压增大呈非线性增长关系;剪切过程中AE数变化可预测剪切失稳过程中微凸体破损变化。6)通过开展不同围压及渗透下的砂岩岩石破裂渗流及失稳特性试验,对水力耦合作用下的岩石破裂损伤-微裂纹演化-宏观裂隙剪切滑移过程进行研究,同时分析该过程中的渗透率演化,并对水力作用下的峰后裂隙岩体的剪切失稳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水压会明显弱化峰前区岩石的变形及强度参数,也会降低峰后区裂隙岩体的残余强度并加速失稳破坏;岩石在压缩破坏全过程的渗透率呈现“减小-突增-减小-稳定”的变化,其中峰前段的渗透率与岩石损伤变量D呈正指数变化关系,而峰后段岩体的渗透率则受裂隙面粗糙特性及裂隙凸起剪断磨损影响。峰后段裂隙岩体的剪切失稳特性受围压、水压、粗糙特性及裂隙倾角影响,可用F=f(σ1,σ3,Pt,β,φ)作为其水力剪切失稳的判别条件。7)在Barton-Bandis裂隙力学模型基础上,以前文试验结果为基础,完善了粗糙裂隙岩体渗流-失稳的水-力耦合模型,并结合离散元软件UDEC对模型进行了程序实现,接着通过具体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新建立模型可很好表征不同法向应力、水压非动态耦合、水压动态耦合及不同尺度下的裂隙渗透率演化及滑移失稳特征,模拟结果与第四章所开展的粗糙岩体裂隙剪切-渗流试验结果相吻合。8)运用新建立的粗糙裂隙水力耦合模型对煤矿开采地下水破坏-围岩滑移失稳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表明:采场围岩岩体中压应力向拉应力的过渡区是岩体极易形成剪切失稳的“脆弱区”;裂隙岩体中垂直应力增大及水平应力的减小会引起高倾角裂隙的剪胀,进而造成垂向渗透率增大,但其同时也会压缩水平裂隙而抑制水平渗透率增加;裂隙岩体剪切失稳与外部应力、内部水压及岩体裂隙倾角发育特征有关,高倾角裂隙发育较多的岩体在采动应力下极易发生剪切滑移,相反,水平裂隙诱发的岩体剪切失稳则较弱。(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蒋海明,李杰[7](2018)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红砂岩块体滑移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爆是深埋工程开挖过程中常遇到的动力灾害。为了进一步理解滑移型岩爆的触发机理,本文利用块系岩体动态特性试验系统,进行冲击扰动诱发岩块滑移的物理模拟试验,获得了冲击扰动诱发岩块不可逆位移、滑移失稳的规律、影响因素及临界能量阈值。试验结果表明:冲击扰动诱发岩块间不可逆位移只需冲击能量达到一定阈值,而冲击扰动诱发岩块间滑移失稳(滑移型岩爆)则必须同时满足接触面(断裂面)处于高切向地应力水平的准稳定状态和岩体运动的冲击能量达到一定阈值。重复冲击荷载试验进一步说明:水平静力及冲击力幅值越大,诱发岩块滑移失稳所需要的扰动次数越少。(本文来源于《工程勘察》期刊2018年09期)

王园园,段树金,牛润明[8](2018)在《钢-混凝土组合与迭合双重作用梁负弯矩区刚度和迭合面滑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由于其负弯矩区混凝土板的开裂制约着组合结构的发展。该文提出一种钢-混凝土组合与迭合双重作用梁,在负弯矩区钢梁上翼缘与混凝土顶板底面的迭合面使用抗拔不抗剪连接件连接,使迭合面在不发生分离的条件下产生自由滑动效应,以释放混凝土板拉应力、降低混凝土板开裂风险。得到了考虑迭合面摩擦抵抗的截面抗弯刚度;采用基本力学原理分析迭合界面在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分别作用下的滑移和滑移应变,得到了界面滑移和滑移应变沿梁长的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8年S1期)

周克松[9](2018)在《预变形与时效作用下孪生/滑移型Ti-10Mo-1Fe/3Fe层状合金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β钛合金因具有高比强度,低弹性模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孪生诱发塑性变形(TWIP)和马氏体诱发塑性变形(TRIP)效应,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海洋工程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通过传统的位错强化在提高其强度的同时会降低合金的塑性,从而限制了β型钛合金的应用范围。在本课题前期的研究中,通过预变形与时效结合可以有效改善Ti-15Mo合金的强塑性匹配,而Ti-10Mo-1Fe/3Fe层状合金在变形过程中通过孪生/滑移的耦合变形,也会使得合金具有较好的强塑性匹配,然而预变形与时效作用结合能否同样改善Ti-10Mo-1Fe和Ti-10Mo-3Fe合金的强塑性匹配,以及Ti-10Mo-1Fe/3Fe层状合金中孪生/滑移的耦合变形与ω相析出的双重耦合对合金性能的改善效果还不清楚。本文主要通过预变形与时效作用相结合的手段,探究孪晶/位错层状变形组织与等温ω相结合对Ti-10Mo-1Fe/3Fe层状合金性能的影响,并与Ti-10Mo-1Fe合金和Ti-10Mo-3Fe合金进行对比。研究表明:在200℃~400℃等温时效过程中,Ti-10Mo-1Fe合金和Ti-10Mo-3Fe合金中析出硬脆ω相,硬度值变大,并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预变形量为5%、时效温度为200℃保温1 h时,Ti-10Mo-1Fe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屈服强度和均匀延伸率分别为712 MPa和10%左右。Ti-10Mo-3Fe合金具有较高的屈服强度(981 MPa),但是均匀延伸率很低(0.2%)。当预变形量不变,时效温度升高到300℃时,两种合金均表现为脆性断裂。同样,在200℃~400℃时效过程中,Ti-10Mo-1Fe/3Fe层状合金析出ω相,硬度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同一时效温度下,Ti-10Mo-1Fe层的硬度值高于Ti-10Mo-3Fe层的硬度值。在预变形量为5%,时效温度为200℃时,Ti-10Mo-1Fe/3Fe层状合金也具有比较好的强塑性匹配,屈服强度为960 MPa,高于Ti-10Mo-1Fe合金,均匀延伸率8%。而当预变形量不变,时效温度升至300℃时,层状合金则表现为脆性断裂。(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5-25)

张兴洲[10](2018)在《汽车离心力作用下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弯梁桥侧向位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高等级公路与城市立体化交通对道路线形的要求越来越高,弯梁桥逐渐被广泛应用。由于弯梁桥不规则的空间形状,使其在运营过程中容易出现支座滑移、支座脱空、梁体侧向位移过大等病害,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主梁倾覆。汽车离心力是引起弯梁桥侧向位移的主要因素,为准确计算出汽车离心力作用下的主梁侧向位移,本文将从板式橡胶支座的摩擦滑移性能分析出发,建立简化的叁维滑动支座单元,以此进行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弯梁桥侧向位移分析,并在限位装置参数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弯梁桥侧向位移的控制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通过对板式橡胶支座剪切刚度的计算分析,验证了支座精细化实体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支座与梁的实体接触摩擦模型,并对板式橡胶支座的摩擦滑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梁水平位移的不断增大,支座变形分为两个阶段:支座与梁发生相对滑移前,支座主要以弹性剪切变形为主;支座与梁发生相对滑移后,支座的剪切变形不再增加,支座的滑移量逐步增大。(2)基于对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性能的分析,提出了考虑静动摩擦系数比的支座摩擦滑移力学模型,并对考虑不同情况下的支座滑移力学模型进行了总结。由此将支座的实体接触摩擦模型简化为叁根弹簧组成的滑动支座单元模型,并验证了滑动支座单元模型的准确性。(3)建立了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弯梁桥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的瞬态动力分析功能,进行了移动汽车离心力作用下的弯梁桥横向振动分析。研究了车速、车重、墩高及曲率半径对弯梁桥侧向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汽车离心力较大时,桥台内侧的支座易发生摩擦滑移。车速对主梁侧向位移的影响程度比车重的影响程度大,为控制弯梁桥的侧向位移,应以限速为首选措施。墩高对墩顶径向位移的影响较为显着,但对墩顶支座的位移影响较小。曲率半径对弯梁桥侧向位移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离心力的变化造成的,当离心力为定值时,曲率半径对主梁侧向位移的峰值几乎没有影响。(4)通过在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弯梁桥模型上增加对限位装置的模拟,分析了限位装置参数对弯梁桥侧向位移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间隙与碰撞刚度对主梁侧向位移和墩底弯矩的影响较大,应在有效控制主梁位移及避免下部结构出现较大内力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限位装置的参数。(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6)

滑移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塑性变形过程中铝多晶体晶粒间不仅保持应力与应变的连续,而且还存在弹性或塑性交互作用.当前广泛流行的塑性变形理论预先设定,晶粒或晶粒集团在符合Taylor应变原则的刚性环境中完成塑性变形,由此常使其预测的滑移系开动和取向演变偏离实际情况.观察了低轧制变形量下晶粒的形状改变,以及典型晶粒内开动的滑移系和相应取向的演变.结果显示:晶粒形状的改变、晶内开动的滑移系和相应取向演变不符合根据Taylor应变原则所作的预测.借助基于弹性和塑性晶体学原理的反应应力模型分析和计算了晶粒间的弹、塑性交互作用,并由此正确地预测了开动的滑移系和取向的演变;表明反应应力模型更适合于表达金属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滑移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苏小卒,张强.法向力作用下钢-混界面黏结滑移性能[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2].李一鸣,任慧平,毛卫民.纯铝轧制晶粒交互作用对滑移系及取向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9

[3].刘文硕,戴公连,秦红禧.滑移支座摩阻效应对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庄金平,陈剑星,陶钢,蔡雪峰.重复荷载作用后钢筋与自密实混凝土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9

[5].张亚芳,侯剑楠.基于路面荷载作用的基坑抗隆起滑移数值分析[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8

[6].陈跃都.水力耦合作用下岩体粗糙裂隙渗流及滑移失稳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7].蒋海明,李杰.冲击荷载作用下红砂岩块体滑移特征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8

[8].王园园,段树金,牛润明.钢-混凝土组合与迭合双重作用梁负弯矩区刚度和迭合面滑移研究[J].工程力学.2018

[9].周克松.预变形与时效作用下孪生/滑移型Ti-10Mo-1Fe/3Fe层状合金的力学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8

[10].张兴洲.汽车离心力作用下考虑支座摩擦滑移的弯梁桥侧向位移分析[D].长安大学.2018

标签:;  ;  ;  ;  

滑移作用论文-苏小卒,张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