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椎板螺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老年,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椎板螺钉论文文献综述
唐冰,熊敏,张琼,何涛[1](2019)在《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为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对照组为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明显上升,差异有显着性(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与组内术前、对照组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较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能显着减少颈椎曲度丢失及轴性症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翁阳华,张洪亮,陈贵彬,李忠辉[2](2019)在《单侧椎板开窗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0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开窗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单侧椎板开窗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6.09±1.60)分、(60.53±6.29)%,术后3个月分别为(2.30±0.52)分、(26.38±6.60)%,术后6个月分别为(1.09±0.60)分、(13.21±4.39)%、术后12个月分别为(0.83±0.26)分、(10.20±5.52)%,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ODI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0.0%(36/40)。结论单侧椎板开窗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效改善了神经功能,值得采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林佩达,郭翔,倪斌[3](2019)在《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治疗学龄期儿童急性Ⅰ型横韧带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学龄期儿童急性Ⅰ型横韧带损伤致寰枢椎脱位,使用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2006年2月至2019年2月8例急性Ⅰ型横韧带损伤致寰枢椎脱位学龄期儿童,男6例,女2例;年龄9~12岁;均为急性损伤,其中高位摔伤4例,车祸伤2例,运动伤2例;寰齿间距5~8 mm。8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僵硬、麻木及颈椎旋转功能障碍,其中2例伴有神经压迫,ASIA分级D级。术前C_(1,2)角平均20.7°~23.4°。所有患儿接受颅骨牵引,并在完全复位或寰枢椎基本复位后接受手术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寰椎平面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SAC)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寰齿间距,ASIA分级及C_(1,2)角的变化。结果:所有患儿获随访,时间8~156个月。临床和放射学随访显示,寰枢椎关节完全缓解,复位满意,关节融合稳定。未观察到与此技术相关的神经和血管损伤。术前患儿的JOA评分、SAC、NDI、C_(1,2)角与末次随访比较,均有明显改善。2例ASIA分级D级患儿恢复到E级。结论: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操作简便,出血少,稳定性强,植骨融合率高,是学龄期儿童急性Ⅰ型横韧带损伤伴寰枢椎脱位理想的手术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9年09期)
王涛,尚平福,徐钦华,王贵芳,刘法敬[4](2019)在《限制性椎板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固定对脊髓性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限制性椎板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固定术与全椎板切除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73例接受颈后路手术治疗的M-CSM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全椎板减压术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脊髓漂移距离、轴性症状及C5节段神经麻痹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观察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6,t=4.713;P<0.05);观察组椎板切除宽度和脊髓漂移距离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7,t=8.211;P<0.05)。两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与术前比较显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18,F=46.521;P<0.05)。观察组在CCI的恢复及维持更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6,P<0.05);两组术后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4,P<0.05);术后3 d和3个月,观察组轴性症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1,t=7.754;P<0.05);观察组C5节段神经麻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3,P<0.05)。结论:侧块螺钉固定可恢复并维持颈椎曲度,但存在颈椎活动度丢失,限制性椎板切除可促进神经功能显着恢复,限制脊髓向后漂移,有助于降低C5节段神经麻痹及轴性症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朱昌荣,王建华,马向阳,夏虹[5](2019)在《枢椎椎板螺钉在儿童颅颈交界区手术中使用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枢椎(C_2)椎板螺钉在儿童颅颈交界区手术中使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采用C_2椎板螺钉治疗的12例儿童颅颈交界区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4岁,平均8.2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枕颈部疼痛、肢体无力、麻木等,8例患儿有高位颈脊髓病表现。术前行颈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寰枢椎薄层CT、颈椎MRI和椎动脉CTA检查。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的(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系统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术前平均为13.3分。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个月;寰枢椎固定7例,枕颈固定5例。7例C_2采用了双侧椎板钉,5例为单侧椎板钉和对侧椎弓根钉。术前存在神经功能损害的8例患者有2例遗留右手握力下降(肌力4级),1例遗留左上肢灵活性下降,其余完全恢复。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平均为15.8分。结论在C_2椎弓根不适合置钉的儿童患者中,使用C_2椎板螺钉固定的近期疗效肯定。(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张楠,杨杰,翁润民[6](2019)在《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重度椎管狭窄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重度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6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3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并发重度椎管狭窄患者,其中26例合并脊髓损伤,均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基础上联合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失访1例,2例患者再次跌伤,获得2年以上完整随访27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2.87±45.07) min,平均出血量(132.67±14.23) min,平均住院时间(13.08±3.87)d,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的椎管狭窄率(RSC)、Cobb角、伤椎高度压缩率以及疼痛VAS评分均逐渐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获显着改善,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重度椎管狭窄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获得良好的矫正效果的同时能降低椎管狭窄率,改善神经功能。(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赵鹏菊,张俊[7](2019)在《通督活血汤配合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治疗胸腰椎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通督活血汤配合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治疗胸腰椎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就诊的42例胸腰椎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通督活血汤配合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触觉、运动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触觉、运动的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活血汤配合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治疗胸腰椎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显着,能够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病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思然[8](2019)在《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定位导向器的研制及使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定位导向器、寻找置钉方法并尝试临床应用。方法利用数学原理并与腰椎解剖相结合,寻找二者之间的联系,依据这种联系设计一种新型的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定位导向器;通过利用此种定位导向器在3D打印的腰椎模型上验证其可行性及统计置钉的成功率;将其应用于临床,观察螺钉在腰椎中的情况,并以腰痛、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其疗效。结果直角叁角形的正切定理可以进行定位导向器的设计,利用此种定位导向器进行单侧置钉的优良率87.5%,合格率100%;双侧置钉的优良率75.0%,合格率93.75%,不合格率6.25%;在临床应用中,3例接受此项手术的患者其体内螺钉均未进入椎管,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症状,患者的VAS及ODI评分均降低。结论此种新型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定位导向器可以辅助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的置入,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其临床疗效仍需要长期研究观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6-01)
古机泳[9](2019)在《利用侧方连接器的枢椎椎板交叉螺钉内固定方式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通过测量枢椎椎板的解剖数据,评价椎板交叉螺钉的可行性和解剖学的安全性。2、通过体外生物力学试验,评价使用侧方连接器的椎板交叉螺钉内固定方式(C2LAM+OF)在枕颈内固定(OC2)中的生物力学。3、建立枕颈(C0-C3)叁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加载内固定,对比分析其应力分布和活动度,评价C2LAM+OF在枕颈内固定中的生物力学方法1、测量20例干燥枢椎标本和100例患者枢椎CT,测量指标包括枢椎椎板高度、宽度、钉道的长度等,统计测量指标。2、6具人类新鲜枕颈冰冻标本在完整的状态下,分别进行屈曲、伸展、侧弯和轴向旋转等测试,随后制作成Ⅱ型齿状突骨折模型,并分别植入枕骨板、螺钉和棒、侧方连接器等,据以下顺序分别测试:椎弓根螺钉(C2P)、单侧椎弓根+双侧C3侧块螺钉(C2P+C3M)、椎板交叉螺钉(C2LAM)以及椎板交叉螺钉+侧方连接器(C2LAM+OF)。获取每个标本在各个内固定状态下的枕颈活动度(ROM)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比4种内固定方式的活动度,评价C2LAM+OF的生物力学。3、随机选取1例正常人的枕颈部CT数据,导入软件后制作成模型,并加载C2P、双侧椎弓根峡部螺钉(C2Pars)、C2LAM以及C2LAM+OF,模拟人类生理活动,对比分析其活动度及应力分布。结果1、枢椎标本的实体测量值和CT测量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枢椎左右两侧测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把两种测量方法的数据合并后取平均值,结果显示上位螺钉钉道所在枢椎椎板的厚度和下位螺钉钉道的厚度平均5.81mm和5.56mm。椎板的平均高度分别为12.75mm。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钉道平均长度分别是27.56mm和 27.64mm。2、生物力学实验,标本在四种内固定时,各个方向的活动度均较完整状态时明显减少(P<0.01)。在轴向旋转时,C2LAM的稳定性较其他3种方式略差,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C2P,C2P+C3M和C2LAM+OF 3种方式的稳定性并无明显差异(P>0.05),在屈曲、伸展和侧弯时,四种内固定方式的活动度在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5)。3、建立有效的枕颈II型齿状突骨折叁维有限元模型,植入各内固定系统后,枕颈各节段活动度明显降低,C2LAM+OF与C2P及C2Pars之间在各方向运动的活动度差异不大,而在轴向旋转方面,C2LAM+OF比C2LAM略微有优势。C2LAM+OF内固定系统的螺钉进钉点、侧方连接器以及连接棒为主要应力分布位置。结论1、枢椎椎板的高度、宽度和长度,可以容纳常用的螺钉,在解剖学上可以作为椎板螺钉的解剖学支持。2、利用C2LAM+OF在OC2融合术中,在伸展、屈曲、侧弯以及轴向旋转等方向运动的稳定性与椎弓根螺钉相仿,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有效替代方式。3、所建立的C0-C3叁维有限元模型逼真有效,C2LAM+OF内固定方式在各个方向的活动度与C2P类似,应力主要分布于螺钉进钉点、侧方连接器及连接棒等位置,在必要时可作为C2P的替代方式。(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10)
石磊[10](2019)在《颈椎椎板螺钉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椎板螺钉在颈椎应用的影像解剖学基础,从影像解剖测量数据中对比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与正常人群椎管周围骨性结构的差异,并对各节段颈椎椎板和椎弓根螺钉的可接受率进行总结;2.研究椎板螺钉创新技术在颈椎应用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力学特性;3.结合典型病例阐述颈椎椎板螺钉临床应用的方法和适应症。方法:1.通过CT叁维重建进行C2-C7椎管及其周围骨性结构的解剖形态学测量,将研究对象分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组(Developmental Cervical Stenosis,DCS)和正常组(Normal Control,NC),测量椎弓根、侧块和椎板的多项解剖参数,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最后分析不同节段椎板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接受率;2.创新性提出寰椎双螺钉与同侧C2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结合对侧C2椎板螺钉的混搭固定方式(Group C),测量C1双螺钉的解剖学参数,并将该技术与传统双侧C1-C2椎弓根螺钉(Group B)和单侧C1-C2椎弓根(Group A)进行生物力学的比较,分析其可行性并评价其生物力学特性;3.创新性提出下颈椎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椎板螺钉的混合固定技术(UPS+CTLS),将该技术与传统双侧椎弓根螺钉(BPS)和双侧侧块螺钉(BMS)技术进行生物力学的对照研究,分析其可行性并评价其生物力学特性;4.展示不同类型椎板螺钉混搭的固定方法在典型病例中的应用,包括病史简介、影像检查分析和治疗结果等,讨论椎板螺钉在颈椎应用的方法和适应症。结果:1.解剖形态学分析显示,在C2的测量中,DCS组PW和LW均显着高于NC组,而PTA显着小于NC组,其余参数无显着统计学差异;下颈椎测量中,VBSD和SCSD两组间在各节段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除C7的LMW无差异外,DCS组的宽度参数PW、LW和LMW在各节段的均值均显着高于NC组;角度测量显示DCS组的PTA在各节段的均值显着小于NC组,而LTA的均值在C4-6节段显着高于NC组;长度测量参数除了C5存在统计学差异外,LL和LML两组之间在各节段均无统计学差异,然而,DCS组的PL在各节段均显着小于NC组。最后,分析结果显示,在C3-C7节段,DCS组不同直径PS或TLS的接受率均高于NC组。2.寰椎双螺钉的测量结果显示,C1 PS的工作厚度≤3.5mm的标本仅有1例(1/15=6.7%),其余参数均大于3.5mm。上颈椎生物力学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固定组的活动度与完整组和失稳组比较,各方向的活动度均显着减少,此外,叁个内固定组间比较,Group B和Group C相对于Group A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Group B与Group C之间无统计学差异。3.下颈椎生物力学结果显示,UPS+CTLS组与BMS组相比较,在叁个平面的活动度均无显着差异,然而与BPS组相比,虽然在屈伸和轴向旋转方向上无显着差异,但侧屈活动度却显着高于BPS组(P<0.05)。C4和C5 PS的抗拔出强度明显高于LMS和TLS,TLS的抗拔强度稍高于LMS,但是无显着统计学差异。4.C2椎板螺钉混合固定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并无明显技术难度,其作为一个锚定点可与多种方式进行搭配固定;下颈椎椎板螺钉由于椎板解剖条件限制,需要将CT测量作为其使用的前提条件。结论:1.颈椎椎管狭窄患者椎管周围的骨性结构(C2-C7)明显比正常人更宽大,选择不同直径的内固定更具优势;2.寰椎双螺钉与同侧C2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C2椎板螺钉的混搭固定方式作为一种替代技术应用于寰枢椎不稳是可行的,可将其作为椎板螺钉在上颈椎应用的一项技术补充;3.短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椎板螺钉的混合固定方式在体外生物力学实验中的生物力学性能与双侧侧块螺钉技术相当,可考虑将其作为在下颈椎短节段固定的一项替代技术;4.椎板螺钉在临床应用中作为替代方案可与多种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搭配,建议使用前进行CT扫描分析椎板的解剖形态结构。(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椎板螺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开窗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单侧椎板开窗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比较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6.09±1.60)分、(60.53±6.29)%,术后3个月分别为(2.30±0.52)分、(26.38±6.60)%,术后6个月分别为(1.09±0.60)分、(13.21±4.39)%、术后12个月分别为(0.83±0.26)分、(10.20±5.52)%,患者术后VAS评分、ODI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VAS评分、ODI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0.0%(36/40)。结论单侧椎板开窗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效改善了神经功能,值得采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椎板螺钉论文参考文献
[1].唐冰,熊敏,张琼,何涛.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对比[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
[2].翁阳华,张洪亮,陈贵彬,李忠辉.单侧椎板开窗减压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林佩达,郭翔,倪斌.双侧寰椎椎板挂钩及寰枢椎关节间隙螺钉治疗学龄期儿童急性Ⅰ型横韧带损伤[J].中国骨伤.2019
[4].王涛,尚平福,徐钦华,王贵芳,刘法敬.限制性椎板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固定对脊髓性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轴性症状的影响[J].中国医学装备.2019
[5].朱昌荣,王建华,马向阳,夏虹.枢椎椎板螺钉在儿童颅颈交界区手术中使用的临床疗效[J].实用骨科杂志.2019
[6].张楠,杨杰,翁润民.椎板内镜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重度椎管狭窄的疗效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9
[7].赵鹏菊,张俊.通督活血汤配合后路椎板减压螺钉置入治疗胸腰椎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9
[8].王思然.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定位导向器的研制及使用探索[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
[9].古机泳.利用侧方连接器的枢椎椎板交叉螺钉内固定方式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10].石磊.颈椎椎板螺钉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