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神经外科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脑出血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两组,给予观察组58例患者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给予对照组58例患者实施传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高效、安全、创伤小的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开展应用。
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由非创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导致的出血,一般致病因素有高血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颅内血管畸形等。脑出血往往发病突然、病情紧急,若救治不及时患者会留有偏瘫、运动和认知障碍等后遗症,且该病病死率高,相关数据显示,急性期该病病死率为30%~40%[1]。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间接导致该病发病率提高。该病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以往多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血肿清除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脑出血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将微创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56例。根据采用的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8例,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观察组患者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9.6±15.4)岁,基底节外侧出血29例,基底节内侧出血21例,小脑出血5例,脑叶出血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8.6±14.2)岁,基底节外侧出血26例,基底节内侧出血22例,小脑出血6例,脑叶出血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选取患者经临床检查与诊断后均符合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颅内出血均为首次发生,且出血量大于30mL。排除标准:排除存在脑干功能衰竭、出血倾向严重、凝血机制障碍及颅内静脉畸形等造成的血肿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接受一般检查和治疗,检查主要包括血糖、凝血功能、肝肾功能以及尿常规等。治疗依据患者病情不同使用甘露醇、利尿剂等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预防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支持治疗可用神经营养药和脑细胞保护剂。
对照组实施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在插管全麻下和CT定位下进行,于出血一侧进行去骨瓣手术,在颞侧裂部做4~5cm的直切口,使用自动梳状牵引器暴露颅骨。小窗开口在2~3cm左右,然后将硬脑膜切开,采用电凝颞上回皮质1cm左右,对血肿位置进行探查。探查清楚后用窄脑压板经穿刺针道进入血肿部位,将出血慢慢吸出,冲洗干净。再次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接颅腔引流管。
观察组实施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手术在局麻下进行,首先利用CT定位确定颅内血肿具体位置,选择出血量最多的层面的血肿中心为穿刺部位,使用YL-Ⅰ型穿刺针进行穿刺,使用低速手电钻将颅骨钻透,拔出钻头后插入钝头塑料针芯,推至血肿中心部位,将针形血肿粉碎器插入并冲洗,抽吸颅内血肿。依据患者各人情况使用氯化钠溶液与尿激酶液化注入引流,最后进行头皮缝合并固定引流管,包裹纱布。当术后血肿小于10mL后可将引流管拔出。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术后患者颅内血肿清除完全,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判定为显效;术后颅内血肿清除完全,临床症状和体征好转判定为有效;术后颅内血肿清除不完全,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58例患者治疗后显效36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3%(55/58);对照组58例患者治疗后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9.31%(46/58)。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2.3±7.5)分钟,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13.2)分钟;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34.2±20.8)mL,对照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30.4±25.6)mL;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7±4.6)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2.8±8.4)天。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颅内血肿相较于传统小骨窗手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节约患者住院成本。以上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58例患者治疗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再出血3例,颅内感染1例,脑疝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62%;对照组58例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13例,其中再出血6例,颅内感染4例,脑疝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4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较大的工作压力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患者一旦发生脑出血则病情紧急,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出现偏瘫、偏盲,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害患者生命。传统的治疗常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但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以及成功率低等问题[1]。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微创手术开展越来越广泛,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临床疗效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及并发症少的优点,且术中能够最大程度清除血肿,无盲区、引流方便[2]。此次我院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58例脑出血患者发现,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是一种安全、高效、可靠的手术方式,可在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志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6):89-90.
[2]周志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评析[J].吉林医学,2015,36(12):2547-2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