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组合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仿真组件,组合建模,语义可组合性,本体
可组合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杨健,董立勇,马金梁,王志涛,王龙兴[1](2019)在《基于本体的仿真组件语义描述和可组合性检验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本体研究了结构化描述仿真组件语义的方法,提出基于领域逻辑和客观规则构建组件间的横向与纵向语义关联关系.分析了组件属性的一般性与特殊性,阐明了组件的语义信息层次化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层次化语义描述方法的语义可组合性检验算法.最后提供了一个基于本体的组件可组合性检验案例.(本文来源于《指挥与控制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一,胡海霞,曾海波,涂俊峰[2](2019)在《基于模型可重用可组合的航天器分布式仿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复杂航天器系统仿真验证需求,结合模型多层次描述方法、面向服务的模型重用框架、仿真资源的虚拟化等技术,本文设计了基于模型可重用可组合的航天器分布式仿真平台,介绍了平台的主要功能和设计方法。以两航天器交会对接过程仿真为例,验证了此仿真平台的可行性。该仿真平台规范化、图形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可扩展性强,提高了复杂系统的协同仿真效率,对各形式的航天器仿真验证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20th CCSSTA 2019)》期刊2019-08-20)
陈超,解江,张春霞,李超,武涛[3](2016)在《基于语境的仿真模型可组合性判定准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合仿真理论和方法研究的核心是仿真模型的可组合性.论文基于面向组合的M&S框架描述了语境与可组合性判定的关系,通过定义应用语境和模型语境,论证了可组合性问题的本质是在应用语境约束下判定仿真模型及其组合在模型语境中是否为真,进而基于应用语境对模型语境的接口剪裁和行为剪裁提出了模型组合在满足应用需求方面应具备的条件,构建了四个IO规范层次上可组合性的判定准则.判定准则的提出不仅清晰地描述了可组合性判定的研究层次和内容,而且有利于将语境显式地表达为仿真模型的元数据从而促进可组合性设计以及仿真模型成熟度的工程实践.(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1期)
朱国华,王杰,余维伟[4](2014)在《一种可重用可组合的并行仿真模型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控制系统并行仿真的要求,利用组件技术实现可重用的仿真模型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可视化的仿真模型管理的集成环境,解决了仿真模型的标准化描述、接口设计、模型组合问题。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仿真模型的重用性和组合便利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4年22期)
张建春,康凤举[5](2014)在《面向可组合的基于混合DEVS的鱼雷仿真本体(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混合系统,鱼雷是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结合体。而鱼雷仿真贯穿于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效能评估、模拟训练的全生命周期。针对以往仿真开发过程中缺乏共同认可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混合DEVS形式化建模方法并定义了混合原子模型和混合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鱼雷各原子模型和耦合模型的描述。构建了基于混合DEVS的鱼雷仿真本体,其顶层实体包括仿真对象、仿真序列、仿真算法、模型类、函数、参数、时间、状态、事件和仿真记录。以空投鱼雷为例,通过参照鱼雷仿真本体改造了传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本体能有效表示鱼雷仿真领域知识和正确指导其模型开发。(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吴从晖,郑世明,顾亚[6](2014)在《基于可组合服务的陆军作战仿真模型集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军仿真模型体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建模与集成的复杂度,基于模型组件化技术,设计了模型组件库、对象库,通过逻辑组合实现了基本库和作战单元库,并以可组合的模型服务实现不同分辨率、异构模型的聚合集成目标,使得陆军作战仿真模型具备模块化、可复用、可扩展和可控制等应用特点和技战术性能。(本文来源于《指挥控制与仿真》期刊2014年04期)
史扬,董汉权,陆铭华[7](2014)在《面向服务的可组合可重用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仿真技术发展现状和仿真面临新需求,提出了面向服务的仿真平台技术框架,该框架基于面向服务架构和软件组件技术,可较好地满足仿真灵活性和扩展性的要求。构建了一个面向服务的作战仿真平台验证系统,该平台采用Java EE/EJB组件规范分别实现了通用仿真服务和领域模型服务功能,实验证明面向服务仿真架构支持仿真模型的组合和重用,可有效提高仿真效率、灵活性和开放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4年07期)
雷永林,李群,杨峰,王维平,朱一凡[8](2013)在《武器装备效能仿真的可组合建模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器装备效能仿真不同于一般的复杂系统仿真,具备很大的组合建模潜力和迫切的组合仿真需求.当前的统一仿真协议、统一建模方法、统一模型规范等组合仿真途径主要还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没有充分结合应用领域的实际,难以真正实现组合仿真.提出了基于模型框架实现组合仿真的思路,通过将领域共性不变知识(DIK)固化为可组合的模型框架,而应用可变知识(AVK)则可在模型框架基础上通过定制或扩展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了武器装备效能仿真的可组合建模框架(CMF),应用实践表明能够明显地提高仿真开发效率,有力地支持模型级可组合.(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3年11期)
杨惠珍,朱远军,张建春,郝莉莉,康凤举[9](2013)在《可组合的鱼雷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鱼雷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涉及发射平台、鱼雷武器、目标、对抗器材等复杂实体以及风场、海浪、水声场等复杂环境的建模和仿真问题,实现不同领域的实体和环境仿真模型的重用与组合是作战效能仿真系统开发面临的挑战。本文探讨了仿真可组合性的概念和基于本体的可组合仿真系统开发技术,分析了鱼雷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了鱼雷作战效能仿真本体、本体模型库以及基本本体的仿真系统开发流程,为解决不同领域、不同粒度仿真模型的可重用和组合问题,为构建更有效的鱼雷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工程应用探索。(本文来源于《鱼雷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朱玲玲[10](2013)在《可组合板式反应器的仿真分析及其控制系统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化石能源短缺加剧,藻类作为清洁生物能源制备生物燃料已提上日程。另外,利用微藻光合作用过程吸收CO2是对二氧化碳减排并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微藻高密度、规模化培养有赖于高效、实用化的光生物反应器。本文参照国外台式反应器,并且针对板式光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及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研究,设计研制新型高效的光生物反应器,并且根据相似原理,进行该反应器的放大设计研究。第一章: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光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及问题,本文提出利用CFD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反应器流动及传质性能分析,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的意义。第二章:阐述了反应器设计的相关原理。进行微藻培养影响因素,反应器性能的相关研究,并初步介绍了CFD模拟仿真、反应器系统控制及放大的相关原理。第叁章:根据板式反应器设计要求进行整体结构设计。结合CFD分析进行反应器主体结构设计,并同时介绍了光照系统,供料系统,供气设备。根据系统技术指标选择合适传感器。第四章:板式反应器控制系统设计。经分析,系统的控制方法采用PLC+PC控制并选择西门子200系列PLC。分析了相关过程参数控制并进行PLC的系统设计。第五章:进行板式反应器的软件设计,以WinCC作为上位机的监控软件。初步将六台板式反应器进行串并联,并用一套控制系统进行多台反应器的联动控制,初步将反应器从实验阶段推向中试阶段,为今后实现板式反应器进行微藻产业化做准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1-01)
可组合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满足复杂航天器系统仿真验证需求,结合模型多层次描述方法、面向服务的模型重用框架、仿真资源的虚拟化等技术,本文设计了基于模型可重用可组合的航天器分布式仿真平台,介绍了平台的主要功能和设计方法。以两航天器交会对接过程仿真为例,验证了此仿真平台的可行性。该仿真平台规范化、图形化和自动化程度高,可扩展性强,提高了复杂系统的协同仿真效率,对各形式的航天器仿真验证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组合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杨健,董立勇,马金梁,王志涛,王龙兴.基于本体的仿真组件语义描述和可组合性检验方法[J].指挥与控制学报.2019
[2].张一,胡海霞,曾海波,涂俊峰.基于模型可重用可组合的航天器分布式仿真系统研究[C].第二十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20thCCSSTA2019).2019
[3].陈超,解江,张春霞,李超,武涛.基于语境的仿真模型可组合性判定准则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
[4].朱国华,王杰,余维伟.一种可重用可组合的并行仿真模型技术分析[J].电子测试.2014
[5].张建春,康凤举.面向可组合的基于混合DEVS的鱼雷仿真本体(英文)[J].系统仿真学报.2014
[6].吴从晖,郑世明,顾亚.基于可组合服务的陆军作战仿真模型集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4
[7].史扬,董汉权,陆铭华.面向服务的可组合可重用仿真技术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4
[8].雷永林,李群,杨峰,王维平,朱一凡.武器装备效能仿真的可组合建模框架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
[9].杨惠珍,朱远军,张建春,郝莉莉,康凤举.可组合的鱼雷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系统研究[J].鱼雷技术.2013
[10].朱玲玲.可组合板式反应器的仿真分析及其控制系统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