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豆科灌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翅荚决明,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最大耐受试验
豆科灌木论文文献综述
曾繁泉,曹慧慧,邓鑫,陆彦蓉,覃兰迁[1](2019)在《豆科灌木翅荚决明的饲用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豆科灌木翅荚决明(Cassia alata Linn.)为研究对象,采用昆明小鼠为试验动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以期初步评估豆科灌木翅荚决明的饲用安全性。急性毒性试验:单次灌胃小鼠,未能测出半数致死量(LD_(50)),则进行最大耐受量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将昆明小鼠(雌、雄各半)分为3个剂量组和1个空白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90 d。于试验第91 d考察小鼠的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急性毒性预试验无法测出小鼠LD_(50),最大耐受量为6 000 mg/kg·BW;亚慢性毒性试验中,3个剂量组小鼠的临床体征、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高剂量组和空白组的器官无异常病变,3个剂量组小鼠的体重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着升高(P<0.01)。研究表明,翅荚决明毒性小,饲用安全性高,对试验动物体重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匡崇义,杨文翠,李乔仙,钟声,袁福锦[2](2018)在《云南热带亚热带优质豆科饲用灌木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适宜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豆科灌木滇西须弥葛、木豆、多花木蓝、银合欢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利用技术等,为解决云南热区牲畜蛋白饲草短缺的问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郝俊,陈秋生,周民兰,吴丽琴[3](2018)在《喀斯特地区2种豆科灌木秋季单株可饲产量估测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喀斯特地区多花木兰、白刺花单株可饲产量估测模型,以其形态指标的株高、分枝数、基径、地径、平均冠幅直径等为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与其单株可饲产量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花木兰单株可饲产量分别与其株高、平均冠幅直径、基径、地径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以此构建的单株可饲产量估测模型为y=-1.143+0.005x_1+0.002x_2-0.237x_3+0.606x_4(y为单株可饲产量,x_1为株高,x_2为平均冠幅直径,x_3为基径,x_4为地径)。白刺花的单株可饲产量分别与其株高、冠幅、地径、分枝数显着相关,以此参数构建的单株可饲产量估测模型为y=-484.779+2.141x_1+3.939x_2+84.718x_3+19.565x_4(y为单株可饲产量,x_1为株高,x_2为冠幅,x_3为地径,x_4为分枝数)。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分析检验结果呈现极显着性,拟合度高。本试验为多花木兰、白刺花单株可饲产量提供简单的测定方法,为高效利用灌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可以在不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对单株灌木可饲产量进行定量估测。(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张金平[4](2016)在《沈阳生态所在豆科灌木与邻近草本植物之间氮素传递研究中获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已经并且持续导致干旱半干旱地区原生植物群落的灌丛化(灌木多度相对于草本植物多度的增加)。引发灌丛化现象的木本植物多数为豆科植物,而这些豆科灌木可以通过根际共生固氮微生物固定大气中的氮素,为生态系统提供更多的氮素输入。豆科植物固定的氮素可以在豆科与非豆科植物之间相互传递。然而这种氮素传递在灌草之间能否存在,以及在不同草本植物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尚不清楚。因为豆科植物固定氮(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6年14期)
吴涛,姚红艳,莫本田,龙忠富,罗充[5](2016)在《8种豆科灌木栽培种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及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人工栽培决明(Cassia tora)、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白刺花(Sophora davidii)、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木豆(Cajanus cajan)和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8种豆科灌木植物根际5-10、10-20和20-30 cm 3个土层的土样,研究其根际丛枝菌根(AM)真菌的侵染率、孢子密度、种类及多样性。结果表明,8种豆科灌木植物AM真菌侵染率普遍较高,最高的为猪屎豆,80.8%;土壤速效磷含量与侵染率呈显着负相关(r=-0.733,P=0.039);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主要分布于5-20 cm土层,5-10 cm土层猪屎豆孢子密度最大,为115.33个·10 g-1土壤;宿主植物种类与土壤层位对孢子密度交互效应影响显着(F=100.497,P<0.001);AM真菌优势种枫香球囊霉(Glomus liquidambaris)、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e)在8种豆科灌木植物的土壤中均有分布。本研究表明,喀斯特地区适生豆科灌木植物具有丰富的AM真菌资源,今后可以在喀斯特地区开展豆科灌木植物接种优势AM真菌和根瘤菌等相关研究,这将对农牧业生产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罗天琼,莫本田,王小利,谭金玉,龙忠富[6](2016)在《豆科饲用灌木多花木蓝803在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生产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花木蓝803(Indigofera amblyantha cv.803)是豆科木蓝属多年生饲用灌木,是贵州省草业研究所利用野生多花木蓝经多年多次单株选择法培育而成的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产量高的新品种。对其育成品系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区域适应性评价表明,多花木蓝803年产干草12.74 t·hm-2,分别比野生多花木蓝和鄂西多花木蓝增产13.75%和16.56%;其种子产量为1.92 t·hm-2,分别比后者增产15.70%和11.60%;其粗蛋白质含量为17.58%~19.04%,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天然草地改良、栽培草地建植的优质豆科饲用灌木,也是控制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和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进程的优良植物,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李冬琴,曾鹏程,陈桂葵,黎华寿[7](2016)在《干旱胁迫对3种豆科灌木生物量分配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南方常用绿化与护坡豆科灌木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和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生物量分配、水分利用效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3种灌木的生物量下降,根冠比增加;干旱胁迫可提高3种灌木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山毛豆和望江南在中度干旱下效率最高,猪屎豆在轻度干旱下最高;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3种灌木的脯氨酸(Pro)含量持续上升,望江南和猪屎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也逐渐增加,但山毛豆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则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干旱胁迫降低了3种灌木的叶绿素含量,并影响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猪屎豆;3种灌木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望江南>山毛豆>猪屎豆。(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余梅,钟声,吴文荣,薛世明[8](2015)在《几种优质豆科饲用灌木营养价值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综合评定不同豆科饲用灌木的饲用价值,以青贮蔗梢作为对照,对9种豆科优质饲用灌木及1种青贮蔗梢进行取样,其中饲用灌木按全株、茎、叶分样,测定了常规营养成分、范氏纤维成分及单宁含量。结果显示,饲用灌木茎、叶中的营养物质呈规律性变化,叶中CP、Ca、P等营养物质含量较茎中高,而茎的DM、NDF、ADF和ADL等营养物质含量较叶的高;饲用灌木单宁含量比青贮蔗梢含量低,不会对家畜饲料造成抗营养或毒副作用;与青贮蔗梢相比,饲用灌木可为家畜提供丰富的CP、Ca等营养物质,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是优质的粗饲料植物资源。(本文来源于《草业与畜牧》期刊2015年03期)
罗天琼,龙忠富,赵明坤,刘梅霞,马宁[9](2015)在《热带豆科饲用灌木引种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贵州种草养羊对饲用灌木的要求,应用模糊评分法对搜集和引进的20份饲用灌木的可饲生物量、种子产量、粗蛋白质、粗纤维、消化率、抗逆性、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等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在参试的12个饲用灌木中,以紫穗槐最好,多花木蓝和白刺花次之,山毛豆最差,其他8个饲用灌木居中。因此,多花木蓝、羽叶决明、猪屎豆、柴穗槐、后刺花等在贵州种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较高产量及饲用价值,可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贵州发展饲用灌木养羊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聂刚,陈卫民,韦革宏[10](2014)在《神木地区耐旱灌木和草本豆科植物根瘤菌遗传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豆科植物具有抗逆性强、耐瘠薄的特性,许多豆科植物是荒漠地区的先锋植物,在生态环境保护中起重要作用.以神木地区主要的灌木和草本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体系为材料,采用16S rRNA PCR-RFLP和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55株菌进行多样性分析,其中,30株菌分离自灌木豆科植物紫穗槐和柠条,25株菌分离自草本豆科植物斜茎黄芪、苜蓿、草木樨黄芪等.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共有11种16S rRNA PCR-RFLP遗传图谱类型,分离自草本豆科植物的菌株主要归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剑菌属、根瘤菌属、叶瘤杆菌属和土壤杆菌属5个属,分别与华癸中慢生根瘤菌、地中海中慢生根瘤菌、刺槐中慢生根瘤菌、费氏剑菌、草木樨剑菌、木兰根瘤菌、放射根瘤菌、突尼斯叶杆菌和根癌土壤杆菌系统发育关系最近.分离自灌木豆科植物的菌株仅归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分别与华癸中慢生根瘤菌和地中海中慢生根瘤菌系统发育关系最近.华癸中慢生根瘤菌和地中海中慢生根瘤菌是两类豆科植物的共生菌种,表明在干旱地区,根瘤菌对两种类型豆科植物的选择共生存在差异,这与豆科植物种类有关,还可能与其所处生态环境有关.(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豆科灌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适宜云南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优质饲用豆科灌木滇西须弥葛、木豆、多花木蓝、银合欢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栽培利用技术等,为解决云南热区牲畜蛋白饲草短缺的问题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豆科灌木论文参考文献
[1].曾繁泉,曹慧慧,邓鑫,陆彦蓉,覃兰迁.豆科灌木翅荚决明的饲用安全性评价[J].饲料研究.2019
[2].匡崇义,杨文翠,李乔仙,钟声,袁福锦.云南热带亚热带优质豆科饲用灌木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8
[3].郝俊,陈秋生,周民兰,吴丽琴.喀斯特地区2种豆科灌木秋季单株可饲产量估测模型构建[J].江苏农业科学.2018
[4].张金平.沈阳生态所在豆科灌木与邻近草本植物之间氮素传递研究中获进展[J].农药市场信息.2016
[5].吴涛,姚红艳,莫本田,龙忠富,罗充.8种豆科灌木栽培种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及分布[J].草业科学.2016
[6].罗天琼,莫本田,王小利,谭金玉,龙忠富.豆科饲用灌木多花木蓝803在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生产表现[J].草业科学.2016
[7].李冬琴,曾鹏程,陈桂葵,黎华寿.干旱胁迫对3种豆科灌木生物量分配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
[8].余梅,钟声,吴文荣,薛世明.几种优质豆科饲用灌木营养价值评定[J].草业与畜牧.2015
[9].罗天琼,龙忠富,赵明坤,刘梅霞,马宁.热带豆科饲用灌木引种筛选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5
[10].聂刚,陈卫民,韦革宏.神木地区耐旱灌木和草本豆科植物根瘤菌遗传多样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