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候反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植被变化,碳汇
气候反馈论文文献综述
朴世龙,张宪洲,汪涛,梁尔源,汪诗平[1](2019)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反馈》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正经历快速的气候变化,高原生态系统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围绕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这一主线,系统总结了气候变化对物候、高山树线、生物多样性、植被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影响,阐述了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反馈及对亚洲季风的远程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结论如下:气候变暖导致植被返青期总体提前,高原树线位置上升,高寒草原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气候变暖总体促进了高原植被生产力、增强了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但受限于土壤极大的空间异质性和对深层土壤碳动态理解的匮乏,目前对高原土壤碳库及土壤碳汇功能大小的估算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同时,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近地表气温产生"负反馈"作用;植被活动增强还对东亚季风产生远程影响,导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呈现"华南增加-长江黄河中间区域减少"的空间分异格局.未来的研究需要在完善观测体系基础上,加强对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适应机理及生物地球物理反馈等过程的认知,为优化生态系统管理和保障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27期)
谢正辉,陈思,秦佩华,贾炳浩,谢瑾博[2](2019)在《人类用水活动的气候反馈及其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与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水循环受人类活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以及气候与环境条件的影响,控制着淡水资源的供给。调水灌溉、农作物种植收割、地下水开采利用等人类用水活动,引起陆面和大气之间水分和能量交换的变化,对气候产生重要反馈并显着改变陆地水循环过程。总结人类活动对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影响及气候反馈研究进展,亟需从综合考虑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气候与生态环境效应的分析、模拟与预测方面开展研究,深入认识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发考虑人类取水用水、作物种植与灌溉、地下水侧向流动的陆面水文过程模型、区域气候模式、全球陆气耦合模式系统,定量评估人类用水活动的气候反馈及其对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区分人类用水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循环演变的贡献,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及其气候与生态环境效应,并由此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策略。(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8期)
隋梦竹[3](2019)在《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的提升,工业生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正是由于工业的发展和人们不重视植被的保护,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在空气中,从而导致了很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并且现在的地方都出现的极端的天气,就目前的相关的调查来看,气候的变化和空气污染有很大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对于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希望可以通过下面的一些分析,让人们意识到空气对污染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危害,从而增强人们的环境的保护意识,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07期)
刘凤山,陈莹,史文娇,张帅,陶福禄[4](2017)在《农业物候动态对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的反馈研究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Response and feedback of land surface process to climate change is one of the research priorities in the field of geoscience. The current study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acts of global change on land surface process, but the feedback of land surface process to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poorly understood.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meaningful under the framework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to understand systematicall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gricultural phenology dynamic and biophysical process, as well as the feedback on climate. In this paper, w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the fact of agricultural phenology change, parameterization of phenology dynamic in land surface progress model,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phenology dynamic on biophysical process, as well as its feedback on clim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riculture phenophase, represented by the key phenological phases such as sowing, flowering and maturity, had shifted significantly due to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agronomic management. The digital expressions of land surface dynamic process, as well as the biophysical process and atmospheric process, were improved by coupling phenology dynamic in land surface model. The agricultural phenology dynamic had influenced net radiation, latent heat, sensible heat, albedo,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circulatio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urface energy partitioning and climate feedback.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agricultural phenology dynamic in land surface biophysical process and climate feedback, the following research priorities should be stressed:(1)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land surface phenology dynamic;(2) the relations between agricultural phenology dynamic and land surface reflectivity at different spectrums;(3) the contributions of crop physiology characteristic changes to land surface biophysical process;(4)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climate feedbacks from phenology dynamic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This review is helpful to accele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agricultural phenology dynamic in land surface process and climate feedback.(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期刊2017年09期)
苟娇娇,王飞,于恩涛,金凯[5](2017)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尺度土地覆盖变化是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的结果,同时又对区域气候环境产生反馈。利用欧洲中值数值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驱动RegCM4.5区域气候模式,进行了两个时间段(1980-2014、2005-2014)的数值模拟试验。以1∶250 000土地利用图为基础,结合植被图、土壤图制作具有高精度、极强现势性的土地覆盖资料,区域模式中陆面过程模式采用BATS,模拟了现实的土地覆盖改变对气候要素的影响,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1)RegCM4.5不但能够较好描述黄土高原气温、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也能够模拟土地覆盖变化对黄土高原局地气候变化的反馈。(2)不同土地覆盖变化特征对气候反馈作用不同,荒漠化会引起局部地区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并通过正反馈机制,致使自然植被生长发育受阻;水域旱化会导致夏季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从而加剧干旱洪涝灾害风险;草地覆盖增加会导致春夏季降水量与气温的降低,秋冬季降水量与气温升高。(3)土地覆盖变化对气温与降水的影响在夏季较强。该研究可促进对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环境效应的理解,也能深化对土地利用-气候变化之间互馈作用的过程认识,并为区域生态建设对策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7年04期)
刘凤山,陈莹,史文娇,张帅,陶福禄[6](2017)在《农业物候动态对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的反馈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过程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目前的研究多关注全球变化对地表过程的影响,而地表动态过程对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的反馈研究较少。系统认识地表物候动态对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的反馈对深化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农业物候动态的事实、农业物候动态在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参数化表达、农业物候动态对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的反馈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在气候变化和管理措施影响下,以种植期和灌浆期为代表的农业物候期发生了显着的规律性变化;耦合农业物候动态,改善了模型对地表动态过程、生物物理过程和大气过程的数字化表达;农业物候变化对地表净辐射、潜热、感热、反照率和气温、降水、环流等过程产生了影响,并表现出以地表能量分配为主的气候反馈机理。针对农业物候动态对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效应的时空重要性,需要继续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1)加强全球变化对地表物候动态的影响及其反馈的综合研究;(2)不同光谱波段地表反射率与农业物候动态的关系研究;(3)农业物候动态引起的作物生理学特征变化在地表生物物理过程中的贡献;(4)重视不同气候区物候动态对气候反馈效应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焦念志,李超,王晓雪[7](2016)在《海洋碳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碳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是一个系统的科学命题,也是当前国际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需要通过微观与宏观结合、古今链接、多学科交叉融合进行深入研究。在我国科学家发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戈登科学前沿论坛"(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s,GRC)首届论坛上,以海洋生物泵(Biological Pump,BP)、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以及碳酸盐泵(Carbonate Counter Pump,CCP)等海洋储碳机制为核心,深入研讨了海洋碳汇的过程与效应,起到了引领国际海洋学科发展方向的作用。国内学界也积极行动起来,在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上组织了海洋碳汇专题,从古海洋碳汇、现代海洋碳循环及海洋碳汇的生物海洋学过程3个方面开展研讨。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过程与海洋碳汇以海洋浮游植物、细菌、古菌、病毒以及不同微型生物间的互作为切入点,探讨了微型生物的储碳和固碳作用的过程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古海洋碳汇方向的报告在时间尺度上跨越了从18~8亿年前的中元古代到距今2.5 Ma的第四纪,涵盖了包括古海洋碳汇形成的古海洋环境、古海洋碳汇的生态环境效应等前沿科学问题;古海洋碳汇的报告为现代海洋碳汇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有助于本领域科学家对海洋碳汇的历史演化观的认识。现代海洋碳循环过程方面,专题报告结合时间梯度和空间梯度,以南海珊瑚礁碳循环源汇争议为代表,探讨了碳循环中的初级生产力、溶解有机碳的来源与有机碳的降解等过程,对现代海区和全球变化背景下海洋的源汇评估提出了新的想法与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6年07期)
张格苗[8](2016)在《美国气候报道评价反馈网站引争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张格苗报道 据外媒报道,近日,美国加州大学项目科学家马内利·文森特(Emmanuel Vincent)建立了一家气候报道评价反馈网站,并召集了超过100位气候科学家,对各大新闻媒体的气候相关报道可信度进行评价,但其公正性在相关报道中引发了争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6-05-31)
肖林,车涛[9](2015)在《青藏高原积雪对气候反馈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积雪具有很高的反照率,能反射回绝大部分的太阳短波辐射;同时,积雪是热的不良导体,其热阻隔性会抑制地表的长波辐射。因此,积雪的积累和消融会强烈地改变大气层顶的辐射平衡,进而对气候产生反馈。采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MODIS去云积雪产品,通过改进的偏辐射扰动思想,对青藏高原地区2001~2010年积雪影响下大气层顶的辐射能量收支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对应的积雪辐射强迫,并在此基础上估算积雪反馈。结果表明:研究区99.5%以上地区的大气层顶辐射平衡为负,即积雪对气候存在正的辐射强迫,年平均辐射强迫为3.97 W·m-2。时空分布特征表明,积雪辐射强迫的年际差异不大,但空间差异很大,其空间分布与积雪覆盖率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短波反照率辐射强迫对积雪辐射强迫起着决定性作用,且青藏高原的积雪反馈强度约为9.35 W·m-2·℃-1。(本文来源于《遥感技术与应用》期刊2015年06期)
周天军,陈晓龙[10](2015)在《气候敏感度、气候反馈过程与2℃升温阈值的不确定性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气候敏感度是度量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和全球升温幅度关系的重要指标,当前气候模拟和气候预估中的很多不确定性问题,都直接和气候敏感度有关。气候敏感度的大小也决定着预估的气候变暖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制订。在简要回顾气候敏感度概念的提出和研究历史基础上,着眼于气候反馈分析,介绍了气候敏感度与辐射强迫和反馈过程的关系,总结了气候系统主要的反馈过程;根据大气层顶的能量平衡关系,利用CMIP5多模式结果介绍了平衡态气候敏感度和瞬态气候响应(包括累积碳排放的瞬态气候响应)的估算原理和方法,总结了气候敏感度不确定性的来源,并以"2℃阈值"问题为例,介绍了气候敏感度对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随着观测资料的积累和气候模式的发展,继续减少气候敏感度的不确定性、估算包含碳循环的敏感度、利用地球系统模式规划最优碳排放路径是未来本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气候反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陆地水循环受人类活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以及气候与环境条件的影响,控制着淡水资源的供给。调水灌溉、农作物种植收割、地下水开采利用等人类用水活动,引起陆面和大气之间水分和能量交换的变化,对气候产生重要反馈并显着改变陆地水循环过程。总结人类活动对陆地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影响及气候反馈研究进展,亟需从综合考虑自然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气候与生态环境效应的分析、模拟与预测方面开展研究,深入认识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研发考虑人类取水用水、作物种植与灌溉、地下水侧向流动的陆面水文过程模型、区域气候模式、全球陆气耦合模式系统,定量评估人类用水活动的气候反馈及其对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区分人类用水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对陆地水循环演变的贡献,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及其气候与生态环境效应,并由此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候反馈论文参考文献
[1].朴世龙,张宪洲,汪涛,梁尔源,汪诗平.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反馈[J].科学通报.2019
[2].谢正辉,陈思,秦佩华,贾炳浩,谢瑾博.人类用水活动的气候反馈及其对陆地水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与挑战[J].地球科学进展.2019
[3].隋梦竹.空气污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反馈[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4].刘凤山,陈莹,史文娇,张帅,陶福禄.农业物候动态对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的反馈研究进展(英文)[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17
[5].苟娇娇,王飞,于恩涛,金凯.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覆盖变化对气候的反馈作用数值模拟[J].干旱区地理.2017
[6].刘凤山,陈莹,史文娇,张帅,陶福禄.农业物候动态对地表生物物理过程及气候的反馈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7
[7].焦念志,李超,王晓雪.海洋碳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J].地球科学进展.2016
[8].张格苗.美国气候报道评价反馈网站引争议[N].中国气象报.2016
[9].肖林,车涛.青藏高原积雪对气候反馈的初步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5
[10].周天军,陈晓龙.气候敏感度、气候反馈过程与2℃升温阈值的不确定性问题[J].气象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