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菲利普罗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美国叁部曲”,后现代现实主义,历史语境,“反田园”叙事
菲利普罗斯论文文献综述
黄新川[1](2019)在《历史语境下的“反田园”书写——菲利普·罗斯“美国叁部曲”中后现代现实主义叙事策略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后现代小说的建构重新回归到小说本来的自由文化精神,指出作家并非是创作者,而是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者。罗斯把这种新的后现代小说元素融入到自己的小说创造实践当中,创作了"美国叁部曲"。文章在梳理叁部小说中典型的地域环境选择、深远的历史语境和严酷的社会现实、后现代语境下的"反田园"叙事这叁个主线的基础上,解析了这叁部小说当中的后现代现实主义叙事策略,这有助于我们把握小说中各文化主线的运行机制,领略小说的独特意蕴。(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信慧敏[2](2019)在《国外菲利普·罗斯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不仅题材多样,且创作形式复杂多变。罗斯在美国文坛经典地位的确立与其多年笔耕不辍的努力和精湛的创作技巧密不可分,同时也得益于评论界对他作品的持续关注、批评和肯定。半个世纪以来,罗斯研究者主要从形式和内容方面对其作品展开对话和论争。论文从身份问题、影响和比较研究、幽默和讽刺艺术以及创作和叙事手法等四个方面归纳和梳理英语世界的罗斯研究,现有的罗斯国外研究覆盖面广,早已突破单一的作品和主题研究,呈现出跨学科、多元化研究趋势。(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林兰芳[3](2019)在《身份认同的困境及背后的政治批判——析菲利普·罗斯“美国叁部曲”》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一直是美国作家关注的热点。菲利普·罗斯的"美国叁部曲"细致描绘出美国年轻一代犹太人在对本民族文化的厌弃逃离和对美国文化主动同化的过程中找不到理想家园的身份困境。罗斯将普通美国人的命运与美国历史和政治事件结合,在身份认同背后表达了对美国社会政治的批判。(本文来源于《菏泽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银珠[4](2019)在《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中的女性他者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性的污秽》是菲利普·罗斯"美国叁部曲"的最后一部,再现了伪装、种族、越战、政治正确等多元化的主题。本文将基于波伏娃的他者理论,阐述小说中福妮雅·法利、德芬妮和西尔克夫人叁位不同女性的生存背景和人生际遇,分析她们被迫陷入他者地位的过程,探讨不同时期的女性所面临的同一他者境地、菲利普·罗斯对性别关系的反思以及对女性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靳丽红[5](2019)在《《遗产》里菲利普罗斯的成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成长问题作为一个文学主题,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也具有悠久的创作传统。本文从成长小说的视角,分析了《遗产》这部小说的叙述者菲利普罗斯的成长轨迹,见证了他从一个反叛犹太文化的少年逐步成长为理解并接受犹太文化到最后视犹太文化为其生命之源的成年人。(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33期)
王情雪[6](2019)在《菲利普·罗斯《人的污点》中人物的伦理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最具代表性的美国犹太作家之一,菲利普·罗斯一生作品颇丰且其作品一度引起评论家的热议。罗斯“美国叁部曲”最后一部的《人的污点》更是一部复杂而有意义的作品。国内外学者对这部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大都从多个不同的伦理主题入手,因此本文在该理论基础上试图解读小说中的具体人物。本论文在解析小说文本的基础上,以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科尔曼、福妮雅、德芙妮和莱斯特——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伦理环境、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叁个方面对以上人物做系统研究,据此展现他们的伦理困境,探究不同伦理选择背后的伦理因素,解析人物不同结局的深层原因,从而为当今社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除引言和结论部分外,本论文共分为叁章。引言部分首先对罗斯及其小说《人的污点》进行简单介绍,解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观点,接着介绍国内外学者对罗斯《人的污点》的研究成果。第一章概述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在不同伦理环境下所遭受的多重压迫,包括种族压迫、性别压迫和创伤压迫。第二章从伦理身份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人物在背离各自伦理身份后带来的伦理冲突,伦理身份涵盖了从家庭内部到职场、社会中的种种。第叁章继续探讨人物在各自伦理环境压迫下所作出的伦理选择,同时也是人物不同结局的伦理根源。论文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的来说,小说中四位人物做出的不同伦理选择背后有其深刻的伦理根源,同时他们的伦理环境、伦理身份和伦理选择又正是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如果人们不能在压抑的伦理环境中做出适当的调整,无法对自己的伦理身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难免会做出错误的伦理选择,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总而言之,通过详细的文本分析可以证明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对小说《人的污点》中的人物进行深度分析是可行的,多重伦理因素的确对小说中人物的人生经历施加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甚至导致了他们最后悲剧的产生,如科尔曼与福妮雅的死亡、莱斯特谋杀者生活的开始、德芙妮理性尽失。梳理小说中人物的多重伦理因素为我们每个人在面临各自伦理冲突时的伦理选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警醒;另外,挖掘人物不同结局背后的伦理根源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也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的,例如伦理冲突的简化和顺利解决都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美丽的世界。(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6)
樊青青[7](2019)在《存在主义视角下菲利普·罗斯的《复仇女神》》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利普·罗斯是一位多产的美国犹太作家,曾获得曼布克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多个奖项。《复仇女神》在2010年出版,也通常被认为是他人生中最后一部小说。小说中,罗斯讲述了处在困境中的纽瓦克犹太人的生活现状。小说以男主人公巴基·坎托的经历为线索,从不同角度描述和反映了犹太人的痛苦和焦虑,从而揭示了犹太人在荒诞混乱世界中的生存境况,可谓是一部反映残酷现实中选择和承担责任的寓言。罗斯在当代美国文学史上占有较高地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学术界对《复仇女神》学术价值研究的论文较少,较多的是评论家从叙事技巧、创伤或苦难英雄形象等角度对小说进行探析。本文将从存在主义的角度研究《复仇女神》,探讨美国纽瓦克犹太人的困境,进而探讨人类存在的困境。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包括叁章。引言简要介绍了罗斯及其作品,概述了《复仇女神》的故事情节、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及国内外有关罗斯和《复仇女神》的相关文献。第一章分析了美国犹太人的困境。困境主要体现在纽瓦克的混乱无序、犹太人对于疾病的焦虑及生理和精神层面的隔离与孤独。其中残酷的脊椎灰质炎对困境的形成起到巨大作用。加之美国和犹太文化的冲突,整个社区处于一片混乱中。第二章探讨了犹太人的责任及其内涵的发展。作为他们上帝的选民,犹太人必须遵守规约。但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在遵循的同时也会呈现反叛之处。其中,律法中规定的他们的使命是必须帮助那些正在受苦的人,因此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人。但由于长期定居美国,他们不再仅是帮助自己的族人,而是也为其他种族——美国而战。精神格托作为犹太人身份的象征,是犹太人必须继承的文化传统。但由于犹太人受到美国文化的微妙影响,在继承精神格托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对其的发展和超越。第叁章探究了犹太人个人的选择。在共同的困境、责任与义务下,犹太个体仍然拥有充分的自由做出自己的选择。但同时每一个自我选择的背后都有必须自我承担的责任。因此,有人选择夸大自己的罪过,从而自罚一生;有人选择纠结于地狱中,必须接受不合理的惩罚;有人选择采取有效的自我救赎方式,为此而实现重生。结论中再次强调了,在荒诞混乱的困境中,焦虑和痛苦是美国犹太人的常态。罗斯呈现了困境中犹太人作为选民应承担的责任,及个体所做出的选择,试图呼吁犹太人正视自己的苦难,走出文化冲突和现实困境的阴影,理性选择救赎之路,赋予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刘玉婷[8](2019)在《菲利普·罗斯《欲望教授》中男主人公的身份焦虑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5月22日,有"美国文学神话"之称的美国着名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去世,享年85岁,其作品以描绘普通美国犹太人的生活为主。本文以身份理论为切入点,选取其《欲望教授》为研究文本,剖析男主人公凯普什在不同阶段所表现的情欲、冲突、自我意识缺失等,揭示出当个体处于不同身份、不同阶段时,其衍生的焦虑、不安、恐惧均是出于自我意识的缺失,以及缺乏来自他者的认同。摆脱焦虑不仅要对自我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也需要他人给予真诚的肯定和安全感。(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锦秀[9](2019)在《论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自我追寻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利普·罗斯(1933-2018)是当代美国文学十分重要的犹太裔作家,从1957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到2012年宣布封笔,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自我问题始终是罗斯所关注的中心主题。菲利普·罗斯作为一名成长于美国的犹太第叁代移民,罗斯对美国文化的认识与传统父辈不同,他将自己视为一个美国人,对美国文化没有抵触与隔离感。然而作为犹太人,罗斯同时又接受传统犹太教育,在美国文化与犹太文化的两种生存环境中,罗斯对自我身份产生很深的困惑感,他将这种困惑写入作品中,不断揭露传统犹太教育对人天性的压抑,展现犹太文化与美国文化的矛盾冲突,并在两种文化的冲击下不断找寻自我的最终定式。同时随着罗斯逐渐进入美国社会并在社会中生长生存,他发现自己所认同并追寻的美国文化与其文化本身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的核心价值观有着很大的错位,很多人在多元社会中失去自我的归属与稳定感,陷入迷茫困惑的处境之中。犹太种族身份的特殊性、美国文化的价值观错位、现代个体的精神困惑,使得罗斯始终将人对自我本身的追寻与定位作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传统犹太父辈与犹太子辈的矛盾冲突入手,父与子的冲突实际上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本章通过对罗斯作品人物—青年时期的内森·祖克曼在家庭关系、两性关系中的困境解读,阐释内森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下对真实自我的渴求。第二部分从内森·祖克曼对性文化的反抗与放纵阐释性压抑造成的个体自我的不完整,并结合文本展开阐释,论述内森在自我释放中对真实自我的追寻与完善。第叁部分主要论述了美国文化与犹太文化的双重文化下个体的生存困境,探讨内森对两种文化的揭示与反思。本章通过解析内森·祖克曼对种族身份、世俗成功的社会认同追寻,思考美国文化对少数族裔文化及美国个体的塑造和影响。第四部分主要着眼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错位,通过解析老年时期的内森·祖克曼对其一生找寻自我的反思,结合罗斯作为成长于美国社会的犹太人自身的独特体验和异乡感受,阐释现代个体的孤独性,较为深入的探讨罗斯对现代人的精神危机与内心孤独的揭露和反思。(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蔡家奕[10](2018)在《从《她是好女人的时候》看菲利普·罗斯的反叛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美国现代犹太作家的代表,菲利普·罗斯在他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31部作品,几乎获得了美国文学的各种奖项。在他的作品中,他通过描述犹太人在美国的生活现状,探寻和思考犹太人作为民族的集体特性。反叛是犹太特性的重要体现,一直是他作品中的主题之一。本文想通过分析他的作品《她是好女人的时候》中主人公的反叛,从而思考角色的个性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本文来源于《中美人文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菲利普罗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菲利普·罗斯是当代美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不仅题材多样,且创作形式复杂多变。罗斯在美国文坛经典地位的确立与其多年笔耕不辍的努力和精湛的创作技巧密不可分,同时也得益于评论界对他作品的持续关注、批评和肯定。半个世纪以来,罗斯研究者主要从形式和内容方面对其作品展开对话和论争。论文从身份问题、影响和比较研究、幽默和讽刺艺术以及创作和叙事手法等四个方面归纳和梳理英语世界的罗斯研究,现有的罗斯国外研究覆盖面广,早已突破单一的作品和主题研究,呈现出跨学科、多元化研究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菲利普罗斯论文参考文献
[1].黄新川.历史语境下的“反田园”书写——菲利普·罗斯“美国叁部曲”中后现代现实主义叙事策略解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信慧敏.国外菲利普·罗斯研究综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林兰芳.身份认同的困境及背后的政治批判——析菲利普·罗斯“美国叁部曲”[J].菏泽学院学报.2019
[4].陈银珠.菲利普·罗斯《人性的污秽》中的女性他者解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
[5].靳丽红.《遗产》里菲利普罗斯的成长[J].校园英语.2019
[6].王情雪.菲利普·罗斯《人的污点》中人物的伦理困境[D].山东师范大学.2019
[7].樊青青.存在主义视角下菲利普·罗斯的《复仇女神》[D].河北师范大学.2019
[8].刘玉婷.菲利普·罗斯《欲望教授》中男主人公的身份焦虑解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9].张锦秀.论菲利普·罗斯作品中的自我追寻主题[D].南昌大学.2019
[10].蔡家奕.从《她是好女人的时候》看菲利普·罗斯的反叛意识[J].中美人文学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