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江姐》的音乐艺术魅力

歌剧《江姐》的音乐艺术魅力

大型歌剧《江姐》作为我国歌剧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精品,深受我国广大观众的喜爱。

《江姐》是一部充满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在我国歌剧史上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

《江姐》40多段音乐(主要是唱段),在准确地表达内容的同时,还最大限度地兼顾了语言的诗意化。

如第六场,江姐被捕后在渣滓洞集中营审讯室与沈养斋对话后的一段唱词《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样写道:

春蚕到死丝不断,留赠他人御风寒。

蜂儿酿就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

寥寥数字,不但寓意深远,而且语调错落有致,唱来柔美亲切,读来诗意盎然,词与曲的结合巧妙合理,乃至无法再改一字一音。这颇富诗意的唱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无疑为作曲家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因而,一首脍灸人口的《绣红旗》诞生了,并且四十余年久演不衰,其艺术魅力是不言而喻的。

任何一部歌剧都主要是由词和曲组成的。词达意,曲传情。那么,词和曲是什么关系呢?我认为,歌剧,歌剧,应该是先歌后剧,曲乃一剧之命脉,自然所占比重极大。无论是歌剧诞生的初期(十六世纪的意大利)还是日臻完善的今天,无一不是带有戏剧的音乐,而不是带有音乐的戏剧。因此,一部歌剧音乐的优劣决定了该作品的生命的长短。

我们现在一提到莫扎特、格林卡、比才、威尔第、瓦格纳、普契尼的名字,立刻就会想到他们的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伊凡·苏萨宁》、《卡门》、《塞维利亚理发师》、《茶花女》、《纽伦堡的名歌手》、《蝴蝶夫人》等歌剧精品。这些久演不衰的歌剧精品所述说的内容人们似乎不太在意,甚至有些淡忘了,但是,每当人们提起这些歌剧的名字,首先想到的就是它们动听的旋律。

《江姐》作为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歌剧,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经典作品,它为什么能历经四十多年而魅力不减呢?秘诀就在于它那优美的旋律。

旋律,是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命脉,古今的作曲家无一例外地把它视为音乐的生命。虽然构成音乐的因素很多(和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等),但是旋律才是音乐的生命之源,只有旋律这朵红花开得娇艳,其余的绿叶(其它艺术手段)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价值。《江姐》在我国流传时间之长、面之广,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旋律优美动听,并且极具民族风格。如《红梅赞》、《青松林内红旗扬》、《绣红旗》、《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五洲人民齐欢笑》等,这些唱段之所以传诵至今,就是因为它们的旋律极其优美,能给人带来听觉上的审美满足。尽管这些唱段在剧中所处的环境、背景各异,但是它们都能紧扣主题,尽情地抒发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歌剧《江姐》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四川,因而它的音乐势必要有浓郁的四川特色。

在乐器的使用上,除了通常所采用的管弦乐器外,还采用了大量的能够充分体现四川音乐的特色乐器。如:喉管、川锣、川马锣、川钹、川镲、苏锣、风锣、马锣等,仅打击乐器就达30余种。此外,为了加强某些音乐的特殊效果,还采用了京胡、柳琴、三弦、中胡、竹笛、琵琶等民族乐器,进一步加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在沈养斋出场的音乐中,作曲家采取了以喉管、三弦、中胡为主奏乐器,辅以小提琴碎弓的写作手法,另外再加上一些滑音,准确、形象地刻画了沈养斋的阴险、狡诈与冷漠。

总的说来,《江姐》的音乐是以四川民歌音调素材为主要基调,同时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并加以创造性的融合和戏剧性的发展,才有了今天极具地方特色的歌剧《江姐》

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史来看,歌剧是一个新生儿,还不成熟,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无论怎样,诞生于四十多年前的《江姐》,必定会作为我国歌剧的经典之作而永载史册。责任编辑王庆斌

标签:;  ;  ;  

歌剧《江姐》的音乐艺术魅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