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织硬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镁合金,非平衡凝固,深冷处理,稀土元素
组织硬度论文文献综述
刘亮,欧阳晟,杨伟,蔡长春,王振军[1](2019)在《深冷处理对非平衡凝固Mg-6Al-1Y合金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与铜模喷铸相结合,制备了非平衡凝固Mg-6Al-1Y合金。研究了深冷处理时间对快冷合金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凝固冷速提高,铜模喷铸合金组织相比铸态显着细化,初生相形貌从粗大花瓣状转变为细小等轴枝晶状,同时稀土相结构由Al_2Y向Mg_(24)Y_5发生转变。深冷处理4 h后,快冷合金组织中等轴枝晶发生碎断,晶粒进一步细化。随深冷时间增加,枝晶碎断更加严重,并发生明显球化现象。经深冷处理32 h,初生晶粒基本转变为球晶形貌,平均晶粒尺寸仅10 μm,同时合金的显微硬度达68.1 HV0.2,相比原始快冷合金提高8.6%。(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刘杰兵,张海峰,陈兴富,高鹏冲,陈乃录[2](2019)在《原材料对高铬铸铁轧辊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等方法等研究了添加和未添加废高铬铸铁耐磨板的两支高铬铸铁轧辊的凝固组织,以及研究了添加废高铬铸铁耐磨板对轧辊经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后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废高铬铸铁耐磨板的轧辊的共晶M_7C_3碳化物数量高于未添加耐磨板的轧辊,且初生奥氏体中的二次碳化物形态和数量也不同。两支轧辊凝固组织的差异会影响轧辊热处理过程中组织转变及最终的组织和硬度。未添加废高铬铸铁耐磨板轧辊的淬火组织中存在两种尺寸的碳化物;而添加高铬铸铁耐磨板轧辊的淬火组织仅存在一种尺寸碳化物,且硬度略高于未添加废高铬铸铁耐磨板轧辊。在回火过程中,两支轧辊均在450℃出现二次硬化,而且随回火时间延长和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组织中粗大碳化物转变为细小的碳化物,两支轧辊的碳化物尺寸趋于一致。(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冯光,李冬玲,刘宗鑫,沈学静,王海舟[3](2019)在《基于多路送粉工艺的增材制造样品成分、组织与硬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作为新型逐层熔合制造工艺可以根据要求制备元素成分梯度变化的金属材料。试验设计了一种由两种不锈钢粉末按均匀配比变化而成的梯度成分样品,首先利用热力学计算软件预测了材料的相组织成分占比、力学性能变化;然后采用多路送粉激光熔覆工艺进行样品制备;进而利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金相显微镜和显微维氏硬度计结合流体微探应变技术对该梯度材料进行了微观区域的精细成分、显微组织和硬度的统计分布表征研究。表征结果中该梯度成分样品不同区域元素含量、金相组织、硬度力学性能的差异变化规律同热力学软件计算的结果基本符合。通过研究成分梯度变化区域元素成分对区域的组织状态和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表面硬度分布拐点和陡降区与Ni元素的变化和板条状马氏体的出现密切相关,同时316L奥氏体组织呈不连续骨架分布,而JY-Fe45A区域显示存在大量板条状马氏体,且晶粒组织粗大。最后利用基于等静压的流体微探应变无损检测方法与显微维氏硬度计相结合分析了样品中力学性能异常区域的原因,并发现了现有打印制造工艺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冶金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苏胤,甘章华,鲁越辉,王耀,胡志奎[4](2019)在《超重力场和稀土La变质对Al-14.5Si合金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重力场凝固技术和稀土La变质方法制备Al-14.5Si合金铸锭,研究了3000g超重力场下La含量对Al-14.5Si合金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000g超重力场下凝固的Al-14.5Si合金铸锭主要分为边部和芯部两个区域。芯部占主要部分(14~16mm),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组织都较为均匀,为超细共晶硅组织;边部厚度约为2~3mm,组织共晶硅较为粗大。水平方向上,铸锭显微硬度波动较大,中心区域最高;垂直方向上铸锭显微硬度波动较小。随着La含量的增加,共晶硅尺寸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La含量为0.6%时,晶粒细化程度最高,芯部共晶硅尺寸最小,平均直径约为0.25μm,平均长度约为0.37μm;芯部显微硬度随La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La含量为0.4%时,铸锭芯部平均硬度最高可达HV91,相较普通重力场下未变质合金提升了48.2%。由此可见,超重力和稀土La变质对Al-14.5Si合金芯部共晶组织的细化及硬度的提升起到正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索忠源,王鑫,王文革,张志浩,王毅坚[5](2019)在《回火工艺对ZG5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洛氏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200~600℃回火温度对ZG5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组织转变及硬度的影响,讨论了二次回火对其组织及硬度的改变。结果表明,在500℃以下回火,组织由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莱氏体+新淬马氏体组成,硬度呈马鞍状分布,在500℃时硬度(HRC)达到最大值(50)进一步提高回火温度至600℃时,马氏体分解,转变为回火索氏体,硬度(HRC)快速降至36。在500℃二次回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减少,二次碳化物析出增多,硬度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1期)
刘建睿,王猛,林鑫,卢鹏辉,黄卫东[6](2019)在《激光成形修复K418高温合金的微观组织与硬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激光立体成形技术对K418合金进行了成形修复,研究了其微观组织与硬度。结果表明,修复K418合金由基体区、热影响区与激光修复区组成,分别由形貌、大小及数量不同的γ-FeCr_(0.29)Ni_(0.16)C_(0.06)基体相、γ′-Ni_3Al相及碳化物相组成;铸造基体区与修复区呈紧密的冶金结合,修复区组织呈沉积方向外延生长的柱状晶及连续的层带状结构。在同一沉积层中由于存在粗大树枝晶区与细小树枝晶区而具有不同的硬度。铸造基体区、热影响区与激光修复区的平均硬度值(HV)分别为432.4、499.4、490.6。(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1期)
K.O.NAYANA,S.RANGANATHA,H.N.SHUBHA,M.PANDURANGAPPA[7](2019)在《十二烷基硫酸钠对Ni-Co_3O_4复合电沉积镀层显微组织、耐蚀性能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瓦特型镀液中,于低碳钢表面电沉积Ni-Co_3O_4复合镀层。当镀液中存在SLS时,分散的Co_3O_4颗粒向阴极迁移的趋势更大,并与镀层结合。SLS改变Ni-Co_3O_4复合镀层的化学成分、表面形貌和显微组织。与纯镍镀层相比,所开发的复合镀层具有更高的耐蚀性能和显微硬度。在SLS存在条件下,在镀液中装载不同浓度的Co_3O_4颗粒使镀层表面具有疏水性,这对于提高Ni-Co_3O_4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非常有效。在镀液高Co_3O_4颗粒载荷量(>3 g/L)的情况下,Co_3O_4颗粒发生团聚,在镀层表面形成缺陷和位错,导致镀层耐腐蚀性能下降。通过线性磨损试验对疏水镀层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11期)
梁加淼,王利民,何卫,汤超,吴细毛[8](2019)在《球磨时间对纳米晶Al-7Si-0.3Mg合金粉末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机械破碎Al-7Si-0.3Mg合金粉末为原料进行高能球磨,对不同球磨时间的合金粉末进行金相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镜表征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球磨时间对纳米晶Al-7Si-0.3Mg合金粉末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能球磨导致共晶硅颗粒从微米尺度细化到亚微米尺度,颗粒形状从多面体转变成圆形,颗粒内部有层错生成。随着球磨时间逐渐增加到60 h,合金粉末平均颗粒尺寸从134mm逐渐下降到22mm,Al(Si, Mg)基体晶粒尺寸从438 nm降低到23 nm,粉末显微硬度从HV 93增加到HV 289。粉末硬度的增加主要归功于球磨导致的晶粒细化(细晶强化作用),此外,球磨过程中硅颗粒的细化以及球磨引起的Mg、Si原子在基体内固溶度的增加也有利于粉末硬度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耿文远,高平,郭伟沯,王凡,张鸣一[9](2019)在《淬火温度对含Ce稀土抗冲击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研究含Ce稀土抗冲击钢组织与性能的变化,采用洛氏硬度计、铁磁法及光学显微镜对试验钢的硬度、残留奥氏体和板条马氏体进行了测定和观察。结果表明:钢的硬度值与淬火温度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规律;钢的室温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淬火温度对马氏体板条的粗细程度具有较大影响;淬火组织中的残留奥氏体含量随淬火温度升高而升高。马氏体板条的粗细程度和残留奥氏体的含量是引起钢硬度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10期)
胡成飞,吴润,尉文超,何肖飞,王毛球[10](2019)在《淬火温度对17Cr2Ni2MoVNb重载齿轮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新型齿轮钢17Cr2Ni2MoVNb渗碳之后经不同温度淬火后的微观组织和硬度。结果发现,随淬火温度的升高,渗碳层中未溶碳化物减少、残留奥氏体增加。在860℃淬火时,17Cr2Ni2MoVNb钢渗碳层组织和硬度最佳,其碳化物为3级、残留奥氏体含量为23.55%、硬度达到750 HV0.2、且波动较小。(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10期)
组织硬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热膨胀等方法等研究了添加和未添加废高铬铸铁耐磨板的两支高铬铸铁轧辊的凝固组织,以及研究了添加废高铬铸铁耐磨板对轧辊经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后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废高铬铸铁耐磨板的轧辊的共晶M_7C_3碳化物数量高于未添加耐磨板的轧辊,且初生奥氏体中的二次碳化物形态和数量也不同。两支轧辊凝固组织的差异会影响轧辊热处理过程中组织转变及最终的组织和硬度。未添加废高铬铸铁耐磨板轧辊的淬火组织中存在两种尺寸的碳化物;而添加高铬铸铁耐磨板轧辊的淬火组织仅存在一种尺寸碳化物,且硬度略高于未添加废高铬铸铁耐磨板轧辊。在回火过程中,两支轧辊均在450℃出现二次硬化,而且随回火时间延长和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组织中粗大碳化物转变为细小的碳化物,两支轧辊的碳化物尺寸趋于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织硬度论文参考文献
[1].刘亮,欧阳晟,杨伟,蔡长春,王振军.深冷处理对非平衡凝固Mg-6Al-1Y合金组织及硬度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2].刘杰兵,张海峰,陈兴富,高鹏冲,陈乃录.原材料对高铬铸铁轧辊组织和硬度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9
[3].冯光,李冬玲,刘宗鑫,沈学静,王海舟.基于多路送粉工艺的增材制造样品成分、组织与硬度性能研究[J].冶金分析.2019
[4].苏胤,甘章华,鲁越辉,王耀,胡志奎.超重力场和稀土La变质对Al-14.5Si合金组织及硬度的影响[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9
[5].索忠源,王鑫,王文革,张志浩,王毅坚.回火工艺对ZG5Cr17Ni2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6].刘建睿,王猛,林鑫,卢鹏辉,黄卫东.激光成形修复K418高温合金的微观组织与硬度[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7].K.O.NAYANA,S.RANGANATHA,H.N.SHUBHA,M.PANDURANGAPPA.十二烷基硫酸钠对Ni-Co_3O_4复合电沉积镀层显微组织、耐蚀性能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8].梁加淼,王利民,何卫,汤超,吴细毛.球磨时间对纳米晶Al-7Si-0.3Mg合金粉末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2019
[9].耿文远,高平,郭伟沯,王凡,张鸣一.淬火温度对含Ce稀土抗冲击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10].胡成飞,吴润,尉文超,何肖飞,王毛球.淬火温度对17Cr2Ni2MoVNb重载齿轮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