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理空间推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拓扑空间关系,空间推理
地理空间推理论文文献综述
邓剑峰[1](2018)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拓扑空间关系及空间推理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数据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而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拓扑空间关系和空间推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先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拓扑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然后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推理进行了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地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王晓蕾[2](2015)在《地理空间传感网语义建模与推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理空间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智慧城市中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人们对于地理空间观测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且复杂度提高,地理空间传感网中的传感器和观测数据呈现多样性,其互操作性的需求逐步提升,地理空间语义传感网的发展已成为必然。为了描述传感网观测资源的语义特征,提高其资源的应用效能与互操作性,传感网资源高效管理与精确发现成为地理空间语义传感网发展中的主要科学问题之一地理空间传感网中的观测资源主要包括了传感器和观测数据及其相关的其他信息,这些观测资源的种类不同,观测机理各异,在现有的模型描述中,传感器和观测数据的描述具有封闭性和孤立性。由于缺乏同时具备传感器和观测数据描述信息的观测资源描述模型,无法实现联合检索,直接导致观测资源的查询检索不全面且低效。因此,本文旨在建立以观测过程为中心的观测资源语义描述模型,实现这些异构多源的观测资源的管理,为观测资源的语义注册提供保障,是解决传感网高效管理与精确发现这一问题的模型基础。针对地理空间传感网观测资源的特点及其在面向应用领域时的低效检索的问题,本文指出了挖掘观测资源与应用领域在时空谱方面的内在关系是解决地理空间传感网中精确发现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围绕此研究内容,本文从观测资源的语义建模框架入手,从地理空间传感网语义建模和推理上开展研究。首先,本文总结了现有的观测数据编码模型和观测元数据模型,分析了地理空间传感网观测资源的语义需求,通过扩展并重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元数据信息,提出了嵌套时空谱语义特征的传感网资源语义建模框架。基于SMOF理论定义了传感器及观测数据的资源语义描述模型架构,建立了传感网观测资源语义描述的元模型,确立了传感网观测资源元数据的语义对象,为传感网观测资源的语义服务奠定了基础。其次,为了实现传感网观测资源的语义注册,本文提出了以观测过程为中心的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模型,基于顶层本体建立了传感器与观测数据为核心类的本体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在观测过程以及观测能力等方面的观测资源类,实现了传感网观测资源的语义建模,改变了原有观测资源描述不规范且观测过程描述不充分的局面,是地理空间语义传感网语义注册的模型基础。再次,为了实现应用领域和传感器在时空谱特征方面的有机关联,本文提出了地理空间传感网时空谱推理方法。通过定义地理空间在时间、空间和波谱方面的语义特征,明确了观测资源元数据的时空谱属性的语义内涵,建立了针对地理空间中时空谱语义和传感网观测资源元数据的推理规则,并以此完善了已有的本体模型。由此,突破了原有传感网资源检索时关键字匹配的局限性,为地理空间传感网资源的高效检索提供了可行的推理方法。最后,应用本文所提出的语义建模方法与推理规则,构建了地理空间语义传感网服务平台框架,以土壤墒情监测为应用需求,选择湖北省土壤墒情监测的观测资源为实验资源,验证了本文的模型与方法在传感网观测资源管理与查询服务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嵌套时空谱语义特征的地理空间传感网资源建模框架,突破了原有观测数据元模型描述不全面且存在语义冗余的局限性,构成了实现地理空间传感网高效管理与服务的基础。2)建立了一种以观测过程为中心的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模型,弥补了传感网中观测过程描述的不充分无法支撑观测过程逻辑查询的不足,使其成为实现地理空间传感网语义注册的基础模型。3)提出了一种针对‘应用-观测资源’时空谱语义推理方法,提高了传感网观测资源的应用效率,为传感网资源的高效访问和查询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多源观测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合理发现与使用。(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5-10-01)
周海[3](2015)在《基于条件随机场和空间推理的地理编码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址信息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在中国,工商、统计、公安等部门记录和保存了海量的地址信息。地理编码技术能够将包含空间位置的文本信息与空间信息建立关联,整合社会经济信息和空间信息,为社会经济信息提供定位、分析、可视化和制图等功能。从而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们社会生活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地理编码(GeoCoding),又称地址匹配(address-matching),是将文字描述的地址信息映射到地理空间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了具有空间位置的文字地址到地理坐标的定量转换。地理编码的核心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地址语义解析和地址匹配。因此如何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完成地址精确解析,并利用解析成果进行地址匹配是提高地理编码准确性的关键。本文以非规范中文地址为研究对象,将条件随机场模型运用到地址解析中,对地址中的空间关系进行总结并应用到地址匹配中。为非规范中文地理编码找到一条可行途径,也为中文文本空间信息处理、自然语言空间查询等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借鉴。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介绍地理编码的需求背景和应用领域,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从地址标准规范、地址模型、地理编码系统构建和地理编码方法四个方面分析了地理编码的研究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2.阐述了地理编码的概念和一般过程,指出地理编码中两个核心过程——地址解析和地址匹配;总结了地址解析叁种方法体系——基于词典(规则)、基于理解和基于统计,提出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地址解析;分析了地址匹配的叁种方法体系——模糊匹配、层级地址精确匹配和空间推理匹配。3.构建了空间关系地址模型及其标注体系。在层级模型、有限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关系地址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优势;阐述了空间关系地址模型的结构,分析了各种空间关系的表达;基于HashTable构建了地址模型哈希树,并对地址标注语料库进行了地址模式统计分析。4.提出了基于条件随机场模型的中文地址解析方法。将条件随机场模型应用到地址解析中,提出了基于条件随机场的地址解析方法,并着重研究了地址标注语料库构建和地址特征选取。该方法不依赖于词典,避免了其他方法的标注偏置问题,并允许灵活加入各种特征,对非规范地址的地址解析和结构化具有较好效果。5.研究了基于空间推理的地址匹配方法。在地址解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利用地址中的空间关系进行地址推理匹配,并重点介绍了针对几种地址表达模式的匹配策略和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地址中的空间关系信息,提高地址匹配精度。(本文来源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5-04-20)
董志[4](2013)在《利用语义网技术实现铁路交通的地理语义查询(叁)——集成本体推理结果并在地理空间中可视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C#中集成本体推理功能并解析推理结果,得到火车站换乘查询的语义查询结果,将查询结果进行地理空间中的可视化,以点、线、面的形式在Web电子地图中显示。(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3年15期)
张飞,褚永彬[5](2013)在《基于GIS地理空间认知的结核病预防分析与推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传染性疾病与空间认知的关系,本文以成都市疾病防控中的结核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有关统计数据,通过应用空间自相关等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寻找发病热点区域、空间点分布模式,设计了结核病地理元胞自动机的基础模型,应用此模型模拟了结核病传染过程,分析和推理结果更新了对疾病的空间认知,为疾病防控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市场》期刊2013年04期)
徐寅[6](2012)在《基于地理本体的地下管线空间知识表示及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发展以及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需求的日益提升,地下管线GIS的建设与应用也愈加深入与普及。作为连接管线建设规范与管线空间关系的桥梁,地下管线空间知识在地下管线GIS系统中的数据模型构建、管线空间分析、管线数据校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被众多研究人员、开发厂商所认同。不过,现有地下管线GIS中的知识表示与应用的方法,多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表示知识,通过构建一系列规则组件来驱动知识,普遍存在语义缺失和可扩展性不强等问题,不利于地下管线空间知识在行业间的共享及重用。本文依据地理本体的构建原则,采用OWL本体描述语言构建并表达了地下管线地理本体。在此基础上,使用扩展的SWRL进行面向地下管线建设合理性评价的规则性空间知识的表示。设计了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合理性评估原型系统,通过Jess本体推理引擎,结合Protege中的JessTab与Protege OWL API,实现了地下管线空间知识在系统中的推理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地理本体描述的地下管线空间知识包含丰富的语义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有利于管线知识的共享与重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2)
姜惠玲[7](2011)在《关于地理空间中的空间关系表达和推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地理空间中的应用,对空间关系的表达和推理中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特点的不同作了归纳:在地理信息科学中,更关注地物的地理语义和地理空间的特点;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更注重形式化推理系统的建立。文章以地理现象和地理空间和本质及地理空间的认知,对地理空间中空间关系表达与推理的特点作了总结。(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学苑版)》期刊2011年11期)
邓晶,王志坚,袁静燕[8](2011)在《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方向关系定性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方向关系定性推理进行研究,给出了定性推理系统总体框架,并对方向关系模型、自定义规则、地理本体、定性推理进行详细探讨。(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1年20期)
杜冲,司望利,许珺[9](2010)在《基于地理语义的空间关系查询和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空间中的地物,根据其本体类型具有不同的地理语义特征。受到地理语义的影响,人们在描述几何特征和关系相似的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时,所用的词汇是不同的。目前,人们在空间关系的自然语言查询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关系描述、空间关系自然语言形式化表达、空间关系自然语言查询语句的转换,以及空间关系自然语言查询的查询接口等方面,没有考虑到地理本体的语义差异,这会使得空间关系的自然语言查询不能符合人类语言和认知的习惯。本文依据一些学者在空间关系的自然语言描述的形式化(主要是线和线、线和面等形状的空间地物之间的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理本体类型的空间地物和空间关系自然语言描述词汇之间对应的语义关系有所不同的特点,总结了自然语言词汇在描述空间关系时的对应规则,提出不同特征类型地物和描述词汇之间的规则库设计方法,并设计部分空间地物的规则实例。最后,结合空间关系判断函数,设计具体查询系统实践举例证明。(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李宏伟,蔡畅,李勤超[10](2009)在《基于Jena和地理本体的空间查询与推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Jena根据OWL本体定义将地理数据进行RDF资源标注,形成带有语义信息的数据,便于地理空间数据的语义查询和推理。深入讨论Jena在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信息查询和推理中的应用机制,将用户针对数据源的查询转换为对地理本体的查询;利用建立在逻辑基础上和空间关系基础上的地理本体,发现空间数据源中一些隐含的概念或关系。结合实例,实现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信息查询和在自定义规则下利用Jena推理机的空间推理。(本文来源于《测绘工程》期刊2009年05期)
地理空间推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地理空间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智慧城市中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人们对于地理空间观测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且复杂度提高,地理空间传感网中的传感器和观测数据呈现多样性,其互操作性的需求逐步提升,地理空间语义传感网的发展已成为必然。为了描述传感网观测资源的语义特征,提高其资源的应用效能与互操作性,传感网资源高效管理与精确发现成为地理空间语义传感网发展中的主要科学问题之一地理空间传感网中的观测资源主要包括了传感器和观测数据及其相关的其他信息,这些观测资源的种类不同,观测机理各异,在现有的模型描述中,传感器和观测数据的描述具有封闭性和孤立性。由于缺乏同时具备传感器和观测数据描述信息的观测资源描述模型,无法实现联合检索,直接导致观测资源的查询检索不全面且低效。因此,本文旨在建立以观测过程为中心的观测资源语义描述模型,实现这些异构多源的观测资源的管理,为观测资源的语义注册提供保障,是解决传感网高效管理与精确发现这一问题的模型基础。针对地理空间传感网观测资源的特点及其在面向应用领域时的低效检索的问题,本文指出了挖掘观测资源与应用领域在时空谱方面的内在关系是解决地理空间传感网中精确发现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围绕此研究内容,本文从观测资源的语义建模框架入手,从地理空间传感网语义建模和推理上开展研究。首先,本文总结了现有的观测数据编码模型和观测元数据模型,分析了地理空间传感网观测资源的语义需求,通过扩展并重利用现有的观测数据元数据信息,提出了嵌套时空谱语义特征的传感网资源语义建模框架。基于SMOF理论定义了传感器及观测数据的资源语义描述模型架构,建立了传感网观测资源语义描述的元模型,确立了传感网观测资源元数据的语义对象,为传感网观测资源的语义服务奠定了基础。其次,为了实现传感网观测资源的语义注册,本文提出了以观测过程为中心的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模型,基于顶层本体建立了传感器与观测数据为核心类的本体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在观测过程以及观测能力等方面的观测资源类,实现了传感网观测资源的语义建模,改变了原有观测资源描述不规范且观测过程描述不充分的局面,是地理空间语义传感网语义注册的模型基础。再次,为了实现应用领域和传感器在时空谱特征方面的有机关联,本文提出了地理空间传感网时空谱推理方法。通过定义地理空间在时间、空间和波谱方面的语义特征,明确了观测资源元数据的时空谱属性的语义内涵,建立了针对地理空间中时空谱语义和传感网观测资源元数据的推理规则,并以此完善了已有的本体模型。由此,突破了原有传感网资源检索时关键字匹配的局限性,为地理空间传感网资源的高效检索提供了可行的推理方法。最后,应用本文所提出的语义建模方法与推理规则,构建了地理空间语义传感网服务平台框架,以土壤墒情监测为应用需求,选择湖北省土壤墒情监测的观测资源为实验资源,验证了本文的模型与方法在传感网观测资源管理与查询服务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叁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嵌套时空谱语义特征的地理空间传感网资源建模框架,突破了原有观测数据元模型描述不全面且存在语义冗余的局限性,构成了实现地理空间传感网高效管理与服务的基础。2)建立了一种以观测过程为中心的地理空间传感网本体模型,弥补了传感网中观测过程描述的不充分无法支撑观测过程逻辑查询的不足,使其成为实现地理空间传感网语义注册的基础模型。3)提出了一种针对‘应用-观测资源’时空谱语义推理方法,提高了传感网观测资源的应用效率,为传感网资源的高效访问和查询提供了保障,促进了多源观测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合理发现与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理空间推理论文参考文献
[1].邓剑峰.地理信息系统中拓扑空间关系及空间推理的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8
[2].王晓蕾.地理空间传感网语义建模与推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5
[3].周海.基于条件随机场和空间推理的地理编码方法[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
[4].董志.利用语义网技术实现铁路交通的地理语义查询(叁)——集成本体推理结果并在地理空间中可视化[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
[5].张飞,褚永彬.基于GIS地理空间认知的结核病预防分析与推理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3
[6].徐寅.基于地理本体的地下管线空间知识表示及推理[C].中国地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学术论文摘要集.2012
[7].姜惠玲.关于地理空间中的空间关系表达和推理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
[8].邓晶,王志坚,袁静燕.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方向关系定性推理[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
[9].杜冲,司望利,许珺.基于地理语义的空间关系查询和推理[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
[10].李宏伟,蔡畅,李勤超.基于Jena和地理本体的空间查询与推理研究[J].测绘工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