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会通论文-陈建仁

医易会通论文-陈建仁

导读:本文包含了医易会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医易,阴阳,会通,象数

医易会通论文文献综述

陈建仁[1](2014)在《医易会通之阴阳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立足于阴阳理念,以象数学说为切入点,力图探讨中国易学史及医学史上医易会通的根源、层次、特色和运用等方面的内容。全文共分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医易阴阳总论,论述古代阴阳理念的形成、医易阴阳论之关系,以及本文以象数学说为切入点的立论缘由。第二部分,详细考察医易会通学术领域中的阴阳理论问题。首先,探讨阴阳理念之象数起源,认为易学阴阳之数源于筮法,观物取象是卦爻符号体系解释法的体现;中医学阴阳之象数与易学阴阳之象数在源头上相通,在思维上是同构的。其次,论述医易阴阳理论的基本象数结构,认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属于“一分为二”的象数结构,叁才、五行、十干、十二支属于“阴阳定性”的象数结构。复次,论述医易阴阳理论的后天象数体系,认为此体系是以阴阳作为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以天人一理的理念,从时间和空间不断循环运转的角度,建构万物生化行藏的动态模式,是阴阳变动思想的运用机制。又次,论述医易阴阳理论的先天象数体系,认为此体系是以相对相成的阴阳二分法模拟出宇宙的生成及本体情态,是探索宇宙和生命基原的象数组构,而其间的“太极命门说”则是先天象数与中医学理密相融合之典例。最后,论述医易阴阳理论的总体象数特色,认为阴阳符号(或概念)使象和数具有象征化、摹拟化的本质特性,并促成了依类推衍的理性与感性同轨的系统论思维趋向,为包括医易会通理论在内的中国传统哲学统绪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第叁部分,以卦气说和五运六气说为例,论述医易会通特定的学术领域中,阴阳理论的诸方面运用。先论卦气说,认为卦气学说以四正卦为中心,以阴阳的消长描绘气候的节律变化,归纳气候变化影响社会现象、人体健康的规律,体现了先哲以阴阳原理解释世界万事万物的努力,正是后天象数体系在医易融通学术领域中的妙用。次论五运六气说,认为五运六气学说以阴阳消长展示岁时物候变化,站在天地人叁才合一的角度,以干支为变化之枢机,以五行为万物之营用,交融协合,形成有序的从多方位、多角度考察天时节候影响人体健康状态的医学辨证思想,正是后天象数体系在医易融通学术领域中的奇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张继,何敏[2](2011)在《医易会通中的中医文化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好中医,发展中医,必须要重视中医文化。中医文化范围甚广,医易会通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周易》不但使医易相通,而且使《周易》与中国古代科学相通《、周易》与宗教相通,《周易》因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周易》的思维模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综观人类文明,没有像中华文明能够如此持续发展,并表现出文化的稳定性。中医学也一直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着它的价值。从适应中医学发展需要来看,建立以医易会通为基础的中医文化学也愈益迫切。(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7期)

萧汉明[3](1997)在《医《易》会通与文化进化论──与李申兄再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医「易」会通与文化进化论与李申兄再商榷萧汉明读了李申兄“兼答”拙作的文章(参见本刊1995年第2期),深感有一个理论问题似乎是横梗在我们中间的障碍,这就是如何看待文化进化论。这个问题虽然在我们二人的文章中都未明确提出来,而所有的议论实际上都在以它为中...(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1997年01期)

萧汉明[4](1994)在《医《易》会通之我见──兼与李申兄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医《易》会通之我见──兼与李申兄商榷萧汉明易学与医学的会通,近十余年来在一定范围内也算是一个热门话题。为此专门召开的国际性的全国性的地方性的专题学术会议不下六七次之多,已出版的专着大大小小也有七人本。至于在一些相关性的学术会议上和学术着作中将此作为专...(本文来源于《周易研究》期刊1994年04期)

陈卫平[5](1993)在《《医易会通精义》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是注意到了传统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发表和出版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论着。这些论着有的是从传统哲学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透视其和科学发展的联系;有的是从传统哲学(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1993年04期)

医易会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学好中医,发展中医,必须要重视中医文化。中医文化范围甚广,医易会通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周易》不但使医易相通,而且使《周易》与中国古代科学相通《、周易》与宗教相通,《周易》因此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周易》的思维模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综观人类文明,没有像中华文明能够如此持续发展,并表现出文化的稳定性。中医学也一直在医疗实践中体现着它的价值。从适应中医学发展需要来看,建立以医易会通为基础的中医文化学也愈益迫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医易会通论文参考文献

[1].陈建仁.医易会通之阴阳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2].张继,何敏.医易会通中的中医文化教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

[3].萧汉明.医《易》会通与文化进化论──与李申兄再商榷[J].周易研究.1997

[4].萧汉明.医《易》会通之我见──兼与李申兄商榷[J].周易研究.1994

[5].陈卫平.《医易会通精义》简介[J].哲学研究.1993

标签:;  ;  ;  ;  

医易会通论文-陈建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