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论文-刘文斐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论文-刘文斐

导读:本文包含了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折,严重多发伤,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效果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斐[1](2018)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80例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骨科治疗方法,治疗组则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对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何道辉,胡涛,吴铭涛,王臣[2](2017)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东莞市大朗医院治疗的124例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DCO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及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结果 124例患者经DCO治疗后,120例(96.77%)存活,4例(3.23%)死亡。120例存活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3%,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肺部感染1例、血栓2例、膈下脓肿1例。术后pH、体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细胞介素-6(IL-6)等生理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I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治疗中应用DCO技术能有效控制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风险,减少并发症,减轻创伤程度。(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7年19期)

李常青[3](2016)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高龄多发性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损伤控制技术应用于高龄多发性四肢骨折治疗中的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临床收治的60名高龄多发性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治疗流程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实行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存活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概率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指标上优势明显,且各项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应用于高龄多发性四肢骨折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6年23期)

龚健,张可立,吴月坚,冯用顺[4](2015)在《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时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6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2%,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着提高治疗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二次损伤,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01期)

刘慧,李忠海,张春丽,双峰[5](2014)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护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12月将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应用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收治的23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35~54岁,平均(43.2±10.0)岁。急救过程中重视对患者的评估,早期准确判断骨盆骨折及合并损伤,尽早稳定骨盆及控制出血,积极有效抗休克,确保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的成功救治。结果所有患者60 min内初步完成检查和治疗后安全送至专科治疗,仅1例患者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应用在严重骨盆骨折初期急救的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4年24期)

薛红团[6](2014)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0例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的全面Ⅰ期手术治疗,B组50例患者给予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A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为72.5%,并发症发生率为17.5%;B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为92.0%,并发症发生率为4.0%,B组患者临床复位优良率明显较A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A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临床效果较显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4年09期)

生钦钢[7](2014)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治疗结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伤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显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有推广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4年10期)

杨映雄[8](2014)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严重多发伤同时并骨折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抢救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收的严重多发伤并骨折患者6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抢救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骨科传统方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和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抢救后显效率50.0%,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率26.6%,总有效率63.3%。研究组死亡率3.3%,并发症发生率6.7%;对照组死亡率10.0%,并发症发生率13.3%。研究组效果明显更理想(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同时并骨折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抢救技术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效果,降低临床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4年02期)

刘忠[9](2013)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时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技术的应用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质治疗中的治疗效果,为进一步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的治疗提供临床借鉴与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骨科接收的120例ISS评分≥16的严重合并骨折患者,分析患者具体临床资料和伤病程度不同,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男128例,女72例,年龄18~67岁。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DCO)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方法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骨折愈合时间、恢复情况、后遗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治疗综合情况。结果:12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中,死亡9例,死亡率7.5%,死亡主要原因系休克及胸部损伤,合并伤过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颅脑坏死1例,其他经过常规或损伤控制治疗后,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显着优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能够显着性缩短骨折治恢复时间、促进骨折恢复、并发症少且患者满意较高,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CO)可以为临床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的治疗提供参考,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创后二次打击,应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3年24期)

李伟[10](2013)在《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研究损伤控制骨科技术(DCO)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比较严重多发伤24例患者与一般多发伤24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一般多发伤组,严重多发伤组术前的各项监测指标明显增大(P<0.05),经过一期手术后各项指标和一般多发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严重多发伤组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8.3%,除死亡患者外,其他患者病情均得到了较好治愈或好转。结论: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是有效的、安全的,有效增加了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的生存率。(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3年28期)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于东莞市大朗医院治疗的124例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DCO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各项生理指标及损伤严重度评分(ISS)。结果 124例患者经DCO治疗后,120例(96.77%)存活,4例(3.23%)死亡。120例存活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83%,其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肺部感染1例、血栓2例、膈下脓肿1例。术后pH、体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细胞介素-6(IL-6)等生理指标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且I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的治疗中应用DCO技术能有效控制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性,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风险,减少并发症,减轻创伤程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斐.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2].何道辉,胡涛,吴铭涛,王臣.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折合并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可行性探讨[J].重庆医学.2017

[3].李常青.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高龄多发性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人人健康.2016

[4].龚健,张可立,吴月坚,冯用顺.探讨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

[5].刘慧,李忠海,张春丽,双峰.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

[6].薛红团.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四肢多发性严重骨折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

[7].生钦钢.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

[8].杨映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4

[9].刘忠.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

[10].李伟.严重多发伤合并骨折治疗中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

标签:;  ;  ;  ;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论文-刘文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