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认识

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认识

一、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宋迎春,段向云,吕秋慧[1](2021)在《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自2019年11月启动以来,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落地实践中取得诸多成效。但结合各职业院校实施的实际情况分析发现,1+X证书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组织间联动异步、组织内部信息不对称、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流程多、教师实践能力缺位、学生考证动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组织间建立合作共赢机制,强化组织内部人员配备与服务提升,优化管理服务平台的性能,多管齐下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考证驱动力等策略来层层化解。

刘超,温宏愿,杨蕾,孙松丽,瞿志俊[2](2021)在《“1+X”证书制度下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分析了"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的背景和要求,围绕对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将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科研相融合,建立以项目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点、线、面、体"四维度体系化机器人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王丽凯,孙翠香[3](2021)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文中指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而开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试点工作,成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实践领域的一种探索。至目前为止。27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在地域分布、院校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及师资状况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区域不均衡、院校性质比例严重失衡、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职教特色不明确,难以凸显与专科层次的区别;专业设置过于集中电子信息大类,而农林等专业大类缺失;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与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偏低等。基于此,未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亟需采取如下发展策略:推进西部地区开展职教本科试点,加快推进公办高职院校升格工作;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教本科的"高层次";重视专业多样化与动态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强"双师"标准及制度建设,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与实践能力。

王相东,黄应邦[4](2021)在《科研机构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国际社会竞争的加剧,国家对应用型、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作为一种全新教育模式,对于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有问题从制度建设、归属感、导师考核、知识产权和日常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赵秀芝[5](2021)在《“1+X”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路径研究*——以传感网应用开发为例》文中指出在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双要求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重要内容,必须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传感网应用开发为例探索书证融通实施路径,通过人才培养创新、课程重构、模块化分工协作等,突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吻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拓展就业创业本领。

宋丹[6](2021)在《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的一种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基于人们对自身与家庭和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而形成,包含着对国家的认同、热爱国家的情感以及爱国行动意向。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顽强发展的精神支撑,在新时代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之源。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意义在于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具有爱国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的积极回应。家国情怀最初产生于西周时期,逐步形成和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是家国情怀产生的前提,爱国情感是家国情怀的核心,爱国行动意向是家国情怀的具体表现。家国情怀具有社会性、动力性、传承性和阶级性特征,对于强化国家认同、激发爱国内生动力、明确价值取向和涵育爱国意志品质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家国情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情感指向、价值取向和外显特征。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转折使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延伸,当代大学生成为弘扬和践行家国情怀的重要群体之一,新时代家国情怀在情感指向上实现了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在价值取向上具体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则成为新时代家国情怀的行动导向。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需要多元化的理论支撑。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理论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了现实理论指导。同时,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基因,培育过程必须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髓。此外,家国情怀的本质是个体对于国家的积极态度,其中爱国情感是家国情怀的核心,培育过程应借鉴心理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遵循态度形成规律和情感教育规律。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的确立应以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内涵为依据。一是要通过开展国情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二是要通过开展国家归属感教育、国家自豪感教育、国家尊严感教育、国家责任感教育和国家奉献感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积极情感。三是要通过开展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奋斗精神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有所作为的意向。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对人们的思想、心理与行为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给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带来了严峻挑战。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动摇了现有的培育基础,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传播阻碍了培育目标的实现,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出现弱化了培育影响力。此外,信息技术发展也给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传统理念带来冲击,降低了培育的实效性。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是制定培育策略的客观依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整体上居于良好水平,总体现状和突出问题聚焦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来看,在三个层面中,爱国情感层面得分最高,爱国行动意向层面得分最低,两个层面得分差距反映出当前培育过程中的实践教育环节还存在一定不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国家和民族认同对于家国情怀发展和提升的贡献率最大,在培育过程中应着力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教育这一基础性工作。二是当前大学生群体对国家形象、中国特色主义理论和道路的认同以及其爱国奉献感有待深化,理想目标和价值取向还不够明确,政治理论教育还有待于加强。三是在培育过程中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群体尚未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四是重点高校和民办院校的家国情怀培育工作还需强化。此外,艺术体育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水平相对较低,该群体的培育工作应加以重视。同时,通过访谈发现当前在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中还存在着培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培育目标不够明确、培育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培育方法不够科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性不足等问题。在制定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策略的过程中,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通过构建科学完善的培育制度和体系来增强家国情怀培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以良好家风家教为起点,充分发挥家庭教育、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育人作用。其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作用,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深化相关课程教学理论研究来提升家国情怀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培育必须以文化为载体,通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优秀文艺作品的精神力量以及校园文化的生机活力涵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爱国情感教育是家国情怀培育的关键环节,应通过榜样示范教育、仪式教育和情境体验教育等形式为大学生营造积极情感氛围。最后,应通过生活化教育、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来提高大学生弘扬和践行家国情怀的主体自觉。

储朝晖,卢晓东,刘进,彭凤,尹璐,安维复,陈健,沈红[7](2021)在《从自主招生看强基计划:“十四五”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展望》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走向结束,强基计划推出。自主招生与强基计划有哪些异同,历经18年被称为"最长试点"的自主招生留下哪些政策遗产和问题,"十四五"时期如何深层次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为有效回应这些问题,2020年底在北京理工大学召开了主题为"从自主招生看强基计划"专题研讨会,多位高校招生领域的研究专家到会发言。本刊遴选了以下5篇较有代表性发言以飨读者。

罗皓月[8](2021)在《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的生成逻辑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成璟瑭[9](2021)在《朝鲜半岛考古学的发端》文中研究表明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偏北位置,根据1953年签署的《朝鲜停战协定》,目前朝鲜半岛由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简称"朝鲜")与南部的大韩民国(Republic of Korea,简称"韩国")组成,两个国家为同一民族(朝鲜称为"朝鲜族",韩国称为"韩民族"),他们的语言、文字以及文化等基本相同,政治体制以及社会制度等差异较大。朝鲜半岛南北(东北端至西南端)直线距离最长约1012千米,东西(西北端至东端)直线距离最宽约598千米,总面积约22.3万平方千米,朝鲜与韩国以停战线为界,朝鲜的国土面积约为12.3万平方千米,韩国的国土面积约为10万平方千米。朝鲜与韩国的国土均由本土与岛屿构成,本土面积约占整个国土面积的98%,另有约5000个大小岛屿,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屿为半岛南部的济州岛[1]。朝鲜半岛多山地,少平原,整体地形东部高,而部相对较低,

丁玺[10](2021)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1+X证书制度的缘起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
    (二)凸现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需要
    (三)双证书制度迭代需要
二、1+X证书制度的试点进展与研究现状
    (一)1+X证书制度试点进展
    (二)1+X证书制度研究现状
        1. 理论研究。
        2. 实践研究。
三、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一)组织间联动异步,三方协作降维为三足鼎立
    (二)组织内部信息不对称
    (三)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流程多
    (四)教师对制度的理解偏差,实践能力欠缺
    (五)学生考证意愿与动力不足
四、推进1+X证书制度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组织间建立合作共赢机制
    (二)组织内部强化人员配备与服务提升
    (三)优化信息平台性能及流程管理
    (四)多管齐下,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五)提高X证书社会认可度,激发学生考证内驱力

(2)“1+X”证书制度下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背景
2 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2.1 培养“四种能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2.2 融合“三种途径”,实现实践能力提升
    2.3 建立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3 机器人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
    3.1 实施四维度体系化的实验室建设方案
    3.2 实施“理-虚-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4 结语

(3)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驱动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带来发展契机
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现状
    (一)分布以东部地区为主,学校性质多为民办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或“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三)专业设置以信息制造类为主
    (四)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与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多介于25%~45%之间
三、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上看,试点院校分布区域不均衡,院校性质比例严重失衡
    (二)人才培养定位模糊,职教特色不明确
    (三)专业设置过于集中于电子信息大类,农林等专业大类缺失
    (四)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和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偏低
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策略
    (一)亟需开展西部职教本科试点
    (二)加快推进公办高职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
    (三)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教本科的高层次
    (四)重视职教本科专业的多样化与动态性
    (五)加强“双师”标准及制度建设,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与实践能力

(4)科研机构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
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意义
    (一)整合资源优势,实现强强联合的需要
    (二)创新培养机制,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
    (三)拓宽研究生视野,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联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松散,缺少制度化
    (二)联培研究生与校方容易分割,缺乏归属感
    (三)知识产权归属
    (四)导师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五)日常管理跟不上
四、提升联培研究生管理水平的建议
    (一)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
    (二)加强沟通交流,增强归属感
    (三)妥善处理知识产权争议
    (四)严格落实导师负责制,建立导师考核制度
    (五)提升日常管理水平
五、结语

(5)“1+X”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路径研究*——以传感网应用开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二、实施“1+X”证书制度的背景
三、实施“1+X”证书制度的意义
    (一)为了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
    (二)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三)为构建国家资历框架体系
四、基于传感网应用开发的书证融通路径探索
    (一)突出实践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紧扣证书标准,定制课程体系
    (三)坚持需求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四)聚焦双元育人,打造双师团队
五、基于传感网应用开发的书证融通实施成效
    (一)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
    (二)“三教改革”纵深推进
    (三)社会服务能力显着提升
四、结语

(6)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点
第一章 家国情怀理论阐释
    一、家国情怀内涵及其核心要义
        (一)家国情怀的内涵
        (二)家国情怀的特征
    二、家国情怀的功能
        (一)强化国家认同
        (二)激发爱国内生动力
        (三)体现价值取向
        (四)涵育意志品质
    三、家国情怀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以忠君报国为集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二)近代以民族救亡为集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三)新中国建立后以振兴中华为集中体现的家国情怀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为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及意识形态理论为培育提供明确理论指导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爱国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培育提供直接理论指导
        (三)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培育提供具体理论指导
    二、中国共产党青年教育理论为培育提供现实理论指导
        (一)青年教育应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青年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培育提供思想资源
        (一)仁者爱人思想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奉献精神
        (二)忠孝一体思想蕴含着家国一体意识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
        (四)忧国忧民思想体现着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五)自强不息精神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其他相关社会科学理论为培育提供理路借鉴
        (一)心理学态度理论对培育的理论借鉴作用
        (二)教育学情感教育理论对培育的路径指引作用
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内容
    一、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一)开展国情教育
        (二)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三)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
    二、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积极情感
        (一)开展大学生国家归属感教育
        (二)开展大学生国家自豪感教育
        (三)开展大学生国家尊严感教育
        (四)开展大学生国家责任感教育
        (五)开展大学生国家奉献感教育
    三、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有所作为的意向
        (一)开展国家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教育
        (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三)开展爱国奋斗精神教育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面临的挑战
    一、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动摇了培育基础
        (一)文化殖民主义意图破坏我国的文化育人环境
        (二)西方文化渗透降低了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传播阻碍了培育目标实现
        (一)对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带来消极影响
        (二)导致大学生理性爱国能力下降
    三、社会现实问题弱化了培育影响力
        (一)社会发展引发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变化
        (二)精致利己主义思想导致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偏离
    四、信息技术发展降低了传统培育方式的实效性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渗透力弱化了传统教育功能
        (二)网络空间的虚拟性降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大学生家国情怀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一)构建大学生家国情怀评估指标体系
        (二)编制大学生家国情怀调查问卷
        (三)调查对象选取与问卷发放
    二、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的整体分析
        (一)基于题项层面的分析
        (二)基于一二级指标层面的分析
        (三)调查对象总体得分情况
    三、大学生家国情怀现状分类比较情况
        (一)女生得分显着高于男生
        (二)不同政治面貌学生得分差异不明显
        (三)不同专业类别学生得分差异较大
        (四)高年级学生得分显着高于低年级
        (五)不同层次学校学生得分差异明显
        (六)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得分差异不明显
    四、大学生家国情怀构成要素贡献率探究
        (一)各构成要素与家国情怀的线性关系检验
        (二)构成要素与家国情怀的多元回归分析
    五、大学生家国情怀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培育工作的系统性有待加强
        (二)培育目标任务不明确
        (三)培育机制不健全
        (四)培育方式待创新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有待改进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策略
    一、构建新时代系统化培育的机制和体系
        (一)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育工作制度和体系
        (二)通过良好家教家风发挥家庭和亲情的影响力
        (三)创新教育管理方式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
        (四)加强环境建设发挥社会育人功能
    二、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改革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培养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素质
        (三)深化拓展关于家国情怀的教学理论研究
    三、加强新时代文化载体的传承与激励作用
        (一)以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深化国家与民族认同
        (二)以优秀文艺作品的精神力量激发爱国情感
        (三)以校园文化的生机活力激励爱国行动意向
        (四)以大众传媒的应用与创新提升文化育人效能
    四、营造激励大学生内在情感的环境与氛围
        (一)以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内在动力
        (二)开展仪式感教育激发内在激情
        (三)拓展情境体验教育强化感性认知
    五、激发大学生培育和践行家国情怀的主体自觉
        (一)普及生活化教育深化大学生的内在体验
        (二)创新社会实践教育强化大学生内在感悟
        (三)开展自我教育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调查问卷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从自主招生看强基计划:“十四五”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高考招生究竟需要多少自主
自主招生的效率与公平
    一、自主招生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二、强基计划现存问题与改进
以自主招生为鉴 强基计划应解决好技术公平问题
    一、重理念公平、轻技术公平为自主招生制度埋下隐患
    二、强基计划要高度重视技术公平问题
2003-2020年间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机制的成效与启示
“强基计划”如何立得住、走得远
    一、从“过往”谈公平与效率
    二、从“当下”谈公平与效率
    三、从“未来”谈公平与效率

四、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实困境与突破策略[J]. 宋迎春,段向云,吕秋慧. 职教论坛, 2021(12)
  • [2]“1+X”证书制度下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 刘超,温宏愿,杨蕾,孙松丽,瞿志俊.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21(06)
  • [3]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发展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J]. 王丽凯,孙翠香. 职业教育研究, 2021(12)
  • [4]科研机构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 王相东,黄应邦. 科技风, 2021(33)
  • [5]“1+X”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路径研究*——以传感网应用开发为例[J]. 赵秀芝.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 [6]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研究[D]. 宋丹.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7]从自主招生看强基计划:“十四五”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展望[J]. 储朝晖,卢晓东,刘进,彭凤,尹璐,安维复,陈健,沈红. 江苏高教, 2021(08)
  • [8]高职教育“1+X”证书制度的生成逻辑及优化策略研究[D]. 罗皓月. 西华师范大学, 2021
  • [9]朝鲜半岛考古学的发端[J]. 成璟瑭. 边疆考古研究, 2021(01)
  • [10]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D]. 丁玺. 云南民族大学, 2021

标签:;  ;  ;  ;  ;  

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几点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