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沙二段沙一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河街组,重力流,发育模式,砂质碎屑流
沙二段沙一段论文文献综述
刘磊,陈洪德,钟怡江,徐长贵,魏鹏[1](2017)在《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古近系沙一段、沙二段重力流沉积及其油气勘探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辽东湾坳陷断拗早期阶段,即沙河街组二段、沙河街组一段沉积时期,岩心中识别出的大量重力流沉积,利用岩心的沉积特征、测录井数据及重力流沉积理论,将该时期重力流沉积划分为浊流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滑动与滑塌沉积叁大类。该时期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于叁角洲前缘,触发机制为古地震和重力双重作用,主要控制因素为物源供给。结合不同重力流砂体的迭置关系、连井剖面、分布位置及前人研究成果,建立了该时期叁角洲前缘重力流发育模式,并将其分为:滑塌根部、斜坡中间和盆地平原3个相带。通过对各类重力流砂体储集层物性的分析可知,分布于斜坡中间部位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及近源浊流沉积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综合分析认为:沙二段沉积时期叁角洲前缘的重力流砂体规模及厚度较沙一段沉积时期更大,同时具备良好的生、储、盖、运条件,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胡晓庆,范廷恩,王晖,赵卫平,张宇焜[2](2015)在《厚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储层精细表征及对开发的影响——以渤海湾石臼坨地区A油田沙一、沙二段油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石臼坨地区A油田沙一、沙二段油藏是近年来少见的海上复杂岩性、高产厚层油藏,其储层普遍发育灰质砂岩、鲕粒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等6类岩性。针对该油田储层岩性复杂、中-深层储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评价井井距大、扇叁洲储层表征难度大、储层空间分布认识不清等难点,应用元素俘获谱(ECS)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采用井-震联合技术路线,建立了厚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储层精细表征"四步法"技术体系,即:基于岩石相的储层分类评价技术、基于古地貌分析的沉积模式研究技术、精细等时沉积地层格架的构建方法和基于相控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基于该技术体系,将沙一、沙二段储层纵向精细化为5期砂体,并识别出每期砂体的平面分布,同时预测了不同类型储层的空间展布。据此优化了钻探部署,从降低开发风险、提高投资效益考虑,有针对性地暂缓砂体尖灭位置附近的9口开发井钻探,并优选Ⅰ类储层Ⅰ-2砂层作为优先开发储层。该技术体系可为类似油田的可动用储量分析、层系划分及井网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5年05期)
张世奇,刘占鹏,赵玉杰[3](2014)在《现河庄油田河43断块沙一段、沙二段精细油藏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河庄油田河43断块经过近40年勘探开发,产量逐年递减。为提高采收率,以断块内主要储集层沙一段、沙二段为目的层进行精细油藏描述,建立了油藏地质模型。通过分析本区构造特征,新发现断块内多条控油小断层,对分析剩余油藏潜力有重要作用;详细分析了断层与砂体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沉积相对油层厚度的影响,确定本区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为断层与沉积相;通过分析各段油藏的控制因素,在油藏类型方面形成新认识;通过对储集层沉积特征与分布特征的研究确定了本区油气分布特征。以上研究成果对河43断块的挖潜稳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4年02期)
陈瑶[4](2013)在《蠡县斜坡高阳油田沙一段—沙二段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由于高阳油田勘探方向已由构造油藏转向寻找岩性油藏,因此开展高阳油田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的研究是其先决条件,特别是精细到砂体单元,将有助于深化储集砂体成因及迭置关系的认识,帮助恢复该区的岩相古地理,明确沉积微相展布规律。本文以岩心、薄片、测井、录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进行沉积微相类型判断与划分,并以精细单砂体为单元进行沉积微相研究,建立相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油田生产开发资料,对高阳油田沙一沙二段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高阳油田沙一沙二段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的研究,系统总结并完善了研究区陆源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的沉积微相判别标志,并应用其进行了碳酸盐岩岩性校正,该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对整个渤海湾盆地具有相似碳酸盐岩岩性组合的地区的识别具有借鉴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沙二段与沙一上亚段发育叁角洲沉积,沙一下亚段发育滨浅湖滩坝沉积,且分为碎屑岩滩坝和碳酸盐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在水下高部位形成颗粒滩微相,而在低洼地区形成云灰坪微相,并分别建立了研究区相模式。通过逐层精细刻画沉积微相横纵展布,认为同一河道和滩坝内砂体分别为多层式、多边式迭置,呈泛通性;不同河道和滩坝内砂体迭置为独立式,彼此形成独立油水单元。从沉积学理论解释了油气开发中的油水问题。通过对薄片及物性资料的分析,研究区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次生孔隙,主要是粒间溶蚀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储层储集物性受沉积和成岩两方面作用影响较为明显,沙一段储层物性较好。本文结合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的研究,对研究区沙一沙二段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并分为四类,其中I类储层主要分布在滨浅湖的坝主体微相以及水下分流河道中心部位,II类储层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中心以及坝侧缘微相中,III类、IV类储层主要分布在分流河道边部,坝侧缘、滩沉积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3-06-01)
王家鹏[5](2012)在《饶阳凹陷北部沙一~沙二段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岩心、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为依据,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进行层序地层划分,识别出2个中期旋回、14个短期旋回,分别对应叁级层序及四级层序(准层序组)。在关键取心井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化验等资料,识别出辫状河叁角洲和湖泊两种相类型,并进一步划分出5种亚相(辫状河叁角洲平原、前缘及前辫状河叁角洲、浅湖、半深湖亚相)及12种微相类型(辫状河道、分流河道间、泛滥平原、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席状砂、远砂坝、水下分流河道间、砂质滩坝、碳酸盐岩滩坝及湖泥),并系统总结了各亚相、微相识别标志。综合砂岩厚度等值线与砂岩百分含量等值线等单因素图件,同时结合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编制了各准层序组沉积相平面图,分析了沉积相及砂体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成因类型砂体进行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物性分析,结合砂岩厚度及砂岩百分含量分析认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具有中孔中渗性,砂岩百分含量及厚度适中,为最有利储层;其次,辫状河道砂体与河口坝为较有利的储层;席状砂、浊积体及碳酸盐岩滩坝为一般性储集层。进一步结合生、储、盖空间配置关系及现有油气分布显示,对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认为:在层序发育的低位域及高位域时期,在工区高阳一带、大百尺-博士庄一带及南马庄-郭家庄一带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砂体,易形成地地层、岩性油气藏,为有利勘探区带。湖侵时期滨浅湖滩坝砂、沿盆地缓坡及任丘潜山古凸起沉积的碳酸盐岩滩坝及马西洼槽、任西洼槽带发育的浊积体,易形成岩性油藏,为有利勘探区带。(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2-06-01)
国景星,袭着纲,赵晓颖,张健,许丽丽[6](2010)在《蠡县斜坡中北部沙二段—沙一段层序地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研究区岩芯、地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沙二段—沙一段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其归为2个叁级层序,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3种类型的6个体系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沉积演化研究。工区以辫状河叁角洲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为主,沙二段平原亚相广布于斜坡外带,前缘亚相呈北东向沿斜坡中带展布;沙一段为广盆浅水环境,叁角洲沉积范围较沙二段明显缩小,中期发育了一套全区最重要的烃源岩,受博野水系强物源的影响,仅在大百尺一带发育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沉积。斜坡中带毗邻生油洼槽的前缘砂体及雁翎、西柳地区的滩坝体系是成藏的有利区带。(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马国刚[7](2009)在《东营凹陷辛50断块沙一段、沙二段沉积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辛50断块作为一个典型的高含水开发期复杂断块油田,进行开发后期细致的沉积微相研究对油藏立体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辛17井测井曲线、分层、岩性剖面、相层序、粒度特征、物性特征和沉积微相类型等的研究,研究区沙一段主要发育湖泊相中的滨浅湖亚相,又可细分为3种沉积微相:滨浅湖砂质坝微相、滨浅湖砂质滩微相和滨浅湖泥微相;沙二段主要发育叁角洲相沉积,其中沙二上亚段(1~7砂组)主要发育叁角洲平原亚相、沙二下亚段(8~15砂组)主要发育叁角洲前缘亚相,叁角洲平原亚相又可划分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微相;叁角洲前缘亚相又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微相。并在此基础上描述了辛50断块4个小层多个微相的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张志敏,王伟锋,刘东成,温中涛[8](2009)在《欢喜岭油田南部坡洼过渡带沙一段和沙二段沉积演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岩芯分析和录井资料分析得出,研究区沙一段和沙二段期间发育缓坡型扇叁角洲沉积。同时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时期沉积相展布特征分析,对扇叁角洲的演化特征进行了总结,得出沙一段和沙二段期间扇叁角洲前积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细,其长轴方向也由北西-南东向向南北向转变。在此基础之上对有利砂体分布进行了预测,认为锦128井以南和架岭6井以东以及双203井、锦110井和锦310井之间为有利砂体较集中发育区,可作为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单体珍[9](2008)在《桩海地区沙一、沙二段成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桩海地区基本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体系和储层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对沙一、沙二段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构造背景、断层、沉积相带是该区隐蔽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沉积体系对该区储层的展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了该区油气藏的分布,并据此建立了油气的成藏模式,对该区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08年03期)
马继勇[10](2008)在《马西地区沙二~沙一段沉积相展布特征与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西地区地处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北部,面积约700km2。油气资源丰富,沙河街组沙二段~沙一段是该地区主要含油层位之一。由于成藏条件优越的构造圈闭多已经过钻探,所以全面开展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尤为重要。本次研究的核心是沉积相带的展布和有利区带预测,针对这一核心任务,本论文采用由点(井)→线(剖面)→面(平面)→域(空间)的研究思路,以储层沉积学、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等为基础,以地质、测井等多种学科分析为手段,对马西地区进行了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建立了区域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沉积体系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并对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总结,其主要成果与认识如下:1、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并结合测井、岩心分析,建立了本区相对等时的地层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沙二段~沙一段共划分为两个叁级层序,七个四级层序。2、通过岩心观察与描述,认为本区发育砂岩类、粉砂岩类和泥岩等3大类、9小类岩相,并对每种岩相进行定名与代码编制。3、建立了本区的测井相模版,单井上共识别出7种沉积亚相:分流河道、泛滥平原、叁角洲平原、叁角洲前缘、滨湖、浅湖和半深湖。4、沙二段为河流-泛滥平原-(辫状)叁角洲-滨湖沉积体系;总体粗碎屑岩发育,东部及东北部辫状叁角洲发育,其物源供给较为充足;而西部、南部及西北部物源供给相对不足,以曲流河-泛滥平原-叁角洲沉积为主。5、沙一段主要为浅湖-半深湖,上部以大套浅湖-叁角洲为主;沙一段早期经历了快速湖侵;湖侵之后,湖盆水域开始缓退,总体沉积物粒度较细;向湖盆方向,从河流-叁角洲逐渐过渡为滨浅湖沉积,在湖盆较深部发育有半深湖-深湖的沉积。6、研究区沉积物源呈多方向特征,早期短轴供源为主,后期长轴供源更强。东部陡坡带沉积相带多表现为“小而多”,沉积体系多表现为朵状与扇形分布;而西部缓坡带物源缺乏,任丘潜山上多为滩坝沉积;南、北向长轴方向沉积供源充足,尤其是南马庄地区物源十分充足,叁角洲多呈现鸟足状或朵叶状。7、研究区在古近系的沉积演化总体表现为湖泊形成、发展与萎缩特征明显,沙二段时期物源供给相对不足;沙一段时期湖泊面积较大,沉积了巨厚的烃源岩,碎屑物源供给相对较足。8、研究工区有利储集相带-岩性地层圈闭主要位于长、短轴方向的叁角洲前缘部位;任丘潜山缓坡局部发育有滩坝沉积,可作为良好的储层。建议加强这些有利地区的勘探。(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8-05-01)
沙二段沙一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渤海湾石臼坨地区A油田沙一、沙二段油藏是近年来少见的海上复杂岩性、高产厚层油藏,其储层普遍发育灰质砂岩、鲕粒白云岩、白云质砂岩等6类岩性。针对该油田储层岩性复杂、中-深层储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评价井井距大、扇叁洲储层表征难度大、储层空间分布认识不清等难点,应用元素俘获谱(ECS)测井、岩心、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采用井-震联合技术路线,建立了厚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储层精细表征"四步法"技术体系,即:基于岩石相的储层分类评价技术、基于古地貌分析的沉积模式研究技术、精细等时沉积地层格架的构建方法和基于相控约束的储层预测方法。基于该技术体系,将沙一、沙二段储层纵向精细化为5期砂体,并识别出每期砂体的平面分布,同时预测了不同类型储层的空间展布。据此优化了钻探部署,从降低开发风险、提高投资效益考虑,有针对性地暂缓砂体尖灭位置附近的9口开发井钻探,并优选Ⅰ类储层Ⅰ-2砂层作为优先开发储层。该技术体系可为类似油田的可动用储量分析、层系划分及井网优化等提供技术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沙二段沙一段论文参考文献
[1].刘磊,陈洪德,钟怡江,徐长贵,魏鹏.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坳陷古近系沙一段、沙二段重力流沉积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7
[2].胡晓庆,范廷恩,王晖,赵卫平,张宇焜.厚层复杂岩性油藏的储层精细表征及对开发的影响——以渤海湾石臼坨地区A油田沙一、沙二段油藏为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
[3].张世奇,刘占鹏,赵玉杰.现河庄油田河43断块沙一段、沙二段精细油藏描述[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4
[4].陈瑶.蠡县斜坡高阳油田沙一段—沙二段沉积微相及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5].王家鹏.饶阳凹陷北部沙一~沙二段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有利区带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
[6].国景星,袭着纲,赵晓颖,张健,许丽丽.蠡县斜坡中北部沙二段—沙一段层序地层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7].马国刚.东营凹陷辛50断块沙一段、沙二段沉积相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
[8].张志敏,王伟锋,刘东成,温中涛.欢喜岭油田南部坡洼过渡带沙一段和沙二段沉积演化研究[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
[9].单体珍.桩海地区沙一、沙二段成藏模式[J].特种油气藏.2008
[10].马继勇.马西地区沙二~沙一段沉积相展布特征与有利区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