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烟煤燃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矿烧结,NO_x,低氮无烟煤,焦粉
无烟煤燃烧论文文献综述
阙志刚,吴胜利,王金生,艾仙斌[1](2019)在《无烟煤代替焦粉燃烧行为及对烧结NO_x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固体燃料燃烧行为对烧结过程NO_x排放及其产质量的影响规律,采用微型燃烧装置考察了无烟煤代替不同比例焦粉时其燃烧速率、CO生成等燃烧行为对NO_x排放浓度和总量、氮元素转化率的影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工业性试验,研究不同替代比例下NO_x排放和烧结产质量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无烟煤代替焦粉比例的升高,其燃烧速率逐渐减小,且其与NO_x排放浓度整体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同时其CO生成量则先增大后减小,且与NO_x排放总量和氮元素转化率均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此外,固体燃料的燃烧热值会对烧结产质量指标产生影响,而在兼顾NO_x排放指标及烧结产质量指标下,低氮无烟煤代替焦粉的适宜比例为70%。(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10期)
魏潇,刘建忠,周禹男,苑继飞,邹德荣[2](2019)在《废弃推进剂改善无烟煤燃烧的热重-红外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重?红外(TG?FTIR)联用技术研究废弃推进剂与无烟煤混合试样的燃烧特性,以10 K·min~(-1)的加热速率将不同配比的推进剂?无烟煤混合物从室温加热至1300℃,分析热分析曲线获得热力学参数,采用Satava?Sestak积分法计算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红外光谱的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将废弃推进剂加入到无烟煤中,随着推进剂含量的上升,热分析曲线向低温区移动,无烟煤固定碳的着火温度由560℃降至383℃,燃尽温度由676℃降至616℃,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由2.36E?8升至1.27E?7,反应表观活化能由165.6 kJ·mol~(-1)降低至91.2 kJ·mol~(-1);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随着推进剂掺混量增加,热氧化标志性气体产物CO_2、CO波峰向低温区移动,表明废弃推进剂对无烟煤的氧化和点火燃烧过程具有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韩佳宸,王勇强,周朝阳,程世军,靳轲[3](2019)在《山西无烟煤空气分级燃烧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建的20 kW煤粉燃烧自维持一维试验炉系统进行了山西无烟煤空气分级燃烧和NO_x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煤粉气流在炉内自维持稳定燃烧,可有效地模拟煤粉锅炉炉内的流动、燃烧以及NO_x生成的全过程;单级空气分级燃烧时,增加空气分级深度有利于提高NO_x还原效率,NO_x还原效率最高可达51.7%;随着空气分级深度的增加,最佳燃尽风喷口位置向上偏移;通过合理配置燃尽风喷口位置及燃尽风量比例,多级空气分级燃烧时的NO_x还原效率将高于单级空气分级燃烧,可达60%。(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林木香[4](2018)在《SNCR在燃烧福建无烟煤的CFB锅炉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台2013年新建的燃烧福建无烟煤的145t/h高温超高压参数CFB(Circulation Fluidized Bed,循环流化床)锅炉应用SNCR(Selective Non-Catalytic Reduction,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研究,并根据CFD仿真计算结果进行优化设计,量身定制最适合的SNCR脱硝方案。近3年的运行实践结果表明,在不同负荷工况下,烟囱出口烟气NO_x排放浓度小于80mg/m~3,脱硝效率大于60%,氨逃逸质量分数小于2mg/m~3,对锅炉效率影响小于0.15%,满足当地政府节能减排的规定。(本文来源于《福建建材》期刊2018年09期)
李杰,崔佩霖,张小勇,龚德鸿[5](2018)在《基于热重-质谱联用系统的贵州无烟煤燃烧特性及NO_x生成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火电厂燃煤主要是无烟煤,无烟煤具有挥发分低、着火点高、难燃等特点,需要较高的燃烧温度才能保证其燃烧稳定性,但高温燃烧环境又必将生成较高浓度的NO_x,利用热重-质谱联用系统,以两种贵州典型无烟煤为对象,分析了两种无烟煤燃烧特性指数和过量空气系数、煤粉粒径以及升温速率对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无烟煤都属于难着火,稳燃及燃尽特性比较差的煤种;升温速率越大,NO的生成量逐渐减少;煤粉粒径越小,则NO的生成量越多;过量空气系数越大,NO的生成量也逐渐增多。(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8年16期)
张丽丽,张光学,杨启岳,丁丽霞[6](2018)在《无烟煤燃烧中的重金属排放及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无烟煤燃烧中的重金属排放及分布特性,采用3.5 MW燃烧实验台进行中试实验,对无烟煤燃烧过程中的Pb、Cd、Cu、Zn、Ni和Cr等6种重金属的排放及分布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6种元素在飞灰中的质量分数均高于底渣,且富集于超细颗粒中,富集程度的顺序为:Pb,Cd>Cu,Zn>Ni,Cr。其中,Pb和Cd在粒径约为1μm的飞灰中富集因子达到17~22。在燃烧产物中,重金属大部分分布在飞灰中,底渣和烟气中的比例很低。其中,Cd、Cu、Ni等元素全部分布在飞灰和底渣中,而Pb、Zn和Cr则少量分布在烟气中,以气态形式存在,Pb的质量分数最高、达到13.4%。(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06期)
熊英莹,谭厚章[7](2018)在《四角切圆无烟煤燃烧系统灵活性改造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无烟煤锅炉燃烧中存在的着火性能差、燃尽率低、锅炉设备燃烧不稳、效率下降、受热面结渣严重等问题,对某220 t/h燃烧无烟煤锅炉进行燃烧系统灵活性改造优化研究。通过热态试验,研究煤粉细度、锅炉负荷、磨煤机启停、叁次风、二次风、瓦斯等因素对煤粉着火的影响;通过冷态试验,计算冷态下一、二、叁次风风速,试验包括飘带试验、炉膛速度场的测量、贴壁速度场的测量。220 t/h无烟煤锅炉灵活性改造方案为:假想切圆直径为700 mm,对应的实际切圆直径为4 000 mm;下一次风喷口的V型由垂直方向改为水平方向;将原上一次风百叶窗水平浓淡燃烧器喷口V型稳燃体去除,改为直板型;卫燃带面积由80.64 m~2调整为63.36 m~2;加装4台瓦斯流量表。通过优化研究,提出了修正后的冷态实际切圆大小的计算公式,确定修正系数K_(xs)=1.132,并做出实际切圆与一次风速、二次风速的关系曲线。改造后试验机组最大限度地减轻锅炉受热面结焦,掺烧劣质煤的运行特性明显改善,飞灰含碳量平均控制在3.29%,优化方案可在无烟煤燃烧锅炉灵活性改造中推广。(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孙革[8](2017)在《电站无烟煤清洁燃烧发电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我国的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煤炭消费总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近达到70%,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和能源消费模式单一成为能源消费的主题。基于此,电站无烟煤清洁燃烧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成本低、风险小和可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的缓解上述状况。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目前无烟煤清洁燃烧发电技术现状,对比总结CFB锅炉燃用无烟煤技术要求与具体优势,探讨了无烟煤清洁燃烧发电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相应问题,以期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7年24期)
张志丰,王亦飞,朱龙雏,李季林,王辅臣[9](2018)在《基于铁基载氧体的无烟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硫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间歇式固定床反应器上,基于Fe_2O_3/Al_2O_3载氧体,研究了还原阶段反应温度和Fe_2O_3负载量对无烟煤化学链燃烧产物及S元素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含碳气体释放量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随Fe_2O_3负载量先增加后减少。产物中CO_2比例随反应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850℃时达到最高(37.6%)。在实验条件下,未检测到SO_2生成。反应2 h时,载氧体中S元素的富集程度随温度和Fe_2O_3负载量升高而增加;5.5 h时,载氧体中S元素分布比例随温度升高而显着降低。利用SEM分析了载氧体表面微观形态结构。分析表明,Fe_2O_3负载量大于40%会导致载氧体轻微烧结。(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大龙,蒙晨玮,朱余乐,张缦,张海[10](2016)在《燃烧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热流密度分布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600 MW超临界W火焰锅炉的流动,燃烧和传热过程,以及水冷壁热流密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研究了不同拱上风倾角,不同拱上二次风比例及不同OFA倾角对水冷壁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炉膛燃烧器区域,炉膛中部的前拱气流对于后拱气流存在挤压作用,而在侧墙附近后拱气流对前拱气流存在挤压作用。炉膛前后墙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在水平方向呈M型双峰分布,而侧墙水冷壁的热流密度则呈中间高两边高的单峰分布。拱上风倾角对于炉内热流密度分布的影响最为敏感,OFA倾角影响次之,拱上二次风比例的影响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无烟煤燃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热重?红外(TG?FTIR)联用技术研究废弃推进剂与无烟煤混合试样的燃烧特性,以10 K·min~(-1)的加热速率将不同配比的推进剂?无烟煤混合物从室温加热至1300℃,分析热分析曲线获得热力学参数,采用Satava?Sestak积分法计算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红外光谱的同步分析。结果表明,将废弃推进剂加入到无烟煤中,随着推进剂含量的上升,热分析曲线向低温区移动,无烟煤固定碳的着火温度由560℃降至383℃,燃尽温度由676℃降至616℃,综合燃烧特性指数由2.36E?8升至1.27E?7,反应表观活化能由165.6 kJ·mol~(-1)降低至91.2 kJ·mol~(-1);红外光谱结果显示,随着推进剂掺混量增加,热氧化标志性气体产物CO_2、CO波峰向低温区移动,表明废弃推进剂对无烟煤的氧化和点火燃烧过程具有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烟煤燃烧论文参考文献
[1].阙志刚,吴胜利,王金生,艾仙斌.无烟煤代替焦粉燃烧行为及对烧结NO_x排放的影响[J].钢铁.2019
[2].魏潇,刘建忠,周禹男,苑继飞,邹德荣.废弃推进剂改善无烟煤燃烧的热重-红外实验研究[J].含能材料.2019
[3].韩佳宸,王勇强,周朝阳,程世军,靳轲.山西无烟煤空气分级燃烧NO_x排放特性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学报.2019
[4].林木香.SNCR在燃烧福建无烟煤的CFB锅炉上的应用[J].福建建材.2018
[5].李杰,崔佩霖,张小勇,龚德鸿.基于热重-质谱联用系统的贵州无烟煤燃烧特性及NO_x生成特性实验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
[6].张丽丽,张光学,杨启岳,丁丽霞.无烟煤燃烧中的重金属排放及分布特性[J].热能动力工程.2018
[7].熊英莹,谭厚章.四角切圆无烟煤燃烧系统灵活性改造优化研究[J].洁净煤技术.2018
[8].孙革.电站无烟煤清洁燃烧发电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7
[9].张志丰,王亦飞,朱龙雏,李季林,王辅臣.基于铁基载氧体的无烟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硫分布特性[J].化工学报.2018
[10].张大龙,蒙晨玮,朱余乐,张缦,张海.燃烧无烟煤的W火焰锅炉热流密度分布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