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川东渝东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川东地区,马槽坝-五百梯东地区,长兴期,台内洼地
川东渝东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左洺滔,胡忠贵[1](2018)在《川东马槽坝-五百梯东地区长兴期台内洼地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长兴期以发育蓬西—武胜台洼、开江—梁平海槽以及城口—鄂西海槽为主的"叁隆叁凹"、"隆凹相见"的沉积古地格局,在环"开江—梁平"海槽及"城口—鄂西海槽"周缘发现了台地边缘相带的发育,并于环"开江—梁平海槽"台地边缘礁滩相储层中发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可见,在川东地区寻找台地边缘相带的发育及其展布特征,对于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在单井沉积相分析、连井沉积相对比的基础上,结合邻区川东北矿区、普光气田相关单井、平面相带分布资料及地震解释成果,通过编制区域长兴组地层厚度等值线图及颗粒岩、生物礁厚度分布图,认为于开江—梁平海槽与城口—鄂西海槽所夹的台地区域,在长兴中-晚期总体上发育南、北两个碳酸盐台地,中间由总体水深不大的、自西向东缓倾斜的台洼隔开,沿着台洼两侧的台地边缘带,发育台缘礁滩相沉积,在此基础上北部台缘带礁滩更为发育。基于此次研究成果,主要的分析依据有:(1)从地层厚度分布图上看,台洼内地层厚度相对台缘带薄,但差异不大,表明台洼内为古地貌略低、水深略深的较深水区,连通两侧的海槽区域;(2)位于台洼区的陈家1、门5、云安6等井相对于南北两侧台缘带或台地内部的区域,长兴组全段深水岩相更为发育,普遍含泥质、硅质等深水岩相。虽然由于本次研究过程中所获穿越南北台地的二维地震剖面品质较差,地震上的差异标志有待进一步识别、证实;但这一发现对进一步了解研究区台地边缘相带的展布,并进一步扩大了台缘带的分布范围;这对于将来油气勘探的方向以及地震测线的部署有着良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黎虹玮[2](2017)在《川东卧龙河—板东地区长兴组台内礁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前人研究成果、野外剖面、测井、岩心、薄片、物性、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及碳酸盐储层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对川东卧龙河—板东地区上二迭统长兴组台内生物礁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次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1)在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长兴组顶部发现并证实了风化壳的存在,并构建了风化壳的垂向序列。(2)研究区的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资料表明,礁滩相与非礁相地层均受到了表生岩溶作用的改造,本次论文总结了长兴组早成岩期表生岩溶识别标志,包括"花斑状"岩溶系统、垂直溶沟、大型顺层溶洞,岩溶系统中充填角砾、疏松离散的碳酸盐岩砂或粉砂等。研究区礁盖/礁基微相残余生屑细—中晶白云岩具有明显的"花斑状"岩溶系统,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小型溶洞、溶缝,发育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为区内孔渗性能最好的储集岩类。(3)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系统梳理对比了全球多条剖面二迭纪—叁迭纪界线(PTB)附近全球海平面升降事件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长兴末期存在较长时期的大规模海退,研究区所处的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发生了大面积暴露,指出了早成岩期表生岩溶是长兴组礁滩型优质储层形成的根本原因;多种白云石化作用均未明显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适度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抗压、抗溶支撑格架是储层孔隙保存的重要因素;埋藏溶蚀和构造破裂作用对研究区礁滩储层的贡献较小,主要对前期储层进行调整与改造。(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01)
唐明光[3](2011)在《全力打造川东渝北地区中心城市》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五年,广安城市建设将进入加速发展、快速腾飞的黄金期。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川渝合作(广安)示范区建设等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走组团式城市发展的路子,围绕“双百”(百平方公里、百万人口)城市的发展思路、川东渝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本文来源于《广安日报》期刊2011-11-02)
孙维铁,徐凤,倪阔,冯星杰[4](2010)在《新蓝图 同描绘》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年一个刻度,广安跃上新的台阶!五年一个单元,广安站在新的起点!“十一五”期间,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五年,是我市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中央把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位置(本文来源于《广安日报》期刊2010-12-31)
张兵[5](2010)在《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礁滩是一种特殊的碳酸盐岩沉积物,具有独特的油气储集空间,是一种优良的碳酸盐岩储层。礁滩相储层在世界分布广泛,在我国分布也很普遍,如发育于川东地区上二迭统长兴组的一系列生物礁型气藏,但礁相油气藏储层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难点,目前发现的礁型气藏多为随机钻遇,而预测成功的礁型气藏很少,因此,对长兴组礁滩相储层成因和分布规律开展研究,对提高预测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采用岩矿鉴定技术、碳氧稳定同位素、锶稳定同位素、铁锰锶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先进的分析测试手段,对长兴组礁滩相储层成因、成岩系统及预测评价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以下几点进展:1.通过钻井、野外剖面、镜下薄片以及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对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进行了沉积相特征系统研究,确定研究区长兴组发育有包括前缘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浅滩、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在内的五个沉积相带,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认为台地边缘生物礁和浅滩相带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2.在岩心描述和岩矿分析基础上,在长兴组礁滩相沉积组合中识别出微晶白云岩、微-粉晶生物礁白云岩、生屑微-粉晶白云岩、生屑粉-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等白云岩类型。按结构-成因特征将储层白云岩划分为准同生交代和埋藏白云岩化两种主要成因类型,按埋藏序列划分出准同生期白云岩化、早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化、中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化、晚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化和构造隆升期碎裂化白云岩五个白云岩化期次,不同期次和成因的白云岩具有随着成岩强度加强,白云石有序度增高和MgCO3/CaCO3比值逼近1的演化趋势。3.通过对长兴组白云岩的结构-成因分类、成岩作用方式、成岩演化序列和碳氧锶稳定同位素、铁锰锶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从盆地大尺度的成岩作用组合特征出发,按“水文体制”将研究区长兴组白云岩划分为4个成岩系统,即准同生阶段孔隙卤水成岩系统、早成岩阶段地层封存卤水成岩系统、中-晚成岩阶段混合热液成岩系统、构造隆升阶段构造热液成岩系统。4.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的储层特征,确定最有效的储集空间为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其次为超大溶孔和粒内溶孔,部分为裂缝,结合研究区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等指标,对长兴组礁滩相储层进行了分类及评价,深入探讨了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创造性地提出如下几点新认识:①区域上礁滩相带控制了储层区域分布和发展规模;②地层封存卤水成岩系统的埋藏白云石化是储层发育的基础;③混合热液成岩系统的埋藏白云石化扩大了储层分布范围和提高了储层质量;④而构造热液成岩系统的破裂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提高储层质量的关键。5.综合利用地质和钻井资料,探讨了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储层类型,划分出针孔型、微裂缝-针孔型、孔洞缝型和裂缝性储层类型,确定研究区主要为前两种储层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储层类型的测井响应模式。6.在总结成藏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沉积微相类型、颗粒累计厚度、分布面积、储层有效厚度、物性、油气显示和油气运移路径等因素为综合定量评价指标,对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各构造带礁滩相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了研究区内有利的勘探区域,为研究区内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和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0-04-01)
胡忠贵,郑荣才,胡九珍,文华国,李瑜[6](2009)在《川东—渝北地区黄龙组白云岩储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炭系黄龙组白云岩储层是川东—渝北地区天然气藏最重要的储集岩类型之一,依据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相及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川东—渝北地区石炭系广泛发育的白云岩划分为准同生白云岩、成岩埋藏白云岩、古表生期淡水白云石和深埋藏热液异形白云石4种成因类型,其中具备储集意义的仅为成岩期交代成因的埋藏白云岩和古表生期形成的岩溶岩,岩性主要为颗粒和晶粒白云岩及白云质岩溶角砾岩。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为①弱溶蚀、强溶蚀准同生和成岩埋藏白云岩具有相似的ΣREE值、ΣLREE/ΣHREE比、REE配分模式和δCe、δEu负异常,但弱溶蚀白云岩各参数值相对较低;②淡水白云石具有很低的ΣREE值、弱Ce负异常和中等—较强的Eu负异常;③热液异形白云石ΣREE、REE配分模式和δCe特征与淡水白云石相似,而δEu最高。上述特征进一步表明各成因类型白云岩的稀土元素各项参数和配分模式差异明显,与较晚期次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特点为准同生期和早—中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受表生期岩溶作用影响较大,而深埋藏期热液异形白云石明显迭加有深部热液流体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质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李高阳[7](2009)在《川东渝东地区遂宁—酉阳段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整理分析,对川东渝东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构造演化得出以下结论和认识。1、川东渝东地区构造变形强度和构造样式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带性、纵向分段性和垂向分层性。横向上华蓥山以东的雪峰山陆内构造变形系统自西向东可以划分为:华蓥山冲断褶皱带、川渝弧形隔档式褶皱带、方斗山—七曜山槽档褶皱过渡带、渝东湘鄂隔槽式褶皱带等构造单元;纵向上划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北段总体呈弧形展布并向NEE方向收敛,中段主导呈NNE走向,南段呈近南北向,并向南呈帚状撒开。垂向上具有多层滑脱系,控制了不同单元的构造样式,主要有志留系滑脱层和盖层与基底界面滑脱层两个主要的滑脱界面。2、研究区褶皱变形动力来源为雪峰山隆起陆内造山,构造指向为南东向北西。但是本区还发育与构造指向方向相反的反冲构造,表现为向东逆冲的断层和东陡西缓的不对称背斜,形成原因为川中微地块刚性基底对南东—北西方向水平压力的阻挡。3、现今川东渝东地区的构造样式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研究区于印支期开始抬升遭受轻微剥蚀;进入燕山期,由于雪峰山强烈的隆升陆内造山作用,使本区沉积岩层开始发生明显的褶皱变形,且变形强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弱;进入喜山期,先前形成的褶皱再次受到改造,并使川东地区褶皱强度进一步加大,最终形成现今槽档褶皱的格局。(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9-05-08)
胡忠贵[8](2009)在《川东—渝北地区石炭系白云岩成因与成岩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云岩的成因问题是碳酸盐岩岩石学中最复杂、争论时间最久、最难解决的岩石学难题之一,成岩系统研究是成岩作用研究发展进程中与盆地动力学相结合的前沿研究领域。川东―渝北地区黄龙组碳酸盐岩在漫长的成岩历史中经历了准同生期孔隙水成岩系统、早成岩埋藏期压释卤水成岩系统、古表生期大气水成岩系统和再埋藏中―晚成岩期温压水成岩系统的复杂改造,最终形成了以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和白云质岩溶角砾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储层,可见研究该地区白云岩成因和成岩系统两大基础地质问题是评价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形成机理的关键,因此,对黄龙组储层的白云岩成因和成岩系统开展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更具实践意义。本论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采用岩矿鉴定技术以及碳氧锶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包裹体等测试手段,对黄龙组白云岩成因和成岩系统及其与储层的发育关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以下几点主要成果和新认识:1.通过野外剖面、岩心观察和室内岩矿分析结果,识别出微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白云质岩溶角砾岩、淡水白云石和热液白云岩等白云岩(石)类型,按照结构―成因分类,将其划分为准同生期白云岩、早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古表生期溶蚀白云岩和淡水白云石胶结物,以及再埋藏期的热液白云岩四种成因类型,不同期次和成因的白云岩(石),具有随着成岩强度加强,白云石有序度增高和MgCO3/CaCO3比值逼近1的演化趋势。2.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分析认为,黄龙组层序低位体系域时发育的萨勃哈、海侵体系域时间歇性海退期在局限区域形成的干旱蒸发环境提供了大量的封存地层卤水,为早成岩阶段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提供了流体来源物质条件,海侵体系域发育的障壁滩和滨外粒屑滩相是早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化作用最活跃区域,也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3.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化流体来源于早期萨勃哈环境封存的地层卤水,古表生期的岩溶作用和淡水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成因与大气水溶蚀有关,而再埋藏成岩期的异形白云石为深源热液溶蚀白云质基质岩的沉淀物。4.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成岩期埋藏白云岩流体来源于黄龙组一段的海源地层卤水,岩溶岩的溶蚀与沉淀于孔洞缝的淡水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流体来源于古表生期的大气淡水,而异形白云石是深部热液流体参与成岩作用的产物。5.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准同生期和成岩期白云岩化过程中强烈的REE迁移贫化过程,是在性质相似的成岩流体中进行的,即成岩埋藏白云岩流体来源于准同生期封存在地层中的卤水,岩溶岩的溶蚀与淡水白云石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沉淀,形成于弱氧化的低温大气水流体中,而异形白云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也反映其为再埋藏期热液溶蚀基质白云岩后沉淀的热水矿物。6.根据不种成因类型的白云岩(石)各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成岩流体性质,按“水文体制”与相对应的成岩作用方式和相应的产物与组合特征,将黄龙组白云岩(石)的成岩演化历史划分为四个流体来源、性质、水―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各不相同,但连续演化的成岩系统,即准同生期孔隙卤水成岩系统、早成岩期压释地层卤水成岩系统、古表生期下渗大气水成岩系统和再埋藏期深部温压水成岩系统。7.讨论了成岩体系与储层发育的关系,认为与储层发育关系最密切的是早成岩阶段压释卤水成岩系统的埋藏白云岩化作用、古表生期下渗大气水成岩系统的岩溶作用和再埋藏期中、晚成岩阶段的构造破裂作用。(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戴荔果[9](2009)在《川东—渝北地区下叁迭统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东—渝北下叁迭统飞仙关组为研究对象。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地表剖面和钻井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岩芯观察、薄片室内鉴定等资料,对川东—渝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地研究,取得如下几点研究成果和进展:1)确定川东—渝北地区飞仙关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组合和演化特征符合里德的碳酸盐台地概念和沉积模式,可划分为台盆、缓斜坡、台地边缘浅滩、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5个亚相,各亚相再细分为包括台缘和台内鲕滩等沉积相在内的12个微相,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飞仙关组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2)将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叁级层序(SQ1和SQ2)和6个体系域,编制出各沉积体系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研究表明,SQ1层序时期,研究区受晚二迭世长兴末期的区域构造抬升影响,属于区域性缓慢海进—缓慢海退沉积旋回的产物,一度开阔深水的台盆逐渐变浅而转化为开阔台地沉积环境,台地边缘与台内鲕滩的沉积相分异和沉积作用十分活跃,是形成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的主要时期,尤以海侵期鲕滩最为发育;SQ2层序发育期,受海平面大幅度下降、水循环受限和干旱炎热气候影响,区域沉积格局由开阔台地转化为局限台地,鲕滩逐渐消失,最终进入频繁暴露的蒸发台地环境,以沉积膏云岩为主,形成飞仙关组天然气藏最重要的第一套区域性致密盖层。3)提出鲕滩相带是构成川东-渝北地区各层序-岩相古地理格局的优势相,也是飞仙关组最重要的储集相带之一。飞仙关组具有产能力的钻井主力产层都处于有利储层发育的鲕滩相带中,包括台缘鲕滩和台内鲕滩两种类型,研究区内飞仙关组SQ1-TST、SQ2-TST和SQ2-EHST叁个体系域中所发育的台缘和台内鲕滩相带、特别是强烈埋藏白云岩化的鲕滩相带应成为今后的勘探重点。(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09-04-01)
周刚,郑荣才,王炯,李瑜,文其兵[10](2009)在《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发育有台内海槽(深水盆地)、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开阔台地4个相带,其中环绕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相地层为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礁、滩相的结晶白云岩,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较大和物性较好等特点。以沉积相分析为依据,以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为技术方法,通过已知礁、滩体的岩-电转换测井相响应特征与地震反射和地震属性分析,建立了礁、滩相白云岩储层的测井相和地震相模型,确定地震剖面中的烟囱效应是寻找礁、滩相白云岩储层和气藏的有效标志。在此基础上,以建立的礁、滩体地质模型作为预测有利相带的地震反演约束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预测有利生物礁、滩相白云岩储层发育区及白云岩厚度分布图,圈定出有利储层发育区的优选勘探目标。(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09年01期)
川东渝东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应用前人研究成果、野外剖面、测井、岩心、薄片、物性、地球化学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岩石学及碳酸盐储层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对川东卧龙河—板东地区上二迭统长兴组台内生物礁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次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认识:(1)在四川盆地川东地区长兴组顶部发现并证实了风化壳的存在,并构建了风化壳的垂向序列。(2)研究区的野外露头、岩心和薄片资料表明,礁滩相与非礁相地层均受到了表生岩溶作用的改造,本次论文总结了长兴组早成岩期表生岩溶识别标志,包括"花斑状"岩溶系统、垂直溶沟、大型顺层溶洞,岩溶系统中充填角砾、疏松离散的碳酸盐岩砂或粉砂等。研究区礁盖/礁基微相残余生屑细—中晶白云岩具有明显的"花斑状"岩溶系统,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小型溶洞、溶缝,发育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为区内孔渗性能最好的储集岩类。(3)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系统梳理对比了全球多条剖面二迭纪—叁迭纪界线(PTB)附近全球海平面升降事件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长兴末期存在较长时期的大规模海退,研究区所处的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发生了大面积暴露,指出了早成岩期表生岩溶是长兴组礁滩型优质储层形成的根本原因;多种白云石化作用均未明显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适度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抗压、抗溶支撑格架是储层孔隙保存的重要因素;埋藏溶蚀和构造破裂作用对研究区礁滩储层的贡献较小,主要对前期储层进行调整与改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川东渝东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左洺滔,胡忠贵.川东马槽坝-五百梯东地区长兴期台内洼地的发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2].黎虹玮.川东卧龙河—板东地区长兴组台内礁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D].西南石油大学.2017
[3].唐明光.全力打造川东渝北地区中心城市[N].广安日报.2011
[4].孙维铁,徐凤,倪阔,冯星杰.新蓝图同描绘[N].广安日报.2010
[5].张兵.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综合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
[6].胡忠贵,郑荣才,胡九珍,文华国,李瑜.川东—渝北地区黄龙组白云岩储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学报.2009
[7].李高阳.川东渝东地区遂宁—酉阳段构造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演化[D].长安大学.2009
[8].胡忠贵.川东—渝北地区石炭系白云岩成因与成岩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9].戴荔果.川东—渝北地区下叁迭统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D].成都理工大学.2009
[10].周刚,郑荣才,王炯,李瑜,文其兵.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预测[J].岩性油气藏.2009
标签:川东地区; 马槽坝-五百梯东地区; 长兴期; 台内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