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SNMP和专家系统的故障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杨灿[1](2020)在《基于BP神经网络故障推理模型的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5G时代的来临,国内网络建设突飞猛进、网络设施规模不断增加,业务功能越来越强。传统网络管理方式工作量大、效率低,故而基于三层组织架构的网络管理系统因其易管理、功能强大、可扩展等突出优势成为未来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此外,随着新兴技术的出现,网络管理行业进入了全新发展模式,因此具有智能故障诊断功能的网络管理系统也成为实际的需求和行业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在全面综述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诊断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以路由接口为对象的BP网络故障诊断模型。论文采用6种物理故障指标、9种运行状态指标,训练获得针对网络接口故障的BP神经网络诊断模型。以此为基础,经需求分析,根据实际应用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系统分为:用户管理、设备监控、配置管理、和故障诊断四个模块,用户管理模块用于管理系统用户;配置管理模块可由用户远程对网络拓扑中的设备进行配置;故障诊断模块作为论文研究的重点,采用BP网络故障诊断模型实现网络故障的分析与诊断;设备监控模块展示网络设备运行参数与运行状态。本文将BP神经网络结合现有网络管理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具有智能故障诊断功能的网络管理系统,为以后开发此类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彭思文[2](2020)在《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协同多链路传输系统已经成为高速移动、应急场所等复杂环境下网络接入的有效解决方案。完善的网管系统关乎到协同网络的高效运行和整体性能。传统的网络管理方案未能考虑组件运行的网络环境不稳定、带宽受限等特点,存在通信信息冗余、无法满足自主探测需求等问题。另外,现有的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功能比较单一,IP地址随基站切换而变化,无法支持远程管理;不能满足由于组件规模扩大、网络扩容带来的服务器负载不均问题、配置管理和故障管理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协同网络组件、网管技术、负载均衡算法和故障诊断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协同网络组件的管理平台。主要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组件的远程管理;(2)考虑组件特点和带宽受限的运行环境,制定适用于本系统的网管协议;(3)负载均衡,改善组件规模扩大带来的性能问题;(4)完善组件3G/4G接口、WIFI等配置管理需求;(5)故障管理,探究适用于本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案。首先,将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划分为远程管理、通信模块、性能管理模块、配置管理模块和故障管理模块五部分,并逐一设计。接下来,本文提出将多链路隧道技术作为远程管理的解决方案,采用双隧道模型,从而避免了组件管理对其他业务的影响;通信模块结合本文设计的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协议(CNCMP)和自动例检机制,扩充传统协议的操作原语,能够支持高速移动环境下的自主探测,改善数据采集流程,降低网络通信负担;性能管理模块依据负载评估和链路探测的数据,设计基于客户端迁移增益的组件选举、迁移方案,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同时保障通信链路质量;配置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需求,完善3G/4G接口管理、Wi Fi管理、防火墙管理等配置管理功能;本文基于k-近邻算法,引入故障征兆权重与动态k值选择的方法,将改进的k-近邻算法用于本系统的故障诊断,进一步提升了故障诊断的准确率。然后,依据设计方案,结合具体代码、流程图阐述了远程管理、网管协议以及各模块在实际系统中的实现。最后,搭建测试环境,验证网管系统的功能与性能。通过测试各模块的功能验证网管系统的可用性;通过对比测试,验证本文优化的数据采集方案、基于改进k-近邻算法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性能上的优势。
叶冠文[3](2019)在《超级基站故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超级基站是一种集中式接入网平台,其系统由全局资源控制中心、集中式多模基带池和计算资源池、高带宽的光传输网络以及分布式射频拉远单元组成。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支持大量新业务、新需求,超级基站的节点规模逐渐壮大、结构变得更为复杂,从而增加了超级基站发生故障的风险。超级基站一旦发生故障,将影响建立在同一套基础设备上多个小区的正常工作。本文的工作重点是超级基站的故障管理系统。故障管理的研究可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故障发生的概率,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同时故障管理具有经济性,只需要花费少量的代价就可以管理大量的基站设备。但是当前超级基站的故障管理存在以下难点:(1)故障检测问题:需要检测的数据种类多,检测消耗时间长。(2)故障诊断问题:告警规模大,节点互通导致大量的干扰告警,增加了故障诊断难度。本文针对上述难点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考虑到现有基站的故障检测是通过发送流量探针来检测网络中的异常,此方法增加了系统开销,本文提出使用开销较小的否定选择算法进行故障检测。然而超级基站需要检测的数据量大,消耗时间长。因此,本文结合具有数据集压缩的特点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出了一个改进的故障检测模型-EFDM,并运用在超级基站上。实验结果表明:EFDM在牺牲了较少的检测准确性,提升了较大的检测速率,并能减少系统开销;(2)超级基站现有的故障诊断主要是管理员根据系统告警进行排查,定位故障源,但是告警规模增大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故障快速定位。本文结合了层次聚类分析和超级基站告警格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告警泛化的故障诊断机制,该机制根据告警属性的泛化层次结构,将相似的告警进行合并、泛化,整理出一段时间内的告警摘要,实验结果验证该机制可诊断出故障源。(3)最后,本文对原有的故障管理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在故障检测和故障诊断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层次化、模块化的故障管理系统,并实现对该系统的功能界面展示。
宋毅,焦贤龙[4](2016)在《基于Jess和SNMP的智能网络故障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当前网络故障管理系统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提高传统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基于专家系统规则引擎Jess和SNMP协议,设计了一个智能网络故障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控被管网络设备,采用独立模式或者与网管人员交互模式进行故障推理诊断;若故障诊断结果表明某故障可由系统自动排除,则询问网管人员是否利用故障恢复模块自动排除。文章最后探讨了系统开发使用的开发环境与关键技术。由于采用了专家系统技术,该系统能够显着提高网络故障管理能力和效率。
刘二恩[5](2013)在《EPON网管故障管理模块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型设备的应用,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以其低成本、高带宽、扩展性强和灵活重组的特点,成为接入网的最佳选择。EPON作为PON(无源光网络)技术和以太网技术结合的产物,可以使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实现网络管理,但是EPON又具有不同于传统网络的特点,对EPON的管理成为新的课题和研究对象。论文主要研究EPON管理系统中故障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从分析EPON故障管理模块的技术需求和实际应用需求入手,完成对EPON故障管理模块的流程设计和功能设计,并将EPON故障管理模块划分为告警采集、告警过滤、告警显示、告警处理四个子模块。通过对EPON告警信息的分析完成告警数据格式和数据库表的设计,在数据库层采用Hibernate框架实现对多数据库的支持;采用TRAP和主动轮询机制实现对告警数据的采集;在服务器端实现告警显示子模块、告警过滤子模块和告警处理模块功能;利用WEB浏览器实现人机交互界面。在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告警相关性分析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使用基于规则推理和基于事理推理相结合的告警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Drools规则引擎技术实现对告警信息的相关性分析。最终使用JAVA开发语言及SSH(Struts-Hibernate-Spring)开源框架完成EPON故障管理模块的系统实现。经过系统测试与试运行,本系统具有完备的功能、良好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准确、实时地捕获网络设备的故障信息,故障响应时间低于电信故障管理10s的标准,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最后,对论文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展望。
刘会芳[6](2012)在《基于SNMP的Agent告警软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容,异构程度地不断增加,网络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网络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复杂、多元化的“大系统”。对网络环境的监控、测试、分析和告警,是网络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自主研发高性能、高效率、自动化的故障管理系统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本文是依托于公司异构存储统一容灾的项目,基于保证各类应用在容灾备份中心中数据的一致性,为存储网络和信息安全所研制的一种基于Agent的统一故障管理系统。本文在研究和总结了SNMP协议和网络管理相关的基础上,采用分布式多层结构的系统架构实现了一个统一故障管理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通过对SNMP协议框架和网络故障管理系统及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一种支持前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的分布式多层结构的系统架构。2.对前端Manager平台和后端Agent平台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在故障管理平台上,主要对告警信息的收集、告警信息关联性分析、检测工具、系统适配器等主要功能设计。在Agent平台上基于标准的SNMP框架下设计了系统的组件,主要是告警消息的发送和接收、身份验证和加密、控制管理对象访问等功能组件。3.根据软件的功能需求,对告警信息模块中告警信息参数、新告警产生、告警确认/未确认、严重性等级、清除、汇总、同步等详细的分析和设计。4.通过代理工作流程的分析,对设置告警心跳周期、告警信息过滤、告警信息重传、告警信息汇总及告警信息同步功能模块进行实现。5.根据功能模块设计原则及实现技术实现了统一故障管理系统中告警信息管理软件,并对其在实际企业使用环境中进行了测试。同时,本文在统一故障管理系统中告警信息管理软件的研究中提出了创新点为:提出了一种支持前端服务器/后端服务器的分布式多层结构的系统架构。分布式多层结构可以把已存在的管理系统集成进来,在不提供综合网管的前提下也可以管理分离的多个网络。在处理流程上,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满足管理多个节点,平均每秒100个告警的处理速度。并且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和扩展性,并支持新旧系统的兼容。同时还支持了高可用性等高级功能。
曹聪[7](2012)在《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应急通信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应急通信网络是在发生人为或自然灾害时搭建的通信系统,为救援行动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由于该网络应用的地理环境不可预期,而且可能会受到恶劣外界因素的干扰和破坏,这些将导致网络出现故障影响到正常的通信,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网络管理措施。目前应急通信网络中的故障管理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数据的采集主要依赖于管理中心和被管对象,占用了大量的网络资源,而且当设备网络通信出现问题时,远程将无法对设备进行诊断和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应急通信网络为背景,主要研究应急通信网络故障管理相关技术,其中包括嵌入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通过对应急通信网络结构的分析,构建了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分层分布式故障管理模型,并设计了以IXP425网络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板卡,在板卡中运行数据采集和故障诊断程序,以此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减少网络资源的消耗。其次,在数据采集方面,本文采用主动采集和被动采集相结合的方式;主动采集是由管理站主动发送SNMP请求数据包和ICMP探测数据包来获得网络的状态信息,而被动采集则是在板卡上运行网络探针程序和SNMP Trap接收程序被动的收集网络信息;两种方式互为补充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为故障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另外,在故障诊断方面,本文采用专家系统来完成网络故障诊断,其中以面向对象表示法作为故障知识的载体,以产生式的规则匹配实现故障的诊断推理,这既有利于表示诊断对象的属性变化,又有利于诊断规则的扩展;通过对应急通信网络中的故障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定义了大量故障规则来实现对故障的识别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搭建了仿真平台,对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使用中充分发挥了嵌入式的优势,运行稳定占用资源少,而且采集的网络数据全面可靠,能够及时诊断出网络中发生的故障情况。
赵永杰[8](2011)在《基于事件机制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内部引起故障的因素越来越多,会产生大量故障事件,形成事件风暴,使得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相当复杂。传统的工具和方法已经很难快速、准确地诊断和解决网络故障,现有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扩展性与灵活性差。因此,本文构建一个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分析网络管理系统的架构,研究了故障管理、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等技术,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采用事件机制管理系统各个模块。接着设计和实现了信息采集模型和故障判定模型,判定监视对象是否发生故障;基于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和推理机,设计了故障过滤和故障诊断模型,解决故障事件过滤和诊断问题。重点设计了故障事件关联关系挖掘模型和事件关联树,基于关联树有效地过滤事件。深入研究了XNMSCBR事例推理策略,找到最佳相似事例,应用其解决方案修复故障。详细论述了代理端的设计与实现,对被管设备进行各种操作和控制。最后,本文建立了网络故障管理原型系统,设计测试用例对各个功能模块分别进行测试,结果证明本系统是灵活和高效的,可以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有效地保证了网络的正常运行。
魏楚一[9](2010)在《IPV6环境下基于规则的网络故障管理》文中认为网络故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保证计算机网络长时间稳定地提供服务。然而大部分设备厂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他们都仅仅提供针对自己设备的故障管理程序。这就会导致为了保证一个大型网络的正常运行,需要同时使用不同厂商生产的多个网络故障管理程序,这样不但会浪费大量的网路资源,而且还会增加网络管理的复杂性。另外,随着IPv4协议向IPv6协议过度,原有的故障管理程序对IPv6的新特性的支持不够完善,使网络故障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本文摒弃了故障管理程序的平面结构,采用了分级管理模型,这样可以应对IPv6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庞大的地址空间,在厂商各自的协议上进行故障解析,实现了在IPv6环境下对网络故障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保证系统稳定地运行。本文的故障分析与过滤的业务逻辑使用了规则引擎,使得系统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并且变得更加灵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故障管理的效率。在系统的实现方面,本文在设计方案中使用了比较常用的设计模式,这样可以降低系统耦合度。在功能模块中,方案遵循“依赖倒置”原则为分析模块和网络模块分别抽象出了一个接口,这样只要简单的维护实现了这些接口的模块就可以改变系统的行为,方便了对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赵国华[10](2009)在《军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军事综合信息网是由数据传输、交换及信息处理设备构成的公用宽带通信网络,担负全军数据、图像、视频、多媒体等信息传递、交换和公用信息服务等任务,是军事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其覆盖面广、用户数量多、网络结构复杂,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在此背景下,沈阳军区某部下达了“军事综合信息网网络管理系统”的研制任务。从应用需求出发,研究了网络管理的功能、体系结构、发展趋势,网络管理相关技术和协议。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通过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设计并实现了军事综合信息网网络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图形化的全中文界面和广度优先遍历算法,实现了基于路由表的网络拓扑自动发现。在Windows2003平台下,采用BC编程,在BBC7.0开发工具上实现了主干网拓扑发现算法。该系统能实时监测网络运行的节点设备、接入设备和中继线路的故障,可查询发生故障的节点名称、IP地址、故障位置、发生时间和级别,还可对单个节点设备在某一时段内所发生的历史故障进行查询、制表、打印。实现了对网络节点设备、接入设备远程集中监测等功能的管理。可以统计总部制定的《军事综合信息网值勤维护管理条例》当中的运行指标,监测网络运行状况,掌握网络运行指标,分析网络运行趁势,判断网络运行故障,提出故障解决预案。实现了拓扑显示、故障管理、指标统计、数据查询与分析等功能。
二、基于SNMP和专家系统的故障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SNMP和专家系统的故障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P神经网络故障推理模型的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神经网络在网络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
1.4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 |
1.4.1 本文研究目标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概念及相关技术 |
2.1 网络管理概述 |
2.2 SNMP协议 |
2.2.1 SNMP管理模型与信息模型 |
2.2.2 SNMP通讯模型 |
2.2.3 SNMP组织模型 |
2.3 Vue |
2.4 Echarts |
2.5 目前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 |
2.5.1 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
2.5.2 基于模糊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 |
2.5.3 基于免疫算法的故障诊断方法 |
2.5.4 基于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 |
2.5.5 基于故障树的故障诊断方法 |
2.6 神经网络理论 |
2.6.1 神经网络基本概念 |
2.6.2 神经网络的特点 |
2.6.3 神经网络分类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BP神经网络故障推理模型 |
3.1 BP算法 |
3.1.1 前向传播与代价函数 |
3.1.2 梯度下降 |
3.2 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步骤 |
3.3 BP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实验设计 |
3.3.1 通信网故障概述 |
3.3.2 接口故障诊断实验对象 |
3.3.3 故障诊断模型特征值 |
3.3.4 故障诊断模型训练与参数设置 |
3.4 故障诊断模型诊断结果与精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1.1 功能需求 |
4.1.2 非功能性需求 |
4.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3.1 系统功能模块 |
4.3.2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
4.3.3 配置管理模块设计 |
4.3.4 设备监控模块 |
4.3.5 故障诊断模块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系统E-R图 |
4.4.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智能网络管理系统实现 |
5.1 总体开发流程 |
5.2 用户管理模块实现 |
5.2.1 用户添加和删除 |
5.2.2 用户修改 |
5.3 配置管理模块实现 |
5.3.1 资源添加和删除 |
5.3.2 设备配置参数 |
5.4 监控模块实现 |
5.5 故障模块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与结果 |
6.1 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 |
6.1.1 功能测试 |
6.1.2 性能测试 |
6.2 结果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2)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网络管理研究现状 |
1.2.1 网络管理协议研究现状 |
1.2.2 网管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2 相关技术研究 |
2.1 协同网络组件研究 |
2.1.1 协同网络组件实体 |
2.1.2 协同网络软件资源 |
2.2 网络管理相关概述 |
2.2.1 网络管理系统结构 |
2.2.2 网络管理基本功能 |
2.3 网络管理系统相关技术与算法 |
2.3.1 服务器负载均衡 |
2.3.2 故障诊断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的设计 |
3.1 管理需求分析 |
3.2 管理平台总体设计 |
3.2.1 总体架构 |
3.2.2 模块组成 |
3.3 远程管理设计 |
3.4 通信模块设计 |
3.4.1 网络管理协议设计 |
3.4.2 网络管理信息库设计 |
3.4.3 自动例检设计 |
3.5 性能管理模块设计 |
3.5.1 负载评估 |
3.5.2 基于迁移增益的组件选举 |
3.5.3 组件迁移 |
3.6 配置管理模块设计 |
3.7 故障管理模块设计 |
3.7.1 整体设计 |
3.7.2 基于改进k-近邻算法的故障诊断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的实现 |
4.1 管理平台架构实现 |
4.2 远程管理实现 |
4.3 通信模块实现 |
4.3.1 网络管理协议实现 |
4.3.2 网络管理信息库实现 |
4.3.3 自动例检实现 |
4.4 性能管理模块实现 |
4.4.1 负载评估实现 |
4.4.2 基于迁移增益的组件选举实现 |
4.4.3 组件迁移实现 |
4.5 配置管理模块实现 |
4.6 故障管理模块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 |
5.1 测试设备与环境 |
5.2 功能测试 |
5.2.1 通信模块功能测试 |
5.2.2 性能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
5.2.3 远程与配置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
5.2.4 故障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
5.3 性能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超级基站故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问题引出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 全文结构 |
第2章 故障管理相关技术研究 |
2.1 故障管理概述 |
2.2 故障检测技术 |
2.2.1 基于流量的故障检测方法 |
2.2.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故障检测方法 |
2.2.3 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故障检测方法 |
2.3 故障诊断技术 |
2.3.1 基于数据挖掘关联规则的故障诊断方法 |
2.3.2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 |
2.3.3 基于聚类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超级基站的故障检测模型 |
3.1 问题分析 |
3.2 相关技术 |
3.2.1 否定选择算法 |
3.2.2 主成分分析 |
3.3 故障检测过程 |
3.3.1 总体设计方案 |
3.3.2 数据采集 |
3.3.3 数据处理 |
3.3.4 数据训练 |
3.3.5 检测分析 |
3.4 实验验证 |
3.4.1 实验分析 |
3.4.2 实验过程 |
3.4.3 实验结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超级基站的故障诊断机制 |
4.1 问题分析 |
4.2 层次聚类 |
4.3 基于层次聚类的告警泛化分析 |
4.4 告警聚类分析的故障诊断过程 |
4.4.1 告警属性分析 |
4.4.2 属性泛化层次结构 |
4.4.3 故障诊断实现过程 |
4.5 实验分析 |
4.5.1 实验环境 |
4.5.2 实验过程 |
4.5.3 实验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超级基站故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 |
5.2 控制中心 |
5.3 数据采集 |
5.4 故障后台管理 |
5.4.1 故障检测 |
5.4.2 故障诊断 |
5.4.3 故障处理 |
5.4.4 故障日志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束语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6.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4)基于Jess和SNMP的智能网络故障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技术 |
1.1 SNMP协议 |
1.2 专家系统 |
1.3 Jess专家系统规则引擎 |
2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结构 |
2.2 系统主要模块 |
3 智能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开发 |
3.1 系统开发环境 |
3.2 系统开发框架 |
3.3 基于Jess引擎的故障诊断模块的开发 |
3.4 SNMP与Telnet操纵模块的开发 |
4 结束语 |
(5)EPON网管故障管理模块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络管理研究 |
1.2.2 告警相关性研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EPON 故障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
2.1 SNMP 协议 |
2.1.1 SNMP 管理模型 |
2.1.2 SNMP 信息结构 |
2.1.3 SNMP 协议及操作 |
2.1.4 SNMP 的 PDU 格式 |
2.2 EPON 中的网络管理 |
2.2.1 EPON 网络结构 |
2.2.2 EPON 内部管理机制 |
2.2.3 EPON 管理模型 |
2.3 告警相关性分析技术 |
2.3.1 告警相关性分析方法 |
2.3.2 规则引擎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EPON 故障管理系统设计 |
3.1 系统框架设计 |
3.2 告警模块详细设计 |
3.2.1 告警模块功能设计 |
3.2.2 故障管理处理流程 |
3.3 告警数据库设计 |
3.4 告警相关性定义 |
3.5 本章小结 |
4 EPON 故障管理系统实现 |
4.1 告警采集模块实现 |
4.2 告警显示模块实现 |
4.3 告警处理模块实现 |
4.4 告警过滤模块实现 |
4.4.1 规则的制定与存储 |
4.4.2 规则引擎实现 |
4.5 数据库连接功能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1.1 硬件环境 |
5.1.2 软件环境 |
5.2 系统测试 |
5.2.1 系统功能测试 |
5.2.2 系统性能测试 |
5.2.3 系统性能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基于SNMP的Agent告警软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文章结构 |
第2章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理论和技术 |
2.1 网络故障管理 |
2.1.1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 |
2.1.2 故障管理 |
2.2 基于 WWW 的网络管理 |
2.2.1 基于 WWW 网管系统的优点 |
2.2.2 代理实现方式 |
2.3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2.3.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2.3.2 协议的基本模型 |
2.3.3 SNMP 的主要组成部分 |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设计 |
3.1 故障管理的需求 |
3.2 故障管理系统架构 |
3.3 故障管理(Fault Management,FM)平台设计 |
3.3.1 事件收集引擎 |
3.3.2 事件关联引擎 |
3.3.3 系统适配功能 |
3.3.4 南向和北向接口 |
3.4 代理(Agent)平台设计 |
3.4.1 SNMP 引擎 |
3.4.2 SNMP 应用程序 |
3.5 告警模块设计 |
3.5.1 告警信息包含的参数 |
3.5.2 新告警信息的产生 |
3.5.3 告警的确认/未确认消息 |
3.5.4 告警严重性变化通知 |
3.5.5 告警注释分配通知 |
3.5.6 告警清除通知 |
3.5.7 告警汇总通知 |
3.5.8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告警同步请求 |
3.5.9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触发确认/未确认告警 |
3.5.10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触发告警清除 |
3.5.11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触发告警注释任务 |
3.5.12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触发及时发送告警总汇通知 |
3.5.13 SNMP 代理处理错误的处理 |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模块实现 |
4.1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 SNMP 代理注册 |
4.2 SNMP 代理的启动和关机 |
4.3 SNMP 代理工作流程 |
4.4 告警功能模块详细实现流程 |
4.4.1 告警心跳设置 |
4.4.2 告警信息过滤 |
4.4.3 告警信息重传 |
4.4.4 告警汇总 |
4.4.5 告警同步 |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测试 |
5.1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测试环境 |
5.2 统一故障管理系统测试步骤 |
5.3 模块测试结果 |
本章小结 |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应急通信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故障管理模型 |
2.1 应急通信网络特点分析 |
2.2 嵌入式故障管理模型的建立 |
2.3 硬件平台定制 |
2.3.1 嵌入式处理器选型 |
2.3.2 硬件总体结构 |
2.4 软件平台定制 |
2.4.1 Bootloader 移植 |
2.4.2 Linux 内核的定制和移植 |
2.4.3 文件系统的定制和移植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据采集相关技术研究 |
3.1 网络数据采集指标体系 |
3.2 网络数据采集方式分析 |
3.3 基于 SNMP 协议的数据采集 |
3.3.1 SNMP 协议的管理模型 |
3.3.2 管理站设计 |
3.3.3 网络节点的扩展代理设计 |
3.4 基于网络探针的数据采集 |
3.4.1 网络监听 |
3.4.2 协议分析 |
3.5 基于 ICMP 协议的数据采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故障诊断相关技术研究 |
4.1 应急通信网络的故障特点分析 |
4.2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设计 |
4.3 基于规则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
4.3.1 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 |
4.3.2 产生式规则设计 |
4.4 推理机制 |
4.4.1 诊断推理方式 |
4.4.2 故障识别推理过程 |
4.4.3 故障分析推理过程 |
4.5 故障诊断系统人机接口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平台搭建 |
5.2 系统实现相关工具 |
5.2.1 SNMP++ |
5.2.2 AgentX++ |
5.2.3 Libpcap |
5.2.4 CLIPS |
5.3 主要功能的实现 |
5.3.1 故障管理系统主程序流程 |
5.3.2 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
5.3.3 故障诊断功能的实现 |
5.4 系统运行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基于事件机制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论文主要工作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网络管理和相关技术 |
2.1 网络管理概述 |
2.1.1 网络管理功能 |
2.1.2 网络管理协议 |
2.1.3 SNMP 模型 |
2.1.4 故障管理 |
2.2 专家系统 |
2.2.1 基本原理 |
2.2.2 基于规则推理 |
2.2.3 基于事例推理 |
2.3 数据挖掘 |
2.3.1 关联规则概述 |
2.3.2 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
2.4 AgentX 协议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设计 |
3.1 总体架构设计 |
3.1.1 设计思想 |
3.1.2 总体框架 |
3.1.3 数据库设计 |
3.2 信息采集模型 |
3.2.1 主动轮询 |
3.2.2 Trap 消息 |
3.3 故障判定模型 |
3.4 故障过滤模型 |
3.4.1 改进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
3.4.2 事件关联关系挖掘模型 |
3.4.3 故障事件关联树生成算法 |
3.4.4 事件过滤过程 |
3.5 故障诊断模型 |
3.5.1 基于事例推理 |
3.5.2 XNMS_CBR |
3.6 故障修复模型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4.1 开发环境和工具 |
4.2 管理站实现 |
4.2.1 信息采集 |
4.2.2 故障判定 |
4.2.3 故障预防 |
4.2.4 故障过滤 |
4.2.5 故障诊断 |
4.2.6 故障修复 |
4.2.7 故障报警与故障报告 |
4.3 代理端实现 |
4.4 系统测试 |
4.4.1 测试环境 |
4.4.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9)IPV6环境下基于规则的网络故障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IPv6 下网络管理的现状 |
1.2.2 故障智能分析的现状 |
1.3 我们的工作 |
1.4 论文组织 |
第2章 核心技术概述 |
2.1 网络故障检测技术概述 |
2.1.1 网络故障及管理的定义 |
2.1.2 网络故障的原因 |
2.1.3 网络故障的分类 |
2.1.4 网络故障管理流程 |
2.2 故障信息的采集 |
2.2.1 基于SNMP协议的故障管理 |
2.2.2 SNMP协议的基本单元 |
2.2.3 SNMP故障管理系统的结构 |
2.2.4 关于SNMPv3 |
2.3 基于IPv6 的故障管理程序 |
2.3.1 IPv6 的特点 |
2.3.2 使用IPv6 下的地址自动配置 |
2.3.3 由IPv4 向 IPv6 的地址过渡 |
2.3.4 IPv6 下的网络故障管理 |
2.4 故障的诊断和管理 |
2.4.1 使用规则引擎的诊断系统 |
2.4.2 Drools 规则引擎 |
2.4.3 Drools的基本结构 |
2.4.4 规则语言 |
2.4.5 故障检测系统中的Drools |
2.5 对历史故障信息的分析 |
2.5.1 使用关联规则分析数据 |
2.5.2 关联规则的分类 |
2.5.3 使用Weka对故障数据进行挖掘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网络故障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
3.1 故障管理系统开发环境 |
3.2 故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
3.2.1 分层模型的设计 |
3.2.2 管理站子系统与网络元素的关系 |
3.2.3 基于接口的程序模块设计 |
3.3 使用Drools将业务逻辑与代码分离 |
3.3.1 规则的提取方案 |
3.3.2 Weka的使用 |
3.3.3 规则引擎设计 |
3.4 在IPv4 与IPv6 共存的网络中运行 |
3.4.1 IPv6 下的MIB |
3.4.2 IPv6 下的网络管理程序 |
3.4.3 IPv4/IPv6 双栈 |
3.4.4 网络模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故障采集子系统的实现 |
4.1.1 网络故障采集模块 |
4.1.2 故障分析模块 |
4.1.3 网络接口 |
4.1.4 故障管理模块 |
4.1.5 守护模块本地接口 |
4.2 管理站子系统的实现 |
4.2.1 故障处理模块 |
4.2.2 守护管理模块 |
4.2.3 系统日志模块 |
4.2.4 网络服务模块 |
4.2.5 用户接口 |
4.2.6 用户接口的实现 |
4.2.7 客户端免登陆流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0)军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
1.3 开发军事综合信息网网络管理系统意义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协议 |
2.1 网络管理的功能 |
2.2 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 |
2.2.1 网络管理系统的构成 |
2.2.2 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 |
2.3 网络管理的标准化 |
2.4 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
2.4.1 网络管理的分布化 |
2.4.2 网络管理系统的综合化 |
2.4.3 网络管理系统的智能化 |
2.4.4 向系统管理发展 |
2.5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
2.5.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简介 |
2.5.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工作原理 |
2.6 管理信息库MIB |
2.6.1 MIB概述 |
2.6.2 MIB-Ⅱ简介 |
2.6.3 MIB结构 |
2.6.4 从代理获取MIB变量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军区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结构 |
3.2 实现的主要原理和功能 |
3.2.1 数据采集模块 |
3.2.2 流量检测模块 |
3.2.3 指标统计模块 |
3.2.4 数据分析模块 |
3.2.5 网络路径自动搜索模块 |
3.2.6 网络故障专家系统 |
3.2.7 拓扑显示模块 |
3.3 指标模型体系 |
3.3.1 设备可用率 |
3.3.2 中继可用率 |
3.3.3 节点可通率 |
3.3.4 全网可用率 |
3.3.5 用户可用率 |
3.3.6 IP性能指标往返时延 |
3.3.7 丢包率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军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 |
4.1 网络拓扑自动发现设计 |
4.1.1 实现原理 |
4.1.2 拓扑自动发现算法 |
4.2 故障管理 |
4.2.1 故障处理的一般过程、方法和原则 |
4.2.2 故障管理系统功能组成 |
4.3 指标统计和数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论文所做工作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基于SNMP和专家系统的故障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P神经网络故障推理模型的智能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杨灿.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2]协同网络组件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彭思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超级基站故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叶冠文.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4]基于Jess和SNMP的智能网络故障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 宋毅,焦贤龙. 电子设计工程, 2016(14)
- [5]EPON网管故障管理模块的研究与实现[D]. 刘二恩. 西安科技大学, 2013(04)
- [6]基于SNMP的Agent告警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 刘会芳. 成都理工大学, 2012(02)
- [7]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应急通信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研究[D]. 曹聪. 沈阳理工大学, 2012(05)
- [8]基于事件机制的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研究[D]. 赵永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9]IPV6环境下基于规则的网络故障管理[D]. 魏楚一. 吉林大学, 2010(09)
- [10]军区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国华. 东北大学,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