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俗生活论文-龙晓添

礼俗生活论文-龙晓添

导读:本文包含了礼俗生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礼俗秩序,日常生活,丧礼

礼俗生活论文文献综述

龙晓添[1](2018)在《当代民间礼俗秩序与日常生活——以湖南湘乡丧礼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丧礼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关联生死,反映个人行动与社会结构。当代湖南湘乡的丧礼将多元的礼俗传统融合于生活实践,通过不同的仪式行动建构礼俗秩序。丧礼的内核是民众复合的信仰,而作为一种过渡礼仪的表达,又嵌于不同群体的日常生活之中。传统丧礼有鲜明的历史脉络,呈现生活形态,并基于一些生活恒久性的本质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上被取代。在现代社会中丧礼能以程序化的仪式和集体参与解决现代"个人"因无结构而产生的焦虑,并为群体和社会提供团结一致的核心精神与行为规则。(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8年04期)

张田[2](2018)在《传统相声里的北京生活——人生礼俗篇》一文中研究指出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阶段,在这个轮回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俗文化,婚丧嫁娶、生育、庆寿都是这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相声中也有不少反映这些内容的相声段子,像《大娶亲》《婚姻与迷信》《白事会》《大上寿》《拴娃娃》,等等。婚礼讲究多今天,青年男女可以通过自由恋爱互相了解后,携手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在旧(本文来源于《北京纪事》期刊2018年07期)

马娅娜[3](2018)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情礼俗消费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礼尚往来,是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惯习与“规矩”。适度的人情往来行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分享的机会,增进了感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而且在维系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乡界限逐渐被打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多,农民的人际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际圈由以传统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为主,逐渐扩大到基于“业缘”、“趣缘”关系而形成的人情圈。当前部分农村社会的人情名目五花八门,礼金数额不断高涨,但是人们之间的感情却愈加淡薄。攀比浪费、盲目从众、投机敛财等不良风气愈演愈烈,给农民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农民不堪人情之重负,苦不堪言,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本文以山西省垣曲县S村为例进行研究。全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主要包括选题目的及意义、概念界定、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要研究人情礼俗消费,必须要弄明白它为什么会长期存在,需要研究它的历史渊源,因此,第二部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研究了农村人情礼俗消费的历史渊源;第叁部分从人情对象、名目、标准、形式等角度分析研究了 S村人情礼俗消费的现实状况,发现其人情礼俗消费发生了异化;第四部分阐述了 S村人情消费异化的突出表现,并从社会结构、文化、思想、心理及个人等多角度对其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五部分着重分析了农村人情礼俗消费对农民生活产生的影响,即正向功能和负面影响。笔者在深入分析研究农村人情礼俗消费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影响的基础上,努力寻求积极有效的应对之策;第六部分从加强农村德治建设、重塑农村村规民约、弘扬优良家训家风、强化民间组织功能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人情消费观念,提升农民精神文化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力求改善农村社会风气,促使农村人情礼俗消费回归理性,建造风清风清气正的美丽乡村,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常钰婷[4](2017)在《横山老腰鼓在陕北乡民礼俗生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陕北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横山老腰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礼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其中,流传在以横山黑木头川南塔乡的张存有地村为中心,横山县芦河川、小理河川、大理河川流域的老腰鼓最具代表性。随着陕北传统艺术在全国的普及,腰鼓这一表演形式逐渐被人熟知,尤其是安塞腰鼓。横山张存有地村老腰鼓,虽不及安塞腰鼓有名,但因其地域封闭性,腰鼓表演形式相对保存完好,依然保留着最古朴的元素,而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如何对这种原生态艺术形式进行保护与继承也值得被关注和探讨。因此,横山张存有地村老腰鼓对于当地礼俗文化生活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老腰鼓在张存有地村的存在和发展主要附庸于村内的礼俗生活,它对当地乡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寄托。该村一年一度的叁项礼俗活动:谒庙、沿门子、选管事,都需要老腰鼓的参与,此传统活动已从清朝道光年间流传至今。因此,为了对老腰鼓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笔者在剖析其应用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学互动视角的观察,结合符号互动理论、人类学等方法,论述了老腰鼓与礼俗生活互动过程中显现的各种事项及传达的意义,同时也阐述了老腰鼓的现状,并透过现状对老腰鼓映射的社会变迁、礼俗之外老腰鼓的发展进行分析。希望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观察、了解张存有地村老腰鼓及其村落的礼俗生活,并能开拓相关领域或更多领域对于横山老腰鼓的关注视野。(本文来源于《西安音乐学院》期刊2017-05-26)

郑航[5](2017)在《礼俗社会视域下的乡村闲暇生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礼俗社会是乡土中国的本质特征,它深刻作用于乡村社会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和约束着农民的闲暇生活。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礼俗与乡村紧密联系的背景下,当前农村的闲暇生活存在了一些问题与困境。为此,必须要发挥礼俗社会对乡村闲暇的正向功能,推动农民精神生活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共同提高。(本文来源于《萍乡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卫才华,岑建如[6](2016)在《山西陵川说书与乡村礼俗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陵川说书与当地礼俗生活共生共存、相互依赖。喜庆活动中说喜庆书,丧事活动中说周年书,敬神活动中说老爷书。说书在与礼俗生活的互动中构建了多重社会关系。礼俗活动中的说书具有仪式感、工具性、娱乐功能,以及慰藉心灵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艺术探索》期刊2016年04期)

韩震[7](2016)在《生活礼俗的变迁与公共文化的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们的生活和交往半径非常有限,社会的秩序是靠生活礼俗调节的。这就是说,在过去的社会,共同体相对稳定,“家乡”对人们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这种情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首先,农业经济时代,人们与自然有着直接的联系,人们从小徜徉在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6-05-18)

苗晓菲,宁傲侠[8](2016)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人情礼俗消费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及其变迁——对南京A村和B村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情礼俗消费是华夏民族在人际关系上进行发展和维持的重要乃至主要手段,是普遍而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于此背景下,人际交往密切的农耕文化,成为了孕育我国人情礼俗消费的一方沃土。本研究纵向从城镇化历史因素,横向从城镇化经济因素,对人情礼俗消费所受影响的客观条件以及其发展现状做出了尽可能的分析,旨在减少农民用于人情礼俗消费的开销,对人情礼俗消费的去留做出理性分析。(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6年13期)

王善超[9](2016)在《生活礼俗重建与公共道德文化创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我想谈的就是生活礼俗重建与公共道德文化创建。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在现代社会基本情况下,我们的生活礼俗重建与公共道德文化创新应该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这样我们未来形成的礼俗才既是中国的,也是现代的。下面我想谈叁点。第一点是从陈贤南自问说起,陈贤南是搞哲学的一个老先生,最近有这么一个自问,陈贤南自问。他怎么问呢?为什么现在伦(本文来源于《杭州(我们)》期刊2016年04期)

张杰艳[10](2016)在《生活文化礼俗重建与公共文化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堪称大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身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我们的国度于"文化"二字上却不复往日荣光,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而在物质文明绝对充沛的现代世界,追求精神文明的丰富是迫切的需要。历史渊源加上时代所需都驱使着我们走向文化的复兴。一.生活文化礼俗重建礼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就以年节(本文来源于《杭州(我们)》期刊2016年02期)

礼俗生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阶段,在这个轮回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俗文化,婚丧嫁娶、生育、庆寿都是这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相声中也有不少反映这些内容的相声段子,像《大娶亲》《婚姻与迷信》《白事会》《大上寿》《拴娃娃》,等等。婚礼讲究多今天,青年男女可以通过自由恋爱互相了解后,携手共同步入婚姻的殿堂。但在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礼俗生活论文参考文献

[1].龙晓添.当代民间礼俗秩序与日常生活——以湖南湘乡丧礼为例[J].文化遗产.2018

[2].张田.传统相声里的北京生活——人生礼俗篇[J].北京纪事.2018

[3].马娅娜.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情礼俗消费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

[4].常钰婷.横山老腰鼓在陕北乡民礼俗生活中的应用[D].西安音乐学院.2017

[5].郑航.礼俗社会视域下的乡村闲暇生活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17

[6].卫才华,岑建如.山西陵川说书与乡村礼俗生活[J].艺术探索.2016

[7].韩震.生活礼俗的变迁与公共文化的重建[N].光明日报.2016

[8].苗晓菲,宁傲侠.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人情礼俗消费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及其变迁——对南京A村和B村的对比研究[J].法制博览.2016

[9].王善超.生活礼俗重建与公共道德文化创建[J].杭州(我们).2016

[10].张杰艳.生活文化礼俗重建与公共文化创新[J].杭州(我们).2016

标签:;  ;  ;  

礼俗生活论文-龙晓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