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非弹性衰减论文-蒲举,尹欣欣

波非弹性衰减论文-蒲举,尹欣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非弹性衰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甘肃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

波非弹性衰减论文文献综述

蒲举,尹欣欣[1](2019)在《甘肃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近年甘肃地区地震波形资料,研究了甘肃地区S波的非弹性衰减Q值,分别得到甘肃西部地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337.4f~(0.6259);祁连山中段地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748.6f~(0.2083);甘东南地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409.3f~(0.3263)。从分区Q值研究结果看,各分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显示出了Q值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特征,这种区域差异性与甘肃地区构造活动、地震活动、地壳速度结构及热活动状态的区域差异性有较好的一致性,活动强烈、高热活动、低速区为相对低Q值区,地震波衰减较快。(本文来源于《四川地震》期刊2019年01期)

周少辉,曲均浩,苗庆杰,李铂,郭宗斌[2](2018)在《山东长岛地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及震源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山东台网记录的长岛震群2017年2月14日—9月1日期间的波形与震相资料研究长岛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得到该地区介质平均Q值与频率f的关系式为Q(f)=363.9f1.374 1。采用Moya等[1]提出的利用遗传算法联合反演得到长岛周边台站的场地响应,根据Brune模型震源参数计算公式求解长岛震群序列地震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各个震源参数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地震矩随ML震级的增大而增加,地震矩与破裂半径R之间存在半对数关系,拐角频率fc随地震矩的增大而减少;长岛地震序列的应力降数值普遍偏小,最大不超过0.9MPa,这意味着长岛震源区整体构造应力较低,也可能指示长岛震群为低摩擦应力的断层作用;震源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方面,整体而言,长岛震群地震应力降变化起伏很大,在M4.1地震发生前,拐角频率与应力降均发生快速下降后随即翻转上升的现象,证明在M4.1地震发生前震源区整体应力的挤压逐渐增强。(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秦敏,李丹宁,张会苑,高洋,姜金钟[3](2018)在《云南盈江地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及震源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云南盈江地区19个固定和流动台站记录到的2014—2016年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分别使用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反演得到了盈江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台站场地响应,并在精确扣除余震区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的基础上,联合反演了2014年盈江MS5. 6和MS6. 1地震序列共1 524次ML≥2. 0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1)盈江地区Q值和频率的关系为:Q(f)=201. 1f0. 445 4。(2)台站场地响应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低频放大、高频衰减的现象。(3)盈江地震序列的地震矩的变化范围为3. 16×1011~1. 50×1015N·m,与震级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震源破裂尺度的变化范围为87~790 m,与地震矩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拐角频率的变化范围为1. 6~15 Hz,与地震矩呈负相关关系;应力降的变化范围为0. 01~5. 16 MPa,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无明显的线性统计关系。(4)通过分析ML3. 0~3. 5地震的应力降时空演化过程,发现MS5. 6与MS6. 1地震序列的应力降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主要受到各自发震断层的控制; MS5. 6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均值高于MS6. 1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均值,MS6. 1地震序列余震密集区的应力降小于后期余震的应力降; MS5. 6地震序列的应力降时空演化特征对MS6. 1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MS6. 1地震序列中多次较大余震发生在应力降值下降后的缓慢上升过程中,其震中位置多位于应力降高值分布区域。(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曾维顺,陈祥开,杨漾,田轶,肖劲平[4](2018)在《海南岛介质非弹性衰减及场地响应反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海南数字地震台网18个地震台274条波形资料,运用遗传算法反演海南岛非弹性衰减系数及台站场地响应,计算得到海南岛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关系为Q(f)=343.7f~(0.42),说明海南岛适中Q值区域,地壳相对稳定。18个地表台站的场地响应场与频率有关,其中:7个台站的场地响应接近1,平稳变化;2个台站在高频部分衰减;7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小于1,变化平稳;2个台站低频部分场地响应接近1,高频部分放大。(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李丹宁,马志斌,续外芬,高洋,马红虎[5](2016)在《云南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及场地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1~2015年云南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选取互相衔接的3段几何衰减模型,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方法反演云南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Q(f),得到云南地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193.8f0.528。采用Brune的ω平方模型约束震源位移谱,使用Moya方法联合多台多地震数据计算得到46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岩石台基对地震波信号在不同频段的放大作用并不相同,云南地区场地响应总体存在明显的低频放大、高频衰减现象,在卓越频段1~4 Hz场地放大倍数大多在1~10倍,而在高频段(10Hz以上)场地的衰减大多在0.05~1倍。(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6年12期)

王同军,陈凯,姜维松,甘立涛,戴应洪[6](2016)在《重庆石柱地区介质非弹性衰减、台站场地响应及震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台多震源联合反演方法(Atkinson方法),利用重庆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波形,计算了石柱及周边地区介质非弹性衰减(Q值);用Moya方法迭代反演台站场地响应;用CAP方法计算了石柱2010年以来ML≥2.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得到Q值较低,台站响应1—20Hz不平坦,高频衰减较快,该区地震震源机制多数为正断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康清清,缪发军,张金川,霍祝青,杨驰[7](2016)在《江苏及邻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和震源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江苏数字地震台网(包含邻区共享台站)73个数字地震台记录的49次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用Atkinson方法对江苏地区的非弹性衰减Q值进行了计算,得到研究区介质非弹性衰减平均Q值随频率f的关系式为Q(f)=272.1·f~(0.5575),并用Moya方法计算并得到了研究区内63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表明,江苏境内25个地面基岩台的场地响应为1~20Hz,放大倍数基本在1附近波动,符合基岩台基的特征。14个井下台站场地响应形态相同,表现为低频放大,高频部分迅速衰减。根据Brune模型计算并获得了江苏及邻区2010年10月至2015年3月58个M_L2.5以上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近震震级与地震矩、震源尺度和拐角频率的相关性较好,而与应力降的关系不明显,且应力降与震源尺度的关系也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2016年01期)

马建新,姚家骏,陈继锋[8](2015)在《青海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地质构造及地震台网分布特征,将青海地区分为柴达木盆地、青海东北部、青海东南部3个区域,运用青海地震台网记录的112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利用Atkinson方法得到3个区域的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Q值最大,青海东南部Q值最小。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3个区域24个地震台的场地响应,其中1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不平坦,9个台站稳定性相对较好,GOM(格尔木)作为国家基准地震台,具有良好的观测环境,场地响应曲线稳定。(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刘建明,李志海[9](2014)在《新疆北天山非弹性衰减、场地响应及其震源参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新疆北天山22个数字地震台的地震波形资料,首先采用Atkinson方法得到了北天山Q值随频率f的关系式为Q(f)=465.2f0.53;其次采用Moya方法反演得到了22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台站的场地响应在1附近,其中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放大效应,可能与台基岩性和仪器工作状态有关;最后用ω平方震源模型计算了161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在单对数坐标下,161次地震震级(MS)与地震矩的对数、震源破裂半径、矩震级呈正相关关系、与拐角频率呈负相关关系、与应力降并无明显的依存关系,进而利用震源参数中的应力降时序图,分析了研究区内2次6级地震前后应力降随时间的变化特征:表现为震前出现高应力异常,震后趋于低值的变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地震》期刊2014年01期)

梁向军,刘林飞,张蕙,张玲,孟晓琴[10](2013)在《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山西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场地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山西地震台网的27条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遗传算法,用Atkinson方法得到山西地区的品质因子Q值随频率的关系。采用Moya方法反演地震的台站场地响应,40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均表现为与频率有关,其中27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不平坦,只有部分台站的场地响应基本没有放大,在1附近,主要是由于这些台站的仪器安放于干扰较小的山洞所致。(本文来源于《山西地震》期刊2013年01期)

波非弹性衰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山东台网记录的长岛震群2017年2月14日—9月1日期间的波形与震相资料研究长岛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得到该地区介质平均Q值与频率f的关系式为Q(f)=363.9f1.374 1。采用Moya等[1]提出的利用遗传算法联合反演得到长岛周边台站的场地响应,根据Brune模型震源参数计算公式求解长岛震群序列地震震源参数。结果显示,各个震源参数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地震矩随ML震级的增大而增加,地震矩与破裂半径R之间存在半对数关系,拐角频率fc随地震矩的增大而减少;长岛地震序列的应力降数值普遍偏小,最大不超过0.9MPa,这意味着长岛震源区整体构造应力较低,也可能指示长岛震群为低摩擦应力的断层作用;震源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方面,整体而言,长岛震群地震应力降变化起伏很大,在M4.1地震发生前,拐角频率与应力降均发生快速下降后随即翻转上升的现象,证明在M4.1地震发生前震源区整体应力的挤压逐渐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非弹性衰减论文参考文献

[1].蒲举,尹欣欣.甘肃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再研究[J].四川地震.2019

[2].周少辉,曲均浩,苗庆杰,李铂,郭宗斌.山东长岛地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及震源参数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8

[3].秦敏,李丹宁,张会苑,高洋,姜金钟.云南盈江地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及震源参数研究[J].地震研究.2018

[4].曾维顺,陈祥开,杨漾,田轶,肖劲平.海南岛介质非弹性衰减及场地响应反演[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8

[5].李丹宁,马志斌,续外芬,高洋,马红虎.云南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及场地响应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6

[6].王同军,陈凯,姜维松,甘立涛,戴应洪.重庆石柱地区介质非弹性衰减、台站场地响应及震源机制研究[J].防灾减灾学报.2016

[7].康清清,缪发军,张金川,霍祝青,杨驰.江苏及邻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和震源参数研究[J].中国地震.2016

[8].马建新,姚家骏,陈继锋.青海地区S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特征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5

[9].刘建明,李志海.新疆北天山非弹性衰减、场地响应及其震源参数研究[J].地震.2014

[10].梁向军,刘林飞,张蕙,张玲,孟晓琴.利用遗传算法反演山西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场地响应[J].山西地震.2013

标签:;  ;  ;  

波非弹性衰减论文-蒲举,尹欣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