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熟低熟油论文-韦阿娟,王广源,陈泽亚

未熟低熟油论文-韦阿娟,王广源,陈泽亚

导读:本文包含了未熟低熟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蓬莱19-3油田,未熟—低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沙叁段

未熟低熟油论文文献综述

韦阿娟,王广源,陈泽亚[1](2014)在《蓬莱19-3油田未熟—低熟油特征及形成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蓬莱19-3油田是中国海域发现的最大油田,该油田所产原油部分为未熟—低熟油。利用大量的原油和烃源岩等实验资料,对蓬莱19-3油田未熟—低熟油的原油物性、族组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从烃源岩沉积环境、烃源岩特征和成烃母质等方面对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蓬莱19-3油田未熟—低熟油密度高、黏度高、含硫量中等、含蜡量低,具有饱和烃含量低、饱/芳比低、非烃含量偏高、非/沥比高、Pr/Ph低、重排甾烷丰度低和Ts<Tm等特征;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且丰度高、有机质演化程度低是烃源岩生成未熟—低熟油的有利地质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4年04期)

王广源,周心怀,王昕,王应斌,郭永华[2](2014)在《蓬莱19-3/25-6油田未熟—低熟油特征与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大量最新的原油和烃源岩等实验资料,系统分析了蓬莱19-3/25-6油田未熟—低熟油的特征、来源及其形成条件,并探讨了未熟—低熟油的主要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蓬莱19-3/25-6油田未熟—低熟油埋藏较浅,具有密度高、黏度高、饱和烃含量低、饱/芳比低、非烃含量高、非沥比高、Pr/Ph低、重排甾烷丰度低和Ts<Tm等特征。油源对比结果表明,这些未熟—低熟油来自本井区及邻近沙一、二段和沙叁段未熟—低熟烃源岩,强还原的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且类型好、主要生烃母质为藻类和有机质中的各种细菌是这2套烃源岩形成未熟—低熟油的有利地质条件,藻类有机质早期生烃、细菌改造有机质早期生烃和碳酸盐岩低温热催化早期生烃是主要成因机理,这些成因机理共同作用生成了大量的未熟—低熟油资源,对蓬莱19-3/25-6大型油田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4年02期)

姚亚明,张连生,乔桂林,严永新,何明喜[3](2010)在《襄城凹陷未熟—低熟油形成条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襄城凹陷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变迁等主要地质问题出发,结合烃及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有机岩石学研究等方法,对烃有机质丰度、类型,特别是生烃母质来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了襄城凹陷核桃园组未熟油的判别标志和成因类型,探讨了未熟—低熟油藏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指出研究区勘探应以核二段为主要目的层,以寻找短距离运移聚集、自生自储的断鼻、岩性、裂隙油气藏为主。(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0年05期)

姚亚明,陈建军,乔桂林,严永新,何明喜[4](2009)在《襄城凹陷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襄城凹陷下第叁系油气显示较为广泛,原油性质呈高密度、高黏度、高含硫、高含蜡的特点,为典型的未熟—低熟油。根据襄城凹陷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及烃源岩和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有机岩石学研究等方法,对源岩的沉积环境、烃源岩特征以及生烃母质来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未熟—低熟油油藏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园组多为半咸水—咸水湖相和盐湖相沉积,属于还原—强还原环境;形成未熟—低熟油的主要成烃母质是藻类,陆源有机质中的木栓质体、角质体和各种细菌;应以核二段为主要目的层,以寻找短距离运移、聚集及自生自储油气藏为主。(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李孝军[5](2009)在《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未熟—低熟油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探讨,总结出沙一段和沙叁段的微咸水—咸水介质环境、丰富硫细菌和含硫化合物为临清坳陷东部未熟—低熟油气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证实该区未熟—低熟油气形成是低活化能的富氢腐泥组分受到硫细菌早期低温降解作用的结果,明确该区未熟—低熟烃源岩硫细菌降解的有机质早期生烃阶段的Tmax值为400~435℃,RO值为0.2%~0.5%,生油高峰Tmax值为420℃,RO值为0.35%左右。(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09年02期)

罗家群[6](2008)在《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未熟—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精细油源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未熟—低熟油在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广泛分布,并具有饱和烃含量较低、胶质和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特征。在分析泌阳凹陷未熟—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精细油源对比,并研究了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泌阳凹陷未熟—低熟油成熟度参数:C29ααα20S/(S+R)峰面积比值为0.10~0.33,C29ββ/(αα+ββ)峰面积比值为0.11~0.28,Ts/(Ts+Tm)峰面积比值均不大于0.34,具有未熟—低熟油成熟度低的特征。利用伽马蜡烷/C30藿烷峰面积比值和叁环萜烷/(C29+C30)藿烷峰面积比值两项指标将泌阳凹陷未熟—低熟油划分为A、B和C型。A型具有伽马蜡烷/C30藿烷峰面积比值和叁环萜烷/(C29+C30)藿烷峰面积比值都较低的"两低"特征,母源主要为核叁段上部泥质烃源岩;B型具有伽马蜡烷/C30霍烷峰面积比值和叁环萜烷/(C29+C30)藿烷峰面积比值均较高的"两高"特征,与核叁段下部泥质烃源岩具有很好的亲缘关系;C型具有伽马蜡烷/C30藿烷峰面积比值高,但叁环萜烷/(C29+C30)藿烷峰面积比值低的"一高一低"特征,源岩为核二段白云岩。研究表明泌阳凹陷核叁段和核二段未熟—低熟烃源岩高可溶有机质含量和有利的生储组合关系是研究区未熟—低熟油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本文来源于《地质科技情报》期刊2008年05期)

卢双舫,郭春萍,申家年,王峰,廖前进[7](2005)在《化学动力学法在黄骅坳陷未熟—低熟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动力学模型在黄骅坳陷的应用表明,研究区的丛粒藻、菌解有机质及可溶有机质中的非烃、沥青质的确能在浅于常规生油门限的埋深条件下开始大量生烃。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内烃源岩的分布、厚度、埋藏史及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和残烃特征所进行的定量评价表明,孔店南区孔二段生成和排出的未熟—低熟油量分别为34.5×108t和31.9×108t,歧口西区沙一下分别为13.4×108t和9.4×108t,两层位所提供的油资源量(包括成熟油)分别为7.1×108t和2.8×108t。这意味着,孔店南区孔二段应该能导致小而肥的未熟—低熟油聚集,而与区内沙一下有关的地区和层位的勘探潜力也值得重视。这同时也表明,从化学动力学理论出发,进行未熟—低熟油生成、排出量及资源量的评价,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05年06期)

周小进,吴心一[8](2004)在《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二段未熟—低熟油勘探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泌阳凹陷核二段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演化程度等研究表明,位处深凹的安棚地区发育的泥质岩为未熟—低熟烃源岩,属较好—好的生油岩,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油源对比证实,白云岩区外围的砂泥岩区同样存在有未熟—低熟油,且与白云岩区的未熟—低熟油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均来自核二段泥质烃源岩。安棚白云岩区南北两侧附近的砂泥岩区具有勘探未熟—低熟油藏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04年05期)

秦建中,王静,李欣,张学博[9](2003)在《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未熟—低熟油成烃成藏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饶阳凹陷存在两种地球化学性质不同的原油:一种是以Es1下段富烃页岩为源岩的未熟—低熟油,它是由可溶有机质、早期生油的有机显微组分和富硫干酪根作用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正常的干酪根热降解成熟原油。该文从饶阳凹陷未熟—低熟油和Es1下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入手,研究了未熟—低熟油的来源、形成环境、成烃条件和成藏条件,为未熟—低熟油的勘探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03年S1期)

施继锡,余孝颖[10](2003)在《未熟—低熟油流体特征——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其油气属未熟—低熟油气。除了油藏埋深浅、地层时代新、为自生自储同生油藏外,还具下列特征:油气生成温度低,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53~115℃;处于低演化阶段,储层中主要的包裹体类型是纯液态烃包裹体及纯液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烃类成分中重烃及丁烷含量高,重烃平均占总烃的52.14%,丁烷平均占总烃的14.46%;流体压力高,估算的流体压力范围是10.0~40.5MPa;盐度较高;还原环境;古地温梯度高,为3.830℃/100m等流体特征。研究结果为该坳陷油气成因及识别未熟—低熟油成油物理化学条件等提供了信息。(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03年04期)

未熟低熟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大量最新的原油和烃源岩等实验资料,系统分析了蓬莱19-3/25-6油田未熟—低熟油的特征、来源及其形成条件,并探讨了未熟—低熟油的主要成因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蓬莱19-3/25-6油田未熟—低熟油埋藏较浅,具有密度高、黏度高、饱和烃含量低、饱/芳比低、非烃含量高、非沥比高、Pr/Ph低、重排甾烷丰度低和Ts<Tm等特征。油源对比结果表明,这些未熟—低熟油来自本井区及邻近沙一、二段和沙叁段未熟—低熟烃源岩,强还原的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且类型好、主要生烃母质为藻类和有机质中的各种细菌是这2套烃源岩形成未熟—低熟油的有利地质条件,藻类有机质早期生烃、细菌改造有机质早期生烃和碳酸盐岩低温热催化早期生烃是主要成因机理,这些成因机理共同作用生成了大量的未熟—低熟油资源,对蓬莱19-3/25-6大型油田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未熟低熟油论文参考文献

[1].韦阿娟,王广源,陈泽亚.蓬莱19-3油田未熟—低熟油特征及形成条件[J].中国石油勘探.2014

[2].王广源,周心怀,王昕,王应斌,郭永华.蓬莱19-3/25-6油田未熟—低熟油特征与成因[J].石油实验地质.2014

[3].姚亚明,张连生,乔桂林,严永新,何明喜.襄城凹陷未熟—低熟油形成条件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

[4].姚亚明,陈建军,乔桂林,严永新,何明喜.襄城凹陷未熟—低熟油的形成条件[J].石油学报.2009

[5].李孝军.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东部未熟—低熟油成因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9

[6].罗家群.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未熟—低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精细油源对比[J].地质科技情报.2008

[7].卢双舫,郭春萍,申家年,王峰,廖前进.化学动力学法在黄骅坳陷未熟—低熟油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2005

[8].周小进,吴心一.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二段未熟—低熟油勘探潜力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4

[9].秦建中,王静,李欣,张学博.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未熟—低熟油成烃成藏条件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03

[10].施继锡,余孝颖.未熟—低熟油流体特征——以济阳坳陷古近系为例[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

标签:;  ;  ;  ;  

未熟低熟油论文-韦阿娟,王广源,陈泽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