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娟(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16)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081-02
【摘要】首先阐述摄入食物过多、食物主要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过剩对胰腺的伤害,引发糖尿病的发病率升高。归纳说明平衡膳食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性。
【关键词】糖尿病平衡膳食预防运动
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饮食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原来吃饱转变成吃好,吃精,多吃等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吃出了病。其中,糖尿病就与我们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与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一种终身疾病。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延长,老龄化加重,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恶性肿瘤,已列为第三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糖尿病的发病正出现年轻化趋势。同时,糖尿病与其他疾病不同,一旦发病,就是终身疾病,平时所谓的“治愈”,不是真正的治愈,只是依靠生活调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才能使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因此,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十分重要,应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用膳食入手,重点普及糖尿病的教育。
1营养对糖尿病的影响
糖尿病的主要诊断依据是血糖值的升高。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不同,血糖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其影响程度可用血糖指数(GI)来衡量。
血糖指数=食物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总面积\等量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曲线下总面积×100。
1.1能量
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肥胖者多有内分泌紊乱,如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脂肪、肌肉以及肝细胞内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最终引起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而发生糖尿病。一般随着体重的下降,葡萄糖耐量可以得到改善,并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减轻。
1.2碳水化合物
当一次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时,血清葡萄糖浓度迅速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平衡。多余的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储存或转化为脂肪储存。当血糖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而需要更多胰岛素,或伴有肥胖等导致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时,机体则需要分泌大量的胰岛素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由此加重了胰腺的负担,使胰腺因过度刺激而出现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最终出现糖尿病。除摄取量外,碳水化合物的分子量、种类也可以影响糖尿病的发病。通常认为,单糖类和双糖类(分子量相对较小)较多糖类(分子量相对较多)更易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餐后血糖值的升高也较为迅速,对胰腺的刺激较大。不同结构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引起的血糖反应也不相同,以淀粉为例,直链淀粉引起的血糖反应较支链淀粉作用慢。
1.3脂肪
膳食中多余的脂肪均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细胞中,可以引起肥胖进而出现糖尿病。膳食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主要在骨骼肌内被利用,它与葡萄糖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作用。如果游离脂肪酸的浓度较高,肌肉摄取脂肪酸进行氧化供能的作用则增强,从而使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出现胰岛素抵抗(即在某种血浆胰岛素水平下,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这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肥胖者体内脂肪酸生成量较非肥胖者多,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也较高,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也较高,且多在年轻时发病。
1.4蛋白质
目前还无证据表明膳食蛋白质含量与糖尿病发病的直接关系,但蛋白质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密切相关。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出现紊乱时,蛋白质的代谢也必然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样可以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促进糖尿病的发病。
1.5矿物质和维生素
目前没有关于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糖尿病的确切相关报道。
2糖尿病的营养防治
初步了解糖尿病发病的相关营养因素,使我们在膳食中应避免高碳水化合物、高脂等不平衡膳食,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2.1能量控制
合理控制总能量摄入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体重是评价能量摄入量是否合适的基础指标,最好定期测量(每周一次),并根据体重的变化及时调整能量供给量。肥胖者应逐渐减少能量摄入,消瘦者则适当增加,以维持体重达到或略低于理想体重。
理想体重(又称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2.2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在合理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刺激糖的利用,减少肝脏葡萄糖的产生和改善葡萄糖耐量。但超量会加重胰腺负担,不足又会引起酮血症,一般成人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200-350克。营养治疗开始时应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在每日200克,治疗后症状改善,如血糖下降、尿糖消失,可逐渐加致200-350克,并根据血糖、尿糖和用药情况随时调整。
食物中糖类的含量并不是影响血糖指数唯一因素,进食速度、食物中水溶性膳食纤维和脂肪的含量、胃排空速度等,都会影响血糖指数。一般规律是粗粮的血糖指数低于细粮,复合碳水化合物低于精制糖。故糖尿病患者宜多食用粗粮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少食用含精制糖的甜点,如蔗糖、麦芽糖等纯糖食品。为了改善食品的口味,必要时可选用甜味菊、木糖醇等甜味代替蔗糖。若食用水果,适当减少主食,可进血糖指数低的,如桃子、梨、花生等。
2.3脂肪的摄入量
膳食脂肪摄入量应适当限制,尤其是饱和脂肪酸不宜过多,一般成人患者每日摄入脂肪量为45-55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低于300毫克,同时患高脂血症者每日低于200毫克。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脑和肝、肾、肠等动物内脏,还有如鱼籽、虾籽、蛋黄等。
2.4蛋白质的摄入量
因糖尿病患者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消耗增加,易出现负氮平衡,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成人每日每公斤可进1.2-1.5克,但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时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限制蛋白质摄入,一般为每日每公斤0.5-0.8克。另外,膳食中应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乳、蛋、豆制品等。
2.5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糖尿病患者因主食和水果摄入量的限制,较易发生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因此,应供给足量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应限制钠的摄入,以防止和减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2.6膳食纤维的摄入
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同时还具有降血脂作用。不溶性膳食纤维间接缓解餐后血糖升高和减肥的作用。一般建议膳食纤维每日20-35克。
2.7酒
糖尿病患者建议禁酒。有些患者一时难以戒酒,应避免空腹进酒,饮酒时伴随进食。若患者伴有胰腺炎、高血脂、神经疾病和肾病时绝对禁酒。
2.8餐次分配
根据患者饮食习惯分配餐次,至少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可按早、午、晚各占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五分之二、五分之二的能量比例分配。在总能量范围内适当增加餐次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并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3运动锻炼的指导
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加速脂肪组织的分解,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患者在进行运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在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量时,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进行运动时应避免空腹,以餐后30分钟到1小时开始运动为宜。患者应避开药物作用高峰期,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如走路、骑车、慢跑等)、医疗体操为主。运动每周3-4次,每次30-40分钟为宜。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期间,要特别注意有无出冷汗、饥饿感、乏力、头痛、心悸、手足震颤、恶心及精神症状等低血糖表现,如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口服糖一块、糖水或其他糖类食品,出门带上病员随身卡。
通过上述介绍,初步阐述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平衡饮食、适当的运动,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可归纳为:一日三餐加点心,食物多样控总量,蛋白摄入优占多,脂肪限制糖少进,维生素充足钠盐低,膳食纤维应充足,能量平衡加运动,坚持应用把病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