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更新论文-杨晓华

火烧更新论文-杨晓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火烧更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松林,火烧迹地,植被特征,生态应用

火烧更新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华[1](2019)在《凌源市油松林火烧迹地的植被更新与生态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凌源市地处辽宁省最西部,年平均降雨量550 mm,凌源市人工油松林总面积7万hm2,占当地有林地面积的40%左右。根据凌源市现有油松林现状,林业技术人员通过对部分油松林火烧迹地的更新调查,总结油松林火烧迹地天然更新的必要条件,并对更新迹地的生态质量进行科学评价,提出油松纯林进行天然更新或人工辅助天然更新的具体生态应用措施,为改善凌源市乃至辽西大面积油松人工林的生态环境、提高更新林地的生态与社会效益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9年24期)

齐永盛[2](2019)在《凌源地区油松人工林火烧迹地植被更新特征与纯林改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凌源市地处辽宁最西部,年平均降水量550 mm,人工油松林总面积6.7万hm~2,占当地有林地面积的40%左右。通过对凌源市部分油松火烧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探讨油松纯林的改造措施对凌源当地以及辽西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周莹[3](2018)在《火烧迹地造林更新技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森林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发生森林火灾,导致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火灾对于森林有着毁灭性的影响,非常严重而且恶劣。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因此修复被火烧毁的林地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火烧迹地造林更新技术进行了具体的探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植被多样性,减少森林火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及时的做好造林更新工作,减少深林火灾带来的影响,实现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16期)

李小艳,杨红,亓东明[4](2018)在《紫茎泽兰入侵区云南松纯林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更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典型样地取样法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泸山紫茎泽兰严重入侵区云南松纯林火烧迹地植被的天然更新进行调查;根据火烧程度,设置3个样地。结果表明,1年内3个样地共发现被子植物56种,隶属25科54属,此外还发现蕨类3种及苔藓、地衣的分布,火烧严重的2个样地有云南松幼苗更新;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均匀度指数(J)总体偏低;1年后,紫茎泽兰在火烧迹地又成功入驻成为优势种群,植株单株可高达1.4 m,调查样地有的平均株高1.2 m,盖度75%,但3个样地均表现一致,紫茎泽兰在火烧后到当年9月其优势并不特别明显。针对研究结果,对紫茎泽兰入侵机制提出见解及对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刘学爽,李慧仁,胡林林,韦昌雷,王立中[5](2018)在《重度火烧对兴安落叶松-白桦林自然更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大兴安岭重度火烧后的兴安落叶松-白桦林自然更新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白桦林重度火烧后,未被烧除的兴安落叶松能正常产生种子。火烧后3年,兴安落叶松自然更新数量为560株hm~(-2);火烧后6年,自然更新数量为1 533株hm~(-2);火烧后10年为2 300株hm~(-2)。重度火烧区内,白桦几乎被烧光,白桦幼苗全部为萌生,3年、6年及10年其数量分别为750、2 560和6 530株hm~(-2)。火烧迹地自然更新幼苗中,兴安落叶松幼苗比例逐年降低,白桦幼苗比例不断增大,白桦表现出先锋树种更新能力及竞争适应性强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王鼎,周梅,赵鹏武,王梓璇,冯倩倩[6](2017)在《不同更新方式对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对群落中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了不同更新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恢复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了解该群落受森林火灾干扰的影响程度,为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下的群落各层多个α多样性指数总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趋势。3种不同更新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重度火烧迹地目标树种兴安落叶松的更新速度表现为天然更新>人工促进更新>人工更新。不同更新方式下火烧迹地群落恢复10年后,灌木层物种数和优势度较对照样地均有所增加,火烧迹地草本和灌木层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现出人工促进更新>人工更新>天然更新的趋势。综合考虑,认为人工促进更新方式比较适合火烧后兴安落叶松林植被群落的演替与恢复。(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杨烨[7](2017)在《两种不同造林更新方法对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的对比分析与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森林火灾形成的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技术的探讨,并结合将乐国有林场两片火烧迹地不同造林方式的植被恢复的调查和对比分析,认为营造混交风景林更有利于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快速形成。(本文来源于《企业科技与发展》期刊2017年04期)

李慧仁,王立中,韦昌雷,刘学爽,胡林林[8](2016)在《中强度火烧对兴安落叶松林自然更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强度火烧迹地内兴安落叶松自自然更新情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度火烧后,由于地被覆盖率的降低,增加了落叶松种子和土壤接触的机会,促进了兴安落叶松的自然更新。火烧后3年,落叶松自然更新数量达到2 350株·hm~(-2);火烧后6年达到4 572株·hm~(-2);火烧后9年,落叶松自然更新数量达到5 650株·hm~(-2)。而对照样地中,落叶松自然更新数量分别为1 550株·hm~(-2)、1 760株·hm~(-2)、1 435株·hm~(-2),远小于火烧迹地自然更新数量。通过采取适当的计划烧除措施可以促进落叶松的自然更新,有利于林分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系统恢复。(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6年09期)

欧光龙,陈金龙,陈洁[9](2016)在《云南松林火烧迹地自然更新群落的物种组成及演替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昆明西山林场2008年、2001年和1993年3个梯度的云南松林火烧迹地自然更新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演替梯度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区系成分,采用DCA排序分析植物的演替梯度变化,并分析不同演替梯度下的物种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内共计有物种102种,分属50科,88属;除5 a自然更新群落外,12 a和20 a自然更新群落均以乔木层为优势,优势树种为云南松;灌木层主要以杜鹃花科的碎米花杜鹃、卵叶南烛为优势,草本层主要以菊科、禾本科和蕨科的物种为优势;植物区系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其中尤以北温带分布的属为多;在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物种重要值也发生规律性变化,反映了火烧迹地植被演替的梯度变化趋势。DCA排序揭示了云南松林火烧迹地从灌丛至森林的演替变化趋势,也反映了植被随时间序列的演替梯度变化。不同演替梯度上群落物种多样性呈现规律性变化,自然更新20 a云南松林的Gleason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显着高于自然更新12 a的云南松林;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以12 a自然更新群落为最高,且显着高于5 a和20 a自然更新的植物群落,自然更新5 a的灌丛则最低;草木层3个演替梯度中自然更新5 a的灌丛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显着高于另外2个梯度,自然更新20 a的灌丛则最低。(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韩杰,应凌霄,李贵祥,沈泽昊[10](2016)在《云南松混交林火烧迹地更新早期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为广布的针叶林。火烧是云南松林常见的一种自然(或人为)干扰,但对云南松林火后更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很少研究。该研究以云南禄丰县勤丰镇2013年"4.13"火灾后云南松混交林火烧迹地更新早期群落草本层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7条1 000 m2样带进行群落和环境因子调查,探讨火烧后更新早期群落草本层的物种构成与丰富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火后更新草本层按物种构成可分为4个群落类型;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受地形和火前群落冠层的影响显着,与立木生物量和地形坡度正相关,而与坡位和海拔负相关,但与火烧强度没有显着的相关性。样带内草本群落β多样性与火前立木胸面积及火烧强度显著正相关,而与海拔和坡位负相关。总体上,生境地形特征、火前冠层和火烧强度构成了火烧后早期群落草本层物种构成与丰富度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此外,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物种的更新格局及其对环境的响应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火烧更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凌源市地处辽宁最西部,年平均降水量550 mm,人工油松林总面积6.7万hm~2,占当地有林地面积的40%左右。通过对凌源市部分油松火烧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探讨油松纯林的改造措施对凌源当地以及辽西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火烧更新论文参考文献

[1].杨晓华.凌源市油松林火烧迹地的植被更新与生态应用[J].乡村科技.2019

[2].齐永盛.凌源地区油松人工林火烧迹地植被更新特征与纯林改造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9

[3].周莹.火烧迹地造林更新技术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8

[4].李小艳,杨红,亓东明.紫茎泽兰入侵区云南松纯林火烧迹地植被天然更新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

[5].刘学爽,李慧仁,胡林林,韦昌雷,王立中.重度火烧对兴安落叶松-白桦林自然更新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8

[6].王鼎,周梅,赵鹏武,王梓璇,冯倩倩.不同更新方式对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7

[7].杨烨.两种不同造林更新方法对火烧迹地植被恢复的对比分析与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

[8].李慧仁,王立中,韦昌雷,刘学爽,胡林林.中强度火烧对兴安落叶松林自然更新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6

[9].欧光龙,陈金龙,陈洁.云南松林火烧迹地自然更新群落的物种组成及演替特征分析[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6

[10].韩杰,应凌霄,李贵祥,沈泽昊.云南松混交林火烧迹地更新早期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J].植物生态学报.2016

标签:;  ;  ;  ;  

火烧更新论文-杨晓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