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凝土变形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变形性能,荷载
混凝土变形缝论文文献综述
孙冰,陈国梁,张宏龙,谢巧,颜旭伟[1](2019)在《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混凝土的应用及推广是现阶段我国实现可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愈发受到社会的关注。实际工程中因为再生混凝土的变形而导致的结构破坏现象层出不穷,对近年来有关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调研,从非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两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进行了综述,为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及其工程实际应用范围的扩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9期)
时金娜,赵燕茹,郝松,王磊[2](2019)在《基于DIC技术的高温后混凝土变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经历20,200,400,600和800℃后的混凝土在单轴受压过程中的全场位移进行采集,分析了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不同受力阶段应变云图的变化特征和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00℃是混凝土横向应变集中区域与纵向应变压缩量最大区域匹配的临界温度;横向应力-应变曲线原点至上升段0.4f_(cθ)(f_(cθ)为温度θ下的峰值应力)时对应的斜率G_(r-H)对温度的响应要比弹性模量E_θ对温度的响应更加敏感;高温损伤会导致混凝土在较低应力比下产生较大的体积压缩.(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强,柳成林,宋宁,高均[3](2019)在《提高变形缝处混凝土成型质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建筑本身的结构变形需要,确保结构的安全性,高层建筑中通常设计有变形缝。变形缝通常设计宽度为100~150mm,施工时工人无法进入变形缝间进行模板拆除作业,两侧剪力墙施工后模板只能废弃在变形缝内,传统加固方式多采用聚苯板或挤塑聚苯板作为剪力墙的外侧模,但是由于其材质轻、刚度小且无加固措施,两侧墙体如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均的时候容易导致变形、偏位,墙体垂直度、平整度、保护层厚度等难以控制;与此同时聚苯板或挤塑聚苯板混凝土浇筑后无法整体拆除和周转,只能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因此,运用钢制定型模板,既能够满足对于变形缝墙体质量的要求,其材料又可以周转使用且对技术及人力要求较低,能够提升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9年21期)
许方方,邹锐,徐佳玉,王海波[4](2019)在《分段浇筑混凝土变形缝油浸木板配合木方处理后整体浇筑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程为了防止挡土墙因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或采用不同基础引起挡土墙裂缝而破坏,设置2cm变形缝,传统的变形缝防水做法是利用止水铜板和沥青槽、沥青盒相结合,施工时需要先将安装止水铜板的结构施工段先浇筑,并将沥青槽、沥青盒安装在变形缝处,再浇筑与之相临的施工段,工序繁琐,耽误工期,且相邻段变形缝处模板不易安装。采用分段浇筑混凝土变形缝油浸木板配合木方处理后整体浇筑施工技术,变形缝处填充2cm厚油浸木板既可以作为防水材料,又可以作为模板,且宽度与结构墙体厚度一致,结构墙体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不需要在变形缝处断开,更易于安装。通过此技术,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安全,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雒翔宇[5](2019)在《渗流场中孔隙水压力对混凝土变形影响的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已建成一批特高混凝土坝并已完成蓄水。在进入初期的运行过程中,对监测资料的分析时发现,蓄水完成后水位的改变对坝体变形的影响较大,但是利用传统数值分析方法反演得到的结果与监测结果并不一致。经过分析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渗流荷载分析方法并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渗流场中孔隙介质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式出发,结合混凝土结构的细观孔隙特征和孔隙水压力的形成过程,探索孔隙水压力对混凝土结构变形影响的机理,从而确定混凝土的有效孔隙水压力系数取值规律。进一步引入有效孔隙水压力系数值,利用孔隙水压力初应变法分析渗流场中混凝土的变形规律,为数值反演水文地质条件改变时引起混凝土结构变形的分析提供一种合理数值分析方法。具体内容为:(1)通过分析渗流场中孔隙结构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式,确定孔隙水压力对结构体变形的影响程度可通过有效孔隙水压力系数表征。并且验证得到有效孔隙水压力系数的取值为1减去宏观体积模量与基质体积模量的比值。基于上述结果结合理论分析、数值试验、室内试验分析了孔隙率、孔隙形状与有效孔隙水压力系数值的关系曲线。(2)将有效孔隙水压力系数和孔隙水压力相结合作为初应变引入有限元中分析渗流场中孔隙结构体的变形规律,并结合实际工况分析得到:渗流场中的孔隙结构体受到渗流梯度力和孔隙静水压力,这两种力的作用对于整体结构的变形均有贡献。但是对于散粒体结构而言,变形主要来源于颗粒间错动,孔隙静水压力的压缩作用可以忽略;而多孔连续介质体而言,渗流梯度力与静水压力的作用对于结构整体变形的影响均不能忽略。从而说明了渗流场中孔隙水压力对多孔连续介质体与散粒孔隙介质体变形影响的本质区别。(3)研究了混凝土的孔隙特征及形成机理和内部水运移及孔隙水压力变化的规律。研究发现,混凝内部的孔洞是储备及产生孔隙水压力的主要空间,水主要通过混凝土内部的裂缝、微裂隙等运移到孔洞中。由于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特性,当水文地质条件改变时,内部的孔隙水压力对于结构体的变形影响作用会产生时效性。同时由于孔洞的封闭性,孔隙水压力会出现过大或负压等现象,从而在宏观上体现为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4)针对孔隙水压力对混凝土变形影响的特征,本文提出了孔隙水单元法,即将孔隙当作实体单元,当孔隙中有水时该单元具有水的力学特性。通过孔隙水单元法从细观角度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对结构体的变形影响机理,并与室内试验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为渗流场中混凝土变形的细观分析提供了有效方法。(5)基于上述成果,研究了混凝土的有效孔隙水压力系数取值和渗流场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变形规律。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法、数值试验法、孔隙水单元法相互验证了有效孔隙水压力系数取值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有效孔隙水压力系数取值必然小于0.5。然后通过提取孔隙水单元法的计算结果,并与孔隙水压力初应变法的计算结果相对比,验证了孔隙水压力初应变法为渗流场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变形分析的一种有效数值方法。(6)最后利用孔隙水压力初应变法研究了水位变化对杭州里畈大坝加高的影响。充分考虑新老坝的力学参数差异性及坝体加高的施工条件,探索大坝在加高后水位变化对整体结构变形的影响。通过研究渗流场对加高后大坝整体结构的变形影响,揭示大坝加高的风险特性及安全稳定性,从而为工程实际提供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9-04-02)
张建峰,董芸,陈霞,杨华全[6](2019)在《养护温度对MgO微膨胀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养护温度对MgO微膨胀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利用XRD、DSC-TG和SEM分析了MgO在水泥浆体中的水化机理和膨胀特性。结果表明:养护温度对外掺MgO砂浆的自由膨胀率影响显着,养护温度越高,早期膨胀越大,膨胀曲线也越早达到稳定。养护温度的升高加快了MgO的水化速率、加速Mg(OH)_2晶体的形成和增大,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加速了MgO水化后Mg~(2+)和OH~-的迁移速率,使得Mg(OH)_2晶体的形成速度也相应加快,膨胀效应提前。随着养护温度的升高,Mg(OH)_2微观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短片状的晶体变成纤维状,并伴有微裂纹生成。(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3期)
李萌,徐晋,祁磊,王社良[7](2019)在《不同服役寿命的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收集3种不同来源的废旧混凝土制备出了RA-Ⅰ、RA-Ⅱ、RA-Ⅲ 3种再生粗骨料,进行了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50%、70%、100%的再生混凝土试块变形性能试验,得到了不同服役寿命和不同取代率下RAC的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试验结果表明,对于RAC弹性模量,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30%、50%、70%、100%)下RAC弹性模量与NC弹性模量之比均小于1,建立了RAC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的计算式,结果与我国现行《规范》较为吻合,说明《规范》对弹性模量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RAC;对于RAC峰值应变,建立峰值应变与轴心抗压强度的计算式,对比分析计算结果,拟合值介于过镇海建立计算式的计算值和英国规范(BSI)之间。(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1期)
黄维,谢中识,杨永刚,刘红中,杨龙[8](2018)在《温度和应力下能源桩桩身加筋混凝土变形性质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能源桩是将地埋管换热器置于建筑桩基础中来实现地下换热的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技术。然而,不同季节运行条件下,冷热变化导致的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会影响能源桩的持续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的安全。因此,寻找到一种温度和轴向应力作用下变形性能较好的桩身混凝土对能源桩技术安全使用和推广至关重要。探讨了桩身素混凝土和掺入不同含量的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桩身加筋混凝土在温度和应力下的变形特性。导热系数测试表明,钢纤维的掺入能提高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降低了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钢纤维掺入量为1.3%时,导热系数最大,为2.44 W/(m·K);热力学梯级加温试验表明,能源桩桩身混凝土掺入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均能有效减小应变,钢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2.43%,聚丙烯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1.11%;热力学全过程试验表明,钢纤维能有效减少制冷收缩应变,全过程中应变最小。综合对比3种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热物性参数及温度和应力作用下变形特性可知,钢纤维加筋混凝土更适合作为能源桩桩身材料。(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7期)
何健辉[9](2018)在《混凝土变形差的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的一个固有特性是长期徐变收缩的反应,而且在凝土建筑结构及其构件自施工开始直至长期使用内不断变化发展,对结构及构件的长期使用性能有着深远的影响。目前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对混凝土的徐变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其预测方法及计算模型都已经非常成熟。但目前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需要,混凝土的徐变研究相对于其他结构的研究领域有些落后,例如由于长期荷载对混凝土力学影响的复杂性、试验的不便,当前很少人研究徐变的非线性和荷载对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影响;此外,现有的软件对施工结构长期的徐变收缩效应没有太多的重视;工程设计实践中,往往忽略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长期效应,或仅仅进行粗略的分析,不能把握整体结构长期效应变化规律,因此,鉴于对混凝土结构及构件的长期效应进行系统的研究,提出一种更实用的计算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显得十分迫切和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8年29期)
张子琴,杨华全,董云[10](2018)在《骨料品种对水工混凝土变形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骨料混凝土的变形特性,包括不同骨料对混凝土弹性模量、极限拉伸值以及对砂浆、混凝土干缩的影响,并通过平板法和TST开裂试验,定量分析不同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开裂敏感特性。结果表明,在同水胶比条件下,不同品种骨料的混凝土试件后期弹性模量大小顺序均为:灰岩>玄武岩>大理岩≈花岗岩>砂岩;不同品种骨料混凝土试件28 d龄期以后极限拉伸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砂岩>灰岩>大理岩>玄武岩≈花岗岩;不同品种骨料的水泥砂浆与混凝土试件干缩率大小依次为:砂岩>玄武岩≈花岗岩≈大理岩>灰岩;从早期抗裂性能以及长期收缩结果来看,灰岩骨料混凝土和大理岩混凝土的抗裂抗收缩性能优于其他类型混凝土。(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8年06期)
混凝土变形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DIC(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经历20,200,400,600和800℃后的混凝土在单轴受压过程中的全场位移进行采集,分析了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不同受力阶段应变云图的变化特征和变形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00℃是混凝土横向应变集中区域与纵向应变压缩量最大区域匹配的临界温度;横向应力-应变曲线原点至上升段0.4f_(cθ)(f_(cθ)为温度θ下的峰值应力)时对应的斜率G_(r-H)对温度的响应要比弹性模量E_θ对温度的响应更加敏感;高温损伤会导致混凝土在较低应力比下产生较大的体积压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凝土变形缝论文参考文献
[1].孙冰,陈国梁,张宏龙,谢巧,颜旭伟.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研究进展[J].混凝土.2019
[2].时金娜,赵燕茹,郝松,王磊.基于DIC技术的高温后混凝土变形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19
[3].张强,柳成林,宋宁,高均.提高变形缝处混凝土成型质量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
[4].许方方,邹锐,徐佳玉,王海波.分段浇筑混凝土变形缝油浸木板配合木方处理后整体浇筑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9
[5].雒翔宇.渗流场中孔隙水压力对混凝土变形影响的机理分析[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6].张建峰,董芸,陈霞,杨华全.养护温度对MgO微膨胀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9
[7].李萌,徐晋,祁磊,王社良.不同服役寿命的再生混凝土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9
[8].黄维,谢中识,杨永刚,刘红中,杨龙.温度和应力下能源桩桩身加筋混凝土变形性质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8
[9].何健辉.混凝土变形差的力学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
[10].张子琴,杨华全,董云.骨料品种对水工混凝土变形特性的影响[J].混凝土.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