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富营养化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湿地,富营养化,水体试验
富营养化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长虹,李伟斯,徐斌,李修岭[1](2018)在《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富营养化水质,在同等条件下分别对表面流、潜流、垂直流3种人工湿地的净化作用进行对比,探索不同湿地类型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处理效率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原位观测和室内化验的方法测定了人工湿地不同季节水质状况(TN、NH_4~+-N、TP、高锰酸钾指数、BOD_5和COD_(Cr)),研究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结果】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对水体的营养成分净化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具体的净化效果不尽相同,但3种类型的湿地对TN、NH_4~+-N、TP、高锰酸钾指数、BOD_5和COD_(Cr)去除率均体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均呈倒"V"形的变化趋势,并在夏季达到最大水平的去除率,同样的月份,垂直流对水质各指标的去除效果最佳,其次是潜流、表面流,其中对BOD_5和COD_(Cr)的去除效果相对更佳,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NH_4~+-N、TN的去除率在0.05的显着性水平下存在明显的差异,对高锰酸钾指数净化效果相差不大;垂直流和表面流对BOD_5和COD_(Cr)去除率差异并不显着。与潜流和表面流湿地相比,垂直流湿地植被N含量、P含量、N积累量和P积累量均为最高,而潜流和表面流差异不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就这3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而言,其对NH_4~+-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与湿地植物N、P含量及累计量存在显着相关性,以此达到去除水质中N、P等元素的目的。【结论】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刘俊红[2](2018)在《叁种类型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富营养化水体为试材,采用室内化验的方法,研究了垂直流、水平流和沟渠型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以期为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各种污染物去除率均呈倒"V"字形变化规律,不同时期的去除率排序基本表现为反弹期>稳定期>恢复期>启动期;综合比较可知,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均能有效促进水质的净化,其中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TP、BOD_5、COD_(Cr)的去除率较大,水平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TN、NH_4~+-N的去除率较大;从出水口水质稳定性来看,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各项指标较稳定,水平流、沟渠型较差,说明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机制不同;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植被地上和地下氮、磷累积量均呈"V"字形变化规律,各时期积累量排序基本表现为反弹期>稳定期>恢复期>启动期;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工湿地植被氮、磷积累量分别与生物量、氮、磷含量呈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的线性关系。综合分析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19期)
孙玉平,于恒国,周钦,刘婷,李亚运[3](2018)在《典型富营养化城市河流——浙江温瑞塘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类型与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温瑞塘河水环境状况及水华风险,于2015年每月15日7:00-18:00对其下游滞流河段进行高频监测分析,考察了水体叶绿素a浓度、浮游植物群落类型和光合活性等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其与温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温瑞塘河表层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表现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分别为39.98、37.62、21.59和10.74μg/L;4个季节的平均水温则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分别为30.91、25.34、20.72和13.80℃.全年总氮浓度为5.33±0.81~9.40±1.25 mg/L,总磷浓度为0.32±0.18~0.95±0.25mg/L,营养程度属于超富营养.温瑞塘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类型为硅藻-绿藻型,全年以绿藻和硅藻种群为主,蓝藻种群只在春末夏初出现,并且所占比例很小.绿藻种群在夏季占绝对优势,而硅藻种群在冬季占优势.绿藻种群的相对丰度与水温呈正相关,而硅藻种群的相对丰度与水温呈负相关.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与水温呈正相关,而与总氮、总磷浓度没有相关性.叶绿素a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日变化模式,而浮游植物的有效光合量子产率在四季均呈现类似的日变化模式:都是先降后升,与晴天时的日照强度变化趋势相反.绿藻的有效光合量子产率高于硅藻,且除春季外皆存在显着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温瑞塘河具备发生各类水华的营养条件,但是由于蓝藻在全年所占的比例都很低,因此发生蓝藻水华的可能性很小;同时由于日照变化会对表层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及浮游植物生理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在对小型湖泊或者水流滞缓的河道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时还应考虑时间和天气因素.(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张芳,易能,张振华,刘新红,严少华[4](2015)在《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转化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4种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漂浮植物凤眼莲、浮叶植物睡莲和菱角、沉水植物黑藻)为供试植物,在植物生长旺盛期(8月)和缓慢期(10-11月),通过静态模拟试验,综合考察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氮(TN)去除能力和水体通过微生物代谢活动释放气体(包括脱氮气体N2O、N2)及水体理化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份各处理TN浓度下降速率显着高于10-11月份,且凤眼莲对水体氮素的去除能力最强。种植不同类型水生植物的水体中NO-3-N、TN下降速率为凤眼莲和菱角处理下降最快,黑藻处理下降最慢,睡莲处理略高于黑藻处理。不同类型水生植物释放气体量的顺序为黑藻处理>对照≈睡莲处理>菱角处理>凤眼莲处理。4种植物对调节水体理化环境因素的能力有所差异,这会间接导致其调节水体氮生物转化过程的程度差异。(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郑小军,李莹,薛嵩,吴春国,朱卫红[5](2014)在《图们江下游不同类型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及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对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进行等级划分,运用评分法对图们江下游不同类型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图们江下游湿地水质营养状态为中度富营养,污染源主要为总氮、总磷,其中,各采样点中总氮评分值均较高;此外,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水质富营养评分值分别为64.3,60.8和60.5,其水质皆属于中度富营养状态,水体营养状态指数平均值由高到低顺序为:河流湿地>沼泽湿地>湖泊湿地,个别水域水质呈现出某项评分值异常高的现象。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针对图们江下游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控制措施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农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赵萱,成杰民,鲁成秀[6](2012)在《不同生态类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赋存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藻型湖泊(太湖)、草藻型湖泊(南四湖)、草型湖泊(白洋淀)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中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并利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生态型湖及同一湖泊不同区域沉积物中总有机质(OM)、轻组有机质(LFOM)和重组有机质(HFOM)的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南四湖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总有机质含量显着高于太湖和白洋淀;尽管太湖、南四湖和白洋淀沉积物中总有机质含量较高,但是轻组有机质(LFOM)含量较低,分别占总有机质的0.95%—1.08%、0.21%—1.37%和1.4%—1.78%;重组有机质(HFOM)含量较高,分别占总有机质的83.83%—87.4%、94%—98.98%和88.2%—98.3%,表明3种不同生态型湖泊沉积物中所含有机质绝大部分为难分解的重组有机质,轻组有机质基本矿化分解.相关性分析表明,轻组有机质(LFOM)、重组有机质(HFOM)与总有机质(OM)之间均呈现显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2年03期)
白荣,郎南军,邵智[7](2011)在《不同土地类型氮磷的输出及富营养化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研究澄江尖山河流域4种不同土地类型输出地表径流的TN、TP、NO3--N、NH4+-N及溶解态磷(DP)的特征,并利用TN/TP和Inorganic-N/DP、NO3--N/DP、NH4+-N/DP等比率对4种土地类型输出径流的养分限制性和富营养化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类型在防治不同土壤养分流失的能力上存在差异,NO3--N、NH4+-N、DP的输出浓度随着径流中TN、TP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人工林和次生林输出的径流对抚仙湖水生自养生物的生长具有磷元素限制性,坡耕地输出径流的限制性不明显或受氮、磷元素共同限制,灌草丛输出的径流表现出氮元素限制性;4种土地类型输出的径流皆存在富营养化风险,且灌草丛输出径流的风险水平最低;次生林及灌草丛输出径流的各种N/P比受降雨量调控,降雨量、产流量及产沙量对人工林输出径流的各种N/P比影响不大,但对坡耕地输出径流的各种N/P比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周锐[8](2008)在《微生物技术处理不同类型富营养化水体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是探索直接利用人工培养微生物对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直接治理的效果和应用方法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相对封闭、湖底硬化的城市中心湖泊北湖(武汉),黑臭是主要的污染特征和治理目标。通过前期大量使用非耗氧的除臭微生物,并辅以一定的人工增氧,短期内转变水体的呼吸类型,而使用有机矿化菌剂、反硝化菌等。治理15天后,水体的恶臭气味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水质清澈透明。投放75天后,总磷平均数据由0.82 mg/L下降到0.085 mg/L,去除率达83.11%。总氮平均数据由2.678mg/L下降到1.321 mg/L,去除率达50.67%。COD_(Mn)平均数据由14.338 mg/L下降到11.12 mg/L,去除率达29.5%。2.在完全使用中水的大观园(北京)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和水华是主要污染特征。通过连续周期大量使用(自然界)水质转化链上的多种微生物快速削减水体的多种营养物质,治理1个月后,水质有了大幅度的改善,透明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TP含量从最初的0.75-0.91 mg/L下降至0.59-0.74 mg/L,去除率为10.67%-26.25%,TN含量从最初的5.58-9.86 mg/L下降至1.93-3.86 mg/L,去除率为34.80%-79.92%,COD_(Mn)从最初的32.00-40.00 mg/L下降至10.95-13.84mg/L,COD_(Mn)去除率为59.13%-68.71%。试验初期水体透明度均比较低,采用微生物技术治理后,透明度从最初的9-20 cm上升至41-62 cm。3.对流动的污染水体—青菱河(武汉)的治理目标是解决主要用农贸市场、养殖场和居民生活废水污染引起的黑臭现象,避免紧邻青菱河出口(长江)的白沙洲自来水厂受到影响。通过集中较大量投放除臭微生物,迅速消除了水体异臭味(一周内),水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理75天后,总磷平均数据由0.85-1.77mg/L下降到0.36-0.38 mg/L。总氮平均数据由15.76-25.80 mg/L下降到8.5-9.7mg/L。COD_(Mn)平均数据由26.50-47.27 mg/L下降到12.00-13.20 mg/L。研究表明,微生物技术直接治理不同类型的富营养景观水体,具有见效快、操作方便、投资成本少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聂志丹,年跃刚,金相灿,宋英伟,李林锋[9](2007)在《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试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五里湖富营养化水体,在同等条件下开展了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比较研究,试验采用现场中试规模,水力负荷为0.8 m3/(m2.d).结果表明,垂直流、潜流和表面流3种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3.2%、27.4%和14.1%;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3%5、0.1%和19.2%;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8.8%、57.9%和26.3%;对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7.2%、38.3%和14.8%;对叶绿素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6.9%9、6.1%和55.3%.可见,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最好,潜流人工湿地对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之间的差异较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远低于前两者.从出水水质稳定性来看,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最稳定,潜流次之,表面流最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7年08期)
晏妮[10](2006)在《贵州两种类型喀斯特水库浮游植物分布与富营养化特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5年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调查了2座不同类型喀斯特水库:红枫湖水库(支流宽谷型)和乌江渡水库(干流峡谷型),对库区内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数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期检测了水温、pH值、溶解氧、总氮、总磷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2座水库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存在一定差异,群落结构有所不同;红枫湖水库共有浮游植物121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7门9纲18目32科63属,以绿藻门和蓝藻门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居多,枯、平、丰叁个时期均为蓝藻-绿藻群落。乌江渡水库检出浮游植物98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6门8纲14目27科53属,枯水期、平水期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占优势,浮游植物的群落类型以绿藻-硅藻型为主,丰水期则以绿藻门和蓝藻门的种类、数量和生物量居多,为蓝藻-绿藻群落。每一座水库在其不同的时期浮游植物存在一定的差异,即种类和数量随季节不同而呈现差异,红枫湖水库枯水期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 Ralf.)为优势种,平水期蓝绿藻仍占主导优势,硅藻种类及数量上升,成为亚优势种群,丰水期则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Kutz.)及其小型变种(Microcystis aeruginosa var.minor H.W.Liang.)为优势种。乌江渡水库丰水期空球藻(Eudorina elegans Ehr.)和角甲藻(Ceratium hiruninella(Mull.)Schr.)为优势种,枯水期、平水期以尖针杆藻(Synedra acus Kutz.)、中型脆杆藻(Fragilaria intermedia Grun.)等硅藻为优势种,这些差异主要依赖于水库的水动力学特征及营养盐的水平。乌江渡水库作为干流峡谷型水库具有明显的河流特征,与支流宽谷型水库相比,其汇水范围广,河流补给量及水库蓄水量均很大,水体流动性强、自净能力强,水体物质循环速度快,浮游(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06-05-30)
富营养化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富营养化水体为试材,采用室内化验的方法,研究了垂直流、水平流和沟渠型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以期为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各种污染物去除率均呈倒"V"字形变化规律,不同时期的去除率排序基本表现为反弹期>稳定期>恢复期>启动期;综合比较可知,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均能有效促进水质的净化,其中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TP、BOD_5、COD_(Cr)的去除率较大,水平流人工湿地对污水中TN、NH_4~+-N的去除率较大;从出水口水质稳定性来看,垂直流人工湿地出水各项指标较稳定,水平流、沟渠型较差,说明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机制不同;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植被地上和地下氮、磷累积量均呈"V"字形变化规律,各时期积累量排序基本表现为反弹期>稳定期>恢复期>启动期;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工湿地植被氮、磷积累量分别与生物量、氮、磷含量呈显着(P<0.05)或极显着(P<0.01)的线性关系。综合分析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更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富营养化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长虹,李伟斯,徐斌,李修岭.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8
[2].刘俊红.叁种类型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比较[J].北方园艺.2018
[3].孙玉平,于恒国,周钦,刘婷,李亚运.典型富营养化城市河流——浙江温瑞塘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类型与季节变化[J].湖泊科学.2018
[4].张芳,易能,张振华,刘新红,严少华.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转化及环境因素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5
[5].郑小军,李莹,薛嵩,吴春国,朱卫红.图们江下游不同类型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及对比研究[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14
[6].赵萱,成杰民,鲁成秀.不同生态类型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赋存形态[J].环境化学.2012
[7].白荣,郎南军,邵智.不同土地类型氮磷的输出及富营养化风险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11
[8].周锐.微生物技术处理不同类型富营养化水体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
[9].聂志丹,年跃刚,金相灿,宋英伟,李林锋.3种类型人工湿地处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试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2007
[10].晏妮.贵州两种类型喀斯特水库浮游植物分布与富营养化特征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