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等通道挤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纯铝粉末,ECAP-FE,固结成形,热力耦合
等通道挤压论文文献综述
王敏慧,游晓红,王录才,方超,范明玉[1](2019)在《铝粉等通道挤压-正向挤压固结模拟及模具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等通道挤压-正向挤压(ECAP-FE)工艺可作为金属粉末固结的新工艺。针对纯铝粉末,采用Deform软件对ECAP-FE工艺进行热力耦合有限元模拟分析,剖析铝粉的固结行为。结果显示,ECAP-FE工艺对粉末多孔体具有强烈的致密效果,不同的模具参数对挤压变形的挤压成形力和等效应变均匀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挤压比对挤压成形力影响显着,而模具模面角对等效应变均匀性影响较大。分析可得,当采用模具模面角为45°、过渡距离为20 mm、挤压比为6. 25的模具结构参数进行组合挤压时,既可以降低挤压成形力,又能提高等效应变均匀性。通过研究分析为模具的设计和铝粉致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薄延强,王晨晨,王涵,阎佩雯,牛晓峰[2](2019)在《基于SPH法纯镁包套等通道挤压叁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无网格光滑动力学法(SPH),并自行编写程序对室温下包套等通道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SPH法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发现,同等挤压条件下5052铝合金包套材料对纯镁的保护作用较差,工件开裂。相比于5052铝合金外部包套材料,纯铁包套通过叁向压应力对内部纯镁工件保护更好,可得到变形更加均匀、完整的纯镁挤压件。(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1期)
蔡松林,万建成,夏拥军,郝玉靖,张荣旺[3](2019)在《等通道挤压大变形改善铝单丝强度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铝导线机械强度改善有助于提高输电线路安全性,保障电力稳定供应。等通道挤压技术是一种传统的严重塑性变形技术,通过细化晶粒尺寸而改善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等通道挤压大变形为改善输电导线机械强度提供了一条理论技术路线。但是,在等通道挤压大变形技术广泛应用于输电导线工程制备工艺前,需对该理论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系统地分析该技术路线可行性。基于改进的等通道挤压装置,以铝单丝为研究对象,对等通道挤压制备铝单丝开展系统试验,通过测试铝单丝力学性能,研究了等通道挤压大变形技术应用于铝单丝制备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7期)
蔡松林,万建成,夏拥军[4](2019)在《等通道挤压制备铝单丝的有限元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强度及高导电性铝导线有助于提高输电线路安全性以及降低输送电能损耗,符合节约型社会发展需求。严重塑性变形技术能够细化晶粒尺寸,提高金属材料力学性能,但是晶粒尺寸细化在金属材料内部引入了大量晶界,增加了电子散射,从而降低了金属材料导电性。梯度结构金属材料能够结合多种结构金属材料优异的物理性能,实现铝导线高强度及高导电性。对传统等通道挤压装置进行优化改进,实现大变形与应变梯度相结合,为制备梯度结构铝导线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4期)
陈香伟,冯爽,王中雷[5](2019)在《等通道挤压技术专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等通道挤压(ECAP)技术包括平面转角挤压、扭转/螺旋挤压,在细晶及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面具有显着优势。采用专利分析法,检索、筛选、统计1975-2017年这两类等通道挤压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多通路挤压和变通道挤压专利申请情况;分析了专利申请量、申请地域分布、申请人、申请领域等指标。结果表明:等通道挤压技术已成为研究热点,专利申请量在全球范围内呈增长趋势,我国申请量位居第一;我国等通道挤压技术专利申请人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表明该技术尚处于理论研究和实验阶段;等通道挤压技术各分支的交叉融合能够有效实现优势互补,使该技术得以持续研发。(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01期)
张衍[6](2017)在《等通道挤压对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高能球磨混粉和热挤压制备了纯铝及1vol.%、3vol.%和5vol.%石墨烯/铝复合材料,并利用等通道挤压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剪切力剥离石墨烯片层,改善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最后对1vol.%石墨烯/铝复合材料进行界面强化。通过对球磨工艺的探索,获得了铝粉和复合粉体最佳球磨参数,分别为250rpm×300min和250rpm×180min,制备了石墨烯在铝片表面分散均匀并结合紧密的复合粉体。冷等静压和热挤压后,材料致密度大幅度提升,随着石墨烯含量增加,材料致密度逐渐降低,最高和最低分别为99.2%和98.1%。从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抛光组织可知,随着石墨烯体积分数的增加,石墨烯团聚逐渐严重,材料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先升高后降低,当石墨烯体积分数为3vol.%时,力学性能最好,分别达到了175.9MPa、95.4MPa和75.3GPa,相比挤压态纯铝分别提高了48.4%、78.8%和11.9%,延伸率逐渐降低,最高和最低分别为15.5%和5.2%。通过对3vol.%石墨烯/铝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等通道挤压8道次后的抛光表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探索出最佳等通道挤压温度为300℃。从抛光组织可知,随着等通道挤压道次增加,石墨烯在1vol.%和3vol.%石墨烯/铝复合材料分散逐渐改善,效果明显,材料力学性能提升较大,经过等通道挤压8道次后,相比挤压态3vol.%石墨烯/铝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23.9%、10.0%、60.6%和5.3%。从透射电镜结果来看,石墨烯/铝界面是机械结合的,结合性较差。通过对等通道挤压8道次后的3vol.%石墨烯/铝复合材料进行不同温度热处理,确定最佳热处理温度为650℃。经过热处理后再进行等通道挤压的1vol.%石墨烯/铝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分散均匀且与石墨烯/铝界面结合性良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弹性模量分别达到了191.6MPa、95.7MPa、18.3%和76.5GPa,与未经热处理直接进行等通道挤压8道次的1vol.%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相比,分别提高了7.8%、13.7%、23.6%和2.3%。经过热处理后再进行等通道挤压,不仅可以使得石墨烯沿着等通道挤压方向定向排列,充分利用石墨烯径向方向优异的力学性能,并且改善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分散性,而且石墨烯/铝界面结合性较好,石墨烯起到了良好的增强效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田亮[7](2017)在《等通道挤压准晶强化Mg-Sn基合金的组织、织构及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镁合金因具有低密度、易回收、比强度和比刚度高等一系列优点,而被用于汽车、航空、电子、军事及其他工业领域。但绝对强度低、高温稳定性差仍然限制着镁合金的广泛应用。Mg-Sn系合金因为其优良的变形能力和其中含有的高熔点Mg2Sn相(770℃),从而使其综合性能以及热稳定性高于传统的Mg-Al-Zn和Mg-Zn-Zr系列合金。另外,有报道称在Mg-Sn系合金中添加Zn或Al可以明显提高其时效强化的效果。另外,研究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Zn/Al(锌铝质量比),可以通过普通铸造的手段在Mg-Sn合金中得到准晶相,而准晶相作为一种强化相,对合金性能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Mg-Sn系合金中仅仅加入廉价的Zn和Al后,合金的综合性能性能便有望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也为不含稀土的耐热镁合金的研发提供了一种可能。因此,本文通过向Mg-Sn合金中复合添加Zn和Al,并进行等通道挤压(ECAP),获得综合性能最优的Zn/Al比,然后对这种Zn/Al比的合金进行时效处理,探究挤压前时效对合金性能的影响,最后,找到既能提高合金性能又适合生产应用的ECAP道次,以求强化效果的最大化。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合金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维氏显微硬度及室温拉伸性能来表征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在Mg-8Sn合金中分别加入5%、6%和7wt.%的Zn和2wt.%的Al(Zn/Al质量比分别为2.5,3和3.5),并分别进行2道次的ECAP后,Mg-8Sn-6Zn-2Al(TZA862)合金由于更强的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效果,以及更高的加工硬化能力而显示出最佳的强度和塑性。而且,在TZA862和TZA872合金中发现了准晶相的存在。(2)由于Mg-Sn合金具有优良可时效性,因此对TZA862合金进行了挤压前时效处理(Aging prior to ECAP,APE),结果表明,挤压前时效不仅可以通过有效细化晶粒、增加细小第二相的体积分数、提高织构强度来提高合金强度,而且可以减少粗大未变形颗粒的数量,显着提高合金的伸长率。(3)通过对TZA862合金进行不同道次的等通道挤压后发现,6道次挤压试样(6p sample)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由于其较小的平均晶粒尺寸、较好的析出强化效果和较高的织构强度而表现出较高的强度,数量较少的粗大第二相粒子以及较高的加工硬化能力Hc使其表现出较高的伸长率;8道次挤压试样的虽然屈服强度更高,但是较低的加工硬化能力、数量较多的粗大第二相粒子使其伸长率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闫博[8](2016)在《钢铁板带等通道挤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扩大大塑性变形方法可加工的金属材料尺寸、利用大塑性变形方法实现钢铁板带材晶粒细化为目标,提出了新的大塑性变形技术,即半连续等通道挤压法。开发了相应的原型机与中试设备,确定了最优的设备条件与工艺窗口,之后以低碳钢板作为对象,分析了该方法对其组织、织构与性能的影响,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论文具体内容包括:(1)为了开发新的面向钢铁工业化应用的大塑性变形方法,本文首次将连续摩擦角挤压方法应用于钢铁材料加工,验证了该方法细化钢铁材料晶粒的有效性,研究了该方法的优势与问题,分析了其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为新方法的开发提供了灵感,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由于连续摩擦角挤压方法在扩大工件尺寸时的驱动难度以及工件表面质量问题,首创了半连续等通道挤压方法,改变了传统大塑性变形法驱动工件穿过模具来完成塑性变形的模式,以驱动模具完成工件大塑性变形。这一创新能够解决加工尺寸有限、废品率高、负载需求高、生产效率低等难以工业化应用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可以实现大长/厚比工件大塑性变形,为钢铁板带大塑性变形细化晶粒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方案。(3)建立了半连续等通道挤压工艺过程的叁维有限元模型,用于工艺有效性验证、工艺参数优化。分别进行了不同挤压角度、不同工件尺寸、不同摩擦条件的模拟,分析了各工艺参数对材料变形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窗口。(4)设计、开发了半连续等通道挤压设备,可实现板带的步进式连续大塑性变形。通过核心功能工艺设计、力学解析,首先成功开发了实现半连续等通道挤压技术的原型机;基于原型机核心功能优化和大型化创新设计,成功开发了半连续等通道挤压中试实验机。(5)常规等通道挤压方法制备的棒状超细晶钢工件最大直径1Omm,连续摩擦角挤压等板带等通道挤压方法制备的钢铁板带材最大宽度为20mm,而本文开发的半连续等通道挤压中试实验机上可进行80-180mm宽金属板带挤压。国内外首创了 180mm宽钢铁板带材的大塑性变形,成功解决了大塑性变形技术难以制备大尺寸超细晶材料的问题,使大变形实验的工件尺寸得以大幅度扩展。(6)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EBSD,研究了半连续等通道挤压对低碳钢组织的影响。在不同挤压道次中组织变形主要发生在沿两通道连接的剪切面上,且材料由剪切应变产生塑性变形,挤压后的试样组织在横截面上应力保持一致。10道次后,最终的大角度晶界占总数的90%左右,同时大角度晶界的间隙减少到1μm左右,包括大角度晶界和小角度晶界的所有晶粒间隙降到0.55μm左右。(7)利用扫描电镜、EBSD,研究了半连续等通道挤压对低碳钢织构的影响,半连续等通道挤压过程中,低碳钢{111}<110>、{110}<112>织构先增强,再减弱,期间伴随着一些{112}<111>织构、{110}<111>织构以及{110}<001>织构的出现与消失。(8)利用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半连续等通道挤压对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初始冷轧退火态的低碳钢试样经过10个道次的大塑性变形,屈服强度由81.0 MPa提升至638.7MPa,抗拉强度由264 MPa提升至710.3 MPa,总延伸率由51.7%下降至12.6%。低碳钢不同方向的性能结果显示,半连续等通道挤压后性能的各向异性并不明显。通过上述工作,本文突破了现有大塑性变形技术对工件尺寸的限制,首创并实现了一种新的板带大塑性变形方法,实现了 180mm宽钢铁板带材的多道次大塑性变形,推动了大塑性变形理论的真正工业化应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0-28)
起华荣,史庆南,陶新姚,刘兆华,王效琪[9](2016)在《6061铝合金双向等通道挤压金属流动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061铝合金为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了双向等通道挤压过程金属流动规律。发现双向等通道技术能够在材料内部造成剧烈的剪切变形,具有晶粒细化和形变强化作用,可以通过调整摩擦系数对变形过程进行调控。通过对6061铝合金A、B 2种路径4道次双向等通道挤压发现,双向等通道挤压具有强烈的形变强化作用,在相同道次下,B路径等效应变量大于A路径。(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6年09期)
田佳,李建平,白亚平,郭永春,杨忠[10](2016)在《等通道挤压对7075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粉末冶金法制备的7075铝合金在150~400℃进行1~4道次等通道挤压(ECAP),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挤压工艺对7075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挤压后7075铝合金试样表面的光滑度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显着提高。随着ECAP温度的升高,7075铝合金的抗拉强度先升高后降低,伸长率变化趋势相反,ECAP温度为250℃时,7075铝合金综合性能最佳。随着ECAP道次的增加,合金致密度、硬度及室温抗拉强度明显提高,伸长率先降低后提高;在2道次ECAP后,由于细晶强化与位错强化的双重作用,合金抗拉强度达到375 MPa。(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等通道挤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无网格光滑动力学法(SPH),并自行编写程序对室温下包套等通道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所建SPH法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发现,同等挤压条件下5052铝合金包套材料对纯镁的保护作用较差,工件开裂。相比于5052铝合金外部包套材料,纯铁包套通过叁向压应力对内部纯镁工件保护更好,可得到变形更加均匀、完整的纯镁挤压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通道挤压论文参考文献
[1].王敏慧,游晓红,王录才,方超,范明玉.铝粉等通道挤压-正向挤压固结模拟及模具优化设计[J].锻压技术.2019
[2].薄延强,王晨晨,王涵,阎佩雯,牛晓峰.基于SPH法纯镁包套等通道挤压叁维数值模拟[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3].蔡松林,万建成,夏拥军,郝玉靖,张荣旺.等通道挤压大变形改善铝单丝强度的试验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4].蔡松林,万建成,夏拥军.等通道挤压制备铝单丝的有限元仿真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5].陈香伟,冯爽,王中雷.等通道挤压技术专利分析[J].工业技术创新.2019
[6].张衍.等通道挤压对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7].田亮.等通道挤压准晶强化Mg-Sn基合金的组织、织构及力学行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8].闫博.钢铁板带等通道挤压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16
[9].起华荣,史庆南,陶新姚,刘兆华,王效琪.6061铝合金双向等通道挤压金属流动规律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6
[10].田佳,李建平,白亚平,郭永春,杨忠.等通道挤压对7075铝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