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带论文-张琳,刘佳,黄翔峰,陈语娴

城市滨水带论文-张琳,刘佳,黄翔峰,陈语娴

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滨水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人工诱导,自组织修复

城市滨水带论文文献综述

张琳,刘佳,黄翔峰,陈语娴[1](2018)在《基于人工诱导自组织生态修复技术的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以南京市叁江河示范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带是水生动植物栖息生存的重要廊道,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点。然而城市中大量渠化的硬质河道阻碍了河道与河岸带生态系统的水、气循环,造成城市滨水带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本文基于人工诱导自组织生态修复技术的原理,采用水生态功能性设计及自然生境改善技术,对城市滨水带驳岸形态、驳岸材料、植物群落进行自组织设计,从水体生态系统的动态演替角度进行优化与实施,对水岸生态系统自组织过程进行诱导,使城市滨水带水体、植物、动物等要素形成自我修复、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城市滨水带生境效能和稳定性的改善。(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8年23期)

阎一博[2](2018)在《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大清河两岸景观营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大清河两岸景观营造为例,阐述了城市滨水带景观的设计与营造及河岸带的设计展望,指出该滨水带景观的现状与文化的营造上的不足,如河水污染的治理不够、照明系统的不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强调大清河两岸应加强景观的营造,注重生态维护以及对滨水的利用,建设亲水平台等,完善滨水带景观。结合园林功能,对大清河上游、中游、下游提出具体的景观营造措施。(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8年09期)

俞雯[3](2018)在《叁位一体的城市滨水带统筹设计——以上海南翔镇横沥河生态文化景观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河道正进行新一轮大规模的整治,自然环境恶化,河流防洪等级不断提高,势必对河道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以景观水利生态为核心的叁位一体统筹设计理念,阐述具体内涵和意义,解决以水利治水为主转向景观建设、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城市滨水带综合治理,并结合上海南翔镇横沥河生态文化景观工程的实践,初步构建该设计理念的模式及体系。(本文来源于《园林》期刊2018年02期)

禹智恒[4](2017)在《基于行为模式的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的空间越发狭小,城市公园变的逐渐稀有,生活质量的提升与绿化、生态息息相关。长江、黄流流域,大多城市沿河而建,滨水带景观设计在城市中变得尤为重要。以滨水带为例,根据人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使用者的行为、需求、以及心理特征出发,剖析城市滨水景观环境与人类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系,力图构建一个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和谐共存的生态的滨水景观。(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05期)

王勇[5](2015)在《“反规划”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带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城市滨水带设计为研究背景,介绍了"反规划"理念的生态学内涵,分析了城市滨水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构建生态堤岸、注重规划的整体性等设计理念,为城市滨水带景观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35期)

刘滨谊,林俊[6](2015)在《城市滨水带环境小气候与空间断面关系研究 以上海苏州河滨水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市苏州河西岸滨水带典型地段为试验地,开展了环境物理数据测试,包括:试验设计、试验地和时间选取、以及试验数据获取,分析比较各测点数据与城市气象站数据。基于初步测试数据,专门研究了滨水带坡面形式、植被空间结构、乔木覆盖郁闭度、沿河灌木高度4个要素的空间布局形态对于滨水带环境小气候影响的环境物理规律。进一步,基于这些基本的客观规律,研究探讨了面向夏季上海市滨水带环境小气候适应性的风景园林设计策略。(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5年06期)

李庆国,李艳丽[7](2015)在《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小气候的适应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园林是影响城市小气候的主要因素,其设计的方式的不同对于小气候的影响则不同。文章探讨了我国滨水带为了提高小气候所做的实验及测试。滨水带地区主要通过进行现场的实际测量与数字模拟的方式进行测量,主要测量了改地区的水体状态以及植物、气温等状态。同时,对于小气候的测试还面向园林中的设计结构、地面装铺情况以及空气流通、空气湿度以及园林内部空气流动的物理因子等因素的变化情况。并运用相关的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找出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小气候的适应性设计形式。目的在于找出最优化、最适应与城市小气候的设计规划,利于城市园林设计的合理性发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13期)

张慧文,张德顺[8](2014)在《城市滨水带小气候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基础学科与风景园林学科两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城市滨水带小气候研究进行总结。在基础学科方面,基于大气科学与环境科学分别总结了城市滨水带小气候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风景园林学科方面,在总结以往风景园林小气候研究进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城市滨水带小气候研究的着眼点和可供进一步深化的研究对象,同时在未来研究中可采纳的研究方法上对基础学科领域的研究做出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4-09-11)

张琳,刘滨谊,林俊[9](2014)在《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城市环境的持续恶化与公众对健康舒适户外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风景园林是影响城市小气候环境变化的直接因素,在气候适应性设计中起到关键的作用。文中以城市滨水带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小气候适宜性为目标,提出通过现场实测与数字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求水体、驳岸、植物、地面铺装、园林构筑等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与空气流动、相对湿度、空气温度、热辐射等小气候物理因子之间的影响关系,并基于ENVI-met模拟软件提出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的初步框架。(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林业》期刊2014年04期)

迟慧,姜昊夫[10](2014)在《城市滨水带绿地的环境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滨水带是城市中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特定区域,属于城市公共绿地的范畴。在园林绿化中,对于滨水带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地理环境特点,从实际出发,在和谐统一的原则下进行。本文从城市滨水带绿地的总体设计理念、规划设计原则及设计应用方面论述了滨水带绿地环境设计要点。(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4年13期)

城市滨水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大清河两岸景观营造为例,阐述了城市滨水带景观的设计与营造及河岸带的设计展望,指出该滨水带景观的现状与文化的营造上的不足,如河水污染的治理不够、照明系统的不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强调大清河两岸应加强景观的营造,注重生态维护以及对滨水的利用,建设亲水平台等,完善滨水带景观。结合园林功能,对大清河上游、中游、下游提出具体的景观营造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滨水带论文参考文献

[1].张琳,刘佳,黄翔峰,陈语娴.基于人工诱导自组织生态修复技术的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以南京市叁江河示范段为例[J].城市建筑.2018

[2].阎一博.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大清河两岸景观营造为例[J].现代园艺.2018

[3].俞雯.叁位一体的城市滨水带统筹设计——以上海南翔镇横沥河生态文化景观工程为例[J].园林.2018

[4].禹智恒.基于行为模式的城市滨水带景观设计[J].明日风尚.2017

[5].王勇.“反规划”理念下的城市滨水带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15

[6].刘滨谊,林俊.城市滨水带环境小气候与空间断面关系研究以上海苏州河滨水带为例[J].风景园林.2015

[7].李庆国,李艳丽.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小气候的适应性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8].张慧文,张德顺.城市滨水带小气候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2014

[9].张琳,刘滨谊,林俊.城市滨水带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初探[J].中国城市林业.2014

[10].迟慧,姜昊夫.城市滨水带绿地的环境设计[J].吉林农业.2014

标签:;  ;  ;  ;  

城市滨水带论文-张琳,刘佳,黄翔峰,陈语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